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绿色发展空间正义实现的基本导向——基于马克思主义空间正义理论
1
作者 梅国琴 高地 马丽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4年第12期1-1,4-8,共6页
立足新发展阶段,以马克思主义空间正义理论为根本遵循,推进实现绿色发展的空间正义,是我国坚定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在要求。我国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真实客观地反映生产空间结构性矛盾突出、生活空间城乡发展不平衡诸多矛盾与挑战,... 立足新发展阶段,以马克思主义空间正义理论为根本遵循,推进实现绿色发展的空间正义,是我国坚定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在要求。我国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真实客观地反映生产空间结构性矛盾突出、生活空间城乡发展不平衡诸多矛盾与挑战,紧抓重难点问题,增强绿色发展空间正义实现的针对性,坚持以目标为导向,落实建设集约高效绿色生产空间、宜居协调绿色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绿色生态空间等战略任务。紧紧围绕主要目标,强化绿色发展空间正义实现的引导性,坚持以发展为导向,高质量、高品质、高水平推进建设绿色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凝聚社会正义伟力,坚守绿色发展空间正义实现的建设性,全面统筹问题、目标和发展等基本导向。加快推进实现绿色发展空间正义,有助于我国实现社会公平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空间正义 基本导向 马克思主义空间正义理论
下载PDF
空间正义理论视域中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构建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敏 《鄱阳湖学刊》 2023年第2期5-18,125,共15页
空间正义本质上是一种关于空间资源、空间权利分配和生产的社会正义。空间正义理论因立足于实践理解空间而颠覆了传统形而上学的理解方式,并开创了正义的空间叙事范式。该理论从20世纪60年代起历经了萌芽、形成、深化发展三个重要历史阶... 空间正义本质上是一种关于空间资源、空间权利分配和生产的社会正义。空间正义理论因立足于实践理解空间而颠覆了传统形而上学的理解方式,并开创了正义的空间叙事范式。该理论从20世纪60年代起历经了萌芽、形成、深化发展三个重要历史阶段,形成了人本价值、平等价值、多样性价值和生态价值四大核心价值诉求,现已成为一种超越欧美语境、透视全球范围内城市非正义现象和帝国主义霸权行径的左翼话语和马克思主义思潮。空间正义理论的四大核心价值作为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有利于审视并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符合空间正义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至少体现为以下四重维度:一是以“人民空间权利”为中心,二是阶层平等、空间均衡和代际公平,三是以本地化和多样态为特征的差异性空间生产,四是“上下结合”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正义理论 平等价值 多样性价值 生态价值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下载PDF
农村体育教师流失问题的归因及重构——基于空间正义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鲍薪光 于易 +1 位作者 李祺 梁仁亮 《辽宁体育科技》 2021年第2期87-91,110,共6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及空间正义理论,对农村体育教师流失问题的归因与重构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农村体育教师流失会影响农村学生学习和情感空间、农村学校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以及延缓城乡一体化进程,这使得农村体育教师群体陷入空...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及空间正义理论,对农村体育教师流失问题的归因与重构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农村体育教师流失会影响农村学生学习和情感空间、农村学校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以及延缓城乡一体化进程,这使得农村体育教师群体陷入空间制度危机、空间耐度危机、空间限制危机,并提出相应建议:重塑教育管理体制理念,纠正管理造成的空间失衡现象;优化农村体育教师的生存空间,打造"教育保护区";回归物质本源,巩固农村体育教师留教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体育教师 流失问题 空间正义理论 归因 重构
下载PDF
空间正义理论视角下城市公共空间公共性的重构研究
4
作者 靳云霄 王国光 《中华建设》 2020年第26期0064-0065,共2页
本文在空间正义理论引导下,探究公共空间公共性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商业化、私有化严重以及分配不均等方面。对此,有必要对空间公共性进行重构,通过树立正确的空间发展观念、激发多元主体参与、促进科学规划建设等方式,使公共空间有... 本文在空间正义理论引导下,探究公共空间公共性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商业化、私有化严重以及分配不均等方面。对此,有必要对空间公共性进行重构,通过树立正确的空间发展观念、激发多元主体参与、促进科学规划建设等方式,使公共空间有效克服“橱窗”效应,完善相关功能,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正义理论 城市公共空间 重构
下载PDF
新时代城乡空间融合的理论与实践
5
作者 苏景州 李宗明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50-58,共9页
城乡空间融合的本质是运用空间的思维和方法将城市与乡村、中心与边缘连接起来,将城市和乡村融合为一个整体空间,构建城乡融合的空间共同体,具体内涵表现为城乡空间关系、空间生产和空间分配的三重正义维度。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 城乡空间融合的本质是运用空间的思维和方法将城市与乡村、中心与边缘连接起来,将城市和乡村融合为一个整体空间,构建城乡融合的空间共同体,具体内涵表现为城乡空间关系、空间生产和空间分配的三重正义维度。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空间正义思想和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生产理论为城乡空间融合奠定了理论基础和系统思维。新时代推进城乡空间融合是我国城乡空间关系演变的时代命题,是均衡配置空间生产力的必然选择,是在共同富裕目标下实现分配正义的内在要求。基于此,要坚持空间关系正义,重塑新型城乡关系;坚持空间生产正义,优化城乡经济结构;坚持空间分配正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空间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空间融合 城乡融合思想 空间正义理论 实践路径
下载PDF
空间正义视角下农村体育教师流失的对策研究
6
作者 谢哲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95-100,共6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学校骨干教师大量流入城市之中,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武陵山片区农村体育教师流失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从空间正义视角下寻找农村体育教师流失原因。研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学校骨干教师大量流入城市之中,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武陵山片区农村体育教师流失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从空间正义视角下寻找农村体育教师流失原因。研究发现农村体育教师流失正面临:空间理念危机,被迫划分为低等学校、空间生存危机,边缘化的农村体育教师队伍、空间耐度危机,无力承受耐度“临界点”以及空间角色危机,面临凋零的个人发展机会。据此提出以下四点研究结论:树立“空间人性化与空间科学化”的教育管理理念,优化农村体育教师生存空间;提供舒适工作环境,建设现代化新农村体育教师队伍;提高农村体育教师耐度“临界点”,建立教育大数据网络发展平台,实现农村体育教师的角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体育教师流失 空间正义理论 生存空间 农村体育教育空间
下载PDF
基于空间正义导向的农村学校体育“贫困”治理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黄晓丽 于易 吴飘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7-102,共6页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通过对政治、经济、文化3个方面找出城乡学校差异,揭示农村学校体育“贫困”的症结所在:早期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农村学校体育人力、物力等空间资源快速向城市地区流入,造成城乡二元体制空间、城乡空间体育...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通过对政治、经济、文化3个方面找出城乡学校差异,揭示农村学校体育“贫困”的症结所在:早期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农村学校体育人力、物力等空间资源快速向城市地区流入,造成城乡二元体制空间、城乡空间体育教育资源占有、城乡物质与精神空间的极度不平等。根据空间正义理论提出农村学校体育“贫困”治理策略:树立“空间正义”理念,纠正制度造成的空间失衡现象;引导优质体育资源在农村学校的空间配置;缩小城乡体育文化的空间差距;营造农村学校体育空间环境正义;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空间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学校体育 精准扶贫 城乡协同发展 空间正义理论
下载PDF
大数据背景下中国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话语体系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唐晓彬 崔茂生 雷诺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5-117,共13页
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七个超大城市地方政府公告为样本,采用改进后的主题网络提取模型,提炼得到超大城市基层治理话语体系网络中的主题,进而从宏观层面对中国超大城市基... 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七个超大城市地方政府公告为样本,采用改进后的主题网络提取模型,提炼得到超大城市基层治理话语体系网络中的主题,进而从宏观层面对中国超大城市基层治理基本理念和政策实践逻辑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地,对各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理念的内在关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超大城市在基层治理话语体系的治理导向上各有特色,但许多城市也具有共同的治理导向。各超大城市的基层治理理念基本契合了实现新发展阶段城市基层治理空间正义的三个政策实践逻辑:“人民性”的政治逻辑、“城市性”的治理逻辑和“个体性”的技术逻辑,但对于“个体性”技术逻辑的实践仍有待进一步加强。超大城市基层治理话语体系中的各个主题并非孤立,而是与其他主题存在内在联系。超大城市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不同治理理念之间相互交织、紧密相依。应充分运用系统观念和系统思维,秉持系统治理、法治治理、协同治理、智慧治理等多种治理理念,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平安和谐社会,实现城市的共建、共治和共享,让城市成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超大城市 基层治理 现代化 话语体系 空间正义理论 主题网络提取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