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徽州传统聚落建筑空间形态与当代人居空间形貌环境营建探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小斌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134-139,共6页
本文通过对徽州聚落建筑与空间形态、院落环境的研究剖析,笔者认为在当代必须找到建筑传承与创新的“建筑基因”与空间形貌,通过这些建筑基因与空间形貌的分析、排序、梳理,从过去与现在的人居空间形貌与人文文化的分析研究,来揭示蕴藏... 本文通过对徽州聚落建筑与空间形态、院落环境的研究剖析,笔者认为在当代必须找到建筑传承与创新的“建筑基因”与空间形貌,通过这些建筑基因与空间形貌的分析、排序、梳理,从过去与现在的人居空间形貌与人文文化的分析研究,来揭示蕴藏在当代人居建筑空间形貌内在的历史脉络及演变规律,并运用在当代地域建筑空间形貌设计与聚落规划的创作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建筑 空间形态 建筑基因 空间形貌
下载PDF
基于区域灵敏度及空间多层形貌的车身设计 被引量:5
2
作者 胡朝辉 于万元 +3 位作者 陈少伟 曾土伟 李光耀 袁智军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2687-2692,共6页
提出了区域灵敏度分析方法,并通过设定关键区域的区域厚度变量,将灵敏度分析对象由单个零件的厚度变成关键区域的区域厚度变量。提出了基于优化空间重组及灵敏度筛选机制的空间多层形貌优化技术,对零件沿法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了结构形... 提出了区域灵敏度分析方法,并通过设定关键区域的区域厚度变量,将灵敏度分析对象由单个零件的厚度变成关键区域的区域厚度变量。提出了基于优化空间重组及灵敏度筛选机制的空间多层形貌优化技术,对零件沿法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了结构形貌优化,并将两种方法应用到某车身轻量化设计中。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可以成功地实现关键区域的灵敏度分析,并能大大缩短车辆开发时间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量化设计 区域灵敏度分析 多层空间形貌优化 车身设计
下载PDF
基于空间多层形貌优化的车门轻量化设计
3
作者 武敬伟 张光亚 +3 位作者 黎谦 苏松松 于万元 陆日进 《汽车零部件》 2016年第7期1-6,共6页
针对传统形貌优化技术的起筋只能沿板件法向正方向的局限性,应用空间多层形貌优化技术解决了该问题,结合工艺可行性、结构功能及性能等要求,对车门内板进行结构轻量化设计,并进行了实车门刚度台架试验验证。在不增重的前提下,提高了扭... 针对传统形貌优化技术的起筋只能沿板件法向正方向的局限性,应用空间多层形貌优化技术解决了该问题,结合工艺可行性、结构功能及性能等要求,对车门内板进行结构轻量化设计,并进行了实车门刚度台架试验验证。在不增重的前提下,提高了扭转刚度,满足了车门设计目标要求,实现了车门轻量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多层形貌优化 门扭转刚度 刚度台架试验 轻量化设计
下载PDF
FFT与随机表面的数字表征
4
作者 李东兴 王义畅 李爱军 《山东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58-60,共3页
提出了用FFT(fastfouriertransform)分析与表征随机表面空间形貌特征的方法 ,对随机表面的PSDF(powerspectrumdensityfunction)和ACVF(auto covariancefunction)或ACF(autocorrelationfunction自相关函数 )进行了系统分析 ,用基 2DIT FF... 提出了用FFT(fastfouriertransform)分析与表征随机表面空间形貌特征的方法 ,对随机表面的PSDF(powerspectrumdensityfunction)和ACVF(auto covariancefunction)或ACF(autocorrelationfunction自相关函数 )进行了系统分析 ,用基 2DIT FFT(discretein timeFFT)对表面信号分别在时域和频域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表面 数字表征 FFT PSDF ACVF ACF DIT-FFT 自协方差函数 粗糙表面 快速傅里叶变换 空间形貌 机械加工
下载PDF
Geomorphological inheritance for loess landform evolution in a severe soil erosion region of Loess Plateau of China based on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被引量:16
5
作者 XIONG LiYang TANG GuoAn +3 位作者 YUAN BaoYin LU ZhongChen LI FaYuan ZHANG Le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4年第8期1944-1952,共9页
The influence of pre-quaternary underlying terrain on the formation of loess landforms, i.e., the geomorphological inheritance issue, is a focus in studies of loess landforms. On the basis of multi-source information,... The influence of pre-quaternary underlying terrain on the formation of loess landforms, i.e., the geomorphological inheritance issue, is a focus in studies of loess landforms. On the basis of multi-source information, we used GIS spatial analysis methods to construct a simulated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of a pre-quaternary paleotopographic surface in a severe soil erosion area of the Loess Plateau. To reveal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underlying paleotopography and modern terrain, an XY scatter diagram, hypsometric curve, gradient and concavity of terrain profiles are used in the experiments. The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altitude, gradient and concavity results have significant linear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both terrains, which shows a relatively strong landform inheritance relationship, particularly in the intact and complete loess deposit areas. Despite the current surface appearing somewhat changed from the original shape of the underlying terrain under different erosion forces, we reveal that the modern terrain generally smoothes the topographic relief of underlying terrain in the loess deposition process. Our results deepen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omorphological inheritance in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loess landfor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ess landform landform inheritance underlying paleotopography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