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南海疆诗路空间图景初构--以嵊泗列岛诗路为中心
1
作者 程继红 丁高理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嵊泗列岛乃江南海疆核心区域,以其地处中国万里海疆的黄金中段和长江入海口,成为江南海道交通枢纽。汉唐以来,中国边疆诗路文化发达,既有绵延不绝的陆疆诗路,也有浩瀚万里的海疆诗路。海疆诗路中,以嵊泗列岛为中心的江南海疆诗路空间图... 嵊泗列岛乃江南海疆核心区域,以其地处中国万里海疆的黄金中段和长江入海口,成为江南海道交通枢纽。汉唐以来,中国边疆诗路文化发达,既有绵延不绝的陆疆诗路,也有浩瀚万里的海疆诗路。海疆诗路中,以嵊泗列岛为中心的江南海疆诗路空间图景,体现了鲜明的域外指向、岛际链接和渔场共享等特征,从而与太湖、长江、松江、运河以及众多市镇组成诗路网络,共同建构了发达的江南诗路文化体系。但长期以来,江南海疆诗路处于被遮蔽状态,其贡道想象、海岛书写与渔场叙事等,都是一个亟待开拓的诗学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 嵊泗列岛 海疆诗路 空间图景
下载PDF
《考工记》空间认知图景初探——以认知心理学、文字语言学为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沈伊瓦 《建筑师》 2010年第4期63-70,共8页
《考工记》中对空间的表述体现了中国古代文本中空间观念的一般特征。从文字学、语义学的角度结合关联的认知因素,对《考工记》中的空间指示语及其基础上的空间认知图景进行逐级解析,中国古代空间观念的社会化、时间化和制度化的特征以... 《考工记》中对空间的表述体现了中国古代文本中空间观念的一般特征。从文字学、语义学的角度结合关联的认知因素,对《考工记》中的空间指示语及其基础上的空间认知图景进行逐级解析,中国古代空间观念的社会化、时间化和制度化的特征以特殊的视角揭示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工记 空间认知图景 语义解读
下载PDF
画诗“in Just-”中的“春之交响”图景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佳英 《理论观察》 2012年第1期165-166,共2页
in Just是美国现代实验派诗人E.E.卡明斯的一首小诗,该诗篇幅短小、语言简单,但是这首诗却能够代表诗人的创作风格和艺术手段。本文将依据文本细读理论深入细致地分析这首诗,充分领略这位标新立异的诗人如何仅在这短短的诗篇之中利用重... in Just是美国现代实验派诗人E.E.卡明斯的一首小诗,该诗篇幅短小、语言简单,但是这首诗却能够代表诗人的创作风格和艺术手段。本文将依据文本细读理论深入细致地分析这首诗,充分领略这位标新立异的诗人如何仅在这短短的诗篇之中利用重复手段将春神"潘"、潘笛之音及缤纷春色巧妙交融,突出表现春天这一主题,使诗如画并呈现出伴有"春之交响"的立体空间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E.卡明斯 in Just- 文本细读 画诗 立体空间图景
下载PDF
增强现实与空间转向——网络文学的场景书写及其审美变革 被引量:9
4
作者 韩模永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3-38,共6页
网络文学的场景书写包括三种代表性的形态,即作为空间图景、虚拟现实和定位叙事的场景,它们之间虽存在差异,但都侧重于对位置、场所、空间、视觉等要素的刻画和塑造。这些写作倾向和特征明显不同于传统文学的书写,并导致文学发生了诸多... 网络文学的场景书写包括三种代表性的形态,即作为空间图景、虚拟现实和定位叙事的场景,它们之间虽存在差异,但都侧重于对位置、场所、空间、视觉等要素的刻画和塑造。这些写作倾向和特征明显不同于传统文学的书写,并导致文学发生了诸多变革。具体来说,在内在的文学与现实的关系上,文学从摹仿现实走向增强现实。前者表面虚构,本质真实,后者则表面真实,本质虚拟;在外在的审美特质上,文学则从时间艺术进入空间转向。网络文学场景书写突出文学的视觉形象、创造并置的空间结构并建构移动的位置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场景 空间图景 虚拟现实 定位叙事
下载PDF
黔东苗语空间词“niangb”和“diot”
5
作者 唐巧娟 《怀化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02-106,共5页
黔东苗语中的niangb和diot是最为常用的空间词之一,二者能对译成汉语中的"在"。Niangb在苗语中做空间动词,后接NPL,表达静态物位关系,niangb NPL结构一般前置于动词,与动词构成连动结构;Diot在表达空间范畴时,已基本虚化成介... 黔东苗语中的niangb和diot是最为常用的空间词之一,二者能对译成汉语中的"在"。Niangb在苗语中做空间动词,后接NPL,表达静态物位关系,niangb NPL结构一般前置于动词,与动词构成连动结构;Diot在表达空间范畴时,已基本虚化成介词,diot NPL结构一般后置于动词,与动词构成动补结构。在语法化路径中,niangb仅在语义上虚化成了存现动词,而句法上并未虚化;diot则实现了句法语义上的共同虚化,从放置义动词虚化为介词和"持续义"助词。二者在非空间轴上的语义延伸差异,是其空间位置关系认知图景差异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angb diot 空间 语法化 空间认知图景
下载PDF
虚拟数字人赋能综艺节目创新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吕茜 《新媒体研究》 2024年第5期87-89,共3页
为解决综艺节目表达方式同质化、受众需求变迁带来的节目策划难度增加等问题,结合情动理论探讨虚拟数字人助力综艺节目新模式的创新之道,拓展综艺节目创作和传播的理论及实践,以期破解综艺节目之困。研究认为,综艺节目要基于对技术文化... 为解决综艺节目表达方式同质化、受众需求变迁带来的节目策划难度增加等问题,结合情动理论探讨虚拟数字人助力综艺节目新模式的创新之道,拓展综艺节目创作和传播的理论及实践,以期破解综艺节目之困。研究认为,综艺节目要基于对技术文化浪潮下的用户情感文化和情感需求的洞察,基于情动赋能传播主体、实现用户共创、打造空间技术图景,将情感互动、情感依恋、情感回环作为增强传播力度中的重要内容,最终可使虚拟数字人成为综艺节目中的情感领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驱动 虚拟数字人 综艺节目创新 用户共创 空间技术图景
下载PDF
文化的断裂与隐喻——评李健孙小说《支那崽》 被引量:1
7
作者 国丽芸 宋世明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6年第1期12-14,共3页
这是一部关于文化差异背景下的移民小说,同时也是一部自传性成长小说。作品通过一个中国男孩的叙述视角,追述了一个中国家庭为避战火逃亡美国,在异域语境下的生存经历和文化经验。作者以刻骨的成长体验展示了独特的文化图景和时间记忆,... 这是一部关于文化差异背景下的移民小说,同时也是一部自传性成长小说。作品通过一个中国男孩的叙述视角,追述了一个中国家庭为避战火逃亡美国,在异域语境下的生存经历和文化经验。作者以刻骨的成长体验展示了独特的文化图景和时间记忆,剖析了新移民的失语状态和文化边缘人的隐秘心理。在全球文化的断裂和差异视野中,作者以隐喻的方式提出了自我救赎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图景 时间记忆 文化断裂 隐喻 《支那崽》 李健孙
下载PDF
吉林省中部地区中心地空间关系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士君 王永超 冯章献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28-1635,共8页
利用分形理论中的回旋半径法分别对吉林省中部地区4个级别的中心地进行分维测算和分析,得到不同级别中心地的不同结构特征:一级中心地长春市功能和地位明确、稳定,二级中心地等级模糊且功能缺失,三级中心地结构紧致合理,四级中心地量大... 利用分形理论中的回旋半径法分别对吉林省中部地区4个级别的中心地进行分维测算和分析,得到不同级别中心地的不同结构特征:一级中心地长春市功能和地位明确、稳定,二级中心地等级模糊且功能缺失,三级中心地结构紧致合理,四级中心地量大但联系松散。进一步通过空间构图的方式,以城镇居民点矢量化数据为基础,构建吉林省中部地区中心地原始空间图景,通过对原始图景的修补和模型抽象化处理,得出结构相对完整的中心地六边形网络体系。进而将其与传统中心地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修补之后的吉林省中部地区中心地属于克里斯塔勒K=3体系。但是从现实发展来看,吉林省中部地区形成合理的中心地体系,需要加快部分三级中心地的发展,并促其部分升级为二级中心地,解决区内二级中心地空间缺失问题;同时,还须解决四级中心地结构松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中部地区 中心地体系 空间关系 分形 空间图景
原文传递
通商口岸福州城的地景演化研究——从传统至近代的转型
9
作者 毛键源 黄婧琳 孙彤宇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74-79,共6页
析理出福州古城在近代语境下,依次呈现出开埠早、中、晚期3种不同的地形作用特征,分别是开埠初期的固守排斥、中期的竞争混杂、晚期的现代变革。最终福州从传统“小三山”山水格局转型到沿江多中心的现代化地形改造路径中,并以此澄明传... 析理出福州古城在近代语境下,依次呈现出开埠早、中、晚期3种不同的地形作用特征,分别是开埠初期的固守排斥、中期的竞争混杂、晚期的现代变革。最终福州从传统“小三山”山水格局转型到沿江多中心的现代化地形改造路径中,并以此澄明传统口岸城市在近代转型语境下地景格局和改造理念变革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 地景演化 通商口岸 山水格局 空间图景 近代转型 城市形态 城市肌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