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旅游地空间商品化的形式与影响研究——以云南省丽江古城为例 被引量:69
1
作者 宗晓莲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36,共7页
20世纪70年代法国学者亨利·勒菲弗尔(HenriLefebvre)提出“空间生产理论”,认为空间是在人类主体的有意识活动中被不断生产出来的。如果以勒菲弗尔(Lefebvre)空间生产概念为分析工具,旅游地空间也是在发展旅游业刺激民众消费、获... 20世纪70年代法国学者亨利·勒菲弗尔(HenriLefebvre)提出“空间生产理论”,认为空间是在人类主体的有意识活动中被不断生产出来的。如果以勒菲弗尔(Lefebvre)空间生产概念为分析工具,旅游地空间也是在发展旅游业刺激民众消费、获取经济效益等社会背景下被创造、生产出来的。人们以符号的制造与运用赋予地方价值,再把地方意象赋予实质可消费物品,提高商品的交换价值。旅游生产系统通过销售“地方”,获取多重服务与消费之后的利润;游客则借由消费内含了丰富地方意象的物质商品和服务而消费地方。文章以社会学和旅游研究中的分析概念为工具,以丽江古城为案例,尝试分析在具有自然或文化特性的旅游地地方符号被应用于商品消费的具体方式,以及具公共性的观光空间,如何被纳入到私人商品消费的范畴,并由此探究旅游地空间商品化的过程以及空间商品化对当地社会文化的影响,希望对今天的地方旅游规划和文化保护工作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光空间 空间商品化 地方意象 视觉消费
下载PDF
试论旅游地空间商品化与古镇居民生活空间置换的关系及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鑫 张晓萍 《旅游研究》 2012年第4期25-31,共7页
旅游开发本是对旅游空间资源和价值的商品化利用过程,而居民生活空间置换是旅游地空间商品化的手段和结果。古镇居民生活空间置换主要表现为生活空间置换成旅游空间和商业空间;同时,生活空间置换对旅游古镇又产生重要影响。"旅游... 旅游开发本是对旅游空间资源和价值的商品化利用过程,而居民生活空间置换是旅游地空间商品化的手段和结果。古镇居民生活空间置换主要表现为生活空间置换成旅游空间和商业空间;同时,生活空间置换对旅游古镇又产生重要影响。"旅游地居民的生活空间置换"是对旅游目的地研究的拓展,"旅游地空间商品化"是对旅游地旅游开发的另一种解读,二者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论对此二者做单独分析还是结合分析,都是对旅游研究的丰富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空间商品化 生活空间置换 古镇旅游
下载PDF
中国农村空间商品化与乡村重构及其研究展望 被引量:29
3
作者 樊立惠 王鹏飞 +1 位作者 王成 范艺娜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6-324,共9页
基于已有文献,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讨论农村空间商品化与乡村重构之间的关联。借助CiteSpaceⅤ软件可视化分析发现乡村重构研究热点趋于多样化、分散化。"乡村旅游"作为乡村重构的实现路径之一,同时也是农村空间... 基于已有文献,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讨论农村空间商品化与乡村重构之间的关联。借助CiteSpaceⅤ软件可视化分析发现乡村重构研究热点趋于多样化、分散化。"乡村旅游"作为乡村重构的实现路径之一,同时也是农村空间商品化的重点研究对象。梳理二者的研究框架,得出农村空间商品化研究从属于乡村重构研究框架,且突出概括农村经济重构过程。农村空间商品化是乡村重构实现的有效途径,乡村重构得益于农村空间商品化的推动等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空间商品化 乡村重构 乡村旅游 空间 多元化
下载PDF
旅游空间商品化过程中的政府职能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游海鱼 杨桂红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46-49,共4页
基于空间生产的相关理论和概念,提出了旅游是一种获取经济效益的空间生产及商品化过程。并以经济学的外部性、公共产品等概念为工具,分析了旅游产业的发展为什么需要政府的扶持,及云南省旅游的现状和政府已经发挥的作用,最后提出了旅游... 基于空间生产的相关理论和概念,提出了旅游是一种获取经济效益的空间生产及商品化过程。并以经济学的外部性、公共产品等概念为工具,分析了旅游产业的发展为什么需要政府的扶持,及云南省旅游的现状和政府已经发挥的作用,最后提出了旅游空间商品化中政府行为的着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 空间生产 旅游空间商品化
下载PDF
日本乡村振兴中空间商品化的实践及启示研究——以岐阜县白川村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何银春 何淑微 曾斌丹 《世界农业》 CSSCI 2021年第9期68-75,共8页
空间商品化的实践是开发乡村多样功能、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日本岐阜县的白川村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就进行空间商品化实践,并形成农产品供给空间、娱乐和旅游等消费供给空间、乡村居住空间以及乡村景观空间四种空间商品化的类... 空间商品化的实践是开发乡村多样功能、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日本岐阜县的白川村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就进行空间商品化实践,并形成农产品供给空间、娱乐和旅游等消费供给空间、乡村居住空间以及乡村景观空间四种空间商品化的类型,从而实现了乡村振兴。其空间商品化的实践主要得益于独特资源和世界遗产名录的入选,这为中国农村特别是村落型文化遗产地在把握特有旅游资源、构建地区品牌、建设美丽乡村以及促进城乡人员流动等方面进行空间商品化的实践,从而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空间商品化 白川村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空间商品化论析——基于江苏省盐城市恒北村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1
6
作者 高韦鑫 《领导科学论坛》 2022年第12期29-35,共7页
农村空间商品化是拓展农村空间功能、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江苏省盐城市恒北村早在21世纪初就开始进行农村空间商品化实践,目前已形成了特色农产品供给空间、旅游娱乐消费供给空间、农村居住空间和农村景观空间等多种农村空... 农村空间商品化是拓展农村空间功能、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江苏省盐城市恒北村早在21世纪初就开始进行农村空间商品化实践,目前已形成了特色农产品供给空间、旅游娱乐消费供给空间、农村居住空间和农村景观空间等多种农村空间商品化类型,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显著提升。恒北村的农村空间商品化主要得益于通过引进和栽种早酥梨来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以及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引进社会资本来发展温泉、梨花观光等乡村旅游产业。同时依靠政府部门出台的优惠政策和农村地区的人文底蕴实现农村居住空间和农村景观空间商品化。在挖掘农村资源优势、建立乡村品牌以及促进人才流动等方面,恒北村的先行实践对其他地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空间商品化 恒北村
下载PDF
遗产社区旅游空间商品化表现形式与影响研究--以周庄古镇为例
7
作者 张鑫 刘炳亮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41-47,共7页
旅游空间商品化对区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指示作用,它不仅体现了一个区域旅游业的发达程度,也体现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目前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一些地区旅游空间商品化程度明显过度,大量外来游客和旅游经营者... 旅游空间商品化对区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指示作用,它不仅体现了一个区域旅游业的发达程度,也体现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目前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一些地区旅游空间商品化程度明显过度,大量外来游客和旅游经营者的不断涌入造成旅游地文化空间发生显著变化。文本以周庄古镇为例,借助访谈法分析遗产社区直接商品化与间接商品化的表现形式,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由于旅游空间商品化造成文化空间割裂、文化身份丧失、地方文化涵化及地方个性消退等现象,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产生了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社区 旅游空间商品化 文化变迁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村寨空间商品化实践及路径探讨——基于重庆武隆区天池苗寨的调查
8
作者 向轼 陈安琪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为了解乡村振兴路径和乡村资源转换,采用参与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调查重庆武隆区天池苗寨空间商品化实践。天池苗寨经过修通道路、修复传统建筑、改观村容村貌、整理传统文化、申报传统村落等空间商品化前奏后,进一步采取农业资源置换旅... 为了解乡村振兴路径和乡村资源转换,采用参与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调查重庆武隆区天池苗寨空间商品化实践。天池苗寨经过修通道路、修复传统建筑、改观村容村貌、整理传统文化、申报传统村落等空间商品化前奏后,进一步采取农业资源置换旅游资产、整治公共环境、打造特色空间、发掘传统文化、发展沉浸体验非遗等措施,初步实现传统村落空间商品化。目前尚存在民宿统一设计缺乏民族个性和地方特色、整体空间欠缺规范化管理、空间内部缺乏产业集聚效应等问题。基于此,提出挖掘民宿特色、向主题化和品牌化发展、提高村民直接参与民宿经营与管理的积极性、统筹规划“民宿+”集群产业发展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民族村寨 空间商品化 民宿 旅游
下载PDF
重庆市乡村空间商品化格局特征、驱动机制及发展模式 被引量:9
9
作者 苏康传 杨庆媛 +3 位作者 吴江 周璐璐 陈鸿基 刘燕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7-177,共11页
乡村空间商品化是乡村空间转型与重构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POI等多源数据,综合运用核密度估计法、Moran's I指数分析重庆市乡村空间商品化格局及空间集聚特征。研究表明:①重庆... 乡村空间商品化是乡村空间转型与重构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POI等多源数据,综合运用核密度估计法、Moran's I指数分析重庆市乡村空间商品化格局及空间集聚特征。研究表明:①重庆市乡村空间商品化主要包括地理标志农产品、乡村民宿、农家乐、乡村电商及地票等5种类型,在主城都市区外围形成1个高密度半环、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形成1个以云阳、巫溪、巫山及奉节为主的次高密度环状区域,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以武隆和石柱为中心形成2个高密度区域。②从全局空间关联上看,重庆市乡村空间商品化具有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特征;从局部空间关联上看,重庆市乡村空间商品化正相关集聚效应显著,高—高集聚区县分布在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低—低集聚分布于主城都市区北部,高—低集聚位于铜梁。③重庆市乡村空间商品化的发展在乡村内生发展需求及外部环境刺激下,进行乡村物质空间和非物质空间的生产,在“消费乡村”的推动和不同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影响下形成了不同的乡村空间商品化集聚形态。文章提出未来重庆市乡村空间商品化发展模式主要有“互联网+农产品”“民宿/农家乐+乡村旅游”“土地要素市场化+乡村产业”田园综合体模式及其空间指引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空间商品化 地理标志农产品 乡村民宿与农家乐 乡村电商 田园综合体 空间指引 乡村振兴战略
原文传递
行动者网络理论与农村空间商品化——以北京市麻峪房村乡村旅游为例 被引量:68
10
作者 王鹏飞 王瑞璠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08-1418,共11页
乡村旅游作为农村空间商品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增加农民收入、阻止农村衰退、振兴农村经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本文以北京市昌平区麻峪房村的乡村旅游为例,借助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农村空间商品化的形成与演变,并讨论农户在此过程... 乡村旅游作为农村空间商品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增加农民收入、阻止农村衰退、振兴农村经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本文以北京市昌平区麻峪房村的乡村旅游为例,借助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农村空间商品化的形成与演变,并讨论农户在此过程中的参与。麻峪房村在从农民生活空间转变为城市居民消费空间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区旅游局、乡旅游公司为关键行动者,并吸纳了多个人类和非人类行动者所构成的行动者网络。在网络形成的过程中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的程度逐渐提高,由此推动了麻峪房村农村空间商品化的发展。麻峪房村演变为城市居民消费空间后,由于行动者网络发生变化使农村空间商品化发生变化,导致麻峪房村农村空间商品化程度降低。同时新的行动者网络中的各行动者的不对等性明显,各行动者之间存在很多异议,使该网络趋于僵化、丧失活力,不足以支撑麻峪房村乡村旅游继续发展。在麻峪房村农村空间商品化的形成过程中,农户的院落区位、年龄与原有工作等对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的意愿产生不同的影响。当农村地区行动者网络中的关键行动者与行动者利益共通且紧密联系时,其空间商品化就得到强化,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行动者网络理论 农村空间商品化 北京麻峪房村
原文传递
作为空间范畴的数字资本主义——基于资本主义发展史的考察
11
作者 董新春 孙晓鹤 《宁夏党校学报》 2024年第1期53-61,共9页
资本主义是一种创造更大空间生产的制度,空间是资本的存续之根。通过对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空间性考察,分析其在不同时期空间组织形式的变化,可以看到资本在国家空间形态的生产场域的运作中推动了世界性生产空间的形成。随着资本主义进... 资本主义是一种创造更大空间生产的制度,空间是资本的存续之根。通过对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空间性考察,分析其在不同时期空间组织形式的变化,可以看到资本在国家空间形态的生产场域的运作中推动了世界性生产空间的形成。随着资本主义进入数字时代,数字资本主义的核心是生产资料和生产单位的数字空间化,数字空间化的媒介是数字平台。如果任由作为空间力量的资本主义无限制地发展下去,由数字资本主导人类文明的发展,资本主义就会利用数字生产力地发展,在不断制造和占有空间中实现物质与数字世界的双重统治。数字资本并非以数据为中心,而是以数字空间的布局为中心的资本发展形态。数字时代是人类创造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的历史时代,需要立足于对数字资本主义的空间性考察,寻求实现人的空间解放的历史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数字资本主义 空间商品化 无产阶级
下载PDF
发达地区乡村空间商品化的过程与机制解析——以苏州市西巷村为例 被引量:26
12
作者 胡晓亮 李红波 +1 位作者 张小林 杨嘉惠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1-182,共12页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中国乡村经历着剧烈的转型与重构,乡村地区的建筑民居、生态景观、文化遗产等物质与非物质空间要素的潜在价值逐步显化,乡村空间商品化的态势逐渐显现。论文以苏州市吴中区西巷自然村为案例,采用田野调查、非结构...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中国乡村经历着剧烈的转型与重构,乡村地区的建筑民居、生态景观、文化遗产等物质与非物质空间要素的潜在价值逐步显化,乡村空间商品化的态势逐渐显现。论文以苏州市吴中区西巷自然村为案例,采用田野调查、非结构化访谈等方式,开展发达地区乡村空间商品化的过程与机制研究。研究发现:乡村空间商品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乡村空间本身逐渐成为商品被"销售",进而获取一定利润的过程,该过程的空间内涵体现在空间表征与空间实践2个层面。从空间表征来看,西巷村空间商品化由乡村空间中农产品的商品化扩展到乡村空间本身的商品化,并且伴随着由单一的农业生产空间向生产与消费相结合的多功能空间转变,更加注重营销空间品质与体验等非实体产品。从空间实践来看,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西巷村空间商品化是由村庄内外部多元异质主体的一系列实践推动,各行动者能获取共同利益是其得以联结形成网络的基础条件,网络中非人类行动者的主体性与能动性需要得到充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空间 空间商品化 乡村重构 行动者网络 苏州市西巷村
原文传递
农村空间商品化的理论基础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1
13
作者 樊立惠 蔺雪芹 王鹏飞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3-131,共9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关键。农村空间商品化是农村空间生产转型的主要驱动力,其概念强调农村经济重构,以农村空间商品化研究农村发展问题符合理论与实践要求。本文旨在:(1)梳理西方农村地理学理论发展脉络以支撑农村空间商品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关键。农村空间商品化是农村空间生产转型的主要驱动力,其概念强调农村经济重构,以农村空间商品化研究农村发展问题符合理论与实践要求。本文旨在:(1)梳理西方农村地理学理论发展脉络以支撑农村空间商品化概念与路径探索研究;(2)基于农村空间商品化的概念、理论、实践,参考相关研究方向的发展模式,提出农村空间商品化的多种实现路径;(3)讨论初级农产品生产等四条路径与农村空间商品化的关系及其在全国的分布特征,并对纳入城市建设拓展区等三条路径的特征做了简要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空间商品化 理论 路径 中国
原文传递
从语言景观透视空间商品化:以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路瑶 《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 2016年第2期1-12,120,共13页
上海市南京路步行街具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功能,还是上海重要的旅游景点。多重功能与角色赋予了它特殊的地位与身份。步行街发展到现在,其语言景观不断变化丰富,而这一公共空间的商品化程度也在发展。本文试借... 上海市南京路步行街具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功能,还是上海重要的旅游景点。多重功能与角色赋予了它特殊的地位与身份。步行街发展到现在,其语言景观不断变化丰富,而这一公共空间的商品化程度也在发展。本文试借助对语言景观的探索来解读步行街的空间商品化情况,运用访谈的方法了解步行街上行人的想法与感受,试从他们对步行街的阐述中,进一步解读步行街商品化。对南京路步行街空间商品化的探讨有利于我们对当下的公共空间商品化现象,尤其是旅游景点的构建,有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景观 空间商品化 象征价值 氛围消费
原文传递
大城市郊区乡村性的商品化——以北京市怀柔区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魏晓 王鹏飞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6期75-84,共10页
乡村性是反映乡村发展水平与乡村地域空间差异的重要指标,而农村空间的商品化既是农村要素的商品化,也是乡村性的商品化.为此,本文以怀柔区各乡镇为研究单元,从农村地域的生态基础、经济基础、社会基础三方面,构建其乡村性指数,在此基... 乡村性是反映乡村发展水平与乡村地域空间差异的重要指标,而农村空间的商品化既是农村要素的商品化,也是乡村性的商品化.为此,本文以怀柔区各乡镇为研究单元,从农村地域的生态基础、经济基础、社会基础三方面,构建其乡村性指数,在此基础上对该区的乡村性进行定量评价.并以研究区休闲农业为例,分析了其乡村性与空间商品化之关系.结论如下:1)在2004—2014年间,怀柔区的乡村性在不断地减弱.因城市土地利用的利用范围扩大,区内耕地面积减少,居民用地增加,农村空间的生态基础脆弱化.经济基础也变得越来越依赖于城市产业,由于城市居民的乡村旅游活动,农民纯收入增加明显,而且呈现空间差异.2)由于城市居民的介入,作为社会基础的农村社区也正在发生变化,劳动力人口从第一产业转移到镇乡企业,农村青年劳动力流失.这些农村基础要素的改变引起了农村空间商品化的变化.3)农村空间商品化作为乡村空间重构的重要手段,对研究区的乡村性产生较大影响.农村空间商品化与乡村性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空间商品化 乡村性 空间分析 怀柔区
下载PDF
强制与整合-中国空间生产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杰 张军 孔曙光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32,共9页
"小产权房"背后的制度实质是什么?它反映着中国地产"非正规市场"中的私人行动者试图挤入"空间商品化"分利格局的努力。这引发了诸多困境:允许这种"挤入"将意味着政治权力被间接分割并带来连锁... "小产权房"背后的制度实质是什么?它反映着中国地产"非正规市场"中的私人行动者试图挤入"空间商品化"分利格局的努力。这引发了诸多困境:允许这种"挤入"将意味着政治权力被间接分割并带来连锁反应;不承认这种"挤入"就会伤害私人权利。与美国等土地私有制国家相比,中国面临不同的困局,要跳出困局需放下表面化的意气之争并作理论层面的厘清。城市化是空间商品化的过程,它冲击了中国既有的分配格局和市场结构。"空间商品化"在引发困境的同时也带来了契机:它让中国的强制力量携带了强大的资本动员能力,如果动员和强制运用得当,可以有效防止贫富分化并促进社会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空间商品化 政治权力排他 社会整合
下载PDF
当代城市空间的符号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季松 《建筑与文化》 2013年第1期72-73,共2页
随着中国发达地区城市由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的转型,空间呈现商品化的发展态势,空间符号价值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出来。一方面,城市空间所象征的个性和品位、身份和地位、生活方式等符号意义逐渐成为大众空间消费过程中所关注的重点;另一... 随着中国发达地区城市由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的转型,空间呈现商品化的发展态势,空间符号价值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出来。一方面,城市空间所象征的个性和品位、身份和地位、生活方式等符号意义逐渐成为大众空间消费过程中所关注的重点;另一方面,空间符号的消费强化了空间的社会属性,并为城市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社会 城市空间 空间商品化 符号价值 社会属性
下载PDF
农家休闲养老驱动的乡村转型及其政策启示——以浙江长兴“上海村”(顾渚村)为例
18
作者 江朗 陈泽胤 +1 位作者 王震 陈晨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2-78,共7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从生产主义到后生产主义的乡村转型,伴随这一过程的是乡村地区的去农业化、去社区化、空间商品化等现象。区别于传统的农业专业化、乡村工业化等模式,近年来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旅融合发展、电...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从生产主义到后生产主义的乡村转型,伴随这一过程的是乡村地区的去农业化、去社区化、空间商品化等现象。区别于传统的农业专业化、乡村工业化等模式,近年来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旅融合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等为特色的乡村转型模式不断涌现,这些现象对传统乡村地区带来怎样的冲击?文章以位于上海大都市圈腹地的乡村——浙江省长兴县“上海村”(顾渚村)为例,研究农家休闲养老驱动乡村转型的特征,对去农业化、去社区化、空间商品化等现象的理论进行实证检验和理论探讨,为广大乡村地区转型中的政策干预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转型 农家休闲养老 去农业化 去社区化 空间商品化
下载PDF
论北京农村空间的商品化与城乡关系 被引量:48
19
作者 王鹏飞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57-1667,共11页
基于后生产主义理论,讨论了北京农村空间的商品化与城乡关系问题,并从理论抽象方面取得了以下认识:①无论农村与城镇,空间是一种抽象的概念,理论上,自然界的纯粹空间不具有商品价值意义。空间的商品化是与一定的人类经济生产活动和生产... 基于后生产主义理论,讨论了北京农村空间的商品化与城乡关系问题,并从理论抽象方面取得了以下认识:①无论农村与城镇,空间是一种抽象的概念,理论上,自然界的纯粹空间不具有商品价值意义。空间的商品化是与一定的人类经济生产活动和生产方式相联系而存在和逐步显现的;②在经济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随着社会经济力的增强、后生产主义思想的蔓延,人类生产活动日益丰富,空间的商品化也进一步显现;③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农村的景观、土地利用、就业、生活形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北京农村空间生产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多样化愈趋增强,北京农村空间的商品性也日益突出;④随着农村空间商品化的发展,北京地区的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北京地区长期扭曲的城乡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空间商品化 生产主义 后生产主义 城乡关系 北京市
原文传递
地理标志农产品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9
20
作者 樊立惠 王鹏飞 张加华 《世界农业》 CSSCI 2020年第2期120-127,共8页
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有利于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文探讨了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空间分布,分类讨论影响其分布的因素及如何通过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推动农村空间商品化的进程。结论认为:①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变化由波动向趋稳发展... 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有利于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文探讨了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空间分布,分类讨论影响其分布的因素及如何通过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推动农村空间商品化的进程。结论认为:①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变化由波动向趋稳发展,果蔬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多,水产地理标志农产品稳中有升。②以胡焕庸线为界,中国东南半壁地理标志农产品更为密集。果蔬粮油、畜禽养殖类地理标志农产品分布较为均衡。③以全国7分区为单元,西南区、黄淮海区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多,各类地理标志农产品均较丰富;东北区粮油棉麻地理标志农产品最多,西北及长城沿线区干果、牲畜等地理标志农产品较多;华南区各类地理标志农产品均不突出;青藏区多类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最少。④影响地理标志农产品分布的因素包括气候、农业发展历史、自然区位、经济、交通、消费市场等。⑤针对果蔬粮油、养殖业、林业经济作物、水产养殖等地理标志农产品特性提出相应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标志农产品 时空分布 农村空间商品化 影响因素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