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最佳穿刺区域选择法在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后并发症和患者舒适度对比研究
1
作者 王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65-0168,共4页
探讨超声引导下应用最佳穿刺区域选择法(ZIM)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应用效果。方法 临床选取航天中心医院148例PICC置管病例,病例纳入时间为2021.1~12。双盲法分组,对照组74例凭置管操作者经验选择穿刺区域置管,观察组74例采用... 探讨超声引导下应用最佳穿刺区域选择法(ZIM)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应用效果。方法 临床选取航天中心医院148例PICC置管病例,病例纳入时间为2021.1~12。双盲法分组,对照组74例凭置管操作者经验选择穿刺区域置管,观察组74例采用ZIM法选择肘上7-14cm处穿刺,观察比较两种方法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FAS%),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IRC)发生情况,并对比患者舒适度评价结果。结果 置管FAS%比较,对照组为86.49%、观察组为95.95%,观察组好于对照组,p<0.05。IRC发生率比较,对照组合计发生10例,发生率为13.50%;观察组合计发生3例,发生率为4.05%;观察组好于对照组,p<0.05。患者舒适度评价,观察组舒适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ZIM是一种标准化选择PICC置管穿刺点的方法,并且是可复制、可测量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PICC置管,可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有效降低置管相关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佳穿刺区域选择法 超声引导穿刺 PICC置管 舒适度 置管相关并发症
下载PDF
上臂应用血管超声配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最佳穿刺区域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付小伟 马靓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189-190,201,共3页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现在普遍使用在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中,运用血管超声(US)引导配合改良塞丁格技术(MST)置入PICC,将穿刺点从肘关节下改为肘关节上大大降低了PICC术后并发症。临床测量的患者上臂长度从18~26 cm,致使...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现在普遍使用在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中,运用血管超声(US)引导配合改良塞丁格技术(MST)置入PICC,将穿刺点从肘关节下改为肘关节上大大降低了PICC术后并发症。临床测量的患者上臂长度从18~26 cm,致使应用US配合MST技术置入PICC可穿刺的范围选择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血管超声 改良塞丁格技术 PICC最佳穿刺区域
下载PDF
最佳穿刺区域选择法联合心电监护定位对降低PICC留置期间相关并发症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姜萍 彭玉玲 《天津护理》 2019年第6期729-731,共3页
目的:探讨PICC置管时肘上最佳穿刺区域选择法ZIM(Zone Insertion Method)联合心电监护ECG(Electrocardiography)导管尖端定位对PICC留置期间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观察组选取在超声引导下采用最佳穿刺区域选择法... 目的:探讨PICC置管时肘上最佳穿刺区域选择法ZIM(Zone Insertion Method)联合心电监护ECG(Electrocardiography)导管尖端定位对PICC留置期间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观察组选取在超声引导下采用最佳穿刺区域选择法联合置管中心电监护导管尖端定位方法进行PICC置管的患者100例,对照组选取在超声引导下由操作者凭借自身经验选择穿刺区域的方法进行PICC置管的患者116例,两组患者在置管后均采用X线胸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期间相关性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穿刺点渗血、渗液,导管移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最佳穿刺区域选择法联合心电监护定位为超生引导下PICC置管穿刺区域的选择和导管尖端定位提供了更加标准便捷的方法,对降低导管留置期间相关性并发症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佳穿刺区域选择法 心电监护定位 PICC 并发症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肘上置入PICC穿刺区域选择的研究
4
作者 袁忠 邓诗佳 +4 位作者 王童语 夏开萍 李旭英 金灿欢 林琴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2年第7期62-65,共4页
目的探索超声引导下的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肘上置入PICC穿刺区域的选择。方法收集2019年6月—2020年12月湖南省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血管通道中心门诊946例在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肘上置入PICC患者的资料。结果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 目的探索超声引导下的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肘上置入PICC穿刺区域的选择。方法收集2019年6月—2020年12月湖南省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血管通道中心门诊946例在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肘上置入PICC患者的资料。结果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肘上置入PICC时穿刺区域选择绿区(上臂中段)占73.4%(695/946)、选择红区(上臂下段)占25.4%(240/946)、选择黄区(上臂上段)占1.2%(11/946);PICC置入时选择贵要静脉最多,占58.5%(554/946),选择穿刺皮下深度0.5~1.0 cm的血管最多,占75.6%(715/946),选择血管直径为(0.403±0.992)cm。在PICC置入一次穿刺成功率上,各静脉血管及各穿刺区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皮下深度和血管直径影响穿刺成功率。结论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肘上置入PICC穿刺区域的选择和ZIM分区推荐方法不一致;不同穿刺区域对穿刺成功率无影响,不用过度关注穿刺区域,而应关注所选择静脉的皮下深度和血管直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穿刺区域 皮下深度 血管直径
下载PDF
靶向穿刺联合区域系统穿刺对PI-RADS 4~5分患者的前列腺癌诊断效能
5
作者 姚凯烽 阮明健 +4 位作者 李德润 田宇轩 陈宇珂 范宇 刘毅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5-581,共7页
目的:探讨靶向穿刺联合区域系统穿刺对前列腺影像和数据评分系统2.1版本(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PI-RADS v2.1)4~5分患者的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诊断效能。方法:前瞻性收集2023年1—10月于北京大学第一... 目的:探讨靶向穿刺联合区域系统穿刺对前列腺影像和数据评分系统2.1版本(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PI-RADS v2.1)4~5分患者的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诊断效能。方法:前瞻性收集2023年1—10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初次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20 ng/mL且磁共振检查PI-RADS 4~5分的患者,行经直肠认知融合靶向穿刺(3针)和系统穿刺(12针),选取不同穿刺位点定义多种假设穿刺方案,比较靶向穿刺联合区域系统穿刺与其他穿刺方案对PCa检出效果的差异。结果:共纳入255例患者,其中检出前列腺腺癌204例(80.0%),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clinically significant prostate cancer,csPCa)187例(73.3%)。靶向穿刺的PCa检出率显著低于靶向穿刺联合12针系统穿刺(77.3%vs.80.0%,P=0.016),漏诊患者中71.4%(5/7)为csPCa;靶向穿刺联合4针区域系统穿刺与联合12针系统穿刺相比,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9),漏诊csPCa及临床无意义前列腺癌(clinically insignificant prostate can-cer,cisPCa)各1例。靶向穿刺联合区域系统穿刺与联合外侧或传统6分区系统穿刺相比具有更少穿刺针数及更高的阳性针数占比。靶向穿刺漏诊与病灶最大径相关(OR=0.086,95%CI:0.013~0.562,P=0.010)。对于PI-RADS 5分患者,单纯靶向穿刺在122例中仅漏诊1例PCa;对于PI-RADS 4分患者,单纯靶向穿刺在133例中漏诊6例PCa,靶向穿刺联合区域系统穿刺漏诊csPCa及cisPCa各1例。结论:靶向穿刺联合区域系统穿刺在PI-RADS评分为4~5分患者中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可作为目前靶向穿刺联合12针系统穿刺的改良方案之一。对于PI-RADS 5分患者单纯靶向穿刺同样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活组织检查 靶向穿刺 区域系统穿刺
下载PDF
对比分析绳梯穿刺法和区域穿刺法对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临床影响
6
作者 崖江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43-0046,共4页
在动静脉内瘘穿刺中,制定绳梯穿刺法和区域穿刺法对照,分析有效率、并发症差异。方法 100例患者,均为血液透析行动静脉内瘘穿刺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A组、B组,n均=50,分别实施绳梯穿刺法和区域穿刺法,比较效果。结果 穿刺成功率:B组=... 在动静脉内瘘穿刺中,制定绳梯穿刺法和区域穿刺法对照,分析有效率、并发症差异。方法 100例患者,均为血液透析行动静脉内瘘穿刺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A组、B组,n均=50,分别实施绳梯穿刺法和区域穿刺法,比较效果。结果 穿刺成功率:B组=A组,无意义(P>0.05);穿刺时间和内瘘止血时间;B组<A组(P<0.05);B组疼痛程度较A组更强烈(P<0.05);并发症发生率:B组<A组(P<0.05)。结论 绳梯穿刺法与区域穿刺法均具有各自的优势,虽然绳梯穿刺法的痛感更强,但采用绳梯穿刺法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渗血及相关并发症,临床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绳梯穿刺 区域穿刺 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 并发症
下载PDF
常规区域穿刺法与信息化规划绳梯式穿刺法对慢性病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
7
作者 叶媛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6期184-187,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常规区域穿刺法与信息化规划绳梯式穿刺法对慢性病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深圳市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病血液透析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穿刺方法的不同分为常... 目的:分析比较常规区域穿刺法与信息化规划绳梯式穿刺法对慢性病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深圳市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病血液透析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穿刺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穿刺组(常规区域穿刺法,n=50)和信息化穿刺组(信息化规划绳梯式穿刺法,n=50),比较两组的穿刺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评价其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1)相较于常规穿刺组,信息化穿刺组的穿刺时长更短,内瘘皮肤瘢痕比例更低,内瘘血流量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常规穿刺组、信息化穿刺组的治疗总依从性分别为76.00%、92.00%;相较于常规穿刺组,信息化穿刺组的治疗总依从性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常规穿刺组、信息化穿刺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00%、8.00%;相较于常规穿刺组,信息化穿刺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常规穿刺组、信息化穿刺组的总满意度分别为80.00%、94.00%;相较于常规穿刺组,信息化穿刺组的总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区域穿刺法,信息化规划绳梯式穿刺法可更快速地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道,且内瘘血流量更充足,形成内瘘皮肤瘢痕的风险更小,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更高,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区域穿刺 信息化规划绳梯式穿刺 慢性病血液透析 治疗依从性 满意度
下载PDF
绳梯穿刺法和区域穿刺法对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4
8
作者 李小琴 甘晓英 李美秀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8期95-96,共2页
目的比较绳梯穿刺法和区域穿刺法对动静脉内瘘血管瘤形成等并发症的影响,以便临床选择安全有效的穿刺方法进行维持血液透析。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40例新建内瘘手术的患者(观察组),采用绳梯穿刺法进行维持血液透析;将2009年1月... 目的比较绳梯穿刺法和区域穿刺法对动静脉内瘘血管瘤形成等并发症的影响,以便临床选择安全有效的穿刺方法进行维持血液透析。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40例新建内瘘手术的患者(观察组),采用绳梯穿刺法进行维持血液透析;将2009年1月以前采用区域穿刺法进行维持血液透析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血管瘤形成、血栓形成和内瘘闭塞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管瘤形成、血栓形成和内瘘闭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绳梯穿刺法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区域穿刺法,临床上可优选绳梯穿刺法进行维持血液透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绳梯穿刺 区域穿刺
下载PDF
区域穿刺法联合微信平台管理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期间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9
作者 文启连 李婷 +1 位作者 李伟珍 邓娇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20期236-238,共3页
目的探讨区域穿刺法(ZIM)联合微信平台管理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萍乡市人民医院2019年6月—2020年7月收治的90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0例)、B组(30例)与C组(30例)。A组采用ZIM行B超引导... 目的探讨区域穿刺法(ZIM)联合微信平台管理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萍乡市人民医院2019年6月—2020年7月收治的90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0例)、B组(30例)与C组(30例)。A组采用ZIM行B超引导下PICC穿刺置管术联合常规护理干预,B组采用常规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联合常规护理干预,C组采用ZIM行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联合微信平台管理,三组均连续干预至拔管后。比较三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与自我护理能力。结果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B组,B组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C组,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与拔管后A组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B组,B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低于C组,A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三组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三组干预后ESCA各项评分均升高,且A组的ESCA各项评分高于B组,而B组的ESCA各项评分低于C组,A组的ESCA各项评分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ZIM联合微信平台管理可有效减少肿瘤患者PICC置管期并发症的发生,并能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PICC置管 区域穿刺 微信平台管理 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绳梯式与传统区域穿刺法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皮肤瘢痕及内瘘使用功能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坤连 聂春香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7期188-191,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绳梯式与传统区域穿刺法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皮肤瘢痕及内瘘使用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8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选用... 目的探讨改良绳梯式与传统区域穿刺法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皮肤瘢痕及内瘘使用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8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选用区域穿刺法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道,观察组选用改良绳梯式穿刺法,比较两组的穿刺效果、并发症总发生率与穿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血流量充足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瘘皮肤瘢痕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绳梯式穿刺法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道的效果优于传统区域穿刺法,穿刺成功率更高,血液透析血流量更加充足,内瘘皮肤瘢痕率更低,能减少并发症,利于血液透析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绳梯式穿刺 传统区域穿刺 长期血液透析 内瘘 皮肤瘢痕
下载PDF
最佳区域结合静脉最大直径穿刺法在超声引导下中长导管中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邓善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7期26-28,共3页
中长导管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解决了需要中短期静脉输液且缺乏外周静脉通路倾向、穿刺困难患者的输液问题。但在导管的使用中,亦出现了一些难以控制的并发症。本文通过对超声引导下不同穿刺点置管导致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分析,以及最佳区域... 中长导管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解决了需要中短期静脉输液且缺乏外周静脉通路倾向、穿刺困难患者的输液问题。但在导管的使用中,亦出现了一些难以控制的并发症。本文通过对超声引导下不同穿刺点置管导致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分析,以及最佳区域结合静脉最大直径穿刺法的应用现状和优势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置管寻找更科学、更合理的穿刺点,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保障患者静脉治疗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长度导管 区域穿刺 静脉导管 静脉治疗
下载PDF
绳梯式穿刺法与区域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影响
12
作者 林章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6期259-259,261,共2页
研究分析绳梯式穿刺法与区域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选定130例在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时间入院行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分组方式均分患者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实施区域穿刺法,观察组实施绳梯式穿刺法... 研究分析绳梯式穿刺法与区域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选定130例在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时间入院行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分组方式均分患者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实施区域穿刺法,观察组实施绳梯式穿刺法,对比组间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病率及穿刺相关指标。结果:组间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病率统计,观察组行绳梯式穿刺后,患者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常规组(P<0.05),穿刺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指标项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绳梯式穿刺法的实施,能够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穿刺疼痛感受,提高动静脉内瘘血流量,穿刺效果较区域穿刺法更为良好,因此,绳梯式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具有积极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绳梯式穿刺 区域穿刺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下载PDF
ZIM绿区穿刺置管联合5F维护原则对降低PICC留置期间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13
作者 牛润花 张俊 +2 位作者 于银梅 郭素红 吕晓春 《全科护理》 2023年第19期2682-2684,2736,共4页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时选择区域穿刺法(zone insertion method,ZIM)绿区穿刺置管联合置管后5F维护原则对降低PICC留置期间相关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山西省汾阳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进行PICC置管术及...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时选择区域穿刺法(zone insertion method,ZIM)绿区穿刺置管联合置管后5F维护原则对降低PICC留置期间相关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山西省汾阳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进行PICC置管术及导管维护的520例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置管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56例(2021年1月—2021年6月)和观察组264例(2021年7月—2022年1月)。对照组采用常规区域穿刺联合常规维护原则,观察组采用ZIM绿区穿刺置管联合5F维护原则,比较两组病人PICC置管后1周、置管后4周、置管后12周、计划性拔管时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病人对PICC护理专项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置管后不同时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01);PICC护理专项满意度评价中服务态度、服务技能、服务质量、服务效果得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ZIM绿区穿刺置管联合5F维护原则可降低PICC留置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PICC护理专项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穿刺 绿区 5F维护原则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满意度
下载PDF
两种体位在超声引导下ZIM区域行PICC置管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蒙蒙 李平 贾灵芝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两种体位在超声引导下最佳穿刺区域(ZIM)行PICC置管的应用效果,寻找适合在ZIM区域穿刺的最佳体位。方法将某院2018年6月—2019年11月80例确诊为血液病需PICC置管患者按照住院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全部行ZIM。对照... 目的探讨两种体位在超声引导下最佳穿刺区域(ZIM)行PICC置管的应用效果,寻找适合在ZIM区域穿刺的最佳体位。方法将某院2018年6月—2019年11月80例确诊为血液病需PICC置管患者按照住院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全部行ZIM。对照组采用常规置管侧肢体外展与躯干呈90°体位进行穿刺,导管到达肩部时嘱患者头转向穿刺侧,下颌靠近肩部,将导管送至需要长度;观察组采用置管侧肢体举臂抱头体位进行穿刺,导管到达肩部时无需转头直接将导管送至需要长度。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颈内静脉异位及置管成功率。结果在超声引导下PICC行ZIM区域穿刺法置管时,对照组疼痛程度得分为(8.425±0.808)明显高于观察组(7.825±1.111),P<0.05;对照组体位不适分值为(7.288±0.996)明显高于观察组(4.2±1.072),P<0.05。观察组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为2.50%(2/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10/80),P<0.05。对照组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为90%,观察组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为87.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举臂抱头体位是在超声引导下ZIM区域行PICC置管时的理想穿刺体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抱头体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最佳穿刺区域 舒适度 颈内静脉异位 置管
下载PDF
钝针扣眼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保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5
作者 徐红艳 王其玉 柯洪丽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1150-1152,共3页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保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血液透析患者50例,随机分为区域穿刺组和钝针扣眼穿刺组各25例,随访6个月,记录2组患者内瘘闭塞、狭窄、感染和动脉瘤等发生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内瘘最大...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保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血液透析患者50例,随机分为区域穿刺组和钝针扣眼穿刺组各25例,随访6个月,记录2组患者内瘘闭塞、狭窄、感染和动脉瘤等发生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内瘘最大横径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6个月后内瘘发生狭窄、动脉瘤和内瘘最大横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患者内瘘发生闭塞和感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钝针扣眼穿刺技术能有效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提高内瘘使用寿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钝针扣眼穿刺 区域穿刺 动静脉内瘘
下载PDF
穿刺方法对血透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思路构建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国彬 熊重祥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5年第2期105-106,共2页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不同穿刺方法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11月-2012年11月本院透析中心门诊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23例)采用区域穿刺法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2...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不同穿刺方法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11月-2012年11月本院透析中心门诊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23例)采用区域穿刺法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23例)采用阶梯穿刺法进行临床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13.04%)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2.17%)(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阶梯穿刺法,能够有效地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确保血液透析的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理想的临床血透穿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区域穿刺 阶梯穿刺 并发症
下载PDF
不同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保护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磊 张璜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7年第22期4230-4231,共2页
比较钝针扣眼穿刺法与区域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保护中的效果。300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钝针扣眼穿刺组和区域穿刺组各150例。比较两组疼痛严重程度及两组血管异常狭窄、血管内血栓形成、动脉血管瘤形... 比较钝针扣眼穿刺法与区域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保护中的效果。300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钝针扣眼穿刺组和区域穿刺组各150例。比较两组疼痛严重程度及两组血管异常狭窄、血管内血栓形成、动脉血管瘤形成、内瘘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钝针扣眼穿刺组无痛、轻度疼痛比例明显高于区域穿刺组(P<0.05),而中度疼痛及重度疼痛比例明显低于区域穿刺组(P<0.05);钝针扣眼穿刺组血管异常狭窄、血管内血栓形成、动脉血管瘤形成、内瘘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区域穿刺组(P<0.05)。钝针扣眼穿刺法较区域穿刺法可明显减轻血液透析患者穿刺疼痛严重程度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钝针扣眼穿刺 区域穿刺 慢性肾衰竭
下载PDF
不同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保护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磊 张璜 《西南军医》 2018年第1期72-73,共2页
目的比较钝针扣眼穿刺法与区域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保护中的效果。方法 300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钝针扣眼穿刺组(n=150例)和区域穿刺组(n=150例)。采用数字评分表比较两组疼痛严重程度,同... 目的比较钝针扣眼穿刺法与区域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保护中的效果。方法 300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钝针扣眼穿刺组(n=150例)和区域穿刺组(n=150例)。采用数字评分表比较两组疼痛严重程度,同时比较两组血管异常狭窄、血管内血栓形成、动脉血管瘤形成、内瘘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钝针扣眼穿刺组无痛、轻度疼痛比例明显高于区域穿刺组(P<0.05),而中度疼痛及重度疼痛比例明显低于区域穿刺组(P<0.05);钝针扣眼穿刺组血管异常狭窄、血管内血栓形成、动脉血管瘤形成、内瘘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区域穿刺组(P<0.05)。结论钝针扣眼穿刺法较区域穿刺法可明显减轻血液透析患者穿刺疼痛严重程度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钝针扣眼穿刺 区域穿刺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两种穿刺方法的效果 被引量:26
19
作者 吴慧君 童亚丽 +1 位作者 林毕群 李萍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3期47-48,共2页
动静脉内瘘是指动静脉在皮下吻合建立的血管通道,是一种安全且能长久使用的永久性通路,主要适用于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是大多数维持性血透患者进行有效透析、长期存活的基本条件。除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对内瘘的保护和护理外,护士对... 动静脉内瘘是指动静脉在皮下吻合建立的血管通道,是一种安全且能长久使用的永久性通路,主要适用于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是大多数维持性血透患者进行有效透析、长期存活的基本条件。除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对内瘘的保护和护理外,护士对患者内瘘的穿刺方法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绳梯式穿刺 区域穿刺
下载PDF
血液透析中钝针穿刺对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明哲 谷红霞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2期1437-1438,共2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行钝针和锐针穿刺时对血管径路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行钝针和锐针穿刺的患者60例随机分2组,即锐针穿刺对照组和钝针穿刺观察组各30例,随访观察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内瘘穿刺时的疼痛...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行钝针和锐针穿刺时对血管径路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行钝针和锐针穿刺的患者60例随机分2组,即锐针穿刺对照组和钝针穿刺观察组各30例,随访观察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内瘘穿刺时的疼痛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钝针扣眼穿刺组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穿刺时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中动静脉内瘘钝针扣眼穿刺法可有效的保护血管,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治疗上延长内瘘使用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钝针扣眼穿刺 锐针区域穿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