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丹吉林嘎查乡土建筑“空间志”考察报告 被引量:5
1
作者 梁宇舒 单军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9年第1期94-103,共10页
在大多数人眼中,沙漠环境被视为寸草不生的生命禁地,不适宜人类生存。但巴丹吉林沙漠特殊的地形地貌为人类提供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生存空间。通过借鉴"空间志"的理论与研究方法,本文选取了内蒙古阿拉善右旗一处位于沙漠深处的... 在大多数人眼中,沙漠环境被视为寸草不生的生命禁地,不适宜人类生存。但巴丹吉林沙漠特殊的地形地貌为人类提供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生存空间。通过借鉴"空间志"的理论与研究方法,本文选取了内蒙古阿拉善右旗一处位于沙漠深处的蒙古族牧业定居聚落为空间志载体,历经三次深入的田野考察,通过建筑测量与主体化的空间体验,试图记录和阅读一个极小却鲜活的乡土聚落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丹吉林嘎查 乡土建筑 空间志 考察报告
下载PDF
空间作为能动者:基于“空间志”的当代乡村变迁观察 被引量:15
2
作者 黄华青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19,共6页
延续列斐伏尔、布迪厄等学者的现代空间理论探讨,重审空间能动性在聚落和住屋研究中的角色。基于对空间-社会互动建构的观察,探索空间能动者如何作为一种跨越主体与客体、个体与集体、想象与实体的桥梁,承载和推动社会变迁。提出建筑人... 延续列斐伏尔、布迪厄等学者的现代空间理论探讨,重审空间能动性在聚落和住屋研究中的角色。基于对空间-社会互动建构的观察,探索空间能动者如何作为一种跨越主体与客体、个体与集体、想象与实体的桥梁,承载和推动社会变迁。提出建筑人类学视角的"空间志"方法,并以一个福建茶村的165座厂宅为载体,在家庭、生产、经营层面探讨空间与社会的互构机制,展现一幅具身化、平民化、动态化的当代乡村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志 空间-社会 能动性 厂宅 建筑人类学
原文传递
奇观与日常:空间志视角下杰玛艾弗纳广场的“临时性聚落” 被引量:2
3
作者 黄华青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7-122,共6页
走向全球南方聚落研究的进程中,鲁道夫斯基、拉卜普特等人的物质性路径已不足够;在萨义德、霍米·巴巴、阿尔萨耶等人的后殖民批判语境下,传统聚落不再是封闭凝固的遗产,而是时刻处于争夺、协商、共谋过程的一个"短暂、流变、... 走向全球南方聚落研究的进程中,鲁道夫斯基、拉卜普特等人的物质性路径已不足够;在萨义德、霍米·巴巴、阿尔萨耶等人的后殖民批判语境下,传统聚落不再是封闭凝固的遗产,而是时刻处于争夺、协商、共谋过程的一个"短暂、流变、情境性"的对象。基于摩洛哥杰玛艾弗纳广场的空间志研究,以田野调查结合不同历史时期旅行者日记所勾勒的具身经验,展现广场上物质性与非物质性融合的临时空间策略,揭示奇观与日常、我者与他者间充满张力的社会-空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志 文化遗产 后殖民主义 传统聚落 日常生活
原文传递
人类学空间视角的文化遗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宋奕 《中国名城》 2009年第7期32-39,共8页
人类学的空间视角为"文化遗产"概念及其保护实践的认识与反思提供了一条具有启发性的路径。无论是对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文化遗产的研究,人类学都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人类学从基本学科关怀、发展趋向以及核心研究方法上都拥有... 人类学的空间视角为"文化遗产"概念及其保护实践的认识与反思提供了一条具有启发性的路径。无论是对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文化遗产的研究,人类学都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人类学从基本学科关怀、发展趋向以及核心研究方法上都拥有发挥作用的学术资源。空间视角与人类学相交汇所生发的理论灵感及其生成的空间民族志将对文化遗产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视角 人类学 文化遗产 空间民族
下载PDF
乡归何处——读《茶村生计:一个福建茶村的空间与社会变迁》
5
作者 肖坤冰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0年第2期143-146,共4页
文章对《茶村生计》一书进行了简介与评论。该书作者通过对武夷山桐木村的乡土建筑开展田野调查呈现出一部民族志,体现了"空间志"作为一种跨学科研究途径的两大优势:一是弥补了人类学对空间研究在"可视性"文本呈现... 文章对《茶村生计》一书进行了简介与评论。该书作者通过对武夷山桐木村的乡土建筑开展田野调查呈现出一部民族志,体现了"空间志"作为一种跨学科研究途径的两大优势:一是弥补了人类学对空间研究在"可视性"文本呈现上的欠缺;二是改进了建筑学学科相对"静态"的观察视角,将对乡土建筑的"空间"观察扩展至"社会空间"下的人伦关系和人文环境。此外,文章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也具有启发和反思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村 乡土建筑 空间志 社会空间
下载PDF
略论人类学研究的空间转向 被引量:25
6
作者 尤小菊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7-71,共5页
批判社会学理论对都市空间的异质性、动态性分析具有方法论性质。这一新的解释框架带给人类学研究颇多启发,并改变人类学以往仅限于对村落空间与家屋空间等静态空间探讨的模式。人类学研究的空间转向呈现出两种发展趋势:一是在传统田野... 批判社会学理论对都市空间的异质性、动态性分析具有方法论性质。这一新的解释框架带给人类学研究颇多启发,并改变人类学以往仅限于对村落空间与家屋空间等静态空间探讨的模式。人类学研究的空间转向呈现出两种发展趋势:一是在传统田野地点反思的基础上,开启了多点民族志的实践;再则是在批判社会理论影响下,出现了迈向多维互动的空间民族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研究 空间转向 空间民族 空间人类学
原文传递
Automorphisms of the Toeplitz algebra with piecewise continuous symbol
7
作者 严从荃 孙顺华 丁宣浩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SCIE 2001年第10期1266-1270,共5页
The automorphism group of the Toeplitz algebra generated by the Toeplitz operators, whose symbols are continuous functions on the circle beside finitely fixed points, is characterized.
关键词 AUTOMORPHISM Toeplitz algebra piecewise continuous symbol Hardy spac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