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媒介观下城市公园对老年社交活动促进作用探析
1
作者 齐玮 王淑芬 赵予乾 《华中建筑》 2024年第3期91-95,共5页
随着老龄化加重,作为老年人重要活动场所的城市公园的适老化社交作用日益凸显。为了探明城市公园对老年人社交活动的作用机制,研究将空间媒介观引入城市公园功能研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多群组分析法度量不同空间媒介要素对老年人社交活... 随着老龄化加重,作为老年人重要活动场所的城市公园的适老化社交作用日益凸显。为了探明城市公园对老年人社交活动的作用机制,研究将空间媒介观引入城市公园功能研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多群组分析法度量不同空间媒介要素对老年人社交活动的促进程度。结果表明,空间媒介四个维度的要素对老年人社交活动均产生正向影响,其中设施接纳性的促进效用最大,其次为场地包容性、景观适宜性和氛围亲和性,且在不同媒介空间促进作用下存在差异。空间媒介视角为城市公园适老化社交活动研究提供了新途径,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空间媒介 老年人 社交活动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参与式消费体验——元宇宙视域下的博物馆空间媒介设计研究
2
作者 孙金龙 张烈 《中国艺术》 2024年第2期34-39,共6页
当代博物馆的空间媒介设计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其体验方式层出不穷。文章提出了“参与式消费体验”(Participatory Consumer Experience)机制下的元宇宙博物馆空间媒介设计形式,探讨了元宇宙技术的国家政策以及发展趋势。结合案... 当代博物馆的空间媒介设计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其体验方式层出不穷。文章提出了“参与式消费体验”(Participatory Consumer Experience)机制下的元宇宙博物馆空间媒介设计形式,探讨了元宇宙技术的国家政策以及发展趋势。结合案例的类型对比,厘清了虚拟现实、社交媒体等多种混合媒介(Mixed Media)的互动方式,分析了依据空间特点、媒介条件、体验感知等设计要素,从而构建了“参与式消费体验”的设计策略和理论模型,阐明了元宇宙技术在博物馆领域中逐渐形成“游牧媒介,娱乐至上”(Nomadic Media, Entertainment First)的模式,以及未来参与式消费业态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式消费体验 元宇宙博物馆 空间媒介 设计研究
下载PDF
空间媒介视角下河北正定供销合作社功能研究
3
作者 陈瑾 郭玉琴 《采写编》 2024年第3期90-91,共2页
媒介自身能够传递一定的社会信息。作为我国乡村社会的重要媒介,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变迁史反映了乡村社会的变迁。本文以河北正定供销合作社为研究对象,试通过对期刊文献、专著、合作社志等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以供销社作为空间媒介功... 媒介自身能够传递一定的社会信息。作为我国乡村社会的重要媒介,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变迁史反映了乡村社会的变迁。本文以河北正定供销合作社为研究对象,试通过对期刊文献、专著、合作社志等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以供销社作为空间媒介功能的发展为着眼点,分析其物资流通、信息传递、社会整合等历史功能。并在此基础之上探研正定供销合作社在新时代空间媒介功能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正定供销合作社 空间媒介 媒介功能
下载PDF
空间媒介再造城市意象:第三空间视野下的报刊亭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华 《现代出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4-113,共10页
报刊亭虽然是城市中的微小建筑,但它不是静止的物,而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基于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的研究发现,兰州市邮政报刊亭在经历初步建设、升级换代、形制改变、经营范围扩大、监督管理加强的过程中,将自身嵌入城市的商品流通网络、新... 报刊亭虽然是城市中的微小建筑,但它不是静止的物,而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基于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的研究发现,兰州市邮政报刊亭在经历初步建设、升级换代、形制改变、经营范围扩大、监督管理加强的过程中,将自身嵌入城市的商品流通网络、新闻信息网络和人际关系网络之中,并重构了这三重网络。由此,报刊亭这一空间媒介重组了城市空间,也将自身生产为一个社会空间。报刊亭空间是物质空间和想象空间的混合,即索亚意义上的第三空间。与其他城市建筑不同,报刊亭的价值就在于它能生发出独特的城市意象和城市文化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刊亭 空间媒介 第三空间 城市意象
下载PDF
符号化·审美化:论城市意象与空间媒介的在地性打造——以大连市文化与形象传播为例
5
作者 向一帆 白杨上林 +2 位作者 胡雨晴 王敏 金灿 《科技传播》 2023年第18期101-104,共4页
在“城市”这一综合复杂的物质与精神相统一的复杂空间中,城市意象作为空间媒介中能够代表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的符号,其在城市空间中作为文本性的基底,本身承担着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宣传所需的信息,同时也为媒体文本提供文本来源。基于... 在“城市”这一综合复杂的物质与精神相统一的复杂空间中,城市意象作为空间媒介中能够代表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的符号,其在城市空间中作为文本性的基底,本身承担着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宣传所需的信息,同时也为媒体文本提供文本来源。基于人本观念的城市形态构造与文化形象,其生产与再生产需要结合人的审美感知。在泛媒介时代综合人文历史、空间实质与接受美学,突出大连城市的在地性海洋文化特征,高质量打造城市形象,增强城市文化宣传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意象 符号 意象 媒介 空间媒介
下载PDF
设计主导力:地铁“空间媒介”对苏州城市形象的传播与推广
6
作者 邹心仪 徐佩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3年第3期160-162,共3页
以往对于城市形象的传播与推广,常集中于大众媒体所创设的虚拟空间。近年来受西方哲学“转向思潮”的影响,传播学的学者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实体空间的研究。“空间媒介”概念的应运而生,成为传播和推广城市形象的主要载体。苏州地铁作... 以往对于城市形象的传播与推广,常集中于大众媒体所创设的虚拟空间。近年来受西方哲学“转向思潮”的影响,传播学的学者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实体空间的研究。“空间媒介”概念的应运而生,成为传播和推广城市形象的主要载体。苏州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的实体化空间,也是一种空间媒介,在基础的交通空间和物理空间之中,还伴存着交往空间、情感空间、媒介空间的文化生产。设计具有自身的主导力,通过典型的例证,将地铁空间中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进行创造性的融汇,共同创构出地铁空间应有的媒介体系,两者只有交融互鉴,才能多维度、立体化展示出苏州丰厚的历史城市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 地铁 空间媒介 苏州 城市形象
下载PDF
乡村家庭空间媒介化——基于自我民族志反思
7
作者 姚蓉 《今传媒》 2023年第3期29-33,共5页
本文以家庭空间为研究对象,以空间再生产为理论基础,通过自我民族志探索家庭空间媒介化的逻辑,发现:其本质为空间再生产和再建构,关键在于资本和权力的渗透;参与空间实践的人、物及各种行为和社会关系相结合,并将其意向反映在空间实践... 本文以家庭空间为研究对象,以空间再生产为理论基础,通过自我民族志探索家庭空间媒介化的逻辑,发现:其本质为空间再生产和再建构,关键在于资本和权力的渗透;参与空间实践的人、物及各种行为和社会关系相结合,并将其意向反映在空间实践中。家庭空间既被消费也在为资本进行再生产,社交媒体的“可见性”带来权力的渗透和空间规训,网格化家庭空间成为资本和权力再生产的新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产 家庭空间媒介 可见性 空间规训 自我民族志
下载PDF
从载体到本体:空间媒介化视角下工业遗产再利用的“网红”机制研究——以沈阳市沈海热电厂及东贸库地段为例
8
作者 吴俊波 张杨 《华中建筑》 2023年第7期16-21,共6页
在城市由增量扩张走向存量更新的新时期,工业遗产的适应性再利用问题亟待关注。传统上从工业遗产作为功能载体出发进行再利用的方式存在种种问题,研究提出在空间媒介化转向的背景下,从工业遗产的本体出发,借助网红经济发掘其媒介化潜力... 在城市由增量扩张走向存量更新的新时期,工业遗产的适应性再利用问题亟待关注。传统上从工业遗产作为功能载体出发进行再利用的方式存在种种问题,研究提出在空间媒介化转向的背景下,从工业遗产的本体出发,借助网红经济发掘其媒介化潜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造利用机制。首先是前端服务,对再利用进行分析和市场定位;其次是内容生产,探讨工业遗产空间媒介化和网红“出圈”的动力机制;最后是营销传播与内容消费,将工业遗产禀赋的文化价值和意义进行传递。在此基础上,研究以沈海热电厂及东贸库地段为例,具体提出了从前期策划分析、媒介塑造与意义生产,到营销传播与意义消费的转型策略,试图为沈海热电厂及东贸库的再利用提出方法,也为同类工业遗产的再利用研究提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媒介 工业遗产再利用 网红经济 沈海热电厂 东贸库
下载PDF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作为空间媒介的当代中国标志性建筑
9
作者 李凌燕 陈婧 《时代建筑》 2023年第6期69-73,共5页
中国当代建筑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标志性建筑由于拥有综合复杂的空间内涵属性和对城市空间重要的结构性塑造潜力,彰显着中国当代建筑创作的顶端水准与创作实践思潮风向,亦是当代中国建筑艺术跨文化建筑实践的重要类型,成为中国当代建筑... 中国当代建筑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标志性建筑由于拥有综合复杂的空间内涵属性和对城市空间重要的结构性塑造潜力,彰显着中国当代建筑创作的顶端水准与创作实践思潮风向,亦是当代中国建筑艺术跨文化建筑实践的重要类型,成为中国当代建筑形成自我独立语汇、拓展国际影响力、实现话语与身份认同、中西融通交流的重要实践载体。文章以跨文化传播理论为指引,将当代中国标志性建筑作为跨文化传播的“空间‒媒介复合性”载体,对其所勾连的跨文化交流与传播典型渠道与共融空间进行梳理,并以“空间表达、主体实践、以及文化认知”三个维度对标志性建筑所构筑的典型通路中的中国当代建筑跨文化图景的轮廓与特质进行整体性研究,以此梳理标志性建筑在中国当代建筑跨文化传播与交流中的特殊作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标志性建筑 空间媒介 跨文化传播
下载PDF
从空间转向到空间媒介化:媒介地理学在西方的兴起与发展 被引量:38
10
作者 谢沁露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5-81,共7页
媒介地理学是20世纪中期开始由媒体、传播研究与新文化地理学空间转向研究后逐步发展出来的一个重要研究子领域,在近十年逐步形成研究体系。国外目前已经构建了较完善且丰富的媒介地理学研究共同体,形成了一个典型的跨学科交叉研究领域... 媒介地理学是20世纪中期开始由媒体、传播研究与新文化地理学空间转向研究后逐步发展出来的一个重要研究子领域,在近十年逐步形成研究体系。国外目前已经构建了较完善且丰富的媒介地理学研究共同体,形成了一个典型的跨学科交叉研究领域。研究发现,国外媒介地理学历经了从多学科"空间转向"下跨域交叉研究的兴起到当前"空间媒介化"的历史轨迹,这对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的国外媒介地理学历史发展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地理学 文化研究 空间生产 空间媒介
下载PDF
空间媒介艺术——论现代纤维艺术与现代建筑空间 被引量:10
11
作者 龚建培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8-99,84,共3页
“现代纤维艺术与现代建筑空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纤维艺术和建筑空间的“现代”解释,以空间媒介的观点,提出了对现代纤维艺术与现代建筑空间、新的空间意识、空间秩序和空间文脉表现的另类认识。
关键词 现代纤维艺术 现代建筑 空间媒介
下载PDF
空间媒介艺术杂谈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光炜 《电影评介》 2009年第9期83-83,90,共2页
空间媒介艺术是近年来才被提出且备受关注的新型艺术形态,从对"空间"的认识入手,肯定了空间媒介艺术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并提出对其今后发展的理性思考,由此来深化对空间媒介艺术的认知。
关键词 空间媒介艺术 存在价值 发展思考
下载PDF
延安清凉山:空间媒介及其意义
13
作者 鲍海波 张聪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1-107,共7页
延安清凉山是中国新闻事业以及革命文化发展的一个特殊地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一个具体实践平台。清凉山作为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一直以来吸引着人们来此回顾革命历史、重温红色记忆、体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特殊环境... 延安清凉山是中国新闻事业以及革命文化发展的一个特殊地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一个具体实践平台。清凉山作为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一直以来吸引着人们来此回顾革命历史、重温红色记忆、体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特殊环境中开展革命启蒙、民族救亡的伟大意义。清凉山作为不断生产着的媒介空间,保存与承载着延安时期最生动、最鲜活、最宝贵的历史记忆,在成为延安精神和延安新闻传播事业标志性符号和象征的同时,也在其他维度通过不断地空间生产使其媒介意涵逐渐丰富与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清凉山 空间媒介 媒介意涵 延安新闻传播事业
下载PDF
从神权到帮权:建筑空间媒介的权利生产——以新加坡天福宫为例
14
作者 李俐 张恒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9-36,共8页
妈祖庙宇在近代新加坡华人社会中不仅是信仰的祭祀空间,也是最高的帮权机构。以新加坡天福宫为考察对象,结合列斐伏尔的空间三元辩证法解析天福宫从“神权”中心转变到“帮权”与“神权”双中心的过程,并根据福柯的空间规训理论,通过对... 妈祖庙宇在近代新加坡华人社会中不仅是信仰的祭祀空间,也是最高的帮权机构。以新加坡天福宫为考察对象,结合列斐伏尔的空间三元辩证法解析天福宫从“神权”中心转变到“帮权”与“神权”双中心的过程,并根据福柯的空间规训理论,通过对天福宫建筑空间的形态、空间的多功能性以及室内装饰和楹联匾额的分析,讨论“帮权”与“神权”的运作机制,认为天福宫作为权力的空间媒介,联结了新加坡华人社会的文化习俗、经济、教育、政治等社会要素,从而维护了新加坡华人社会的稳定,帮助华人在移民地谋求生存与发展,对新加坡华人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媒介 新加坡天福宫 建筑空间 神权 帮权
下载PDF
作为空间媒介的兰马赛赛道与兰州城市形象建构分析
15
作者 王芳 《传播力研究》 2020年第25期1-3,13,共4页
本文以兰州国际马拉松赛赛道组合规划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作为空间的媒介兰马赛赛道,通过电视直播的形式对兰州城市的历史文化、城市的现代性及城市的精神风貌进行了再构造,并由此建构了兰州城市新形象的过程。
关键词 空间媒介 兰马赛赛道 城市形象 建构
下载PDF
重新发现社区:空间媒介化与媒介空间化——以社区自组织为例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弘莉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8-48,49-52,共5页
本文从社区空间传播的视角对三个社区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田野调查。考察自组织空间生产和空间分配的社区空间融合过程发现,自组织空间生产以重组、模拟的方式实现社区空间媒介化。居民通过空间情感实践联想、赋值媒介化的空间进行空间分配... 本文从社区空间传播的视角对三个社区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田野调查。考察自组织空间生产和空间分配的社区空间融合过程发现,自组织空间生产以重组、模拟的方式实现社区空间媒介化。居民通过空间情感实践联想、赋值媒介化的空间进行空间分配后,作为共同体的“我们”在社区浮出。自组织引发了社区空间媒介化与媒介空间化循环,社区逐渐形成了以公共事务为基础,文化教育娱乐为横向粘合剂,老中青幼纵向年龄圈的空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社区传播 空间媒介 自组织
下载PDF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中楼道空间媒介开发与应用——以四川农业大学雅安校区艺术楼为例
17
作者 丁立 李上官 舒颖 《中国集体经济》 2013年第32期67-69,共3页
楼道空间是建筑楼的独特结构,包括楼梯梯段、楼道、平台、扶手、墙面、地面及拐角,所占面积较大。而楼道空间媒介是将楼道空间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工具,来实现传播者与被传播者之间信息传播。本文先从校园文化建设和楼道空间媒介的角度阐... 楼道空间是建筑楼的独特结构,包括楼梯梯段、楼道、平台、扶手、墙面、地面及拐角,所占面积较大。而楼道空间媒介是将楼道空间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工具,来实现传播者与被传播者之间信息传播。本文先从校园文化建设和楼道空间媒介的角度阐释楼道空间媒介开发的重要性;接着以四川农业大学艺术楼为例,从楼道现状、调查结果和最终成果来介绍楼道空间媒介的开发;最后结合其他高校的例子,归纳出楼道空间媒介开发的原则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文化艺术建设 楼道空间媒介 媒介开发
下载PDF
空间媒介理论视域下的高铁站房
18
作者 顾志勇 李斯雯 刘强 《美术大观》 2021年第3期126-127,共2页
20世纪60年代,以列斐伏尔为首的思想家们开启了空间转向学说的大门,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这是文化领域的重要事件之一。空间不再只是服务于单一功能的客观存在,更是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社交空间。这种思维的转向让空... 20世纪60年代,以列斐伏尔为首的思想家们开启了空间转向学说的大门,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这是文化领域的重要事件之一。空间不再只是服务于单一功能的客观存在,更是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社交空间。这种思维的转向让空间研究的落脚点集中在了"人与空间的社会化关系"上,认为空间除了物理形式外,还是人类社会关系的集合。本文基于空间媒介理论,探索高铁空间中文化传播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空间 空间媒介 传播 高铁站房
下载PDF
空间媒介观下的时尚景观与城市形象建构——以杭州“天目里”城市综合体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曦 张鹤馨 李珍铭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45-51,共7页
时尚景观是人们认识城市的体验性空间和视觉性空间,是建构和传播城市形象的空间性媒介。如何将时尚景观和城市精神进行有意义的符号关联,从而塑造和传播城市形象,是时尚之都建设的必然要义。文章从人与城市的关系视角出发,在传播学"... 时尚景观是人们认识城市的体验性空间和视觉性空间,是建构和传播城市形象的空间性媒介。如何将时尚景观和城市精神进行有意义的符号关联,从而塑造和传播城市形象,是时尚之都建设的必然要义。文章从人与城市的关系视角出发,在传播学"空间媒介"的研究范式下,将杭州时尚地标"天目里"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剖析。通过抓取"点评"数据并对其分析发现:"天目里"作为时尚景观参与了城市形象的建构与传播;空间景观在符号化的传播过程中被附加了城市性格和城市精神;数字景观与实体景观彼此融通互构了信息化的城市时尚景观,共同发挥着建构和传播城市形象、凝聚和整合社会认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媒介 时尚景观 城市形象 社会化媒体 “天目里” 生活方式
下载PDF
城市传播的空间媒介观建构——基于列斐伏尔“空间三元辩证法”理论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鹏 《东南传播》 2022年第7期78-80,共3页
20世纪下半期,人文社会科学出现“空间转向”(spatial turn)思潮,近年来,传播学界逐渐重视空间的实体研究,对虚拟大众媒介的研究转向了实体空间。空间转向介入传播学催生了“空间传播”,产生了新的传播学范式:城市空间成为与大众媒介相... 20世纪下半期,人文社会科学出现“空间转向”(spatial turn)思潮,近年来,传播学界逐渐重视空间的实体研究,对虚拟大众媒介的研究转向了实体空间。空间转向介入传播学催生了“空间传播”,产生了新的传播学范式:城市空间成为与大众媒介相互嵌入的传播中介。而从“空间转向”审视空间的主体性与优先性,城市传播对“空间”和“媒介”两者相互联系的思考欠缺更为深入的讨论,所呈现的空间媒介观尚不清晰。本文将媒介与空间放置在城市传播的框架中,进一步反思了移动媒介和城市空间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传播 空间媒介 移动传播 列斐伏尔 三元空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