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CT实验条件下油页岩内部孔裂隙分布特征
被引量:
14
1
作者
赵静
冯增朝
+1 位作者
杨栋
康志勤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44-1049,共6页
为研究油页岩样内部三维正交面孔裂隙的分布特征,利用显微CT试验分析系统,对产自大庆的油页岩样进行显微CT扫描,结果表明:经过高温热解作用后,三维正交面上孔裂隙都非常发育,可作为热解产出油气的渗流通道,但分布特征却存在较明显差异,...
为研究油页岩样内部三维正交面孔裂隙的分布特征,利用显微CT试验分析系统,对产自大庆的油页岩样进行显微CT扫描,结果表明:经过高温热解作用后,三维正交面上孔裂隙都非常发育,可作为热解产出油气的渗流通道,但分布特征却存在较明显差异,表现在孔隙度、空隙团、空隙团数量分形维数3个方面的参数值差异较大.与XOZ和YOZ面比较,在XOY面上,70层图像的孔隙度分布较均匀,空隙团的结构较规则.在油页岩原位注蒸气开采中,XOY面可作为为较适合的注热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孔隙度
空隙团
分形维数
显微CT
热解
三维重建
渗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油页岩孔裂隙结构随温度演化规律细观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洁莹
杨栋
康志勤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8-233,共6页
为研究不同温度下油页岩细观结构的演化规律,利用显微CT试验分析系统,对产自抚顺的油页岩样进行显微CT扫描,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试件内裂隙结构经历了'生成—闭合—再发育'的三个阶段,但整个油页岩试件的空隙率一直增大.选...
为研究不同温度下油页岩细观结构的演化规律,利用显微CT试验分析系统,对产自抚顺的油页岩样进行显微CT扫描,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试件内裂隙结构经历了'生成—闭合—再发育'的三个阶段,但整个油页岩试件的空隙率一直增大.选取含裂隙的局部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在100℃~300℃内,裂隙逐渐闭合导致区域内空隙团的数量增加但空隙团总体积减小;300℃~600℃内裂隙重新开裂并不断发育延伸,区域内大部分空隙团得以连通,空隙团数量减小但总体积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显微CT
内部结构
孔裂隙演化
空隙
连通
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三维CT图像的油页岩热解及内部结构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
26
3
作者
赵静
冯增朝
+1 位作者
杨栋
康志勤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2-117,共6页
利用显微CT试验分析系统,对油页岩样进行不同温度下的显微CT扫描,并应用三维衰减系数重建技术对不同温度下油页岩样内部孔、裂隙的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20℃~600℃温度范围内,油页岩样内部孔隙、裂隙的数量和规...
利用显微CT试验分析系统,对油页岩样进行不同温度下的显微CT扫描,并应用三维衰减系数重建技术对不同温度下油页岩样内部孔、裂隙的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20℃~600℃温度范围内,油页岩样内部孔隙、裂隙的数量和规模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致密状态变为孔、裂隙发育的多孔介质。(2)随着温度的升高,油页岩内部空隙团不断得到连通,从100℃时的只局限在一个很小区域的小规模,发展到200℃时的连通了油页岩内部立方体区域2个相对面的渗流通道,到600℃时,油页岩内部热解率达到了39.80%,最大空隙团在空隙团中的比例达到97.45%,空隙团已基本全部得到连通,形成了连通整个区域的渗流通道。研究结论对分析油页岩原位热解过程中油气的渗流通道的发展规律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显微CT
油页岩
衰减系数
空隙团
原文传递
题名
CT实验条件下油页岩内部孔裂隙分布特征
被引量:
14
1
作者
赵静
冯增朝
杨栋
康志勤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采矿工艺研究所
出处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44-1049,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U1261102)
文摘
为研究油页岩样内部三维正交面孔裂隙的分布特征,利用显微CT试验分析系统,对产自大庆的油页岩样进行显微CT扫描,结果表明:经过高温热解作用后,三维正交面上孔裂隙都非常发育,可作为热解产出油气的渗流通道,但分布特征却存在较明显差异,表现在孔隙度、空隙团、空隙团数量分形维数3个方面的参数值差异较大.与XOZ和YOZ面比较,在XOY面上,70层图像的孔隙度分布较均匀,空隙团的结构较规则.在油页岩原位注蒸气开采中,XOY面可作为为较适合的注热方向.
关键词
油页岩
孔隙度
空隙团
分形维数
显微CT
热解
三维重建
渗流
Keywords
oil shale
porosity
void group
fractal dimension
micro-CT
pyrolysis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seepage
分类号
N5 [自然科学总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油页岩孔裂隙结构随温度演化规律细观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洁莹
杨栋
康志勤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原位改性采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8-233,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261102,51704206)
文摘
为研究不同温度下油页岩细观结构的演化规律,利用显微CT试验分析系统,对产自抚顺的油页岩样进行显微CT扫描,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试件内裂隙结构经历了'生成—闭合—再发育'的三个阶段,但整个油页岩试件的空隙率一直增大.选取含裂隙的局部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在100℃~300℃内,裂隙逐渐闭合导致区域内空隙团的数量增加但空隙团总体积减小;300℃~600℃内裂隙重新开裂并不断发育延伸,区域内大部分空隙团得以连通,空隙团数量减小但总体积增大.
关键词
油页岩
显微CT
内部结构
孔裂隙演化
空隙
连通
团
Keywords
oil shale
micro-CT
internal structure
evolution of pore and crack
void groups
分类号
TD83 [矿业工程—煤矿开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三维CT图像的油页岩热解及内部结构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
26
3
作者
赵静
冯增朝
杨栋
康志勤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采矿工艺研究所
出处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2-117,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U1261102)
文摘
利用显微CT试验分析系统,对油页岩样进行不同温度下的显微CT扫描,并应用三维衰减系数重建技术对不同温度下油页岩样内部孔、裂隙的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20℃~600℃温度范围内,油页岩样内部孔隙、裂隙的数量和规模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致密状态变为孔、裂隙发育的多孔介质。(2)随着温度的升高,油页岩内部空隙团不断得到连通,从100℃时的只局限在一个很小区域的小规模,发展到200℃时的连通了油页岩内部立方体区域2个相对面的渗流通道,到600℃时,油页岩内部热解率达到了39.80%,最大空隙团在空隙团中的比例达到97.45%,空隙团已基本全部得到连通,形成了连通整个区域的渗流通道。研究结论对分析油页岩原位热解过程中油气的渗流通道的发展规律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显微CT
油页岩
衰减系数
空隙团
Keywords
rock mechanics
micro-CT oil shale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void
分类号
TU45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CT实验条件下油页岩内部孔裂隙分布特征
赵静
冯增朝
杨栋
康志勤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油页岩孔裂隙结构随温度演化规律细观研究
张洁莹
杨栋
康志勤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三维CT图像的油页岩热解及内部结构变化特征分析
赵静
冯增朝
杨栋
康志勤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26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