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诗多媒体空间邻近效应的神经基础——来自fNIRS的证据
1
作者 陈夏妮 章鹏 +4 位作者 严世振 贾丽娜 马晓博 俞怡帆 金花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60-767,共8页
为了考察存在冗余的多媒体图文之间是否存在空间邻近效应,并探究其产生机制,本研究采用了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NIRS),监测并分析了35名普通大学生在整合格式和分散格式下完成古诗多媒体阅读时的大脑皮层活动。学习结果通过保留成... 为了考察存在冗余的多媒体图文之间是否存在空间邻近效应,并探究其产生机制,本研究采用了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NIRS),监测并分析了35名普通大学生在整合格式和分散格式下完成古诗多媒体阅读时的大脑皮层活动。学习结果通过保留成绩、迁移成绩和总成绩来衡量,认知负荷主观测量指标为自我报告心理努力。结果发现:与分散格式相比,整合格式下学习效果更好,且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左侧额极有更大的神经激活。结果证明,即使图文存在冗余,古诗多媒体仍然存在空间邻近效应,且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和左侧额极的参与可能是古诗多媒体空间邻近效应的神经基础,为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对空间邻近效应的假设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邻近效应 多媒体学习 背外侧前额叶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
下载PDF
空间邻近效应如何影响增强现实学习认知负荷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潇 王志军 《数字教育》 2021年第6期39-45,共7页
设计不良的AR学习资源易使学习者认知负荷超载,阻碍学习情境由始源情境向目标情境顺利转化。空间邻近效应被证明可用于指导传统多媒体学习资源的画面设计,但能否用于指导AR学习资源中A、R画面在空间上的关联匹配还有待探究。本研究通过... 设计不良的AR学习资源易使学习者认知负荷超载,阻碍学习情境由始源情境向目标情境顺利转化。空间邻近效应被证明可用于指导传统多媒体学习资源的画面设计,但能否用于指导AR学习资源中A、R画面在空间上的关联匹配还有待探究。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讨基于不同呈现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位置(邻近、随机、固定)对认知负荷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空间邻近效应影响AR学习认知负荷,邻近位置相比其他位置更能显著降低外在认知负荷、提升保持测试成绩;第二,空间邻近效应不会因呈现设备的不同而失效,但在平板电脑中,该效应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现实 认知负荷 空间邻近效应
下载PDF
多媒体学习的图文整合:空间邻近效应的元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玉鑫 谢和平 +2 位作者 王福兴 安婧 郝艳斌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5-578,共14页
多媒体学习中的空间邻近效应认为,当书页或屏幕上的对应的图像和文本邻近呈现时,要比图文远离呈现更加有利于学习者的学习。本元分析针对Ginns(2006)的不足,增加了近10年最新的研究,以保持测验、迁移测验和主观认知负荷作为结果变量,考... 多媒体学习中的空间邻近效应认为,当书页或屏幕上的对应的图像和文本邻近呈现时,要比图文远离呈现更加有利于学习者的学习。本元分析针对Ginns(2006)的不足,增加了近10年最新的研究,以保持测验、迁移测验和主观认知负荷作为结果变量,考察多媒体学习中空间邻近效应的稳定性,以及学习材料特征、学习及测验环境和学习者教育水平等的调节作用。经文献搜索与筛选,有53项研究符合元分析要求,在保持测验、迁移测验、主观认知负荷上分别生成了45个(2000人)、43个(1935人)、11个(645人)独立效应量。主效应检验发现:空间邻近组在保持测验(d_(保持)=0.48)和迁移测验(d_(迁移)=0.39)成绩上均显著高于空间远离组,在主观认知负荷上显著低于空间远离组(d认知负荷=-0.24)。调节效应检验发现:在高交互性材料(d_(高交互)=0.42)、系统步调(d_(系统步调)=0.52)、短时学习(d_(短时)=0.55)等条件下,空间邻近效应对学习的深层理解(迁移测验)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中小学生学习者(d中小学=0.71),空间邻近效应促进学习识记(保持测验)的效果更好;相对于电子环境,纸质学习环境下(d_(保持)=0.66,d_(迁移)=0.52)的空间邻近效应对保持和迁移测验的促进都更加显著;在主观认知负荷上,学习材料特征、学习及测验环境以及学习者教育水平对空间邻近效应均不存在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邻近效应 多媒体学习 图文整合 元分析 调节效应
原文传递
保护地空间邻近效应和保护成效评估——以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16
4
作者 左丹丹 罗鹏 +7 位作者 杨浩 牟成香 李月蛟 莫利 李婷 罗川 李红林 吴素娟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54-861,共8页
目前多采用比较保护地建立前后时间序列上或与邻近区域比较的方法判断保护地的保护成效,而未充分考虑保护地的空间邻近效应和空间异质性,因此影响了其准确性.为进一步改进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评估技术方法,识别辨析人为保护管理措施在高... 目前多采用比较保护地建立前后时间序列上或与邻近区域比较的方法判断保护地的保护成效,而未充分考虑保护地的空间邻近效应和空间异质性,因此影响了其准确性.为进一步改进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评估技术方法,识别辨析人为保护管理措施在高寒草地-沼泽湿地区域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景观生态学效应,以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案例,采用“BACI”试验设计思路,以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和蔓延度指数等景观格局指数等为指标,定量分析若尔盖保护区的空间邻近效应和保护成效.结果显示:(1)保护区内湿地面积呈缩减趋势,灌丛、草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但沙化地面积减少;(2)若尔盖保护区存在空间邻近效应,为泄漏效应;(3)若尔盖湿地整体上仍呈破碎化趋势,但若尔盖自然保护区内大斑块面积减少趋势得到延缓,斑块间连通性降低趋势减小.本研究表明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减缓了边界范围内景观破碎化趋势,取得保护成效;建议在进一步加强保护区内人为活动管控的同时,强化邻近区域的保护,以消除正在出现的孤岛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湿地 景观指数 保护成效 空间邻近效应
原文传递
多维邻近下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黄梦涵 张卫国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4-70,共17页
本文基于2004—2019年全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从城市发展质量视角构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予以测度,结合核密度估计、自然断点法、空间自相关分析等多元化统计手段,基于多维邻近空间权重,构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探讨中国城... 本文基于2004—2019年全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从城市发展质量视角构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予以测度,结合核密度估计、自然断点法、空间自相关分析等多元化统计手段,基于多维邻近空间权重,构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探讨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格局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其中,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稳步上升。全国整体上逐渐形成东部稳定增长,带动中西部逐渐崛起的圈层式空间结构;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正向空间相关性显著,其中经济邻近效应表现较强。空间关联模式以“高-高”(HH)型集聚和“低-低”(LL)型集聚为主;城市化水平、城市发展基础、城市能级、对外开放、金融发展、人口集聚均对城市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影响,且具有空间邻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核密度估计 多维邻近 空间邻近效应 城市空间结构
下载PDF
空间邻近、溢出效应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岳平 付晓东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53,共5页
通过引入一个空间参数构建一个分析空间邻近对企业区位选择影响的分析框架,利用拓展的空间条件logit模型和2004~2014年间全国各省会城市、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的市辖区的数据检验空间邻近效应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空间参数... 通过引入一个空间参数构建一个分析空间邻近对企业区位选择影响的分析框架,利用拓展的空间条件logit模型和2004~2014年间全国各省会城市、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的市辖区的数据检验空间邻近效应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空间参数δ的估计值小于1,本地区的特征属性对企业区位选择有着显著的影响,表明企业所选择区位的本地溢出效应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比邻近区域的溢出效应更明显;从分区域的回归结果来看:东中部地区仍然是企业所选区位的本地溢出效应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大于区域的溢出效应;东北地区,企业所选区位的本地溢出效应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小于区域的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区位选择 空间邻近效应 溢出效应
原文传递
风险投资在我国的区域集聚现象及其原因
7
作者 刘晨晨 《管理观察》 2012年第19期19-20,共2页
近年来风险投资在我国得以快速发展,但同时风险投资的地域分布越来越表现出明显的区域集聚特征。本文主要阐述了风险投资在我国的北京、上海及深圳的区域集聚现象及特征并分析了风险投资区域集聚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 风险投资 区域集聚 循环累计效应 空间邻近效应
下载PDF
地方政府间政策学习网络:行为、结构及影响因素——基于2011—2017年省级生态环境部门考察交流的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凌一 《复旦公共行政评论》 2023年第1期16-48,共33页
政策学习包括“信息搜寻—采纳—政策变迁”三阶段,目前多数研究关注采纳与政策变迁阶段的政策学习结果,却未系统分析信息搜寻阶段政策学习网络的互动机制:(1)政策学习的主体特征、内容与动机如何?(2)政策学习网络的结构怎样?随时间变... 政策学习包括“信息搜寻—采纳—政策变迁”三阶段,目前多数研究关注采纳与政策变迁阶段的政策学习结果,却未系统分析信息搜寻阶段政策学习网络的互动机制:(1)政策学习的主体特征、内容与动机如何?(2)政策学习网络的结构怎样?随时间变化有何演进?(3)影响地方政策学习行为的因素有哪些?基于2011—2017年省级生态环境部门考察交流的数据,本研究聚焦于政策学习过程中地方主体间的信息搜寻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空间自回归模型深入探索“向谁学”“学什么”“为什么目标而学”的互动机制。结果表明环境政策学习网络基本涵盖各地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学习主题较为丰富,学习动机存在任务完成及合法性两类逻辑。2011—2012年间学习网络的密度较强,主体间趋于平等且资源分布均衡;2013—2017年整体网络密度略低,主体间紧密程度逐步增强但地位存在不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学习 信息搜寻 领导特质 空间邻近效应 生态环境部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