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封堵器治疗局限性升主动脉穿通性溃疡 被引量:2
1
作者 左健 杨剑 +2 位作者 王少玮 李凯 俞世强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730-731,共2页
StanfordA型主动脉穿通性溃疡致死风险非常高,一旦确认,均要积极治疗,目前手术治疗效果优于药物治疗。对于急、慢性的A型主动脉穿通性溃疡,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覆膜支架介入治疗B型主动脉穿通性溃疡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 StanfordA型主动脉穿通性溃疡致死风险非常高,一旦确认,均要积极治疗,目前手术治疗效果优于药物治疗。对于急、慢性的A型主动脉穿通性溃疡,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覆膜支架介入治疗B型主动脉穿通性溃疡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但对于A型主动脉穿通性溃疡仍然属于相对禁忌证,大多需要配合外科手术来完成。2011年12月,我们对1例急性升主动脉穿通性溃疡的患者进行了封堵器封堵术。手术成功,无严重并发症,效果满意。我们认为对于升主动脉穿通性溃疡患者,可以尝试使用封堵器封堵破口,这有利于减少患者的创伤,避免复杂的外科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腔内修复术 穿通性溃疡
下载PDF
杂交(Hybrid)手术治疗冠心病左主干三支病变合并降主动脉穿通性溃疡1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定策 孙仕斌 +2 位作者 万志坤 赵永成 薛刚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9年第1期124-125,共2页
患者:男,73岁。突然胸痛18d,于2017年6月2日入院。该患者9年前曾因“急性心肌梗死”行冠脉支架(PCI)治疗。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20年,糖尿病病史5年,吸烟史54年,无传染病、其他手术、外伤、过敏史。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82次/分,呼吸2... 患者:男,73岁。突然胸痛18d,于2017年6月2日入院。该患者9年前曾因“急性心肌梗死”行冠脉支架(PCI)治疗。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20年,糖尿病病史5年,吸烟史54年,无传染病、其他手术、外伤、过敏史。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8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0/70mmHg,心率82次/分。神态清楚,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心脏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足背动脉搏动可。入院心电图:窦性心律,ST-T改变,异常Q波。心脏超声:左房轻大,左室前侧壁及下壁运动减低,老年性主动脉瓣退行性改变伴返流(少量),EF:56%。2017年6月2日胸部CT平扫:主动脉弓部左侧壁见瘤样凸出,边缘见钙化。冠脉造影(图1~3)显示:冠状动脉呈右优势型。左冠状动脉主干开口-中段约80%狭窄。前降支近段约90%狭窄,中段长段金属支架影,支架通畅。回旋支开口约90%狭窄。第一钝缘支近段约90%狭窄。右冠状动脉中段金属支架影,支架近段内约80%局限性狭窄。2017年6月6日主动脉CTA检查(图4)示:主动脉弓部不规则增厚,左侧壁可见突出龛影,龛影口约27mm。临床确定诊断: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2型糖尿病;降主动脉穿通性溃疡。2017年6月8日病人出现急性左心衰,复查心脏超声:EF:38%转ICU治疗,心功改善后,于2017年6月20日在全麻下先行降主动脉覆膜支架术(TEVAR),再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AO-SV-LAD AO-SV-OM1 AO-SV-P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手术 冠心病 降主动脉 穿通性溃疡
下载PDF
医护足穿通性溃疡应注意患足的体位
3
作者 袁晓军 《江西中医药》 1996年第S1期160-161,共2页
医护足穿通性溃疡应注意患足的体位袁晓军(山东省青岛市四方区医院小白干路门诊部266032)关键词足穿通性溃疡,护理,体位,排脓足穿通性溃疡又名足穿通病,临床并非罕见,常见于老年人,并常为其他系统性疾病的合并症,如动脉... 医护足穿通性溃疡应注意患足的体位袁晓军(山东省青岛市四方区医院小白干路门诊部266032)关键词足穿通性溃疡,护理,体位,排脓足穿通性溃疡又名足穿通病,临床并非罕见,常见于老年人,并常为其他系统性疾病的合并症,如动脉硬化、糖尿病、麻风等。另外,足趾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通性溃疡 护理 体位 排脓
下载PDF
覆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降主动脉穿通性溃疡 被引量:9
4
作者 金敬琳 黄连军 +2 位作者 俞飞成 吕建华 蒋世良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115-1117,共3页
目的总结覆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降主动脉穿通性溃疡的临床经验和疗效。方法2002年8月至2006年2月,14例降主动脉穿通性溃疡,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0·2岁(34~79岁)。临床除1例无症状外,其余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胸腹痛;3例伴有咯血;11例... 目的总结覆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降主动脉穿通性溃疡的临床经验和疗效。方法2002年8月至2006年2月,14例降主动脉穿通性溃疡,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0·2岁(34~79岁)。临床除1例无症状外,其余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胸腹痛;3例伴有咯血;11例有高血压病史。术前行CT增强或MRI扫描确诊。局麻下切开一侧股动脉,在DSA监测下行覆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结果共置入16枚支架,全部成功,2例患者分别用2枚支架。Talent支架11枚,Aegis支架5枚。支架直径32mm^38mm,较近端正常主动脉直径大10%~20%。即刻造影示12例封堵完全,2例少量造影剂外溢。平均随访17·2月(1~42月),复查CT示:溃疡及假性动脉瘤消失,2例壁内血肿基本吸收。1例术后1个月支架远端形成假性动脉瘤破裂死亡。结论降主动脉穿通性溃疡可发展为壁内血肿、局部夹层、假性动脉瘤及破裂,临床需积极治疗。覆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对外科手术风险大、死亡率高的患者意义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血管内支架 覆膜血管内支架置入 降主动脉穿通性溃疡
原文传递
同期行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被引量:5
5
作者 郭曦 黄小勇 +5 位作者 李彭 韩晓峰 薛玉国 许尚栋 刘光锐 黄连军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711-713,746,共4页
目的:讨论病变同时累及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的主动脉疾患,同期行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对脊髓缺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3年1月间,本中心收住院的病变同时累及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的18例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1... 目的:讨论病变同时累及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的主动脉疾患,同期行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对脊髓缺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3年1月间,本中心收住院的病变同时累及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的18例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1例,年龄50 ~ 78岁,平均(61.13±7.25)岁,其中胸主动脉瘤伴腹主动脉瘤10例,胸主动脉穿通溃疡伴腹主动脉瘤5例,胸主动脉及腹主动脉均为穿通溃疡2例,胸主动脉夹层伴腹主动脉瘤1例,全部采用双侧股动脉切开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其中胸主动脉根据病变范围置入1枚或2枚覆膜支架(部分重叠),腹主动脉置入分体式或一体式支架.结果:术后1例脊髓供血障碍(5.6%),经脱水及神经营养性治疗后痊愈,随访3~24个月,无支架移位或内漏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覆膜支架同时覆盖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处理主动脉病变是安全、有效的.个别可引起脊髓缺血,应进行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覆膜支架 腔内修复术 穿通性溃疡 动脉瘤 脊髓缺血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郭曦 刘光锐 +3 位作者 薛玉国 李铁铮 韩晓峰 黄连军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6年第4期289-292,344,共5页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辅助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壁间血肿(intramural hematoma,IMH)和主动脉穿通性溃疡(...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辅助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壁间血肿(intramural hematoma,IMH)和主动脉穿通性溃疡(penetrating aortic ulcer,PAU),取得术前、术后即刻精准解剖信息。方法分析2015年10月至12月11例IVUS辅助的TEVAR术,患者均为男性,年龄为(65.0±3.6)岁。术前观察AD管腔受累准确范围、锚钉区、真/假腔、破口、头颈部分支和腹腔分支;术后观察支架隔绝效果、贴壁情况和分支血管供血变化等。结果在11例患者中,1例(9.1%)IMH伴PAU,10例Stanford B型AD(其中7例腹腔分支受累63.6%)。手术成功率为100%,全部进行术中观测,取得精准数据。结论 IVUS操作简单快捷,可以帮助术者获得即刻术中直观精准信息,值得于TEVAR术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主动脉夹层 壁间血肿 穿通性溃疡
下载PDF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136例MDCT三维重建影像特征及病变分布 被引量:2
7
作者 韩文娟 刘涵 +1 位作者 陈晓霞 王贵生 《武警医学》 CAS 2018年第10期967-969,共3页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cute aortic syndrome,AAS)是1998年由Vilacosta和Román首次提出,是一组累及胸腹主动脉的具有相似临床表现并不断进展、具有潜在严重后果的疾病。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CT三维重建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壁内血肿 穿通性主动脉溃疡
下载PDF
主动脉壁内血肿溃疡样改变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远 吕滨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4987-4992,共6页
主动脉壁内血肿(IMH)是一类较为常见的主动脉急症,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是诊断IMH的一线检查手段。随着CT检查设备的改进和医生诊断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与IMH伴随出现的一类特殊CT征象,即“溃疡样改变”被检出和重视起来,主要包括穿... 主动脉壁内血肿(IMH)是一类较为常见的主动脉急症,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是诊断IMH的一线检查手段。随着CT检查设备的改进和医生诊断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与IMH伴随出现的一类特殊CT征象,即“溃疡样改变”被检出和重视起来,主要包括穿通性溃疡(PAU)、溃疡样凸起(ULP)和壁内血池(IBP),这些征象与IMH的关系密切但又有所差别。了解并鉴别这些征象对于认识IMH的发病机制及评估预后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目前与IMH关系密切并且定义明确的3大类溃疡样改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壁内血肿 穿通性溃疡 溃疡样凸起 壁内血池
原文传递
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9
作者 孔博 于存涛 +2 位作者 常谦 罗明尧 张良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7年第6期338-342,共5页
目的 总结重症冠心病(CAD)合并肾下型腹主动脉瘤(AAA)及腹主动脉贯通性溃疡(PAU)患者一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及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的治疗经验.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13例重症CAD合并肾下型AAA及PAU患者行... 目的 总结重症冠心病(CAD)合并肾下型腹主动脉瘤(AAA)及腹主动脉贯通性溃疡(PAU)患者一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及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的治疗经验.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13例重症CAD合并肾下型AAA及PAU患者行CABG同期EVAR治疗,其中男12例(92.3%),女1例(7.7%),年龄(63.7±7.3)岁.11例以冠心病相关症状就诊,2例以腹主动脉瘤/穿通性溃疡相关症状就诊,腹主动脉病变:AAA 3例,PAU 10例;2例患者合并胸主动脉PAU.CABG手术和AAA腔内治疗均按常规操作规范进行,合并胸主动脉PAU患者,同期行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置入术(TEVAR).结果 先行EVAR,再行CABG7例;先行CABG,再行EVAR 6例;2例同期行TEVAR.全组行体外循环下CABG(ON-PUMP)11例,非体外CABG(OFF-PUMP)2例,平均旁路移植(2.5±0.7)支.ON-PUMP患者主动脉阻断(50.7 ±16.5) min,体外循环(58.0±11.2) min.13例共置入胸主动脉及腹主动脉覆膜支架30枚.全组术后呼吸机辅助(17.8±7.0)h,ICU(2.7±1.9)天,术后住院(8.1±2.4)天,均顺利出院.1例出院后伤口愈合不良、胸骨后感染,再次人院行胸大肌皮瓣转移术,二次术后29天突发心搏骤停死亡.12例生存,术后随访1个月~3年,患者旁路血管均通畅,支架位置及形态均良好,病变隔绝完全,无内漏.结论 对于存在适应证的患者,由一组外科团队完成手术及血管腔内操作,同期行CABG和EVAR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与传统的多科室会诊治后、同期或分期外科修复相比,手术创伤更小,手术时间更短,围术期并发症风险更低,效率更高,更有利于患者整体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腹主动脉瘤 主动脉穿通性溃疡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