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22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间盘突出组织信号强度与重吸收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沈学强 姜宏 +4 位作者 刘锦涛 朱宇 李晓春 宋陶陶 俞鹏飞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组织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信号强度与重吸收的相关性。方法对该院2016年2月~2020年3月因腰椎间盘突出症选择非手术治疗并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6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重吸收27例,未重吸...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组织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信号强度与重吸收的相关性。方法对该院2016年2月~2020年3月因腰椎间盘突出症选择非手术治疗并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6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重吸收27例,未重吸收39例。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统计患者病程、Iwabuchi分型、MSU分型、神经根沉降征、突出组织MRI信号强度等资料,通过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信号强度是否是影响重吸收的独立因素。测量并计算重吸收组患者的重吸收程度(消失、明显重吸收、部分重吸收),分析其与信号强度的相关性。结果经过1年以上的随访,发生重吸收的27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未发生重吸收的39例患者中,最终11例患者行手术治疗。重吸收组信号强度(32.45±12.43)%与非重吸收组信号强度(15.93±7.66)%存在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1年、Iwabuchi1型或5型、MSU分型3型、神经根沉降征A型或B型、突出组织MRI信号强度相对高的患者容易发生重吸收(P<0.05)。患者的重吸收程度与信号强度存在中等正相关(r=0.572,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组织MRI信号强度是影响重吸收发生的独立因素并与重吸收程度存在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腰椎间盘突出后发生重吸收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突出组织信号强度 重吸收 相关性
下载PDF
经皮后外侧入路脊柱内镜治疗中下段胸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2
作者 李忠铭 杨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46,共4页
胸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较低,仅占椎间盘切除术人群的0.15%~4%,75%病变节段位于下胸椎(T_(9)~L_(1))[1~3]。目前临床治疗中,胸椎间盘突出仍采用开放手术的方式居多。近年来经皮脊柱内镜技术发展迅速,与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相比具有... 胸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较低,仅占椎间盘切除术人群的0.15%~4%,75%病变节段位于下胸椎(T_(9)~L_(1))[1~3]。目前临床治疗中,胸椎间盘突出仍采用开放手术的方式居多。近年来经皮脊柱内镜技术发展迅速,与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相比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创伤较小、手术时间短、病人痛苦较少、恢复时间短、严重并发症少等优点,通常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但将该技术应用到胸椎间盘突出的报道较少,应用经皮脊柱内镜后外侧入路技术处理不同类型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工作通道建立、内镜下精准定位等问题尚无深入分析的文献资料[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间盘突出 后外侧入路 椎间盘切除术 脊柱内镜 病变节段 下胸椎 腰椎间盘突出 内镜下
下载PDF
我国煤与瓦斯突出预测与预警研究现状 被引量:5
3
作者 梁运培 郑梦浩 +4 位作者 李全贵 毛树人 栗小雨 李建波 周俊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976-2994,共19页
煤与瓦斯突出是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灾害之一。我国煤层赋存环境复杂多变。针对时有发生的突出灾害事故,为了进一步提高突出预测和预警的准确率。梳理了突出发生机理的研究进展,指出地应力、瓦斯、煤体物理力学性质仍是防治突出的关... 煤与瓦斯突出是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灾害之一。我国煤层赋存环境复杂多变。针对时有发生的突出灾害事故,为了进一步提高突出预测和预警的准确率。梳理了突出发生机理的研究进展,指出地应力、瓦斯、煤体物理力学性质仍是防治突出的关键三要素,预测和预警的指标仍以此为基础;总结了突出预测的发展现状,指出预测的方法主要有单指标法、综合指标法和多属性指标法。主要存在预测位置局部、预测时间不连续、适应性差等不足;分析了突出预警的关键进展,指出基于突出孕育过程中的地应力、瓦斯、煤体演化机理,主要有声发射监测、电磁辐射监测、微震监测、瓦斯浓度时序监测,以及声电瓦斯综合监测预警方法。由于监测数据精度低、预警结果准确率低等不足而影响现场应用效果。基于当前突出预测和预警现状,以及煤矿安全智能化的需求,提出未来研究展望:突出预测应在启动判据与强度预测上,同时发展精细化、可量化指标;突出预警应跟踪指标的非线性变化,发展基于理论指标的趋势预警,基于事故经验的匹配预警,以及基于监控数据挖掘的前兆预警。通过组合预警模型,将定性与定量预警相结合,形成基于理论-经验-数据多重驱动组合预警模型,进一步提高预警准确率。同时发展矿山数字孪生建设,形成整体、连续、准确的煤矿突出灾害可视化智能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瓦斯突出 突出机理 突出预测 突出预警 煤体物理力学性质
下载PDF
miR-141-3p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背根神经节炎症及下肢疼痛的抑制和改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许刚 张长春 +2 位作者 朱坤 叶雨辰 周平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593-2598,共6页
背景:研究表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有抑制纤维环细胞凋亡的作用。miR-141-3p微小RNA在骨髓基质细胞中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且与炎症信号通路的活化存在一定关系,提示其可能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靶点。目的:探究m... 背景:研究表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有抑制纤维环细胞凋亡的作用。miR-141-3p微小RNA在骨髓基质细胞中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且与炎症信号通路的活化存在一定关系,提示其可能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靶点。目的:探究miR-141-3p通过调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背根神经节炎症及下肢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5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miR-NC组、miR-141-3p inhibitor组、miR-141-3p mimics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采用自体髓核移植法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建模。建模成功后,对miR-NC组、miR-141-3p inhibitor组和miR-141-3p mimics组大鼠鞘内分别注射10μL 20μmol/L miR-NC,miR-141-3p inhibitor,miR-141-3p mimics,均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28 d;正常组、模型组同期同位置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采用热缩足潜伏期阈值评价大鼠下肢疼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背根神经节组织miR-141-3p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背根神经节组织炎症因子,免疫印迹法检测背根神经节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蛋白表达,并分析miR-141-3p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miR-NC组各项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①大鼠热缩足潜伏期阈值:模型组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miR-141-3p inhibitor组明显低于miR-NC组(P<0.05),miR-141-3p mimics组明显高于miR-141-3p inhibitor组(P<0.05)。②背根神经节组织miR-141-3p mRNA表达:模型组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miR-141-3p inhibitor组明显低于miR-NC组(P<0.05),miR-141-3p mimics组明显高于miR-141-3p inhibitor组(P<0.05)。③背根神经节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含量: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miR-141-3p inhibitor组明显高于miR-NC组(P<0.05),miR-141-3p mimics组明显低于miR-141-3p inhibitor组(P<0.05)。④背根神经节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蛋白表达:模型组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miR-141-3p inhibitor组明显低于miR-NC组(P<0.05),miR-141-3p mimics组明显高于miR-141-3p inhibitor组(P<0.05)。⑤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miR-141-3p呈正相关(r=0.904,P<0.00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与miR-141-3p呈正相关(r=0.879,P<0.001)。⑥结论:miR-141-3p可显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下肢疼痛,抑制背根神经节炎症,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41-3p IGF-1/PDGF 腰椎间盘突出 背根神经节炎症 下肢疼痛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研究进展及展望
5
作者 薛生 郑晓亮 +2 位作者 袁亮 来文豪 张玉婷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64-694,共31页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不断好转,但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仍时有发生。煤与瓦斯突出预测不仅能指导防突措施科学的运用、减少防突措施工程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确保煤矿工人的作业安全。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 ML)是一门涉及概率论、统...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不断好转,但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仍时有发生。煤与瓦斯突出预测不仅能指导防突措施科学的运用、减少防突措施工程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确保煤矿工人的作业安全。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 ML)是一门涉及概率论、统计学和计算机学等领域的交叉学科,可以挖掘突出事故和指标间的非线性关系。将机器学习用于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已得到相对广泛的关注,并随着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进步,其在突出预测领域将发挥更大作用。因此,对机器学习在煤与瓦斯突出预测中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分析其在突出预测中面临的难点并展望其发展方向。首先,简述煤与瓦斯突出假说、发生机理与预测指标选择的研究现状;介绍机器学习在煤与瓦斯突出预测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s,ELM)和集成学习(Ensemble Learning, EL)等算法的应用,以及特征选择和缺失数据填补在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创新,同时也指出了目前基于机器学习的突出预测研究面临的挑战及存在的问题,例如事故与非事故样本的不平衡、数据的指标缺失和机器学习中的小样本等;最后,展望了基于机器学习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改进算法性能、优化特征工程和增加样本量等。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升,有望开发出更为复杂、精准的模型,以提高对突出事故的准确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瓦斯突出 机器学习 突出预测 特征选择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与经皮椎间孔内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6
作者 李冬月 苏庆军 +2 位作者 张希诺 陶鲁铭 海涌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55,共7页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与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与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脊柱内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7例,UBE组39例,PELD组48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的减少值、随访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12个月随访时进行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术后12个月应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个月硬膜囊面积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随访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术中出血量较PELD组多(P<0.05),但血红蛋白减少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PELD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及12个月腰腿痛VAS评分和ODI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硬膜囊面积较术前均显著增大(P<0.05),UBE组较PELD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UBE与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UBE较PELD出血量略多,但术中透视次数少,硬膜囊面积的改善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技术 经皮椎间孔内镜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经筋辨证结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7
作者 金星 余德标 +3 位作者 黄凯 张利鑫 陈捷 陈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观察经筋辨证结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于福建省立医院康复科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接受经筋辨证结合体外冲... 目的:观察经筋辨证结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于福建省立医院康复科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接受经筋辨证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接受单纯的局部痛点体外冲击波治疗。记录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末次治疗后当天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腰部前屈活动度,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腰部前屈活动度和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筋辨证结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经筋 体外冲击波 腰椎功能
下载PDF
PTED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IL-6、HMGB-1、IL-17水平的影响
8
作者 刘智伟 白晓亮 +3 位作者 孔亚荣 裴勃 蒋美超 连勇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1期149-152,157,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8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8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TLIF组[n=58,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TLIF)治疗]和PTED组(n=64,PTED治疗),比较两组IL-6、HMGB-1、IL-17水平、分析PTED组不同临床特征与病理特征的IL-6、HMGB-1、IL-17水平、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TED组IL-6、HMGB-1、IL-17水平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PTED组总有效率(98.44%)高于TLIF组(8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D组IL-6、IL-17、HMGB-1水平均低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D组不同年龄、有无糖尿病、手术时间长短、是否吸烟、是否营养不良和是否免疫功能低下之间IL-6、IL-17、HMGB-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不同BMI、术中出血量多少、有无使用内固定之间IL-6、IL-17、HMGB-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3h、营养不良、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吸烟为影响PTED组IL-6、IL-17、HMGB-1水平的危险因素(P<0.05);PTED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D治疗能明显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IL-6、HMGB-1和IL-17水平,且手术疗效确切;而年龄、手术时间、营养不良、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吸烟等是影响PTED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IL-6、HMGB-1、IL-17水平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D 腰椎间盘突出 IL-6 HMGB-1 IL-17
下载PDF
冠状位磁共振成像PROSET水激发序列对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致病节段的诊断价值
9
作者 陈水斌 林毅 +2 位作者 罗爱芳 肖玉辉 欧阳林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5期158-160,共3页
目的评估冠状位磁共振成像和PROSET水激发序列对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致病节段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6例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MRI检查使用3.0TMR扫描仪(荷兰Philip... 目的评估冠状位磁共振成像和PROSET水激发序列对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致病节段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6例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MRI检查使用3.0TMR扫描仪(荷兰Philips Ingenia公司,3.0T),之后使用冠状位PROSET水激发序列进行扫描。收集MRI图像上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表现及与神经根受压关系。以术中和术后患者疗效为受压神经根节段的判断标准,分析计算冠状位MRI诊断受压神经根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并使用Kappa一致性分析两者诊断一致性。结果66例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MRI图像上共识别到31例患者存在2节段腰椎间盘受累,25例存在3节段受累,10例存在4节段受累,共涉及177个椎间盘。在冠状位腰椎MRI上,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神经根压迫存在一系列形态学变化,包括神经根凹陷、神经节信号增强、神经根肿胀或神经根断裂。L4/L5神经根起点多位于椎间盘平面(69.81%),L5/S1神经根起点多位于椎间盘上方(72.58%)。共79处神经根受压,其中以L5的神经根受压比例最高82.28%(65/79)。冠状位MRI在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定位致病节段的诊断敏感性为97.4%、特异性为99.3%、阳性预测值为93.7%、阴性预测值为98.6%、准确性为98.6%。冠状位MRI与术中及术后诊断Kappa一致性高(k=0.926)。结论冠状位MRI对定位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致病节段、受压神经根具有较高准确性,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椎间盘突出 神经根
下载PDF
扶阳罐循经温推联合益肾活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彭志华 胡耶芳 赵蓉 《河北中医》 2024年第4期641-643,649,共4页
目的观察扶阳罐循经温推联合益肾活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9例采用常规推拿治疗,治疗组69例予扶阳罐循经温推联合... 目的观察扶阳罐循经温推联合益肾活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9例采用常规推拿治疗,治疗组69例予扶阳罐循经温推联合益肾活血汤治疗。2组均治疗10天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症状[分别用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进行评定]及炎症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IL-4]水平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JOA下腰痛评分均升高(P<0.05),疼痛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JOA下腰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均降低(P<0.05),IL-4水平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IL-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3%(3/69),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2%(5/69),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阳罐循经温推联合益肾活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抑制炎症反应,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腰椎 推拿疗法 中药疗法
下载PDF
3D MERGE与3D SPACE STIR序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检查中的应用比较
11
作者 李兰 殷小丹 +2 位作者 李旭雪 吴海燕 张滔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对比三维多回波恢复梯度回波(3D MERGE)、三维可变反转角快速自旋回波(3D SPACE STIR)序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135例LDH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和磁共振成像(MRI)资料,... 目的:对比三维多回波恢复梯度回波(3D MERGE)、三维可变反转角快速自旋回波(3D SPACE STIR)序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135例LDH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和磁共振成像(MRI)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MRI扫描及3D MERGE、3D SPACE STIR序列扫描,对比3D MERGE、3D SPACE STIR序列测量神经根直径的一致性,评价两种序列的图像质量参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清晰度评分。结果:3D MERGE和3D SPACE STIR序列测量的L3~S1神经根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序列测量的L3、L4、L5和S1直径均显示出较高相关性(r=0.957,0.986,0.975,0.972,P<0.05);3D MERGE序列的SNR及CNR均高于3D SPACE STIR序列,神经根显示分级、图像清晰度评分优于3D SPACE STIR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 MERGE、3D SPACE STIR序列在LDH神经根直径测量中具有极高一致性,3D MERGE序列较3D SPACE STIR序列能够更清晰显示神经跟的解剖形态,图像质量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3D MERGE 3D SPACE STIR 神经根直径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单边双通道内镜与Delta大通道内镜技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分析
12
作者 唐晓栋 张建文 +3 位作者 李昭成 赵庆 齐兵献 雍清锋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 探讨Delta大通道内镜技术与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 UBE)治疗L5/S1单节段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手术治疗的60例L5/S1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患者的... 目的 探讨Delta大通道内镜技术与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 UBE)治疗L5/S1单节段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手术治疗的60例L5/S1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采用Delta大通道内镜技术行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Delta内镜组),28例采用UBE内镜技术行椎管减压髓核摘除术(UBE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腰腿痛VAS评分、 ODI及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时按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Delta内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UBE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UBE组(P<0.001)。两组患者术后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Delta内镜组术后3 d腰痛VAS评分及术后1月腿痛VAS评分均低于UBE组(P<0.05)。术后随访6个月,末次随访按Macnab标准评价疗效:Delta内镜组优30例,可2例,优良率为93.75%;UBE组优27例,可1例,优良率为96.4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lta内镜组硬膜撕裂1例,因撕裂处较小仅严密缝合手术切口;UBE组出现腿部疼痛加重1例。结论 Delta大通道内镜技术与UBE治疗L5/S1单节段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均可获得良好的近期效果,但Delta内镜手术术中出血少,软组织损伤小,操作时间短,术后短期疼痛缓解明显,患者恢复快,而UBE适应证范围相对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椎管狭窄 Delta大通道内镜手术 单边双通道内镜手术
下载PDF
机器人导航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3
作者 江丽强 岳亚玲 +4 位作者 武刚 贾晓川 李毅 张开 刘振武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机器人导航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2例,采用机器人导航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与对照组(66例,采用后路腰椎椎... 目的探讨应用机器人导航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2例,采用机器人导航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与对照组(66例,采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价疼痛改善情况,采用ODI评分评价脊柱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2个月。手术时间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1)。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观察组均少(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及1、3、6、12个月疼痛VAS评分、ODI均较术前降低(P<0.05);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机器人导航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疼痛改善情况好,脊柱功能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机器人 椎间孔镜 椎间融合 腰椎间盘突出 微创
下载PDF
硬膜外阻滞复合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14
作者 陈靖军 蒋嘉兴 +3 位作者 赵永凯 赵向波 勾志静 韩雪萍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1039-1042,共4页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复合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元院区疼痛科收治的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手法复位组和硬膜...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复合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元院区疼痛科收治的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手法复位组和硬膜外阻滞组,每组30例。试验组在行硬膜外阻滞的基础上联合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手法复位组仅接受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硬膜外阻滞组仅接受硬膜外阻滞。记录3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其治疗结束后腰部疼痛及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3组患者经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VAS评分低于手法复位组和硬膜外阻滞组(P<0.05)。3组患者经治疗后JOA评分均提高,且试验组JOA评分高于手法复位组和硬膜外硬膜外阻滞组(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可有效缓解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提高其JOA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 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 急性腰椎间盘突出 疼痛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国医大师韦贵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规律
15
作者 韩杰 温帅波 +2 位作者 徐志为 任国武 吴钰坤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5期66-71,共6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对国医大师韦贵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用药规律进行归纳、总结与探讨。方法:收集从2017年1月9日至2020年1月9日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就诊于韦贵康教授门诊而且具有确切临床疗效...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对国医大师韦贵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用药规律进行归纳、总结与探讨。方法:收集从2017年1月9日至2020年1月9日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就诊于韦贵康教授门诊而且具有确切临床疗效的316例LDH患者的首诊处方,建立处方数据库。采用SPSS 20.0软件对处方中出现的药物进行频次统计分析;用SPSS Modeler 14.1软件对处方中出现的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韦贵康教授治疗LDH频数较高的前15味中药为三七、甘草、两面针、白芍、丹参、细辛、龙骨、降香、千斤拔、茯苓、熟地黄、山萸肉、牡丹皮、泽泻、山药;并且挖掘出46组核心药物组合,支持度均大于50%,且置信度为100%,衍化得出2个核心处方:六味地黄汤和痛安汤加味。结论:国医大师韦贵康治疗LDH的临证用药主要以活血化瘀药为主,其中活血、补肾、扶正药物使用频次最多,体现了韦贵康教授诊疗LDH的整体观和“补肾通督,化瘀扶正”的学术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数据挖掘 关联规则 用药规律 国医大师 韦贵康
下载PDF
建筑屋面风雨场及突出建筑立面风驱雨的实测研究
16
作者 王辉 吴安超 +1 位作者 吴学健 吴亚雄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9-386,共8页
文章对某多层建筑屋面区域风驱雨(wind-driven rain,WDR)开展实测,结合3类典型降雨事件的分析,揭示大气湍流特征以及风速、风向对雨滴的影响特性,并针对突出屋面建筑,实测分析立面WDR分布特性,量化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 文章对某多层建筑屋面区域风驱雨(wind-driven rain,WDR)开展实测,结合3类典型降雨事件的分析,揭示大气湍流特征以及风速、风向对雨滴的影响特性,并针对突出屋面建筑,实测分析立面WDR分布特性,量化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半经验模型对突出屋面建筑WDR预测的偏差。结果表明,在3类降雨事件中,湍流度、阵风因子和湍流积分尺度的实测值与基于地面实测建立的公式理论值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实测的雨滴数量与标准M-P谱计算的雨滴数量差值最大为125个。在风速和雨强差异较小时,建筑立面WDR分布受来流与立面夹角的影响显著。由于ISO半经验模型是基于地面实测建立的,其对突出屋面建筑WDR的预测存在偏差,在模型适用的降雨条件下实测值约为ISO预测值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屋面 突出建筑 风驱雨(WDR) 现场实测
下载PDF
椎间孔镜靶向单通道髓核摘除术对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运用分析
17
作者 赵亚飞 田斌武 +4 位作者 马秋双 张猛 田晨光 李亚楠 李生旺 《西部医学》 2024年第4期534-538,共5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靶向单通道髓核摘除术(TO-PTED)对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运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3月在我院行TO-PTED的45例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LDH患者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行椎板间开窗髓...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靶向单通道髓核摘除术(TO-PTED)对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运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3月在我院行TO-PTED的45例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LDH患者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行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的45例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LDH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影像学资料,采用改良MacNab标准来进行疗效的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中X线透视次数、临床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JOA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术后1月观察组相对椎间高度及节段角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术后12月,观察组相对椎间高度及节段角度维持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1月及12月相对椎间孔面积均无显著变化,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O-PTED能明显缓解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LDH患者的疼痛状况,促进腰椎功能的恢复,具有创伤小、术中失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疗效优于传统的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椎间孔镜靶向单通道髓核摘除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经皮单通道与经皮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18
作者 包贝西 闫辉 +4 位作者 邱道静 程晓康 伍宇轩 许春阳 唐家广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346-349,共4页
目的 比较经皮单通道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与经皮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UB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6月~2022年6月本院行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的LDH病人102例,按治疗方... 目的 比较经皮单通道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与经皮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UB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6月~2022年6月本院行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的LDH病人102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PELD组51例,行PELD治疗;UBED组51例,行UBED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椎管横截面积、椎间孔中部矢状径、椎间孔面积等影像学指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手术疗效,记录两组硬膜撕裂、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LD组术中透视次数为(6.62±1.11)次,多于UBED组的(3.24±0.72)次,PELD组术中出血量为(21.56±4.79)ml,少于UBED组的(38.59±7.82)ml(P<0.05)。PELD组与UBED组术后VAS、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PELD组与UBED组术后椎管横截面积、椎间孔中部矢状径、椎间孔面积等影像学指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术后的各影像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LD组与UBED组均有较高手术优良率,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0.999)。结论 PELD与UBED治疗LDH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前者术中出血量较少,后者术中透视次数较少,受到的辐射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 单通道 单侧双通道 疗效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髓核摘除术联合纤维环缝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9
作者 余洋 王永涛 +2 位作者 谢一舟 冯成郅 樊效鸿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66-170,共5页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髓核摘除术(UBED)联合纤维环缝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83例LDH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单纯UBED治疗,41例)和观察组(采用UBED联合纤维环缝合术治疗,42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髓核摘除术(UBED)联合纤维环缝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83例LDH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单纯UBED治疗,41例)和观察组(采用UBED联合纤维环缝合术治疗,42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VAS评分、ODI、复发率及再手术情况,采用改良MacNab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5个月。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观察组长(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疼痛VAS评分及ODI术后3 d、1个月、6个月、12个月均较术前降低(P<0.05),且术后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P<0.05);术后1个月ODI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时段两组疼痛VAS评分、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及再手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D联合纤维环缝合术治疗LDH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术后早期恢复更快,但存在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增大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髓核摘除术 纤维环缝合术 腰椎间盘突出
下载PDF
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
20
作者 郑连生 李学民 李玉龙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35-241,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椎间融合器(cage)治疗术后复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142例行单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复发的LDH患者,均采用通道下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术治疗,根据... 目的:探究不同椎间融合器(cage)治疗术后复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142例行单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复发的LDH患者,均采用通道下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术治疗,根据植入cage类型及数目不同分为单枚解剖组、2枚解剖组和单枚香蕉组。单枚解剖组51例,男29例,女22例;年龄39~65(53.74±5.68)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62~28.13(22.08±2.15)kg·m-2;手术与复发间隔时间0.5~4.0(2.7±0.8)年;L3,45例,L4,535例,L5S111例;植入单枚解剖型cage。2枚解剖组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37~66(54.15±6.02)岁;BMI为18.25~28.44(21.74±1.83)kg·m-2;手术与复发间隔时间0.5~5.0(2.7±0.9)年;L3,44例,L4,532例,L5S110例;植入2枚解剖型cage。单枚香蕉组45例,男22例,女23例;年龄38~65(54.49±6.45)岁;BMI为18.85~28.20(21.63±1.59)kg·m-2;手术与复发间隔时间0.5~5.0(2.6±1.0)年;L3,43例,L4,536例,L5S16例;植入单枚香蕉型cage。观察并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切口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前凸曲度及术后椎间融合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1和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腰部疼痛程度、腰椎功能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3组患者均获得至少6个月随访,无病例脱落。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切口引流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枚解剖组、单枚香蕉组术后6个月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11.08±1.78)mm、(10.95±1.62)mm]、前凸曲度[(12.05±1.86)°、(11.63±1.57)°],高于单枚解剖组(10.14±1.54)mm、(10.92±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枚解剖组、单枚香蕉组术后6个月椎间融合率(95.65%、95.56%),高于单枚解剖组(78.43%);3组术后1、6个月腰部VAS、ODI较术前下降(P<0.05);3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融合器治疗LDH术后复发均能取得显著效果,但植入2枚解剖型cage和单枚香蕉型cage更有助于维持LDH术后复发患者椎间隙高度、前凸曲度,可获得良好椎间融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融合器 腰椎间盘突出 椎间隙高度 椎间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