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55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关节突人工关节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谭明生 王文军 +3 位作者 蒋欣 王麓山 移平 杨峰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7年第4期254-259,共6页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腰椎关节突人工关节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2具国人尸体腰椎标本,测量椎体和椎间盘高度;研制假体装置ZJS,并应用于3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并失稳患者,重建腰椎稳定性,不做椎骨间植骨融合,观察其腰腿疼症状的缓解程度、X光片...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腰椎关节突人工关节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2具国人尸体腰椎标本,测量椎体和椎间盘高度;研制假体装置ZJS,并应用于3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并失稳患者,重建腰椎稳定性,不做椎骨间植骨融合,观察其腰腿疼症状的缓解程度、X光片测量腰椎活动度和椎间盘高度,评价其初步的临床疗效。结果国人腰椎椎体后缘高度(23.43±3.10)mm^(34.45±3.28)mm,椎间盘后缘高度(5.38±1.36)mm^(7.96±2.05)mm。3例患者随访11~16个月,症状明显缓解,满意程度高。术后X片显示手术椎节活动度:前屈后伸3°,左右侧屈3.5;°手术节段椎间盘后缘间隙高度能维持于中立位状态3.5~4.5 mm,在脊柱后伸活动时该高度亦无明显降低。结论国人腰段脊柱具备置入ZJS的条件;近期临床观察结果显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并失稳患者经后路椎管减压,置入ZJS既能重建腰椎稳定性,保持手术节段的椎间孔高度,又能保留手术椎节的部分活动功能,是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非融合手术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关节关节 人工关节 非融合技术 后路手术
下载PDF
寰椎齿状突人工关节置换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陆斌 李广琪 +3 位作者 李建武 李乐涛 谢延 白国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408-1411,共4页
[目的]测试寰椎齿状突人工关节置换后寰枢椎的稳定性和功能。[方法]将10例新鲜的成人头颈部标本制备成生物力学实验模型,对每一标本分别测定完整状态、减压术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以及疲劳实验后4种状态下的运动范围、中性区和刚度。[结... [目的]测试寰椎齿状突人工关节置换后寰枢椎的稳定性和功能。[方法]将10例新鲜的成人头颈部标本制备成生物力学实验模型,对每一标本分别测定完整状态、减压术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以及疲劳实验后4种状态下的运动范围、中性区和刚度。[结果]减压术后,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等方向较完整状态运动范围、中性区明显增大(P<0.05),而刚度则显著减弱(P<0.05);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及疲劳实验后与减压术后相比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的运动范围和中性区明显减小(P<0.05),刚度显著增强(P<0.05);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及疲劳实验后与完整状态相比前屈、后伸、左右侧屈的运动范围和中性区明显减小(P<0.05),刚度显著增强(P<0.05),与完整状态相比左右旋转的运动范围无显著差异(P>0.05),中性区增大(P<0.05),刚度减小(P<0.05)。[结论]实验证实作者设计、制造出的人工寰椎齿状突关节在形态学和动力学两方面进行仿生,具有置放稳定、操作简便、不易造成副损伤以及低磨损等特点,对以往齿状突切除、脊髓减压后需要使用前路或(和)后路寰枢椎融合的患者,提供了另一种术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口咽入路 人工寰椎齿状关节 生物力学 运动范围 中性区 疲劳实验 刚度
下载PDF
依据寰枢椎解剖学测量设计制造寰椎齿状突人工关节 被引量:3
3
作者 陆斌 李广琪 +3 位作者 李建武 李乐涛 谢延 白国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3237-3240,共4页
目的:对正常成年干燥寰枢椎标本进行解剖学测量,为设计、制造寰椎齿状突人工关节提供依据。方法:实验于2006-09/2007-12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实验室完成。50套正常成年人干燥寰枢椎标本,均由西安交通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经大体... 目的:对正常成年干燥寰枢椎标本进行解剖学测量,为设计、制造寰椎齿状突人工关节提供依据。方法:实验于2006-09/2007-12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实验室完成。50套正常成年人干燥寰枢椎标本,均由西安交通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经大体观察证实无骨性异常。采用电子游标卡尺(精确度0.01mm)和附着式量角器(精确度0.1°)测量寰枢椎标本的各项参数。根据解剖测量结果设计、制造寰椎齿状突人工关节。结果:测得寰椎前弓高度(11.1±1.3)mm,寰椎前弓宽度(16.6±1.7)mm,寰椎侧块中部长度(17.8±1.7)mm,寰椎侧块中部宽度(14.1±1.5)mm,寰椎侧块中部高度(13.5±1.6)mm,枢椎齿状突高度(15.7±1.1)mm,枢椎齿状突前后径(10.9±0.8)mm,枢椎齿状突横径(9.3±0.7)mm,枢椎椎体长度(17.4±1.7)mm,枢椎椎体宽度(18.2±1.8)mm,枢椎椎体高度(21.1±1.8)mm,寰椎侧块外倾角(11.3±4.2)°,枢椎齿状突后倾角(9.8±2.1)°等解剖测量数据,仿生设计、制造出钛合金寰椎齿状突人工关节。结论:根据寰枢椎标本解剖学测量数据,在形态学和动力学两方面进行仿生,设计、制造出人工寰椎齿状突关节,符合目前从单纯脊柱融合到综合考虑脊柱稳定和功能的脊柱外科研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经口咽入路 人工寰椎齿状关节 解剖学 寰椎 枢椎
下载PDF
寰椎齿状突人工关节经口咽入路置换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陆斌 李广琪 +3 位作者 李建武 李乐涛 谢延 白国玺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11期887-889,共3页
目的为经口咽入路进行寰椎齿状突人工关节置换提供局部解剖学依据,进行可行性分析。方法对10具新鲜的成人头颈部标本经口咽入路进行逐层的显微外科解剖和测量,在标本上模拟进行齿状突切除和寰椎齿状突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结果测量寰椎可... 目的为经口咽入路进行寰椎齿状突人工关节置换提供局部解剖学依据,进行可行性分析。方法对10具新鲜的成人头颈部标本经口咽入路进行逐层的显微外科解剖和测量,在标本上模拟进行齿状突切除和寰椎齿状突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结果测量寰椎可显露宽度(39.7±2.3)mm,枢椎可显露宽度(39.3±2.1)mm,椎动脉距寰椎中线的距离(25.6±2.2)mm,椎动脉距枢椎中线的距离(18.8±2.0)mm,咽后壁软组织寰椎前结节前厚度(3.5±0.4)mm,咽后壁软组织寰椎侧块前厚度(6.6±0.7)mm,咽后壁软组织枢椎体前厚度(5.5±0.6)mm。自行设计制造的寰椎齿状突人工关节置放顺利。结论经口咽入路寰枢椎显露范围足够进行寰椎齿状突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置放稳定,不易造成副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经口咽人路 人工寰椎齿状关节 解剖学 椎动脉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突人文交流发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婧姝 赵丹宁 《阿拉伯研究论丛》 2021年第2期19-38,共20页
突尼斯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天然合作伙伴,两国人文交流历史悠久,具有物质文化交流基础坚实、制度文化交流逐渐成型、精神文化交流表现活跃的特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与突尼斯人文交流不断走深走实,在取得新进展的同... 突尼斯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天然合作伙伴,两国人文交流历史悠久,具有物质文化交流基础坚实、制度文化交流逐渐成型、精神文化交流表现活跃的特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与突尼斯人文交流不断走深走实,在取得新进展的同时,也存在文化产业薄弱、人文交流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两国人文交流需要探索创新路径,拓宽交流领域,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从而打开良性发展的“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人文交流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关系 人文交流
下载PDF
阀后管道突扩对控制阀门流阻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王蛟 胡亚安 +1 位作者 陈亮 王召兵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7,共7页
为准确地描述非均匀流条件下控制阀门阀后采用突扩管道后的流阻特性,针对典型控制阀门(活塞式调流阀与固定式锥形阀),采用物理模型试验与理论分析方法,基于阀后突扩管道内的流场结构及试验段压力特性,研究阀后管道突扩对典型控流调压阀... 为准确地描述非均匀流条件下控制阀门阀后采用突扩管道后的流阻特性,针对典型控制阀门(活塞式调流阀与固定式锥形阀),采用物理模型试验与理论分析方法,基于阀后突扩管道内的流场结构及试验段压力特性,研究阀后管道突扩对典型控流调压阀门流阻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阀型采用相同突扩体时的流阻特性变化程度不同,阀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改变了突扩体的入流、出流条件。在规范公式的基础上,考虑阀门出流流场结构(突扩体入流条件)与水流缩脉(突扩体出流条件)的影响,分析得到管道突扩比与阀门流量系数的定量关系,规范计算值与试验值的最大差异约为8%,优化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最大差异约为1%,说明改进后的突扩体流阻系数公式的计算精度较规范公式有所提高。研究结果可为高压差、大流量调流调压系统管路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阀门 扩体 流量系数 流场结构 水流缩脉
下载PDF
新型棘突间撑开融合装置BacFuse修复腰椎退行性病的生物力学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陈萌萌 包利 +4 位作者 陈浩 贾璞 冯飞 侍管 唐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25-1329,共5页
背景:近年来,棘突间撑开融合装置BacFuse应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但目前其相关的生物力学特征暂无相关报道。目的:探索棘突间撑开融合装置BacFuse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应用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构建山羊离体... 背景:近年来,棘突间撑开融合装置BacFuse应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但目前其相关的生物力学特征暂无相关报道。目的:探索棘突间撑开融合装置BacFuse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应用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构建山羊离体脊柱模型(L_(1)-L6),模拟手术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BacFuse固定组(L_(3/4))、钉棒固定组(L_(3/4))及Topping-off组(L_(3/4)钉棒固定+L_(2/3)BacFuse固定)。搭建山羊腰椎手术模型力学测试系统,采用生物力学机器进行力学加载,模拟腰椎在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时的运动模式(4 Nm的力矩),采用视觉追踪系统进行定位捕捉,并完成力学及光学校准,通过计算得出L_(2/3)、L_(3/4)、L_(4/5)节段的活动度。结果与结论:①相对于对照组,BacFuse组L_(3/4)固定节段在前屈、后伸、侧屈与旋转方向上活动度分别减少27.27%,70%,38.1%及23.08%(P<0.05);钉棒固定组L_(3/4)固定节段在前屈、后伸、侧屈与旋转方向上活动度分别减少72.73%,80%,71.43%及73.08%(P<0.05)。②相对于对照组,BacFuse组邻近节段L_(2/3)在后伸、侧屈及旋转方向上分别增加33.33%,25%及23.81%(P<0.05),前屈活动未见明显变化;钉棒固定组的邻近节段L_(2/3)在前屈、后伸、侧屈与旋转方向上的活动度分别增加50%,44.44%,50%及58.96%(P<0.05);③相对于对照组,BacFuse组邻近节段L_(4/5)在后伸、旋转方向上分别增加27.3%,17.39%(P<0.05),前屈、侧屈活动未见明显变化;钉棒固定组的邻近节段L_(4/5)在前屈、后伸、旋转方向上的活动度分别增加38.89%,22.73%及26.09%(P<0.05),侧屈活动未见明显变化;④与钉棒固定组相比,Topping-off组L_(2/3)椎间活动度在前屈、后伸、侧屈、旋转分别减少37.04%,73.08%,56.67%及38.46%(P<0.05);与钉棒固定组相比,Topping-off组L_(4/5)节段椎间活动度在前屈方向上减少20%(P<0.05),后伸、侧屈及旋转未见明显区别;⑤提示BacFuse能够显著减少置入节段的活动度,提供一定的稳定性;相对于钉棒固定,仍然保留有较多的活动度,可减少对邻近节段的影响,同时可用于钉棒固定的Topping-off技术,显著减少了邻近节段的活动度,降低邻近节段退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间撑开融合装置 BacFuse 钉棒固定 生物力学 活动度
下载PDF
经穴位至关节突注射臭氧水配合推拿、针刺对关节突源性腰痛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宋如意 张丽 +1 位作者 孙飞 杨勇 《中医药信息》 2024年第7期56-60,共5页
目的:观察经穴位至关节突注射臭氧水配合推拿、针刺治疗关节突源性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06例关节突源性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研究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 目的:观察经穴位至关节突注射臭氧水配合推拿、针刺治疗关节突源性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06例关节突源性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研究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接受推拿、针刺治疗,研究组接受经穴位至关节突注射臭氧水配合推拿、针刺治疗,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与复发率,以及治疗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VAS评分)、腰椎功能障碍评分(ODI评分)和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分(SF-36评分)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72,P<0.05),研究组总优良率88.68%(47/53)高于对照组71.7%(38/53),复发率7.55%(4/53)低于对照组22.64%(12/53)(P<0.05)。两组VAS评分和ODI评分的时点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3个疗程后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3个疗程后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各维度得分(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生理功能、精力)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3个疗程后SF-36量表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穴位至关节突注射臭氧水配合推拿、针刺治疗关节突源性腰痛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可有效降低复发率,改善疼痛程度与腰椎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源性腰痛 穴位至关节注射臭氧水 推拿 针刺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隧道突涌水灾害缩尺物理模型试验研究综述 被引量:2
9
作者 朱杰兵 吕思清 +1 位作者 汪斌 祝永锁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6,113,共10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隧道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地面临着大埋深、高地应力、高地温、高渗透压力等复杂地质环境,运用物理模型试验开展复杂环境下隧道突涌水灾变机理与安全防控研究已成为岩石力学的热点问题。结合近年来国内外针对隧道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隧道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地面临着大埋深、高地应力、高地温、高渗透压力等复杂地质环境,运用物理模型试验开展复杂环境下隧道突涌水灾变机理与安全防控研究已成为岩石力学的热点问题。结合近年来国内外针对隧道突涌水灾变缩尺物理模型试验开展的研究工作,重点对该类物理模型的流固耦合相似理论、相似材料研制、渗透压加载方法等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对下一步的可能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参考部分文献和突水典型案例后,总结了流固耦合相似准则和高地应力下的相似准则、相似材料选用方案及材料配比、试验中的水压加载方案,认为未来关注的重点包括考虑温度场的物理模型试验相似准则的研究和涌水涌泥与突水突泥间渐变过程的研究2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涌水灾变 缩尺物理模型试验 流固耦合相似理论 相似材料 致灾因子 致灾机理
下载PDF
Mdivi-1通过抑制少突胶质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发挥髓鞘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艳花 张晓娟 +4 位作者 张思羽 侯惜缘 刘子乙 于晓静 张年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7-534,共8页
目的:研究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Mdivi-1)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髓鞘保护中的作用,探讨Mdivi-1抑制髓鞘变性的机制。方法:小鼠经髓磷脂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第35~55位肽段(MOG35-55)免疫后,随机分为DMSO模型组和Mdivi-1干预组... 目的:研究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Mdivi-1)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髓鞘保护中的作用,探讨Mdivi-1抑制髓鞘变性的机制。方法:小鼠经髓磷脂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第35~55位肽段(MOG35-55)免疫后,随机分为DMSO模型组和Mdivi-1干预组。于免疫后第28天处死小鼠,行Luxol fast blue染色分析髓鞘丢失情况,免疫荧光染色和TUNEL染色小鼠脊髓组织和体外细胞实验分析Mdivi-1髓鞘保护机制。结果:与DMSO模型组比较,Mdivi-1处理明显减少EAE小鼠脊髓组织白质区髓鞘丢失,减少少突胶质细胞凋亡及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caspase-9、cytochrome C和Bax的表达;体外MO3.13少突胶质细胞培养实验发现,Mdivi-1可以明显阻止星形孢菌素(staurosporine)处理诱导的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减轻细胞损伤,增强细胞活力。结论:Mdivi-1可能通过抑制少突胶质细胞线粒体相关凋亡信号通路发挥髓鞘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 多发性硬化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细胞凋亡 胶质细胞
下载PDF
松软薄煤层条带消突下斜定向钻孔成孔护孔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建忠 王建强 +3 位作者 李延辉 管强盛 张宇昊 王锋伟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8-104,共7页
针对松软薄煤层煤巷条带消突长距离下斜钻孔,存在成孔难、易钻遇煤层顶底板、积水堵塞瓦斯抽采通道的难题,提出了氮气排渣下斜定向钻进成孔与护孔技术,采用高压氮气排渣、大功率气动螺杆钻具定向、“波浪式”轨迹控制和三层管护孔排水技... 针对松软薄煤层煤巷条带消突长距离下斜钻孔,存在成孔难、易钻遇煤层顶底板、积水堵塞瓦斯抽采通道的难题,提出了氮气排渣下斜定向钻进成孔与护孔技术,采用高压氮气排渣、大功率气动螺杆钻具定向、“波浪式”轨迹控制和三层管护孔排水技术,在河南省平煤股份一矿开展现场试验,完成8个孔深超300 m下斜定向长钻孔,煤层钻遇率90%以上,全孔段下三层护排水管,平均下入深度302 m,支管平均抽采纯量1.66 m^(3)/min,平均瓦斯浓度17.5%。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可有效解决松软薄煤层下斜钻孔长距离定向成孔、全孔段筛管护孔和排水的技术难题,提高了钻孔成孔深度和煤层钻遇率,实现了下斜孔全孔段护孔和排水,保障了瓦斯抽采效果,为松软薄煤层煤巷条带长距离消突提供技术保障,在类似地层条件具有广泛的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软薄煤层 定向钻进 煤巷条带 下斜定向钻孔 氮气排渣
下载PDF
冠突散囊菌Ec-12上清抑制小鼠的伤寒沙门菌机制的初步分析
12
作者 李兆龙 孔祥瑞 +4 位作者 林锋强 王秀萍 赵冉 彭小莉 陈常颂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9-750,共12页
本研究旨在筛选黑茶中有益的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EC)并揭示该菌上清抑制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的初步机制。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冠突散囊菌;通过形态学和IT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其分类地位;采用生长速率法分析... 本研究旨在筛选黑茶中有益的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EC)并揭示该菌上清抑制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的初步机制。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冠突散囊菌;通过形态学和IT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其分类地位;采用生长速率法分析其增殖条件及增殖的稳定性;采用琼脂扩散抑菌试验、耐酸碱、耐热及紫外光稳定性试验、电镜观察及小鼠动物试验等以评估该Ec-12上清抑制鼠伤寒沙门菌的初步机制。结果显示:筛选到一株有较强抑制鼠伤寒沙门菌作用的冠突散囊菌Ec-12,抑菌圈分别为10.4 mm±1.5 mm。根据形态学、生长特征及IT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冠突散囊菌,并命名菌株Ec-12。粗分离的菌株Ec-12上清在pH近中性条件产生较好的抑菌效果,抑菌稳定好。经电镜观察可见粗分离菌株Ec-12上清导致鼠伤寒沙门菌的菌体变形,表层粗糙等抑菌现象。并明显降低小鼠感染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腹泻率和死亡率,提高小鼠绒毛的完整度和增加黏液蛋白的分泌(P<0.05),减少结肠细胞的凋亡(P<0.05),抑制鼠伤寒沙门菌对小鼠的危害。冠突散囊菌Ec-12菌株上清作用于鼠胃肠道内的鼠伤寒沙门菌,破坏了鼠伤寒沙门菌结构完整性,同时又作用于鼠的肠道,提高肠绒毛完整性,促进结肠黏液蛋白的分泌,减少结肠细胞的凋亡,进而降低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腹泻及死亡,它具备一定益生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囊菌 上清 鼠伤寒沙门菌 抑制
下载PDF
典型控流调压阀后突扩体的压力特性
13
作者 王蛟 胡亚安 +1 位作者 段金宏 周家俞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1-1017,共7页
为了研究突扩体对控流调压阀门的增压减振作用,以典型控流调压阀门(活塞式调流阀和固定式锥形阀)为研究对象,采用物模试验和三维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重点对2类阀门在不同突扩体型、阀门开度及空化强度下的阀后流态及管壁压力特性... 为了研究突扩体对控流调压阀门的增压减振作用,以典型控流调压阀门(活塞式调流阀和固定式锥形阀)为研究对象,采用物模试验和三维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重点对2类阀门在不同突扩体型、阀门开度及空化强度下的阀后流态及管壁压力特性进行了观测分析,探究突扩比与阀后稳定压力的定量关系,试验阀门通径为150 mm,阀门直径为150~370 mm,突扩体长度为1000 mm.结果表明,突扩体能提升阀后管壁时均压力、减弱压力脉动的基本原理是水垫层效应.综合物模与数模试验结果,拟合得到了突扩比与阀后管壁稳定时均压力的关系式.突扩体可以提升阀门的工作背压,提升程度随突扩比的增大而渐缓.当突扩比为4.00时,阀后管壁稳定时均压力的增幅已非常平缓,趋于稳定.不同阀型试验结果差异小,说明突扩体的增压减振作用具有普适性.研究结果可供输水调压工程阀门段管道系统设计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流调压阀 扩体 扩比 管壁压力
下载PDF
3D打印导板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治疗陈旧性Ⅱ型齿状突骨折
14
作者 董伟鑫 储振涛 +2 位作者 胡勇 赖欧杰 袁振山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8期779-785,共7页
目的:比较徒手置钉和应用3D打印导板辅助置钉在陈旧性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中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并评价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38例陈旧性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均表现为慢性颈痛,根据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方式不同分... 目的:比较徒手置钉和应用3D打印导板辅助置钉在陈旧性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中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并评价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38例陈旧性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均表现为慢性颈痛,根据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方式不同分为导板组和徒手组。导板组17例,男9例,女8例,年龄(51.30±13.20)岁;病程(22.18±7.59)个月。徒手组21例,男7例,女14例,年龄(49.46±11.92)岁;病程(19.52±9.17)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引流量等指标。通过CT扫描评价术后寰枢椎置钉准确率。术前和术后1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颈部疼痛,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变化,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损伤量表评估脊髓损伤程度。结果:所用患者获得随访,时间(25.31±1.21)个月。导板组的手术时间(112.00±20.48)min短于徒手组(124.29±15.24)min(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导板组和徒手组VAS[(2.88±0.86)分,(2.90±0.83)分]和JOA评分[(14.94±1.82)分,(14.62±2.19)分]较术前[VAS(4.71±0.92)分,(4.86±0.79)分;JOA(12.18±2.30)分,(11.95±2.31)分]均明显改善(P<0.05),但是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SIA评级在术后1年均未见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板组在寰椎椎弓根进行置钉的准确度明显优于徒手组(P<0.05),但是两组在枢椎的置钉准确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Ⅱ型齿状突骨折中,3D打印导板辅助技术能够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实现和徒手置钉相似的临床疗效,并且能够显著提高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齿状骨折 导板 徒手 准确性 内固定
下载PDF
IDH突变和1p/19q共缺失型少突胶质细胞瘤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
15
作者 吴小延 王苏杰 +2 位作者 王芳 杜紫明 邓玲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178-184,共7页
目的探讨I D H突变和1p/19q共缺失型少突胶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54例IDH突变和1p/19q共缺失型少突胶质细胞瘤病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包括年龄、组织学分级和肿瘤部位等因素对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 目的探讨I D H突变和1p/19q共缺失型少突胶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54例IDH突变和1p/19q共缺失型少突胶质细胞瘤病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包括年龄、组织学分级和肿瘤部位等因素对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54例患者中,肿瘤发生于1个脑叶者46例,发生于2个脑叶以上者8例。肿瘤组织学WHO分级2级12例,3级42例。FISH检测显示54例均为1p/19q共缺失;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Olig2均为弥漫强阳性;GFAP均为阳性;p53有6例强阳性;48例患者ATRX未缺失;Ki-67增殖指数5%~60%。Sanger测序显示54例均发生IDH基因突变(40例为IDH1突变,14例为IDH2突变),33例发生TERT启动子突变。16例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复发及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后复发转移间隔时间超过2年可以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期。54例患者平均无进展生存期33.5个月,平均总生存期40.7个月。结论 IDH突变和1p/19q共缺失型少突胶质细胞瘤术后联合精准放化疗降低了进展风险,手术后复发转移间隔时间与该型患者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瘤 病理特征 组织学分级 基因检测 预后
下载PDF
冠突散囊菌发酵液对高脂饮食大鼠肥胖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16
作者 寇静 史琳娜 +2 位作者 吕瑞华 马添翼 环诚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0-668,共9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突散囊菌发酵液对肥胖大鼠脂质代谢和肠道菌群紊乱的影响,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SD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冠突散囊菌发酵液干预的低、中、高剂量组,以及血脂康阳性对照组。通过高脂喂养建立食源性肥胖大鼠... 本研究旨在探究突散囊菌发酵液对肥胖大鼠脂质代谢和肠道菌群紊乱的影响,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SD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冠突散囊菌发酵液干预的低、中、高剂量组,以及血脂康阳性对照组。通过高脂喂养建立食源性肥胖大鼠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无菌水灌胃,各剂量组灌胃不同剂量冠突散囊菌发酵液。实验为期8周,末次给药后收集粪便和血清,用于肠道菌群分析和相关生化指标测定,并摘取肝脏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和Lee′s指数显著增加,血脂发生异常,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降低。冠突散囊菌发酵液显著降低了肥胖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提高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测序结果亦显示,冠突散囊菌发酵液显著提高大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上调瘤胃球菌NK4A214_group、UCG-005、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等菌群的丰度,下调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Turicibacter的丰度。LefSe分析还显示,冠突散囊菌发酵液可显著增加大鼠肠道中乳酸菌Lactobacillus丰度,提高肠道的防御功能。综上所述,冠突散囊菌发酵液能够有效改善高脂饮食肥胖大鼠的脂代谢及肠道菌群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囊菌 发酵 肥胖 肠道菌群 菌群分析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断层突水阶段化感知方法
17
作者 孙文斌 张纪扬 +3 位作者 王晓 杨辉 樊建聪 ABDUMALIK Olimov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3-70,共8页
为提升煤矿断层水害感知水平,提出一种以断层活化演变机制和关键控制因素识别的断层突水阶段化感知方法,通过断层突水演化过程相似模拟试验研究工作面底板与断层破坏的演化特征,以底板破坏带应力、断层裂隙带应力、导水通道内水压等为... 为提升煤矿断层水害感知水平,提出一种以断层活化演变机制和关键控制因素识别的断层突水阶段化感知方法,通过断层突水演化过程相似模拟试验研究工作面底板与断层破坏的演化特征,以底板破坏带应力、断层裂隙带应力、导水通道内水压等为阶段监测参数,揭示各监测参数与涌水量变化的阶段特征;结合灰色关联性分析法,判定断层突水阶段转化的关键控制因素,进而根据断层突水分析与研究过程,提出断层突水阶段化感知方法。结果表明:底板破坏带、断层裂隙带的应力,导水通道内的水压等监测参数的数值变化特征在断层活化突水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控制因素与涌水量的灰色关联度排序为:底板破坏带应力>断层裂隙带应力>导水通道水压,通过对关键控制因素的识别,可实现断层突水阶段的感知,揭示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感知方法在原理上具备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性分析 断层 阶段化感知 关键控制因素 相似模拟试验
下载PDF
超深基坑岩溶超大突涌水封堵抢险治理技术
18
作者 古伟斌 蔺青涛 +2 位作者 郭佰良 钟国锋 薛炜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5期21-25,36,共6页
在岩溶地区开挖超深基坑,当岩溶埋深较小且地下水较丰富时,基坑易发生底部突水、涌泥、涌砂等险情,严重时可造成基坑坍塌,直接影响周边环境安全。在地质条件复杂、岩溶发育、突涌水量大且险情紧急的情况下,外围帷幕注浆结合内部突涌水... 在岩溶地区开挖超深基坑,当岩溶埋深较小且地下水较丰富时,基坑易发生底部突水、涌泥、涌砂等险情,严重时可造成基坑坍塌,直接影响周边环境安全。在地质条件复杂、岩溶发育、突涌水量大且险情紧急的情况下,外围帷幕注浆结合内部突涌水点反压封堵的常规封堵抢险方法见效慢、耗时久、成本高,突涌水无法快速封堵,险情无法快速排除。为此结合广州市综合交通枢纽地铁车站35m深基坑底部岩溶发生1000m3/h超大突涌水抢险工程,采用双液浆2层囊袋式内封堵注浆技术,在基坑内对突涌水点直接进行钻孔注浆封堵,利用囊袋保证双液浆可快速凝固,第1层囊袋封堵钻孔和涌水点,第2层囊袋封堵钻孔旁的岩溶孔洞、裂缝等,上下层囊袋互相补充,并对溶洞底进行双液注浆堵漏,防止浆液流失。工程实践表明,治理大涌水量、高水压的基坑岩溶突涌水时,双液浆2层囊袋式内封堵注浆技术具有易操作、直接、快捷、针对性强的特点,可实现快速有效注浆、快速抢险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岩溶 涌水 双液注浆 囊袋 封堵 治理
下载PDF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19
作者 于威 赵晨皓 +1 位作者 李博 尚东梅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9期1058-1062,共5页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是一种罕见且具有侵袭性的软组织肉瘤,起源于皮肤的真皮层。生长缓慢,转移潜能低,常侵袭皮下组织,甚至可达肌肉。尽管DFSP罕见,其高复发率仍是对临床的重大挑战。目前组织病理学诊断仍是DFSP的重要确诊手段。...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是一种罕见且具有侵袭性的软组织肉瘤,起源于皮肤的真皮层。生长缓慢,转移潜能低,常侵袭皮下组织,甚至可达肌肉。尽管DFSP罕见,其高复发率仍是对临床的重大挑战。目前组织病理学诊断仍是DFSP的重要确诊手段。首选治疗方式为外科手术治疗,慢Mohs显微外科手术(sMMS)通过精确切除肿瘤组织而保留健康组织,改变了DFSP的手术方式。新兴疗法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也显示出巨大潜力。现对DFSP规范化诊疗方案及最新治疗研究进行阐述,以期待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皮肤纤维肉瘤 病因 诊断 手术治疗 新兴疗法
下载PDF
基于离散-连续耦合的岩溶隧道防突岩体安全厚度预测
20
作者 晏启祥 刘琛尧 +3 位作者 孙润方 王绪 谢文清 陈耀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0-100,共11页
为有效预防岩溶隧道施工中的突涌水灾害,首先,调研近年来国内岩溶隧道突涌水典型案例,总结隧道突涌水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其次,建立离散-连续耦合模型并采用多元回归理论的方法,明确防突岩体破坏的判定准则,划分岩溶隧道防突岩体破坏... 为有效预防岩溶隧道施工中的突涌水灾害,首先,调研近年来国内岩溶隧道突涌水典型案例,总结隧道突涌水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其次,建立离散-连续耦合模型并采用多元回归理论的方法,明确防突岩体破坏的判定准则,划分岩溶隧道防突岩体破坏模式并提出裂缝发育规律;然后,基于对防突岩体最小安全厚度造成影响的各因素,针对溶洞位于隧道上方、下方及侧方3种情况分别建立防突岩体最小安全厚度预测计算式;最后,依托德庆隧道工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防突岩体破坏模式主要有弯折破坏、整体剪切破坏和复合破坏3种,可基于裂隙发展速度将其破坏过程分为初始阶段、快速发育阶段、平缓发育阶段3个阶段;各因素按影响显著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溶腔内水压、围岩黏结参数、溶腔跨度、溶腔高跨比和隧道埋深;计算得到德庆隧道3处施工段的防突岩体最小安全厚度分别为2.964,5.263和0.961 m,突涌水评估结果准确。防突岩体最小安全厚度预测计算式可用于预测并评估岩溶隧道突涌水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隧道 离散-连续耦合模型 岩体 破坏模式 安全厚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