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以烟台市为例 被引量:26
1
作者 王静 翟天林 +3 位作者 赵晓东 宋子秋 袁昕怡 孔雪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634-3645,共12页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和前提。面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目标,基于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的"底线"思维,以资源环境禀赋为基础,构建了本底约束-综合限制-承载力评价-多空间适宜评价的资源环...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和前提。面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目标,基于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的"底线"思维,以资源环境禀赋为基础,构建了本底约束-综合限制-承载力评价-多空间适宜评价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逻辑框架和指标体系,并以烟台为例,设置城市生态系统保护的不同情景,综合运用特尔斐法及多要素空间叠置等方法,开展了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实践应用。研究结果表明:①资源环境对烟台经济社会发展的阻碍与限制总体较小,高限制区面积仅占烟台国土面积的6.09%。②烟台市不同区县之间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差异较大。从西北部向东南,烟台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呈现出逐渐提高的变化趋势。③面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情景,烟台市各县市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差异显著,适宜建设区范围为2380 km^2。面向城市生态系统一般保护情景,烟台市适宜建设区面积达2610 km^2,不适宜建设开发区与适宜建设开发区数量结构为1.12∶1,未来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潜力较大。两种情景下烟台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适宜建设区面积均大于现状建设用地面积,为城市未来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同时确保了烟台市水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研究结果可为烟台市国土空间优化以及相关地区政府部门重大决策、战略部署等提供决策信息支持和技术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 国土空间规划 烟台市
下载PDF
基于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建设用地扩展配置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晓 路建国 +1 位作者 朱伟亚 门明新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3-251,共9页
土地利用变化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用地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建设用地扩展是未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本研究结合主体功能区开发战略,运用GIS中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建立开发约束-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由互... 土地利用变化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用地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建设用地扩展是未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本研究结合主体功能区开发战略,运用GIS中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建立开发约束-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由互斥矩阵法进行对冀东山地丘陵区卢龙县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分区。在空间开发适宜性框架下,根据目标年建设用地预测量,运用不同主体功能区开发战略下DUHP优先度组合模式不同,进行建设用地扩展数量和空间位置的确定,开发潜力较高,开发约束适中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县域西南部,2020年建设用地占全县的31.39%,与2009年相比有小幅增加。开发潜力较高,开发约束较低的区域集中在县域东南部,2020年建设用地占全县的11%,与2009年相比有显著增加。开发潜力适中,开发约束适中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县域中部,2020年建设用地占全县的41.99%,与2009年基本持平。开发潜力较低,开发约束较高的区域集中在县域东北部,2020年建设用地占全县的16.75%,低于2009年。通过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分区为卢龙县建设用地合理扩展提出调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功能分区 建设用地扩展
下载PDF
土地覆盖资源供给与土地利用需求均衡:市县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自然经济学逻辑 被引量:3
3
作者 赵珂 林逸凡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20年第1期37-42,共6页
以现试行的“双评价”技术方法对市县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时,往往出现评价出的农业生产适宜与城镇建设适宜用地重叠,难以支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用途管制落地实施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受启于具有“自然的经济体系”之誉的生态... 以现试行的“双评价”技术方法对市县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时,往往出现评价出的农业生产适宜与城镇建设适宜用地重叠,难以支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用途管制落地实施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受启于具有“自然的经济体系”之誉的生态学与经济学的共源关系,运用基础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原理,厘清土地覆盖资源供给与土地利用需求的多对多关系,解译出对土地覆盖资源利用的五大原则,提出“以追求正外部性为准则,以反映自然生态状况的土地覆盖资源供给和承载人类社会需求的土地利用之间的供需均衡为目的”的市县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自然经济学路径,以保障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用途管制落地实施能充分发挥土地覆盖的生态功能,并在“产权”清晰中可持续管理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覆盖 土地利用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经济学
下载PDF
规划转型背景下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韩青 于立 陈有川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9年第5期34-39,共6页
吴良镛先生的人居环境科学理论既为我国空间规划体系构筑了框架,也提出要有目的有重点地运用相关学科成果进行融贯的综合研究.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提出"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 吴良镛先生的人居环境科学理论既为我国空间规划体系构筑了框架,也提出要有目的有重点地运用相关学科成果进行融贯的综合研究.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提出"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科学有序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出进行多学科交融研究.因此,作为国土空间规划重要基础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需要综合考虑资源、环境、生态、灾害等要素和区位条件,确定国土空间内进行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等的适宜程度.本文主要以青岛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实践案例,在客观真实公正地摸清资源环境资源本底条件基础上,研判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问题和风险,明确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的最大合理规模和适宜空间,落实不同主体功能区规划背景下的战略引领,以期支撑青岛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规划转型 主体功能区 青岛市
下载PDF
长三角县域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以长兴县为例 被引量:19
5
作者 石龙宇 冯运双 高莉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6495-6504,共10页
长三角一体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该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要素相互关联极为密切,地区间相互影响显著。而作为长三角行政区划的基本单元,县域的可持续发展对于该地区的一体化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以浙江省长兴县为例,基于用地发... 长三角一体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该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要素相互关联极为密切,地区间相互影响显著。而作为长三角行政区划的基本单元,县域的可持续发展对于该地区的一体化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以浙江省长兴县为例,基于用地发展潜力和生态约束研究,构建了一套通用、快速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法体系,基于空间可达性分析评价县域土地开发潜力,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评价土地生态约束。利用潜力-约束模型评价长兴县土地开发潜力和生态约束,得出长兴县土地适宜开发建设区域的面积约358 km2,占全域总面积的24.6%,呈中部聚集、四周分散的格局。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未来发展建议,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保护耕地,强化国土空间管制保护生态空间,开展生态修复保障生态系统健康,多手段预防自然灾害,以期优化长兴县未来国土空间开发布局,指导县域国土空间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一体化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潜力-约束模型 叠加分析 长兴县
下载PDF
基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自然生态空间划定研究——以贵溪市为例
6
作者 罗璇 于少康 +3 位作者 罗志军 汪浩 郭松 饶磊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170-176,共7页
以江西省贵溪市为例,运用综合指数法和相关模型法开展了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在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先做加法再做减法”的方法,结合相关规划成果,划定了自然生态空间初步范围,并对生态空间进行了分级分类,结... 以江西省贵溪市为例,运用综合指数法和相关模型法开展了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在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先做加法再做减法”的方法,结合相关规划成果,划定了自然生态空间初步范围,并对生态空间进行了分级分类,结合地方历史文化传承和部门管理特点,进一步修正了生态空间范围,以期为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的国土空间分区划定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 自然生态空间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贵溪市
下载PDF
面向丘陵地区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法
7
作者 赵绪强 李政 +1 位作者 何敬 刘刚 《测绘》 2022年第3期99-104,共6页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开展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当前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内容。本文针对丘陵、山地地区地形地貌的复杂性和生态地质环境的脆弱性,顾及坡度、地势起伏、地质灾害、土...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开展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当前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内容。本文针对丘陵、山地地区地形地貌的复杂性和生态地质环境的脆弱性,顾及坡度、地势起伏、地质灾害、土壤环境等因素确定了多指标评价体系,进而建立了面向该类地区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农业生产适宜性和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策略。为检验方法的有效性,以西南丘陵地区——叙永县为研究区,对本文方法进行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且体现了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优先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农业生产 城镇建设
下载PDF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综述及研究进展
8
作者 曹根榕 杨茜 +1 位作者 崔丽娜 商静 《环境影响评价》 2024年第2期37-43,共7页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是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和人地关系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国土空间规划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资源科学、环境科学、地理学、生态学和城乡规划学关注的热点和前沿领域。在梳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关研究...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是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和人地关系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国土空间规划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资源科学、环境科学、地理学、生态学和城乡规划学关注的热点和前沿领域。在梳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研究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研究的新方向,以期为形成更加理性、科学、实用和具有可操作性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提供参考,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双评价 国土空间规划 环境容量
下载PDF
黔西南喀斯特地区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 技术与实践:以义龙新区为例 被引量:7
9
作者 付梦娣 李晨旭 +3 位作者 刘伟玮 冯朝阳 马凌 朱彦鹏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78-686,共9页
国土空间规划是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绘制未来“美丽国土一张蓝图”的重要抓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前提和基础.以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义龙新区为研究对象,围绕生态保护、农业生产... 国土空间规划是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绘制未来“美丽国土一张蓝图”的重要抓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前提和基础.以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义龙新区为研究对象,围绕生态保护、农业生产、城镇建设功能特征,以定量方法为主、定性方法为辅,依次开展了资源环境要素单项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集成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并与现状土地利用进行对比,识别其国土空间开发问题和潜力.结果表明:①义龙新区生态保护极重要区面积占比为36.93%,农业生产适宜区面积占比为24.84%,城镇建设适宜区面积占比为25.08%,三者可分别作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发展区.②生态保护极重要区中基本农田面积为23.60 km 2、一般农用地面积为15.21 km 2,农业生产不适宜区中基本农田面积为72.17 km 2、一般农用地面积为27.63 km 2,地块功能指向重叠性较大,建议结合城市发展意向,明确不同区域功能指向的侧重.③后备耕地面积为131.87 km 2,后备建设用地面积为114.85 km 2,与实地核查结果相符.研究显示,构建的喀斯特地区“双评价”方法体系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实现了格网单元地域功能优化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义龙新区
下载PDF
基于“双评价”与FLUS-UGB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以长春市为例 被引量:48
10
作者 张韶月 刘小平 +2 位作者 闫士忠 战强 刘彤起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7-386,共10页
运用系统性思维,在综合考虑国土空间全要素、协调空间规划各阶段的前提下,结合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双评价")与FLUS-UGB模型,提出了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系统流程,包括基于"双评价"识别本... 运用系统性思维,在综合考虑国土空间全要素、协调空间规划各阶段的前提下,结合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双评价")与FLUS-UGB模型,提出了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系统流程,包括基于"双评价"识别本底特征、基于功能遴选划分功能适宜区和基于FLUS-UGB模型划定边界3个步骤。以长春市为例,基于2010-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进行模型模拟与精度验证,总体精度为0.9223,Kappa系数为0.8446,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精度,进而模拟了2035年长春市城镇发展形态,划定了城镇开发边界,并制定了切实有效的管控手段。这套划定方法以科学评价识别前端本底,以协同共生整合中端功能,以有机生长优化末端布局,为长春市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格局的确立迈出了稳健的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开发边界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FLUS-UGB 长春
下载PDF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下的“双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昊勋 刘淑霞 郑宏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4期13-17,共5页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简称“双评价”)是合理布局空间建设空间的依据,也是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综述了双评价的基础内涵及意义、指标体系、方法和关联定位。分析发现: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指标确立已经由单...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简称“双评价”)是合理布局空间建设空间的依据,也是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综述了双评价的基础内涵及意义、指标体系、方法和关联定位。分析发现: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指标确立已经由单一的、不完善的、层次性较低的指标逐渐转变为综合性的、科学性的、区域性、层次性高的评价体系,并且评价方法也逐渐与GIS等科学技术相结合。对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来说,它是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且是基于生产、生活、生态角度对城镇建设、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三方面进行适宜性评价。今后应该使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二者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同时要构建二者相关的、完整的系统理论体系框架和一定的研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国土空间综合评价的三类空间划定研究——以宁夏原州区空间规划为例
12
作者 李宏志 萧颖莹 詹龙圣 《城乡规划(城市地理学术版)》 2017年第5期59-67,共9页
划定三类空间是空间规划编制的核心内容,是统筹布局生态保护、城镇发展、乡村发展、土地利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口集聚等各类空间规划要素的基础平台本文以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为实证研究,期望为其他市县划定三类空间提供借鉴本文... 划定三类空间是空间规划编制的核心内容,是统筹布局生态保护、城镇发展、乡村发展、土地利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口集聚等各类空间规划要素的基础平台本文以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为实证研究,期望为其他市县划定三类空间提供借鉴本文首先提出划定三类空间的技术路线,进而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开展国土空间综合评价,划定三类空间,最后提出建立以“三区三线”为载体的差异化空间管控体系、优化空间开发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三类空间 空间规划 负面清单 空间管控
下载PDF
我省“双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3
作者 汤永玲 汪继伟 《黑龙江国土资源》 2023年第6期38-39,共2页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提出的“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科学有序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提出的“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科学有序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的要求,我省按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南(试行)》的要求,开展“双评价”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基本农田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生态保护红线 功能空间 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空间管控 统筹布局
下载PDF
适宜性评价与模型模拟的三类空间划定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付涛 易宏 +1 位作者 吴俐民 李玉龙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4-173,共10页
为了讨论三类空间的合理划定方法,该文基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与FLUS模型进行三类空间划定研究。以昆明市盘龙区为例,在基于信息熵和优势度对三类空间进行现状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FLUS模型最终... 为了讨论三类空间的合理划定方法,该文基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与FLUS模型进行三类空间划定研究。以昆明市盘龙区为例,在基于信息熵和优势度对三类空间进行现状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FLUS模型最终划定了盘龙区的三类空间。受相关政策影响,三类空间集中连片度很高,盘龙区2015—2019年土地利用有序,但多样性正在减少。在保障生态空间面积不减、粮食生产安全和城镇集约发展的原则下,经三类空间相互协调,划定生态空间610.13 km^(2),比现状生态空间增加6.45 km^(2);农业空间188.93 km^(2),比现状农业空间增加10.50 km^(2);划定城镇空间69.69 km^(2),比现状城镇空间减少16.95 km^(2)。通过对盘龙区进行国土空间规划中三类空间的合理划定,为生态保护、农业生产、城镇发展相互协调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三类空间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FLUS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陆海统筹的海岸带空间功能分区——以宁波市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安太天 高金柱 +3 位作者 李晋 朱庆林 沈佳纹 丁健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5-324,共10页
海岸带空间功能分区是优化海岸带开发与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海陆功能分区在分区层级、分区方法等方面并不一致,导致海岸带保护与开发利用失衡。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海岸带空间功能分区研究的基础... 海岸带空间功能分区是优化海岸带开发与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海陆功能分区在分区层级、分区方法等方面并不一致,导致海岸带保护与开发利用失衡。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海岸带空间功能分区研究的基础上,从陆海统筹角度出发,构建海岸带空间功能分区体系,并以宁波市为例进行验证,在优先划定生态保护区基础上,对海陆空间进行适宜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功能分区。结果表明:(1)宁波市海岸带功能区中生态保护区面积占比约为60%,海陆一体发展区占比约为22.3%,海洋发展区占比约为12.5%,陆地发展区占比约为5.2%;(2)宁波市开发利用功能区空间分布与以临港产业、海洋服务业和海洋渔业为基础的海洋经济发展导向相符。海岸带空间功能分区要以生态保护为底线,以优化空间布局为导向,为优化海岸带开发与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海统筹 功能分区 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下载PDF
基于“双评价”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研究--以黄石市为例 被引量:20
16
作者 申杨 龚健 +2 位作者 叶菁 王卫雯 陶荣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7-36,共10页
研究目的:探索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下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法,为区域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在“双评价”的基础上,构建“承载力—适宜性—质量”三位一体的永久基本农田划... 研究目的:探索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下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法,为区域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在“双评价”的基础上,构建“承载力—适宜性—质量”三位一体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模型,并以黄石市为例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实证研究。研究结果:(1)基于“短板理论”,考虑限制性因素和驱动性因素,建立耕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承载力基础上完成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从生态保护功能角度开展生态保护适宜性评价;(2)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法充分考虑了资源环境对耕地生产稳定性的约束作用,确保了耕地生产功能稳定发挥,同时统筹兼顾了生态保护与基本农田保护的需求,优化了国土空间格局;(3)结合耕地质量对黄石市耕地进行分区,划分为优先保护区、适宜保护区、后备调控区、生态退耕区4类,在耕地分区基础上综合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研究结论:该方法能够统筹区域生态保护与耕地保护双重目标,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 黄石市
下载PDF
基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的城市群绿心生态空间演变与重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一溥 郑伯红 汪华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51-562,共12页
生态空间是保障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重要生态屏障,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城市群生态空间变化与重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地理学、生态学、城乡规划学等学科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运用ArcGIS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建... 生态空间是保障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重要生态屏障,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城市群生态空间变化与重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地理学、生态学、城乡规划学等学科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运用ArcGIS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建立空间属性数据库,构建了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空间用地转移矩阵,定量分析了生态用地的主要流向。结果表明:1980~2017年总共减少了4980.54 hm^(2),平均每年减少184.46hm^(2)。2000~2017年为急速减少阶段,年平均减少量接近过去20年的8倍,动态度为-0.5174%。林地转出面积最多达到26.22 hm^(2),耕地转出面积为22.08 hm^(2);分别占到转出总面积的52.65%和44.33%。从生态水网络系统、生态斑块系统和生态基质系统3方面提出长株潭城市群绿心生态空间重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空间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空间重构 长株潭城市群
原文传递
长江经济带开发与保护空间格局构建及其分析路径 被引量:36
18
作者 陈雯 孙伟 +2 位作者 吴加伟 陈诚 闫东升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88-1397,共10页
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完整,是中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当下,为应对全球经贸格局重组、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转型以及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新形势,国家提出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构建... 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完整,是中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当下,为应对全球经贸格局重组、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转型以及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新形势,国家提出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构建横贯东西、辐射南北、通江达海、经济高效、生态良好的中国经济新支撑带,这就要求长江经济带形成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的均衡化开发与保护格局。本文基于"点—轴"、分区式与多中心网络式等空间组织结构,明确空间格局的推演逻辑与思路。进而,在区域差异性分析与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基础上,认为长江经济带需重点构建以"一轴两翼,三区六廊"为主体的开发格局、以"六大片区"为主体的农业发展格局、以"五大屏障"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格局,并提出不同区域差异化发展导向、路径与制度建议,以及今后长江经济带空间结构需进一步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结构 开发与保护格局 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长江经济带
原文传递
基于“在地性”与“协同性”的丘陵地区县域“双评价”模式探讨——以湖南辰溪县为例 被引量:19
19
作者 尹怡诚 成升魁 +5 位作者 马润田 沈清基 王亚琴 焦胜 邓世维 田长青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2-113,共12页
"双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开展的科学基础,更是协调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矛盾的重要抓手。文章首先回顾了目前"双评价"的研究基础,分析了当前"双评价"体系及方法上的不足。其次,提出了基于"在地性"... "双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开展的科学基础,更是协调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矛盾的重要抓手。文章首先回顾了目前"双评价"的研究基础,分析了当前"双评价"体系及方法上的不足。其次,提出了基于"在地性"和"协同性"的丘陵地区县域"双评价"模式,梳理了两者的逻辑关系,构建了适应地区特点的"双评价"框架体系,并以湖南省辰溪县为例进行了实证演绎。最后,从开发潜力分析、三区三线优化、信息化平台建设等三个方面对"双评价"在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的"应用性"进行了探索和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地 协同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城镇开发边界 生态红线 基本农田
原文传递
海域“双评价”的实践与应用--以温州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仁锋 季顺伟 +3 位作者 马静武 朱保羽 任丽燕 邵子豪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27,共7页
"双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作为构建国土空间基本战略格局的科学基础尚未延伸至海洋层面。海域"双评价"作为沿海地区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存在理论缺失、技术方法不完善等问... "双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作为构建国土空间基本战略格局的科学基础尚未延伸至海洋层面。海域"双评价"作为沿海地区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存在理论缺失、技术方法不完善等问题。文章以海域功能理论为基础,从人类海洋活动出发,探索海域"双评价"的实践方案,建立"双评价"到海域利用优化的科学逻辑,指出基于"双评价"的海域利用冲突识别是海洋空间规划的关键。以温州市海域为例,基于本底资源从空间、渔业、环境和生态四方面进行单要素承载力测算,以此获得海域综合承载力作为监测预警的标志。选择渔业用海和建设用海两类典型用海进行适宜性分析,确定海洋空间利用的最优布局,判断海域利用空间冲突。结果表明:温州市沿海区县的海洋承载能力差异较大,资源环境分化严重,龙湾区与洞头区渔业资源开发超载;乐清市与龙湾区的海洋环境超载。渔业用海适宜面积占比较低且分布于远海地带。不适宜区域集中于瓯江、飞云江、鳌江三江入海口岸海域。建设用海适宜区域集中于近岸海域,远海区域距离城镇与交通较远,自然条件中水深较深,成本较高。苍南县和平阳县海域利用冲突较少,用海布局合理。乐清市、龙湾区与洞头区存在显著冲突。"双评价"的实践与应用是指导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资源保护的关键,能够综合识别海洋利用的冲突,有助于沿海地区海洋空间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评价 海洋空间规划 空间冲突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渔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