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滨江公共空间贯通中的植物配置研究——以上海黄浦江东岸公共绿地为例
1
作者 顾琨 孙政 《城市周刊》 2019年第24期1-3,共3页
城市滨江空间是城市宝贵的资源,是城市中最具有价值的开发资源。城市滨江的开发利用影响着整个城市的地域风貌特色和城市环境。通过功能布局、用地结构的调整整合滨江空间,提高公共空间利用率。植物配置可以营造不同的空间效果,对滨江... 城市滨江空间是城市宝贵的资源,是城市中最具有价值的开发资源。城市滨江的开发利用影响着整个城市的地域风貌特色和城市环境。通过功能布局、用地结构的调整整合滨江空间,提高公共空间利用率。植物配置可以营造不同的空间效果,对滨江空间的贯通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以上海黄浦江东岸公共绿地的植物配置为例,从点状空间植物配置、线状空间植物配置入手,通过不同的种植主题、种植策略和树种选择,研究了不同的空间类型中的植物配置方式,为今后城市滨江公共空间贯通中植物配置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江空间 空间贯通 植物配置 公共绿地
下载PDF
严寒地区室内多层贯通空间热湿环境实测研究
2
作者 刘晓倩 许国强 迈力斯 《低温建筑技术》 2022年第2期13-17,29,共6页
通过对严寒地区贯通空间温湿度在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上的连续实测,分析了供暖前后,太阳辐射、建筑开口、供暖等因素对贯通空间热湿环境的影响有很大差异。结果表明供暖前贯通空间受到太阳辐射、建筑开口的影响较大,温湿度波动明显;供暖... 通过对严寒地区贯通空间温湿度在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上的连续实测,分析了供暖前后,太阳辐射、建筑开口、供暖等因素对贯通空间热湿环境的影响有很大差异。结果表明供暖前贯通空间受到太阳辐射、建筑开口的影响较大,温湿度波动明显;供暖期间受供暖因素影响,温差波动不稳定但幅度小。水平方向上非供暖期最大温差为2℃,供暖期最大温差为8℃;垂直方向上非供暖期的最大温差为3℃,供暖期最大温差为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寒地区 贯通空间 热湿环境
下载PDF
珠三角城中村小型河道贯通工程景观设计研究——以长洲一号涌为例
3
作者 翁奕城 马小芳 杨志贤 《建筑与文化》 2022年第9期232-234,共3页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很多城市河道公共空间的连贯性被打断,河道贯通具有重要意义。相对于城市大中型河道,城中村小型河道的贯通设计研究目前相对薄弱。文章以广州长洲一号涌贯通工程为例,深入分析小型城市河道贯通工程面临的河道狭小、沿...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很多城市河道公共空间的连贯性被打断,河道贯通具有重要意义。相对于城市大中型河道,城中村小型河道的贯通设计研究目前相对薄弱。文章以广州长洲一号涌贯通工程为例,深入分析小型城市河道贯通工程面临的河道狭小、沿岸民宅结构安全性低、河道建设管理要求严苛等设计难点,然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单边贯通、建筑退让、重塑水岸线、再现岭南风格、多方协作等设计策略,以满足该河道的河长巡河、居民游憩、景观提升等目标,为今后小型河道贯通工程设计提出可供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空间贯通 河道工程 设计策略 城中村
下载PDF
智慧社区治理困境破局:张力构造、现实逻辑与范式框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世龙 《西部学刊》 2023年第16期45-48,共4页
社区深化应用智慧技术,原有治理的边界和疆域不断被打破、重组和拓展,智慧社区治理正演进为空间秩序的生产,促进着物理空间、精神空间、社会空间三元空间贯通。从智慧社区治理的碎片梗阻困境实际出发,运用空间分析法、逻辑演绎法等,剖... 社区深化应用智慧技术,原有治理的边界和疆域不断被打破、重组和拓展,智慧社区治理正演进为空间秩序的生产,促进着物理空间、精神空间、社会空间三元空间贯通。从智慧社区治理的碎片梗阻困境实际出发,运用空间分析法、逻辑演绎法等,剖析了治理秩序生产的四种张力构造,提取出智慧社区治理存在着“空间嵌套服务的植入流变、参与治理主体的再组织化、载体与场景协同的效能输出”的现实逻辑,并推演出治理的范式框架。研究发现,秩序生产是智慧社区治理的本源锚点所在,建议把智慧社区的空间存在作为一个动态整体来掌控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社区 治理困境 空间贯通 秩序生产
下载PDF
铁路车站建筑风格的演变
5
作者 高志荣 《中外建筑》 2005年第2期72-75,共4页
车站建筑是有着深刻文化意义的建筑类型,以特殊的形式记录着城市发展的印迹。八十年代开始的铁路复兴,有着深刻的意味:源于铁路,立足于城市,着眼于交通换乘,延伸出一个新的建筑型制。
关键词 铁路车站 复兴 贯通空间
下载PDF
黄浦江新华滨江绿地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6
作者 孙静毅 《上海建设科技》 2019年第3期110-112,共3页
以黄浦江沿岸新华滨江公共绿地为例,通过场地的功能布局、交通组织路线、竖向设计和植物配置,采取使空间贯通的设计手法,完善了新华滨江公共绿地慢行和骑行系统,构建了'层次清晰、功能互补、集约低碳、畅达便捷'的一体化滨江交... 以黄浦江沿岸新华滨江公共绿地为例,通过场地的功能布局、交通组织路线、竖向设计和植物配置,采取使空间贯通的设计手法,完善了新华滨江公共绿地慢行和骑行系统,构建了'层次清晰、功能互补、集约低碳、畅达便捷'的一体化滨江交通体系。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城市安全及增加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同时,满足了市民、游客亲水近水等体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滨江 公共绿地 空间贯通 交通组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