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回血法对血液透析患者感染风险及穿刺不良反应的影响比较
1
作者 刘璇 王双双 程美兰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13期132-134,共3页
目的:比较传统单向密闭式回血法与双向密闭式回血法对血液透析(HD)患者感染风险及穿刺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4月1日~2022年4月30日接受HD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组和A组各40例,B组采用传统单向密闭式回血法,A组采用双向... 目的:比较传统单向密闭式回血法与双向密闭式回血法对血液透析(HD)患者感染风险及穿刺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4月1日~2022年4月30日接受HD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组和A组各40例,B组采用传统单向密闭式回血法,A组采用双向密闭式回血法;比较两组透析器及管路中残余血量、回血时间、生理盐水用量、透析器凝血状况,监测回血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感染和穿刺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透析器及管路中残余血量少于B组(P<0.05),回血时间短于B组(P<0.05);回血后,两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每搏输出量指数(SV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均高于回血前(P<0.05),心排血指数(CI)低于回血前(P<0.05),且A组CI高于B组(P<0.05),其他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感染、穿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相比单向密闭式回血法,双向密闭式回血法不仅能减少透析器及管路中残余血量,缩短回血所需时间,还能降低HD患者感染和穿刺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密闭式回血法 双向密闭式回血法 血液透析 感染 穿刺不良反应
下载PDF
新生儿两种静脉采血法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丽红 《临床医学工程》 2013年第12期1579-1580,共2页
目的探索更为安全、有效的新生儿静脉采血方法,提高一次采血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1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股静脉采血法,实验组采用大隐静脉采血法,对两组的... 目的探索更为安全、有效的新生儿静脉采血方法,提高一次采血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1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股静脉采血法,实验组采用大隐静脉采血法,对两组的采血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98%,穿刺不良反应发生率8%,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0%以及26%。结论大隐静脉采血法可提高新生儿采血成功率,降低穿刺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大隐静脉 股静脉 一次穿刺成功率 穿刺不良反应发生率
下载PDF
预见性的护理在预防门诊小儿输液外渗中的效果分析
3
作者 刘啸贤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研讨在预防门诊小儿输液外渗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和价值。方法:回顾性方式纳入我院门诊2020.9-2021.8内84例静脉输液患儿,将其随机分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预见性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预见性护理与常规... 研讨在预防门诊小儿输液外渗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和价值。方法:回顾性方式纳入我院门诊2020.9-2021.8内84例静脉输液患儿,将其随机分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预见性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预见性护理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前者实施后患儿疼痛时间短、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长、疼痛分值低,两组数据对比,P<0.05。观察组患儿依从性分析高达90.47%,穿刺不良反应发生率仅有7.14%,静脉炎发生率为4.76%,对照组分别为71.42%、23.80%和21.42%,两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模式在门诊小儿输液工作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在降低患儿穿刺不良反应的同时减少静脉炎发生率,值得里才能推广并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 静脉输液 预见性护理 液体外渗 穿刺不良反应 疼痛时间
下载PDF
比较两种敷料作为日间化疗患者PICC置管首片敷料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李蓉梅 武丽桂 王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7期70-73,共4页
比较两种敷料作为日间化疗患者PICC置管首片敷料固定导管的临床效果与成本消耗。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11月我院日间化疗部置入PICC的172例患者。随机对照分为观察组85例,对照组87例,置管后观察组使用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透明敷料覆盖穿... 比较两种敷料作为日间化疗患者PICC置管首片敷料固定导管的临床效果与成本消耗。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11月我院日间化疗部置入PICC的172例患者。随机对照分为观察组85例,对照组87例,置管后观察组使用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透明敷料覆盖穿刺点并固定体外导管,术后第7天更换1次敷料。对照组使用一块2×3cm的无菌纱布16层压迫穿刺点上方后普通透明敷料覆盖穿刺点并固定体外导管,术后24h内更换1次敷料,第8天再次更换透明敷料。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时间、置管后8天内穿刺部位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敷料松动卷边情况及维护总成本等各项指标,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两组患者置管后共观察8天。结果 两组患者置管时间、穿刺部位渗血、穿刺点红肿、局部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敷料松动卷边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导管维护总成本(包括直接医疗成本和直接非医疗成本)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透明敷料作为日间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首片敷料固定导管,不改变导管固定效果与并发症的发生,但节省人力及医疗成本,减轻患者和家属负担,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日间化疗 葡萄糖酸氯己定抗菌透明敷料 普通透明敷料 穿刺部位不良反应 维护成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