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带的制作与应用
1
作者 黄勤慧 张李涛 +2 位作者 朱金君 周海航 郑叶平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第19期56-57,共2页
经腹股沟股动脉穿刺途径是进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的常规途径,更是诊断脑血管病的一个“金标准”[1]。然而经股动脉穿刺造影术后,常规给予沙袋持续压迫穿刺部位6 h,以免加重下肢肿胀[2]。临床上一般采用沙袋放置于腹股沟穿刺敷料包... 经腹股沟股动脉穿刺途径是进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的常规途径,更是诊断脑血管病的一个“金标准”[1]。然而经股动脉穿刺造影术后,常规给予沙袋持续压迫穿刺部位6 h,以免加重下肢肿胀[2]。临床上一般采用沙袋放置于腹股沟穿刺敷料包扎处,但使用中发现由于腹股沟部位凹凸不平,沙袋易滑落,不能妥善固定,亦不能很好地保护患者隐私。因腹股沟穿刺处加压固定不稳定,进而引起穿刺处出现瘀斑、渗血、血肿等,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3]。为此,笔者研制了一款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带,并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ZL 2021 2 0710098.5),使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带 沙袋 制作 应用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后穿刺点压迫适宜时间的探讨 被引量:31
2
作者 乙苏北 葛军 +2 位作者 王岩 李丹 任燕茹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4年第4期383-384,共2页
关键词 乳腺癌 PICC置管 穿刺点压迫 适宜时间 中心静脉导管
下载PDF
改良沙袋在肿瘤介入术后穿刺点压迫中的应用探究
3
作者 顾晓敏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7期261-262,共2页
目的分析改良沙袋在肿瘤介入术后穿刺点压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54例介入治疗肿瘤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术后应用传统沙袋对穿刺点压迫,研究组术后应用改良沙袋对穿刺点压迫。结果研究组穿刺点并发症、舒适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 目的分析改良沙袋在肿瘤介入术后穿刺点压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54例介入治疗肿瘤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术后应用传统沙袋对穿刺点压迫,研究组术后应用改良沙袋对穿刺点压迫。结果研究组穿刺点并发症、舒适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肿瘤介入术后应用改良沙袋对穿刺点压迫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介入术 穿刺点压迫 改良沙袋 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沙袋在脑梗死患者介入术后穿刺点压迫中的应用
4
作者 吴航 林传行 +2 位作者 蒋冬芳 焦晓燕 钟彩虹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1年第4期38-42,共5页
目的通过设计改良沙袋,对比改良沙袋和传统沙袋对脑梗死患者介入术后穿刺点压迫的效果,探讨改良沙袋在脑梗死患者介入术后,对穿刺点压迫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10月接受血管内介入手术的脑血管患者204例,将周一行介入手术患者3... 目的通过设计改良沙袋,对比改良沙袋和传统沙袋对脑梗死患者介入术后穿刺点压迫的效果,探讨改良沙袋在脑梗死患者介入术后,对穿刺点压迫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10月接受血管内介入手术的脑血管患者204例,将周一行介入手术患者32例列为对照组,予传统方形沙袋(1 kg)压迫止血,将周二至周六行介入手术患者列为不同重量的改良三角形沙袋(MS)组(将周二行介入治疗的37例患者作为a组,使用0.5 kg的MS沙袋;将周三行介入治疗的36例患者作为b组,使用0.75 kg的MS沙袋;将周四行介入治疗的36例患者作为c组,使用1.0 kg的MS沙袋;将周五行介入治疗的33例患者作为d组,使用1.25 kg的MS沙袋;将周六行介入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e组,使用1.5 kg的MS沙袋),对各组术前基线资料进行比较,然后评估对比对照组和c组术后舒适程度、疼痛程度、焦虑程度、出血程度、沙袋滑脱次数等并发症的差异。再评估对比MS各组术后舒适程度、疼痛程度、焦虑程度、出血程度、沙袋滑脱次数的差异。结果对各组术前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较对照组更舒适、疼痛更轻、焦虑更轻、出血更少、沙袋滑脱次数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S各组之间,b组最舒适,与其余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各组在减轻疼痛、出血程度、沙袋滑落次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焦虑程度最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其余MS各组之间在减轻焦虑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介入术后应用改良三角形沙袋较传统沙袋对穿刺点压迫效果显著,且重量为0.75 kg最优,可有效地改善患者舒适程度,减轻疼痛、焦虑,减少出血、沙袋滑脱次数等并发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沙袋 脑梗死 介入手术 穿刺点压迫 护理
下载PDF
压迫止血器运用于脑血管造影术后穿刺点压迫止血护理中对止血时间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杨慧 李春萍 路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0035-0038,共4页
分析针对采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在术后,在穿刺点压迫止血护理干预当中,压迫止血器的应用价值。方法 入选58例借助脑血管造影术(纳入时间:2020.3~2022.3),甲组(29例):止血采用手工压迫法,乙组(29例)患者:止血采用压迫止血器,观察两组... 分析针对采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在术后,在穿刺点压迫止血护理干预当中,压迫止血器的应用价值。方法 入选58例借助脑血管造影术(纳入时间:2020.3~2022.3),甲组(29例):止血采用手工压迫法,乙组(29例)患者:止血采用压迫止血器,观察两组止血时间等指标。结果 并发症:相对于甲组,乙组低,(P<0.05)。止血效果:相对于甲组,乙组好,(P<0.05)。两组下肢制动及止血时间比较,乙组短,(P<0.05)。比较两组舒适度评分,乙组>甲组,(P<0.05)。结论 对于采用脑血管造影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对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护理中,借助压迫止血器,不但能够将止血效果显著提高,也可以使并发症明显减少,并能把止血及下肢制动时间显著缩短,可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术 穿刺点压迫止血 压迫止血器
下载PDF
上颌窦穿刺后两种止血方法的研究
6
作者 周颖 晏继梅 《现代护理》 2005年第11期825-826,共2页
目的探讨上颌窦穿刺后新的止血方法。方法将110例进行上颌窦穿刺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每组各55例,实验组采用穿刺点压迫止血,对照组按传统方法鼻腔填塞棉片止血。对两组患者同样做好心理护理及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减少患... 目的探讨上颌窦穿刺后新的止血方法。方法将110例进行上颌窦穿刺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每组各55例,实验组采用穿刺点压迫止血,对照组按传统方法鼻腔填塞棉片止血。对两组患者同样做好心理护理及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比较两种止血方法出血停止时间。结果实验组止血时间最短6分钟,最长16分钟,平均8.47分钟,其中<10分钟39例,10~20分钟16例;对照组止血时间最短8分钟,最长20分钟,平均14.15分钟,其中<10分钟10例,10~20分钟45例。实验组止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t=9.97,P<0.01。结论穿刺点压迫止血法效果优于鼻腔填塞棉片止血法,上颌窦穿刺拔针后宜采用穿刺点压迫止血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 穿刺 止血 棉片止血 穿刺点压迫止血法
下载PDF
红外线照射与穿刺点碘伏棉球压迫对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娟 张晓敏 沈慧娟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11期1591-1592,共2页
目的探讨在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后发生的机械性静脉炎治疗中应用红外线照射联合穿刺点碘伏棉球压迫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行PICC置管后发生静脉炎的乳腺癌女性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应用红外线照... 目的探讨在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后发生的机械性静脉炎治疗中应用红外线照射联合穿刺点碘伏棉球压迫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行PICC置管后发生静脉炎的乳腺癌女性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应用红外线照射每天两次,每次30 min,同时进行穿刺点碘伏棉球压迫;对照组30例,应用常规湿热敷的方法。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18例Ⅰ级患者3 d治愈,6例Ⅱ级患者6 d治愈,6例Ⅲ级患者6 d治愈,无一例提前拔管。对照组20例Ⅰ级患者3 d治愈,5例Ⅱ级患者6 d治愈;5例Ⅲ级患者配合金黄散湿敷,6 d症状有改善,红、肿、热、痛均未完全消退,其中3例持续12 d后消退,2例红肿症状反复出现并伴有体温升高而提前拔管。结论红外线照射与穿刺点碘伏棉球压迫是一种有效治疗PICC静脉炎的方法,特别是对乳腺癌患者有特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 静脉炎 红外线 穿刺碘伏棉球压迫 湿热敷
原文传递
品管圈对减轻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冬梅 王莉媛 黄娟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2期1751-1752,共2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减轻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TRI)患者术后穿刺点压迫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7月行TRI术后患者50例为对照组,2014年8~10月行TRI术后患者50例为实验组。对照组使用传统减压方法;实验组在组建QCC...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减轻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TRI)患者术后穿刺点压迫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7月行TRI术后患者50例为对照组,2014年8~10月行TRI术后患者50例为实验组。对照组使用传统减压方法;实验组在组建QCC基础上,以"减轻TRI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为主题,通过自制查检表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现况调查,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执行改良的减压方法。结果:实验组患者疼痛、肿胀及麻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实验组术后4 h舒适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TRI术后患者疼痛程度与桡动脉止血器压迫穿刺点时间有关,QCC对于改善TRI术后4 h患者疼痛程度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疼痛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 穿刺点压迫
下载PDF
定压兼定时报警桡动脉止血器的设计与应用
9
作者 毛元红 王珏 +5 位作者 葛赟 陆丽 邵蓉蓉 黄小妹 翁卫群 王健 《当代临床医刊》 2019年第6期590-591,共2页
目的介绍了定压兼定时报警桡动脉止血器的设计和临床应用。方法将该装置应用于30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术后穿刺点使用定压兼定时桡动脉止血器进行压迫止血。该装置先测量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根据此数值再确定桡动脉穿刺... 目的介绍了定压兼定时报警桡动脉止血器的设计和临床应用。方法将该装置应用于30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术后穿刺点使用定压兼定时桡动脉止血器进行压迫止血。该装置先测量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根据此数值再确定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的所需的压力数值及报警时间点,达到个性化有效止血、患者舒适,降低与压力相关并发症。结果桡动脉穿刺点局部压迫止血均成功,未发生穿刺处皮肤破损、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术侧桡动脉闭塞:无前臂血肿、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结论定压兼定时报警桡动脉止血器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能对桡动脉穿刺点实施有效的压迫、达到止血,降低穿刺术后的并发症,且患者舒适,适合有条件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医院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 压力 时间报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