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革命遗址的共情意识模型:基于游客心理在场与超越视角 被引量:2
1
作者 易魁 朱健菲 朱凤娇 《老区建设》 2024年第1期75-89,共15页
革命遗址作为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资源,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基因、红色精神和革命记忆,在红色文化旅游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研究多单一关注遗址“物”本身,少有研究探讨游客“人”的特点,游客参观时具有怎样的心理状态亟需揭晓。... 革命遗址作为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资源,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基因、红色精神和革命记忆,在红色文化旅游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研究多单一关注遗址“物”本身,少有研究探讨游客“人”的特点,游客参观时具有怎样的心理状态亟需揭晓。为进一步探索革命遗址与游客之间的“文化沟通”规律,研究选取江西省八一起义纪念馆、新四军军部旧址和小平小道三所革命遗址为案例进行分析,探讨游客空间在场、心理在场与可及性对情感超越的影响,并构建游客的共情意识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空间在场、心理在场和可及性对情感超越均具有正向影响,且验证了游客共情意识模型在三所革命遗址中的适用性。研究创新性地将共情理论和场域理论相结合,提出了革命遗址中存在“空间在场”和“心理在场”规律,进而验证了游客体验视角研究的科学性和必要性。研究发起了关于革命遗址建设和游客体验的新思考,为革命遗址在新时代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构建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遗址 空间在场 心理在场 可及性 情感超越
下载PDF
元宇宙的空间生产与空间正义——以元宇宙“虚拟城市”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程士强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0-187,共8页
元宇宙作为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必将引起网络空间结构的深刻变革。网络信息空间曾经是以高度流动性、身体不在场为主要特色的缺场空间,而元宇宙则凭借新的技术手段打造三维拟真场景和身体高度涉入的沉浸感,从而对互联网缺场空间形成重构,... 元宇宙作为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必将引起网络空间结构的深刻变革。网络信息空间曾经是以高度流动性、身体不在场为主要特色的缺场空间,而元宇宙则凭借新的技术手段打造三维拟真场景和身体高度涉入的沉浸感,从而对互联网缺场空间形成重构,使网络信息空间进入到“虚拟在场”的空间状态。元宇宙空间已经不仅是一个用于快速传递信息的节点间网络,更是一个有明确物质载体的数字地域共同体。网络信息空间变得具有更多城市空间的属性,网络信息空间中的生产活动越来越像城市空间生产。从元宇宙“虚拟城市”的早期案例中可以发现,其既有资本主导、投机炒房等空间非正义的一面,也有用户自主参与、区块链去中心化等空间正义的一面。要实现元宇宙的空间正义,进行共享的、均衡的空间生产与分配,就必须超越数字资本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虚拟在场空间 空间生产 空间正义 虚拟城市
下载PDF
环境美学的新视野:格诺特·波默的气氛美学 被引量:14
3
作者 吴天天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49,共6页
格诺特·波默在其1980年代末对生态自然美学的研究中首次提出“气氛美学”这一概念,后来又将气氛美学拓展到对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在内的整个环境美学的研究。作为以身体现象学为基础对美学(感性学)进行的改造,气氛美学关注人在... 格诺特·波默在其1980年代末对生态自然美学的研究中首次提出“气氛美学”这一概念,后来又将气氛美学拓展到对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在内的整个环境美学的研究。作为以身体现象学为基础对美学(感性学)进行的改造,气氛美学关注人在环境中的感知经验,以及身体性在场和空间性在场。气氛美学在使美学的研究对象扩展到自然、建筑、声音等领域的同时,突显了环境美学在化解环境危机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即通过感知经验方面的培养来转变人们对待自我和环境的方式,从而最终改变人们的存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诺特·波默 气氛美学 环境美学 身体现象学 空间在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