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市农民工就业迁移轨迹研究——基于“时间-空间-社会”三维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慧 吴晓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42,共12页
职业流动及其相伴的就业迁移是个体社会经济地位获得或改变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也是一个时间、空间和社会多维互动的过程,从“时间-空间-社会”多维视角研究农民工的就业迁移有助于更系统性地探寻其城市生活轨迹和市民化进程。本文借鉴... 职业流动及其相伴的就业迁移是个体社会经济地位获得或改变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也是一个时间、空间和社会多维互动的过程,从“时间-空间-社会”多维视角研究农民工的就业迁移有助于更系统性地探寻其城市生活轨迹和市民化进程。本文借鉴个体行为轨迹分析的相关研究,将农民工就业迁移的空间、时间和社会三要素相结合,构建了“时间-空间-社会”路径分析方法;并进一步以2015年南京市主城农民工问卷调查所获取的回溯数据为基础,分维度探讨了农民工的就业迁移轨迹。结果显示,南京市农民工就业迁移的社会流动过程具备若干生命历程特征和空间依赖特征。这一结论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市民化进程中的相关政策制定有着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空间-社会”视角 就业迁移轨迹 农民工 生命历程 空间依赖
下载PDF
社会-空间视角下的英国保障性住房发展研究
2
作者 王璐 蒋思宇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1期228-231,共4页
从20世纪中期的大规模公共住房建设到近年来的市场化转型,英国在解决住房短缺问题的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导向和城市规划策略,这些策略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低收入群体与其他社会阶层之间的隔离现象。这种隔离不仅限... 从20世纪中期的大规模公共住房建设到近年来的市场化转型,英国在解决住房短缺问题的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导向和城市规划策略,这些策略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低收入群体与其他社会阶层之间的隔离现象。这种隔离不仅限制了低收入居民的社会流动性,也加剧了社会不平等和区域发展不均衡。文章通过理顺英国保障性住房各时期的发展脉络,探讨各时期内产生居住隔离现象的成因,以期为保障性住房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BHSS 保障性住房 社会-空间 居住隔离
下载PDF
大城市边缘地区“社会-空间”类型和策略研究——以上海为例 被引量:15
3
作者 万勇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44,共11页
文章通过对大城市边缘地区"社会-空间"主要类型的分析、描述,提出高端居住型群体与高端别墅型社区、主动改善型群体与中高档商品房社区、被动外迁型群体与拆迁配套社区、失地安置型群体与农民安置社区、外来借住型群体与边缘... 文章通过对大城市边缘地区"社会-空间"主要类型的分析、描述,提出高端居住型群体与高端别墅型社区、主动改善型群体与中高档商品房社区、被动外迁型群体与拆迁配套社区、失地安置型群体与农民安置社区、外来借住型群体与边缘自生社区、企业城镇定居型群体与企业城镇社区、原地务农型群体与农民聚居社区等七大"社会-空间"类型。与此同时,文章还结合类型分析,阐述了大城市边缘地区潜在的居住分异、社会侵入、社会隔离、社会排斥、社会结构刚性化、社会空间"马太效应"等"社会-空间"趋势,并最后提出有机混居的"社会-空间"策略,介绍了梯度空间模型、楔入介质模型和和谐共生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 边缘地区 社会-空间 类型 策略
下载PDF
社会-空间辩证法与历史想象的重构——以爱德华·苏贾为例 被引量:9
4
作者 唐正东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0-176,共7页
在苏贾看来,社会的生产关系与空间的生产关系之间是一种同存性的辩证关系。每一种空间性都是社会性的,而每一种社会性同时也是空间性的。苏贾不仅把空间理解为社会关系的地理性定位,而且还把它理解为能够体现权力斗争关系的运动与变化... 在苏贾看来,社会的生产关系与空间的生产关系之间是一种同存性的辩证关系。每一种空间性都是社会性的,而每一种社会性同时也是空间性的。苏贾不仅把空间理解为社会关系的地理性定位,而且还把它理解为能够体现权力斗争关系的运动与变化、张力与冲突、政治与意识形态等的复合物,这也是这种社会空间具有解放潜能的原因。但是,他所讲的社会的生产关系其实只是指把社会当作对象而生产出来的那种关系,而不是指把资本、商品等生产出来的那种基础性的社会生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空间 辩证法 历史 爱德华·苏贾
下载PDF
基于社会-空间生产的社区规划——新清河实验探索 被引量:50
5
作者 刘佳燕 邓翔宇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14,共6页
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和多元的社区发展需求对社区规划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具有显著在地化特征和实践导向的社区规划面临来自传统规划技术路线、研究视角和基础理论等诸多困境制约。文章借助社会-空间辩证法视角,总结我... 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和多元的社区发展需求对社区规划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具有显著在地化特征和实践导向的社区规划面临来自传统规划技术路线、研究视角和基础理论等诸多困境制约。文章借助社会-空间辩证法视角,总结我国现代居住空间规划模式呈现出从单位制住区和商品房小区的"生产空间"到社区规划的"空间的生产"的重要转型特征,"社会"逐步取代"空间"重新回归生产的目标核心。基于对前一阶段社区规划工作中主要问题的反思,文章结合在北京市海淀区"新清河实验"中社区规划的实践探索,针对空间城镇化与人的城镇化发展高度不均衡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新型社区规划的核心目标、手段和路径,并将其概括为从"需求导向"到"资本导向"、从"利益干预"到"关系干预"、从"社区建设"到"社区营造"的3个转向加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规划 社会-空间生产 新清河实验 生产空间 空间的生产
下载PDF
社会—空间视角下城市层级社区规划研究
6
作者 刘佳燕 沈毓颖 房莉杰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社区作为城市社会空间的基本单元,是推进规划建设治理精细化的重要载体和行动单元。近年来大量社区尺度更新和规划实践有效提升了基层人居环境品质,但也暴露出城市宏观战略与基层微观行动之间缺乏有效对接、传统规划技术路径难以应对精... 社区作为城市社会空间的基本单元,是推进规划建设治理精细化的重要载体和行动单元。近年来大量社区尺度更新和规划实践有效提升了基层人居环境品质,但也暴露出城市宏观战略与基层微观行动之间缺乏有效对接、传统规划技术路径难以应对精细化治理要求等突出问题,为社区规划体系建设和规划研究方法带来挑战。提出应构建“市区—街镇—社村”多层级社区规划体系,并聚焦城市层级社区规划,明确其定位、总体思路和工作框架,进而以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社区发展规划项目为例,提出社会—空间视角下全要素综合、多主体联动、全过程参与的工作框架和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规划 社区更新 社会-空间分析 社区治理
下载PDF
基于女性地理学视角的中国城市女性居民社会-生活空间研究综述 被引量:5
7
作者 王锴 李开宇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2年第4期18-24,共7页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当代中国城市社会问题日益复杂和多元化。在以人为本、追求社会公平、公正的"新人本主义"发展观思潮下,学术界需要对城市女性这样一个重要的亚群体单元加以关注,以提高城市中女性群体生活质量。女性地理...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当代中国城市社会问题日益复杂和多元化。在以人为本、追求社会公平、公正的"新人本主义"发展观思潮下,学术界需要对城市女性这样一个重要的亚群体单元加以关注,以提高城市中女性群体生活质量。女性地理学在西方国家经过近40年的发展,从以人为本、重视差异的后现代人本主义思潮中汲取丰富的养分,在理论以及实践上都趋于成熟。尝试性从女性地理学视角回顾目前中国多元化社会、快速城市化发展下的城市女性居民社会-生活空间问题的现有研究成果,分别从城市女性家庭行为空间、城市女性工作行为空间、城市女性购物行为空间、城市女性休闲娱乐空间4个方面进行梳理总结以期得出相关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地理学 城市女性居民 社会-生活空间
下载PDF
从居住混合到社会融合——基于社会-空间整合的城市住区模式
8
作者 王伟强 程亮 《城市建筑》 2016年第27期250-252,共3页
城市可持续发展愿景要求住区模式发展避免居住分异和促进住区社会融合。在回顾欧美居住混合政策发展的基础上,评价了居住混合政策的实施,阐述了从居住混合到社会融合的发展导向。基于住区社会-空间的整合,分别从维度、尺度和程度三... 城市可持续发展愿景要求住区模式发展避免居住分异和促进住区社会融合。在回顾欧美居住混合政策发展的基础上,评价了居住混合政策的实施,阐述了从居住混合到社会融合的发展导向。基于住区社会-空间的整合,分别从维度、尺度和程度三方面讨论了促进社会融合的住区混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区模式 居住混合 社会-空间整合
下载PDF
“优质学区房”社区社会-空间异化的发生机理及效应——以南京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马国强 赵静 +1 位作者 孙燕 朱红云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17-1627,共11页
近年来,教育资源分化导致的居住空间分异不断加深,“学区房”社区尤其是老城区的优质“学区房”社区以其高房价与破旧物质景观、优质教育与低劣居住品质的显著对比,对个人、家庭、社群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实践方式产生强烈的拉扯与撕裂作用... 近年来,教育资源分化导致的居住空间分异不断加深,“学区房”社区尤其是老城区的优质“学区房”社区以其高房价与破旧物质景观、优质教育与低劣居住品质的显著对比,对个人、家庭、社群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实践方式产生强烈的拉扯与撕裂作用,成为社会-空间矛盾凸显的典型空间之一。文章借用“异化”这一哲学术语,基于对南京的调查,对“优质学区房”社区社会空间特征、机理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老旧“优质学区房”社区普遍存在外在空间环境与内在社会价值的强烈反差,社会空间关系发生扭曲进而表现出社会-空间异化的现象和特征;2)“优质学区房”社区社会-空间的异化是在住房市场化改革、学区制、东方文化等因素的叠加影响下,社区社会-空间辩证统一关系受到冲击激发学区房角色不断衍变,最终引致社会-空间分离对立与自我否定的结果;3)社会-空间异化会带来深刻的社会空间影响,不仅将进一步加剧居住空间分异的程度,而且将增加学区房社区的治理复杂性和更新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学区房”社区 社会-空间异化 发生机理 南京
下载PDF
西北城市经济-社会-空间及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
10
作者 米热阿依·米吉提 居来提·色依提 张霞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0年第11期23-29,共7页
以中国西北31个地级市为样本,选取2013—2018年区域协调发展相关数据,用熵值法与耦合协调模型对地级市经济-社会-空间及环境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以反映区域协调发展的现状及其演化规律.结果表明,2013—2018年西北地区区域空间差异较大... 以中国西北31个地级市为样本,选取2013—2018年区域协调发展相关数据,用熵值法与耦合协调模型对地级市经济-社会-空间及环境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以反映区域协调发展的现状及其演化规律.结果表明,2013—2018年西北地区区域空间差异较大,各地级市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参差不齐,多数城市处于高度耦合、勉强协调阶段.因此,西北地区需优先推进城市群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科技教育创新,以推动西北地区城市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地级市 经济-社会-空间-环境 协调发展 耦合协调度模型
下载PDF
开发区发展与西安城市经济社会空间极化分异 被引量:54
11
作者 王慧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11-1024,共14页
从阐释开发区“特区”运作机制、“新经济”型产业结构、配套住宅开发策略等特有开发模式及内在结构特性入手,以西安市为实证案例,以翔实的调研数据为支撑,剖析了开发区建设发展与城市经济—社会空间极化分异之关联及其典型过程与效应;... 从阐释开发区“特区”运作机制、“新经济”型产业结构、配套住宅开发策略等特有开发模式及内在结构特性入手,以西安市为实证案例,以翔实的调研数据为支撑,剖析了开发区建设发展与城市经济—社会空间极化分异之关联及其典型过程与效应;并通过开发区与非开发区、新城与老城、新经济区与旧产业区之间在投资强度、发展速度、软硬环境、形象面貌、经济活力与潜力、人口成分与素质等诸多方面分异对比日益鲜明的一系列事实,论证了开发区建设发展已成为强化凸显当代中国城市经济—社会空间极化演变的机制之一。研究结果有助于更深入全面地认识评估“开发区”——这一机制独特、存在广泛、极富改革开放新时期特色的城市发展模式之影响与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区 城市经济-社会空间 极化分异 西安市
下载PDF
“社会空间”的概念界说与本质特征 被引量:34
12
作者 王晓磊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10年第1期49-55,共7页
近年来,在国内哲学、社会学、地理学以及城市规划学界,"社会空间"被频繁地提及,人们习惯于从各自不同的学科视角出发使用"社会空间"一词构筑自己的思想观点,从而赋予了"社会空间"概念以丰富多样的理论内... 近年来,在国内哲学、社会学、地理学以及城市规划学界,"社会空间"被频繁地提及,人们习惯于从各自不同的学科视角出发使用"社会空间"一词构筑自己的思想观点,从而赋予了"社会空间"概念以丰富多样的理论内涵。面对学界关于"社会空间"的众多解释,区分出狭义"社会空间"概念和广义"社会-空间"概念,对二者所表达和包含的具体内容做概括性地梳理,可以纠正当前"社会空间"一词表意的混乱情况,为"社会空间"概念在不同学科领域间的沟通与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空间 社会-空间 概念 释义
下载PDF
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理念下的城中村发展演进机制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立 王兴中 +1 位作者 曾献君 谢利娟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8-82,共5页
本文以城市社会地理学的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理论体系为依据,从居民生活空间行为角度阐述了城中村发展演进的机制。指出:1.城中村的本质问题是城市社会空间问题;2.城中村的居住流动性与居住空间结构模式对城市低收入阶层,外来流动... 本文以城市社会地理学的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理论体系为依据,从居民生活空间行为角度阐述了城中村发展演进的机制。指出:1.城中村的本质问题是城市社会空间问题;2.城中村的居住流动性与居住空间结构模式对城市低收入阶层,外来流动人口具有适居性并构成其社会生活空间;3.城中村的发展演进步入了社区发展的轨道,并逐步纳入了城市社区体系与居民日常生活场所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 城市社会-生活空间 机制
下载PDF
“社会—空间”辩证视角下的城市空间再认识 被引量:3
14
作者 金广君 刘堃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1-95,共5页
文学理论中的文本与城市空间在概念和特征上有共通之处,可将城市空间当作表达社会生活与历史意义的文本,并依据阅读文本的方法,从"言、象、意"三个层面不断深化对城市空间的认识。
关键词 城市空间 社会-空间”辩证法 文本 阅读
下载PDF
社会——空间视角下北京历史街区整体保护思考 被引量:14
15
作者 边兰春 石炀 《上海城市规划》 2017年第6期1-7,共7页
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城市整体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既要体现对真实历史文化遗存和完整传统风貌的保护,又要充分重视对政策机制、经济文化以及社会民生等相关因素的协同发展。社会—空间视角是在过程与机制、结果与影响... 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城市整体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既要体现对真实历史文化遗存和完整传统风貌的保护,又要充分重视对政策机制、经济文化以及社会民生等相关因素的协同发展。社会—空间视角是在过程与机制、结果与影响、策略与方法、目标与愿景等方面,对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发展过程中社会与空间问题的综合思考。探讨了在北京老城整体环境、不同历史街区以及居住院落内部等不同空间层次和尺度上,在社会—空间问题上表现出的不同特征与难点,提出了重塑空间秩序与功能结构调整相结合、空间保护利用与社会结构梳理相结合以及空间行动单元与社区多元治理相结合的多元化、精准化、长效化的整体保护策略建议,并使之纳入北京老城整体保护的战略框架之中,有效推动历史街区保护理念的完善与实践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老城 历史文化街区 社会-空间整体保护
下载PDF
社会—空间视角下的连云港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海若 陈晓键 《华中建筑》 2019年第11期92-96,共5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住分异有愈演愈烈之势。该文从社会-空间的视角出发,采用住房数据与问卷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起房价分异与居民阶层分化的内在联系,对连云港城市居住空间分异进行研究,进而总结出其居住分异的特征。具体来说,首先...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住分异有愈演愈烈之势。该文从社会-空间的视角出发,采用住房数据与问卷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起房价分异与居民阶层分化的内在联系,对连云港城市居住空间分异进行研究,进而总结出其居住分异的特征。具体来说,首先,用聚类分析法将住宅分成六类,利用分异指数对城市不同品质住区进行整体上的宏观测度。其次,以街道为中观尺度,从行政区与圈层两个方面分别进行测度。最后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对居民住宅选择的微观因素进行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空间视角 居住分异 连云港
下载PDF
社会功能和空间的动态关系与徽州传统村落的形态演变 被引量:48
17
作者 王浩锋 《建筑师》 2008年第2期23-30,共8页
本文质疑了把我国传统村落的形态看作是社会和空间之间的结构简单对应的通常观点。通过应用空间句法(Space Syntax)的理论和分析方法,本文对比研究了一组徽州村落在空间组织方面的异同及其与宗族的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之间的关联。社会... 本文质疑了把我国传统村落的形态看作是社会和空间之间的结构简单对应的通常观点。通过应用空间句法(Space Syntax)的理论和分析方法,本文对比研究了一组徽州村落在空间组织方面的异同及其与宗族的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之间的关联。社会和空间的动态关系显示了宗法制度和其他多种社会力量在村落发展演变中的交织作用。在这种动态关系的作用之下,祠堂和店铺等公共建筑趋向于在村落的特定地段分布和聚集;村落呈现与其社会功能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并通过祠堂在空间组构关系上的等级来微妙地体现宗族社会的血缘秩序和社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祠堂 宗族组织 社会-空间的动态关系 村落 形态
下载PDF
社会空间视域下的历史文化古镇活化更新方法研究——以厦门海沧沧江海丝古镇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常玮 廖静莹 郑开雄 《城市建筑》 2019年第16期81-87,共7页
历史文化古镇作为我国传统聚落,因受到快速城镇化的影响,肌理与文脉发生断裂,空间趋于同质化,目前人们对其的保护与更新仍停留于孤点断线,缺乏系统性的策略与方法。本文基于社会-空间系统理论,以厦门沧江海丝古镇为实践案例,探究古镇历... 历史文化古镇作为我国传统聚落,因受到快速城镇化的影响,肌理与文脉发生断裂,空间趋于同质化,目前人们对其的保护与更新仍停留于孤点断线,缺乏系统性的策略与方法。本文基于社会-空间系统理论,以厦门沧江海丝古镇为实践案例,探究古镇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提出古镇空间活化更新三大环节,即时空并置、时空叠合、时空迭代,构建古镇社会-空间统一体网络化活化更新路径,挖掘历史空间节点,提取传统模式语言,耦合古镇时空体系,关联历史空间脉络,再塑包容文化网络,复兴智慧活力共生体,以期为我国城市转型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与更新提供借鉴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空间 历史文化 活化 更新 厦门
下载PDF
我国东北地区城市化质量测度与评价——基于社会—经济—空间三维视角 被引量:2
19
作者 梁振民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33-39,共7页
城市化质量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见证。从社会、经济和空间3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均方差赋值法可以对我国东北地区34个地级市进行城市化质量综合测度。从总体上看,辽宁省城市化质量高于吉林省和黑龙... 城市化质量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见证。从社会、经济和空间3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均方差赋值法可以对我国东北地区34个地级市进行城市化质量综合测度。从总体上看,辽宁省城市化质量高于吉林省和黑龙江两省。社会、经济和空间三类城市化质量在空间上分异比较明显。哈—大城市走廊的沿线城市的城市化质量较高,而外围地域城市的城市化质量明显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质量 社会-经济-空间 评价 东北地区
下载PDF
“人化自然”: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三大空间论——从“全球化”语境下的当代时空观谈起 被引量:8
20
作者 章仁彪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33-39,共7页
任何现实问题的研究都必须对当下的时空予以准确的把握。"现代性"和"全球化"的话语标示着当今人类实践的时空特征,"人化自然"与"自由时间"是马克思新时空观的重要范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q... 任何现实问题的研究都必须对当下的时空予以准确的把握。"现代性"和"全球化"的话语标示着当今人类实践的时空特征,"人化自然"与"自由时间"是马克思新时空观的重要范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历史-时间维度"和"社会-空间维度"同样重要,历史唯物论同时是社会存在本体论基础上的社会唯物论。"全球化"语境下当代人类的生存发展需要关注"物理-地理"、"社会-经济"和"文化-心理"三大空间的统一;超越技术中心、回归以人为本,扬弃消费主义、实现可续发展,化解文化冲突、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使命和对人类发展模式的伟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社会唯物论 人化自然 物理-地理空间 社会-经济空间 文化-心理空间 “籍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