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4岁儿童对“大”“小”空间形容词词义掌握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赖小林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81-983,951,共4页
本研究以2~4儿童为研究对象。在自然实验条件下,通过精心设计的四项实验,得出结论:2岁儿童还未了解大小词义;2.5岁儿童能判别当前两同类物体的大小;3岁儿童能对两同类物体的大小相对性比较;4岁儿童能掌握不同类物体间大小的搭配;4岁儿... 本研究以2~4儿童为研究对象。在自然实验条件下,通过精心设计的四项实验,得出结论:2岁儿童还未了解大小词义;2.5岁儿童能判别当前两同类物体的大小;3岁儿童能对两同类物体的大小相对性比较;4岁儿童能掌握不同类物体间大小的搭配;4岁儿童9成能掌握人与物间相对大小的匹配,但仅一半儿童掌握三个同类物体同时比较时大小相对关系,即4岁儿童还未对“大”“小”词义完全掌握。实验表明儿童掌握“大”“小”空间形容词是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绝对禁止到相对灵活,由以自我为中心到以外界为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心理学 “大” “小” 空间形容词 词义 认知水平
下载PDF
汉语空间形容词的空间量 被引量:6
2
作者 徐今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8,95,共6页
空间形容词是对物体的空间量进行说明的形容词,包括"大/小、高/低/矮、长/短、宽/窄、厚/薄、粗/细、深/浅"15个成员。本文从维度、距离、方向等三个方面系统考察分析汉语空间形容词的空间量。空间形容词在维度突显上有强弱差... 空间形容词是对物体的空间量进行说明的形容词,包括"大/小、高/低/矮、长/短、宽/窄、厚/薄、粗/细、深/浅"15个成员。本文从维度、距离、方向等三个方面系统考察分析汉语空间形容词的空间量。空间形容词在维度突显上有强弱差别,在空间距离上有连续距离和间隔距离之分,在方向属性上呈现出有无之别和类型之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形容词 空间 维度 距离 方向
下载PDF
汉语空间形容词的空间义及其词典释义
3
作者 徐今 闫华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0期58-60,共3页
空间义是空间词汇最基本的意义,具有基础地位及独立地位,区分空间义与非空间义应视为词典处理空间词汇的一条原则。对于空间词汇的首义项来说,应遵守两条规则:一、首义项排除出所有非空间义;二、首义项囊括同一词性下所有的空间义。汉... 空间义是空间词汇最基本的意义,具有基础地位及独立地位,区分空间义与非空间义应视为词典处理空间词汇的一条原则。对于空间词汇的首义项来说,应遵守两条规则:一、首义项排除出所有非空间义;二、首义项囊括同一词性下所有的空间义。汉语共时描写性词典在空间形容词的词义处理问题上未能充分重视空间义的基础性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形容词 空间 隐喻 词典释义
下载PDF
现代汉语空间形容词“宽、窄”面积义分析
4
作者 伍莹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3期155-157,共3页
现代汉语空间形容词"宽、窄"不仅有维度义,而且有面积义。面积义表示事物展开或覆盖的空间,是维度义转化而来的,具有"方位性、方向性、延伸性"等语义特征。与面积义"宽、窄"搭配的事物通常具有二维表面。
关键词 空间形容词 面积义 语义特征
下载PDF
韩国语空间形容词量性特征探析——以“??”类、“??”类空间形容词为对象 被引量:1
5
作者 朱松姬 《东疆学刊》 CSSCI 2018年第4期104-109,共6页
韩国语空间形容词是由表现占据实际物理空间对象的空间量发展为可以体现非空间对象的量的表现,着眼于这种词义扩大现象,可以从认知角度分析"??"类、"??"类空间形容词呈现出这种词义扩大现象的原因,并通过与"??... 韩国语空间形容词是由表现占据实际物理空间对象的空间量发展为可以体现非空间对象的量的表现,着眼于这种词义扩大现象,可以从认知角度分析"??"类、"??"类空间形容词呈现出这种词义扩大现象的原因,并通过与"??"类空间形容词的比较可以发现,这种空间形容词在体现非空间对象的量的表现方面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语 空间形容词 量性特征 认知
下载PDF
中·韩空间形容词“高/低(矮)”与“■■/■■”的意义对比研究
6
作者 罗云燕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 2018年第2期31-38,共8页
空间形容词作为中韩两种语言中共同使用的一类形容词存在诸多相同之处。但这并不表示两种语言的空间形容词所表达的意义范畴完全一致。本文以词典中的例句,以及实际语言生活中的话语作为资料,对比分析了汉语"高、低"和韩国语&... 空间形容词作为中韩两种语言中共同使用的一类形容词存在诸多相同之处。但这并不表示两种语言的空间形容词所表达的意义范畴完全一致。本文以词典中的例句,以及实际语言生活中的话语作为资料,对比分析了汉语"高、低"和韩国语"■■/■■"两组空间形容词在引申意义以及具体用法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形容词 低(矮) ■■/■■ 意义 对比分析
下载PDF
汉日语中空间形容词“高”和「高い」的通感隐喻表达
7
作者 赵文文 《今古文创》 2022年第4期111-113,共3页
本文以汉日语中的空间形容词“高”和「高い」为例,论述其通感隐喻现象,即“高”和「高い」向触觉、味觉、嗅觉、听觉及心理感觉的映射现象。本文利用“中日对译语料库”调查其在汉日语中转用方向及转用频率的异同、表达方式的异同,并... 本文以汉日语中的空间形容词“高”和「高い」为例,论述其通感隐喻现象,即“高”和「高い」向触觉、味觉、嗅觉、听觉及心理感觉的映射现象。本文利用“中日对译语料库”调查其在汉日语中转用方向及转用频率的异同、表达方式的异同,并从语言、文化方面分析其产生异同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形容词 通感隐喻 “高” 「高い」
下载PDF
汉语复合空间形容词的词序 被引量:1
8
作者 徐今 《华中学术》 CSSCI 2016年第1期161-166,共6页
本文旨在分析制约汉语复合空间形容词词序形成的语义原则。复合空间形容词指空间形容词(大/小、高/低/矮、长/短、远/近、宽/窄、深/浅、厚/薄、粗/细)两两组合形成的成员,如:大小、深厚、高深、窄长等。显著性原则可作为分析汉语复合... 本文旨在分析制约汉语复合空间形容词词序形成的语义原则。复合空间形容词指空间形容词(大/小、高/低/矮、长/短、远/近、宽/窄、深/浅、厚/薄、粗/细)两两组合形成的成员,如:大小、深厚、高深、窄长等。显著性原则可作为分析汉语复合空间形容词序问题的指导性原则。空间形容词的显著性可从空间量角度进行观察和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空间形容词 词序 显著性 空间
原文传递
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隐喻域对比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刘桂玲 杨忠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0-75,共6页
在概念隐喻观照下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发现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的隐喻化具有普遍性,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向抽象域映射的过程中有时发生转类现象,这体现了空间认知的基础性和在抽象认知中的重要性。描述整体维度的词隐喻映射最为广泛,表... 在概念隐喻观照下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发现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的隐喻化具有普遍性,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向抽象域映射的过程中有时发生转类现象,这体现了空间认知的基础性和在抽象认知中的重要性。描述整体维度的词隐喻映射最为广泛,表达同一类别空间义的词隐喻映射有共同的偏好,描述凸显维度的词隐喻映射域有比较强的对应关系,在隐喻映射的过程中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词义趋向主观化。英语中描述整体维度的两对词表现出不同的隐喻映射偏好,描述垂直维度的词在向时间域和年龄域映射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差异,"粗、细"在隐喻映射中与其他词对的语义极向不同。不同文化和语言社区中概念化具有普遍性和可变性,自然语言语义系统兼有普遍性和民族性。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隐喻映射方面的共性多于差异,这是因为英、汉语使用者基于相似的身体经验和生存环境用空间量度概念概念化抽象概念,而词汇基本义之间的差异导致隐喻义之间差异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量度形容词 英语 汉语 隐喻映射域 对比研究
下载PDF
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桂玲 杨忠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4-108,共5页
以往针对英、汉语空间量度形容词进行了有关概念系统、形态、句法功能、语义、习得和认知方面的研究。总体而言,国外学者注重英语空间量度词的空间义研究,国内学者关注空间量度形容词的隐喻义和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的对比研究。对两种... 以往针对英、汉语空间量度形容词进行了有关概念系统、形态、句法功能、语义、习得和认知方面的研究。总体而言,国外学者注重英语空间量度词的空间义研究,国内学者关注空间量度形容词的隐喻义和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的对比研究。对两种空间量度系统进行研究具有本体论意义。现有的研究中描写多于阐释,未来研究可挖掘语言使用者认知的异同。以概念和意义反观语言形式是诠释和检验语言相对论的另一种研究路径,未来可将整个空间量度形容词系统纳入到视野中进行完整和系统的研究,通过实验的方法为形容词的词类范畴及其习得、使用和理解提供语言学、生理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方面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量度形容词 英语 汉语 梳理 思考
下载PDF
语料库驱动的空间量度形容词对比研究——以“高”和HIGH/TALL为例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舜婷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20,共7页
本文是继瑞典语空间量度形容词研究之后,以相似的理论框架及语料收集方法,对汉语中“高”及英语中high/tall所作的空间形容词的非隐喻意义研究。文章着重描述了“高”修饰的实体的原型语义特征及典型例子,并对中心成员进行总结。本... 本文是继瑞典语空间量度形容词研究之后,以相似的理论框架及语料收集方法,对汉语中“高”及英语中high/tall所作的空间形容词的非隐喻意义研究。文章着重描述了“高”修饰的实体的原型语义特征及典型例子,并对中心成员进行总结。本文通过字典进行初步研究,并以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CCL及BNC中的文学部分出现的用法为例,系统归纳“高”与high/tall修饰实体的特征中的典型例子,做出对比分析,并将汉语结论与德语、波兰语、俄语和瑞典语等研究中的结论对照,探讨语义搭配是否有共性和文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量度形容词 非隐喻意义 对比研究 语料库驱动研究 典型性
下载PDF
英、汉表长度概念形容词空间义对比研究
12
作者 刘桂玲 杨忠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103-107,共5页
通过对OALECD和《现汉》中表长度概念的"long、short"和"长、短"释义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英、汉语使用者都将长度概念当作是最基本的空间量度概念。基于BNC和语料库在线中的用例进行对比发现,两对词都表示没有特定... 通过对OALECD和《现汉》中表长度概念的"long、short"和"长、短"释义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英、汉语使用者都将长度概念当作是最基本的空间量度概念。基于BNC和语料库在线中的用例进行对比发现,两对词都表示没有特定方向限制的线性延伸,凸显的是一维概念,最典型的用法都是用于描述物体最凸显维度,描述其中一个维度突出而其他维度可忽略不计的物体,或者描述第三个维度上没有明显界限或与话题无关的物体。"Long、short"和"长、短"用于描述路程、狭长物体、顶端或一端固定的物体如细长的身体部位、衣物、枝条根茎等。"Long"和"长"在用于描述水平方向上的延伸继而扩展到描述面积的延伸,这是人类空间认知协同的结果。"Long、short"和"长、短"在认知和使用方面的一致说明两种语言在长度空间量度概念及其词汇化方面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度 空间量度形容词 英汉对比
下载PDF
英、汉整体维度空间量度形容词语义固化度对比研究
13
作者 刘桂玲 《长春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39-44,共6页
在构式观和隐喻观观照下,对BNC和"语料库在线"中整体维度空间量度形容词构成的形名构式进行检索和统计发现:整体维度空间量度词表达空间概念时,最高频词义是三维义——英语高频空间义依次是三维义、二维义和一维义;汉语词表... 在构式观和隐喻观观照下,对BNC和"语料库在线"中整体维度空间量度形容词构成的形名构式进行检索和统计发现:整体维度空间量度词表达空间概念时,最高频词义是三维义——英语高频空间义依次是三维义、二维义和一维义;汉语词表三维义使用频次位居第一,但用于表二维义和一维义的频率较散乱。整体维度空间量度形容词隐喻固化度高,由隐喻义使用频率及其隐喻化模式可见,三对词都常用于表数量义、规模义和评价义,但各有隐喻偏好。整体维度词的一维义是数量义的基础,二维义是规模义的基础,三维量度值是评价义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 整体维度 词义 固化度 对比研究
下载PDF
英语空间维度形容词习得的量化研究
14
作者 王淑琼 《现代语文》 2019年第2期93-97,共5页
通过两种不同任务类型的测试,从理解和输出两方面来考查中国学生空间维度形容词的习得情况,并结合二语习得和认知语义学对数据结论进行解释。实验表明:只有约60%的受试掌握空间维度形容词并能熟练运用NA表量构式;在NA表量构式中,学生多... 通过两种不同任务类型的测试,从理解和输出两方面来考查中国学生空间维度形容词的习得情况,并结合二语习得和认知语义学对数据结论进行解释。实验表明:只有约60%的受试掌握空间维度形容词并能熟练运用NA表量构式;在NA表量构式中,学生多使用积极维度形容词,同时在句子翻译中,消极维度形容词几乎没有出现;部分学生在短语与句子测试部分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构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维度形容词 NA表量构式 二语习得 认知语义
下载PDF
空间维度形容词“深”的基本义、转喻义和隐喻义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洁玲 罗思明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2年第6期68-70,共3页
本文运用转喻和隐喻理论,基于CCL语料库,聚焦考察空间维度形容词“深”的基本义、转喻义和隐喻义。研究发现:第一,“深”有两个基本义,[+内向]空间,表示从外到里的距离大;[+下向]空间,表示从上到下的距离大。第二,“深”有... 本文运用转喻和隐喻理论,基于CCL语料库,聚焦考察空间维度形容词“深”的基本义、转喻义和隐喻义。研究发现:第一,“深”有两个基本义,[+内向]空间,表示从外到里的距离大;[+下向]空间,表示从上到下的距离大。第二,“深”有三种转喻义,转喻[+下向】的容物,语义表示下向的距离大;刻画[+内向]的语义特征的容物,表示内向的密度大;表示[+下向]的容器化。第三,“深”有四种隐喻义,隐喻容器、方向、行为和容物。“深”的语义发展路径是从基本义到转喻义,再形成隐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维度形容词 基本义 转喻义 隐喻义
下载PDF
俄语空间维度形容词语义衍生的认知映射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丽萍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4-82,共9页
认知映射是词汇多义语义衍生的重要路径和原则,这在形容词的语义衍生中表现十分突出。弄清这些语义衍生路径和方法,对于认识形容词多义义位结构关系和多义衍生的语义运作特点以及语义内在联系尤为重要。本文一方面对语义衍生认知映射加... 认知映射是词汇多义语义衍生的重要路径和原则,这在形容词的语义衍生中表现十分突出。弄清这些语义衍生路径和方法,对于认识形容词多义义位结构关系和多义衍生的语义运作特点以及语义内在联系尤为重要。本文一方面对语义衍生认知映射加以阐释,另一方面以俄语空间维度形容词为研究对象,着重从空间域分别向时间域、数量域、程度域、评价域以及社会域这五个认知域的映射出发,对俄语空间维度形容词语义衍生的认知映射问题展开讨论。相关分析有助于在概念域的心智意象和心智模式转换层面上考察形容词的语义生成、语义转化特点,并可以深化有关词汇语义衍生中语言认知思维机制和意义主观性表达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维度形容词 语义衍生 认知域 认知映射
下载PDF
空间量度形容词“高/低”共现的句法语义研究
17
作者 李娜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90-94,共5页
基于真实语料探讨空间量度形容词"高/低"共现时的形态、句法特征和语义引申机制,研究发现:"高/低"共现的主要结构为反义复合词和反义待嵌构式。反义复合词"高低"在句中可充当主语、宾语、定语和状语,反... 基于真实语料探讨空间量度形容词"高/低"共现时的形态、句法特征和语义引申机制,研究发现:"高/低"共现的主要结构为反义复合词和反义待嵌构式。反义复合词"高低"在句中可充当主语、宾语、定语和状语,反义待嵌构式在句中可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和状语;"高/低"共现时可表空间义和引申义,引申义又细分为转喻义和隐喻义。其中转喻义的引申机制主要是由部分代整体,隐喻义的引申机制则是由空间域向数量域、听觉域、等级顺序域、社会地位域、评价域和心智域单域映射,还可以由空间域向数量域和评价域双域映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量度形容词 复合词 待嵌构式 转喻义 隐喻义
下载PDF
俄语空间意义形容词语义衍生的认知隐喻模式分析
18
作者 马丽萍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3-49,共7页
认知隐喻模式是形容词多义关系语义衍生的核心机制和重要原则,厘清认知隐喻模式的运作方式和次分类范畴或具体模式、运作特点对于探讨形容词多义义项的内在联系和衍生路径极为重要。本文以俄语空间意义形容词为分析对象,重点对其语义衍... 认知隐喻模式是形容词多义关系语义衍生的核心机制和重要原则,厘清认知隐喻模式的运作方式和次分类范畴或具体模式、运作特点对于探讨形容词多义义项的内在联系和衍生路径极为重要。本文以俄语空间意义形容词为分析对象,重点对其语义衍生中的结构隐喻、方位隐喻、本体隐喻以及复合隐喻模式展开研究,同时对其语义衍生的认知加工过程和认知操作方式进行讨论。相关研究有助于从认知模式层面深入考察形容词语义变化的运作特点与机理,揭示语言意义的创造性思维同认知活动、认知隐喻机制之间的实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意义形容词 语义衍生 隐喻模式 认知隐喻
下载PDF
语言障碍儿童空间维度形容词训练范式设计与实施
19
作者 尹岚 陈思齐 +2 位作者 陆璐 刘敏 刘巧云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7年第6期468-470,共3页
空间维度形容词是描述物体各个维度特征的形容词,是语言障碍儿童康复重要且较难的教学内容,在训练过程中如何让儿童循序渐进地掌握是教学中常面临的问题。本文基于儿童空间维度形容词的习得规律,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案例,设计了语言障碍儿... 空间维度形容词是描述物体各个维度特征的形容词,是语言障碍儿童康复重要且较难的教学内容,在训练过程中如何让儿童循序渐进地掌握是教学中常面临的问题。本文基于儿童空间维度形容词的习得规律,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案例,设计了语言障碍儿童空间维度形容词训练的参考范式,包括感知、匹配、比较和运用四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障碍儿童 空间维度形容词 训练范式
下载PDF
汉语空间维度形容词双音节词化现象认知研究
20
作者 姚晓雨 《现代语文》 2018年第9期30-37,共8页
本文基于维度范畴框架和语料库,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汉语中的非标记性空间维度形容词的双音节词化现象,阐释词化能力与人类认知等级之间的关系。汉语非标记空间维度形容词双音节词化等级次序如下:高>深>长>宽>远>粗&... 本文基于维度范畴框架和语料库,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汉语中的非标记性空间维度形容词的双音节词化现象,阐释词化能力与人类认知等级之间的关系。汉语非标记空间维度形容词双音节词化等级次序如下:高>深>长>宽>远>粗>厚>大。研究发现,出现这一等级次序的原因是人类空间认知层级的近似原则,这在心理空间中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空间维度形容词 双音节词化 认知等级原则 非标记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