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节镜下直接修复与转全层撕裂后修复治疗肩袖关节侧部分撕裂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齐峥嵘 郭艾 +5 位作者 杨波 喻飞 李智尧 张京新 马立峰 刁乃成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7期745-748,共4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直接修复与转全层撕裂后修复治疗肩袖关节侧部分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月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41例单纯Ellman 3级肩袖关节侧部分撕裂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下单排缝合,...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直接修复与转全层撕裂后修复治疗肩袖关节侧部分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月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41例单纯Ellman 3级肩袖关节侧部分撕裂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下单排缝合,其中18例保留滑囊侧肩袖组织进行原位穿肌腱缝合修复(直接修复组),23例将部分撕裂转为全层撕裂后进行修复(转全层修复组)。术前、末次随访时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CSS)及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评分(UCLA),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后疗效。结果4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直接修复组平均随访(22.8±6.3)个月,转全层修复组平均随访(21.0±6.8)个月。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肩关节疼痛VAS评分、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其中直接修复组和转全层修复组的疼痛VAS评分分别由术前的(7.63±0.97)、(7.54±0.81)分下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22±0.83)、(1.12±0.78)分。直接修复组和转全层修复组的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由术前的(38.06±13.12)、(37.30±12.10)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91.28±6.12)、(86.74±8.77)分,UCLA评分分别由术前的(17.67±3.21)、(17.48±2.94)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32.06±1.86)、(32.09±1.93)分。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间VAS评分及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Ellman 3级的肩袖关节侧部分撕裂,保留滑囊侧肩袖组织或转为全层后缝合修复均可显著改善患者肩关节疼痛及功能,疗效无显著差异,手术医师可根据个人经验选择熟练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关节侧部分撕裂 关节镜手术 穿肌腱直接修复 转全层撕裂后修复
下载PDF
关节镜缝合桥技术微创治疗肩袖腱内撕裂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2
作者 商培洋 虞陆超 +3 位作者 章筛林 成翔宇 石继祥 石文俊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02-611,共10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缝合桥技术微创治疗肩袖腱内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采用关节镜缝合桥技术诊治的肩袖腱内撕裂患者28例,男13例,女15例;年龄53.1±8.4岁(36~66岁)。术中对关节面肩袖组织的质地、张力... 目的:探讨关节镜缝合桥技术微创治疗肩袖腱内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采用关节镜缝合桥技术诊治的肩袖腱内撕裂患者28例,男13例,女15例;年龄53.1±8.4岁(36~66岁)。术中对关节面肩袖组织的质地、张力等情况进行探查评估后选择手术修复的方式,采用穿肌腱缝合桥技术修复16例(穿肌腱组),转肩袖全层撕裂后采用缝合桥技术修复12例(转全层组)。穿肌腱组患者术中有限清理滑囊面病变组织后采用穿肌腱缝合桥技术修复肩袖;转全层组患者术中彻底清除滑囊面及关节面肩袖组织转为肩袖全层撕裂后采用缝合桥技术修复肩袖。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对两组患者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疼痛评估,运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评分(UCLA)及肩关节简明评分(SST)评估肩关节功能,同时评估患者肩关节日常活动及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外展、体侧外旋、内旋,并对两组患者术后疗效等进行比较分析。末次随访时,根据患者术后肩关节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资料评估肩袖的完整性。结果:28例患者均获得成功随访,随访时间24~60月,平均42.6月。穿肌腱组和转全层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及随访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穿肌腱组和转全层组患者VAS评分由术前的5.8±2.3、6.4±1.8分别改善至0.8±0.4、1.3±1.3,ASES评分由术前的48.2±14.4、40.3±14.4分别增加至93.8±3.1、90.7±7.7,UCLA评分由术前的15.6±4.4、13.2±3.1分别增加至32.5±2.3、31.6±1.9,SST评分由术前的4.9±1.5、4.3±0.9分别增加至8.9±0.9、9.3±1.1。肩关节日常活动由术前的16.2±3.7、13.4±4.1分别增加至28.5±1.1、28.4±1.4。前屈上举活动度由术前的130.6°±13.6°、126.3°±12.0°分别改善至161.6°±5.9°、158.7°±5.4°,外展活动度由术前的121.2°±27.1°、120.8°±14.6°分别改善至162.9°±5.1°、159.3°±8.7°,体侧外旋活动度由术前的28.8°±11.4°、26.1°±10.6°分别改善至39.6°±6.6°、38.4°±3.8°,内旋活动度两组均由术前的L4椎体水平改善至T10椎体水平。同一组内术前与末次随访时肩关节疼痛及功能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ASES评分划分等级,穿肌腱组和转全层组的优良率分别为93.8%和91.7%。末次随访时,23例患者成功获得影像学随访,2例患者术后出现肩袖部分再撕裂,肩袖再撕裂率为8.7%。结论:关节镜缝合桥技术微创治疗肩袖腱内撕裂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优良率可达90%以上。穿肌腱修复和转全层修复在临床疗效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缝合桥技术 腱内撕裂 气泡征 穿肌腱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