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育人模式下高校校园空间活化利用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邱雯 吴忠 《建筑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348-351,共4页
校园作为大学学生居住和活动的主要场所,是高校服务育人思想实现的空间载体。以上海理工大学空间育人模式下校园空间为研究对象,从高校学生和高校教师群体的个体需求和空间需求两方面着手,以校园空间活化利用为载体,从教学楼空间升级、... 校园作为大学学生居住和活动的主要场所,是高校服务育人思想实现的空间载体。以上海理工大学空间育人模式下校园空间为研究对象,从高校学生和高校教师群体的个体需求和空间需求两方面着手,以校园空间活化利用为载体,从教学楼空间升级、宿舍空间功能迭代和活动空间重组三种可能性探讨高校校园空间的活化利用与重新构建,以期为全国各大高校"空间育人"的建设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育人 高校校园 空间活化利用
下载PDF
城乡社区闲置微空间的活化利用模式研究——以汕头港美社区为例
2
作者 李榆浛 叶瑜 +2 位作者 陈美秀 顾桓铭 张飞 《中外建筑》 2023年第11期80-85,共6页
“十四五”规划进入中期,我国城市发展在存量提质增效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的新发展阶段仍存在社区微空间失活、空间功能与居民需求错位等问题。为识别和活化利用社区闲置微空间,探索居民活动需求的有效满足,基于“城市触媒”理论“控制... “十四五”规划进入中期,我国城市发展在存量提质增效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的新发展阶段仍存在社区微空间失活、空间功能与居民需求错位等问题。为识别和活化利用社区闲置微空间,探索居民活动需求的有效满足,基于“城市触媒”理论“控制点选取—新触媒元素引入—触媒反应发生”的核心要点,构建“空间识别—需求定位—空间活化”闲置微空间活化利用模式。以汕头市港美社区为例,从空间问题和开发潜力两个维度进行空间识别,链接用户偏好和空间偏好精准定位需求,最后以活动开展和空间运营设计空间剧本,围绕闲置微空间活化利用模式三个环节展开应用设想,为存量时代城乡社区闲置微空间的高质量更新盘活提供新的思考和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微更新 闲置微空间 空间活化利用 城市触媒 汕头港美社区
下载PDF
活化视角下天津安里甘教堂装饰构件修缮方法探究
3
作者 方雪 张楠 《室内设计与装修》 2022年第7期122-123,共2页
近代教堂建筑是天津当地建筑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保留下来的数量很少,其中得到妥善修缮并合理利用的更是寥寥。在此背景下,怎样进行遗产转型,怎样对闲置的教堂建筑进行适应性再利用,再利用过程中又如何根据不同部位... 近代教堂建筑是天津当地建筑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保留下来的数量很少,其中得到妥善修缮并合理利用的更是寥寥。在此背景下,怎样进行遗产转型,怎样对闲置的教堂建筑进行适应性再利用,再利用过程中又如何根据不同部位的装饰构件采取有针对性的修缮方法等,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2021年9月,天津安里甘教堂经修缮成为安里甘艺术中心,终于在尘封半个多世纪后焕发新的生机,为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贡献了一份方案。本文将从遗产保护利用的角度出发,对安里甘教堂的装饰艺术及其修缮方式进行解读,以此为外来风格的历史建筑在活化利用方面提供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里甘教堂 空间活化利用 装饰艺术 历史建筑修缮
下载PDF
基于触媒理论的城中村民俗活动空间更新设计——以厦门厦港片区为例
4
作者 毛琛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17期168-170,共3页
作为中国快速城市化的特殊产物,城中村问题一直是困扰很多城市发展的难题。民俗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标示性文化,贯穿于人们的日产生活中,共同的生活习惯成为维系社区情感的纽带。本文以厦门市厦港片区为案例,对民俗活动空间进行调查研究,... 作为中国快速城市化的特殊产物,城中村问题一直是困扰很多城市发展的难题。民俗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标示性文化,贯穿于人们的日产生活中,共同的生活习惯成为维系社区情感的纽带。本文以厦门市厦港片区为案例,对民俗活动空间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其变化和演变趋势,并利用城市触媒理论,尝试提出以民俗活动空间作为触媒元素,推进城中村进行自下而上的更新。在此基础上,从功能转型、空间引导和管理完善三方面提出民俗活动空间在城中村这一特殊社区背景下的优化设计策略,引导空间发挥潜在社会价值,唤醒城中村的地域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 民俗活动空间 空间活化利用 城市触媒 厦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