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三角洲居民乡村旅游空间机会差异及影响机制 被引量:5
1
作者 黄泰 席建超 葛全胜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168-2180,共13页
旅游机会公平是新近国际旅游学术本位反思及社会伦理责任担当关注的热点。本文立足旅游供需系统视角,利用GIS和改进的人口加权距离模型研究了中国长江三角洲居民乡村旅游的空间差异格局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长江三角洲居民乡村... 旅游机会公平是新近国际旅游学术本位反思及社会伦理责任担当关注的热点。本文立足旅游供需系统视角,利用GIS和改进的人口加权距离模型研究了中国长江三角洲居民乡村旅游的空间差异格局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长江三角洲居民乡村旅游的空间机会格局基本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近似半圆环形等级圈,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衰减变化特征;(2)城镇与农村人口之间乡村旅游空间机会差异格局具有整体离散、外围显著的特征,差异程度比率范围大约在0.563 55~1.169 28之间,出现了城镇人口出游机会优于农村人口的资源配置“城乡错位”现象,说明乡村旅游点开发向城市集聚的市场导向特征明显;(3)居民乡村旅游的总体机会与城镇化水平呈线性正相关,而城镇与农村居民的空间机会差异程度与城镇化水平呈正态分布相关,即城镇化水平很低和很高城市的城乡差异小,而城镇化水平中等城市的城乡差异大;(4)乡村旅游空间机会的等级差异分布普遍符合幂次法则,这种相对成熟的等级发育意味着旅游机会公平与市场效率矛盾长存,发挥制度优势、建立行政干预长效机制是推进旅游空间机会公平的必要手段;(5)乡村旅游空间机会与居民收入水平之间存在中高程度的显著相关性,既说明了本文模型实证结论的合理性,也证实二者存在本质差异,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更深入具体地揭示旅游机会差异的问题本质及解决路径;(6)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方针指导下政府权力与企业资本结成相对稳定的利益增长联盟,以及社会福利领域政府干预调控的相对不足,是形成长江三角洲居民乡村旅游空间机会差异格局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空间机会差异 影响机制 长江三角洲居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