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0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中立位核磁共振检查对突出颈椎间盘体积及颈椎曲度的影响
1
作者 靳宜楷 马占华 +2 位作者 付苏 严旭 张春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4860-4865,共6页
背景:颈椎中立位MRI被广泛应用于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但患者在重复进行颈椎MRI检查时,头颈部不可能保持完全相同的姿势,患者颈椎被床面限制于某一个特定位置,颈椎可能有矢状面内的微小伸屈运动,头部也可能发生一定的仰屈度变化。... 背景:颈椎中立位MRI被广泛应用于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但患者在重复进行颈椎MRI检查时,头颈部不可能保持完全相同的姿势,患者颈椎被床面限制于某一个特定位置,颈椎可能有矢状面内的微小伸屈运动,头部也可能发生一定的仰屈度变化。颈椎中立位状态下颈椎和头部的这种变化是否会影响突出颈椎间盘的体积和颈椎曲度目前尚不清楚。目的:采用人工智能辅助测量,分析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短期内2次颈椎中立位状态下MRI检查突出颈椎间盘体积、颈椎曲度测量的精准性与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23年6月接受保守治疗并在3个月内2次行颈椎MRI检查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者首次提出使用枕胸间距和枕胸角来评估颈椎中立位时头部仰屈度的变化,并参照首诊枕胸角的角度,将复诊患者分为枕胸角增大组和减小组。通过人工智能测量软件辅助或人工测量突出颈椎间盘的体积、C2-6 Cobb角及颈椎(C3-C7)曲率。正态分布数据用x-±s表示,非正态分布数据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Cobb角、颈椎(C3-C7)曲率变化与突出颈椎间盘体积变化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①共有10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26个突出颈椎间盘,枕胸角增大组及枕胸角减小组分别有47例和57例患者;②头部仰屈指标:首诊和复诊时,枕胸间距、枕胸角均无显著差异;枕胸间距的变化量为0.035(3.23)mm,枕胸角变化量为-0.31(3.28)°,枕胸间距与枕胸角的变化量偏移范围较小,且无显著相关性;③颈椎曲度指标:首诊和复诊时,C2-6 Cobb角、C3-C7曲率无显著差异;枕胸角增大组和减小组C2-6 Cobb角、C3-C7曲率均无显著差异;④首诊和复诊时,突出颈椎间盘体积无显著差异;枕胸角增大组及减小组突出颈椎间盘体积均无显著差异;突出颈椎间盘体积的变化量与C2-6 Cobb角、C3-C7曲率的变化量无显著相关性;⑤结果说明,颈椎中立位状态下,颈椎被(床板)限制于某一个特定位置有可以忽略不计的矢状面内微小伸屈运动,头部虽存在一定范围的仰屈度变化,颈椎中立位状态下颈椎与头部这些变化不影响突出颈椎间盘体积、C2-6 Cobb角及颈椎(C3-C7)曲率等参数测量的精准度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椎病 突出颈椎间盘 MRI 椎中立位 椎曲度 人工智能
下载PDF
基于PACS软件定量体积测量“监控”的突出颈椎间盘体积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春霖 刘洋 +5 位作者 尚利杰 严旭 宁永明 李东哲 董超 曹争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888-2892,共5页
背景:突出颈椎间盘体积测量数据是定量评估颈椎间盘退变程度的重要参数,但突出颈椎间盘体积的测量仍面临诸多问题,如测量方法不够理想、测量误差范围不明确等。目的:探讨PACS软件测量突出颈椎间盘体积的精确性,为临床观察研究颈椎间盘... 背景:突出颈椎间盘体积测量数据是定量评估颈椎间盘退变程度的重要参数,但突出颈椎间盘体积的测量仍面临诸多问题,如测量方法不够理想、测量误差范围不明确等。目的:探讨PACS软件测量突出颈椎间盘体积的精确性,为临床观察研究颈椎间盘退变提供可靠精确的测量方法和依据。方法:通过PACS软件对已知体积为5.0 mL的生理盐水多次测量得出误差率,参考该误差率,“监控”分析30例内窥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手术前后突出颈椎间盘的体积变化。试验于2019-09-26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审查编号:2019-KY-274。结果与结论:①对已知体积的生理盐水测量,发现PACS软件测量的误差率为±5%,提示用PACS软件测量突出颈椎间盘体积是一种精度较高且简便易行的方法;②内窥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后突出颈椎间盘体积缩小吸收率为5%-100%者有70个,吸收比为76.1%(70/92);体积增大有11个,但增大率均未超出5%;③内窥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后突出颈椎间盘体积缩小或消失最早为7 d,最长为76个月;④内窥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后疗效为优者11例,良15例,可4例,优良率为8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内窥镜下微创椎管成形 定量体积物体测量 PACS软件 自然吸收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青少年颈椎间盘突出症有限元模型建立及应力分析
3
作者 赵宇昕 亮亮 +7 位作者 金凤 许阳阳 康志杰 方源 和雨洁 王星 王海燕 李筱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8-454,共7页
背景:颈椎间盘突出症可引起肩颈部疼痛、上肢放射性疼痛,发病率逐年上升并趋于年轻化,充分了解青少年颈椎生物力学特点,对于延缓青少年颈椎间盘突出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利用有限元分析技术重建正常青少年及青少年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背景:颈椎间盘突出症可引起肩颈部疼痛、上肢放射性疼痛,发病率逐年上升并趋于年轻化,充分了解青少年颈椎生物力学特点,对于延缓青少年颈椎间盘突出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利用有限元分析技术重建正常青少年及青少年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颈椎模型,分析C_(1)-T_(1)颈椎椎体活动度和纤维环、髓核、终板及小关节软骨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选择正常青少年和青少年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各1例,将连续扫描的颈椎CT原始影像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21.0,分别重建C_(1)-T_(1);随后将建立好的模型导入3-Matic软件进行椎间盘重建,将完善的模型导入Hypermesh软件,对椎体、髓核、纤维环、韧带进行网格划分,生成有效的几何模型,赋予材料属性后将最终模型导入ABAQUS软件中。观察C_(1)-C_(7)各节段颈椎椎体在不同工况下的关节活动度,并分析各节段颈椎纤维环、髓核、终板及小关节软骨的生物力学特征。结果与结论:(1)正常青少年与颈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患者颈椎模型C1在6种工况下的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其他椎体,且正常青少年各节段颈椎椎体活动度均大于颈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患者;(2)正常青少年颈椎模型纤维环及髓核应力最大值在C_(2-3)左侧屈工况(0.43 MPa,0.17 MPa),颈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患者颈椎模型应力最大值在C_(7)-T_(1)左侧屈工况(0.54 MPa,0.18 MPa);(3)正常青少年颈椎模型终板应力最大值在C_(3)上终板左侧屈工况(1.46 MPa),颈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患者模型终板应力最大值在C7下终板左侧屈工况(1.32 MPa);(4)正常青少年颈椎小关节软骨应力最大值在C_(2-3)左旋转工况(0.98 MPa),颈椎间盘突出青少年患者的小关节软骨在不同工况下以C_(1-2)应力增加最明显,应力最大在左侧屈(3.50 MPa);(5)提示与正常青少年相比,颈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患者颈椎曲度改变,颈椎整体关节活动度下降;颈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患者纤维环、髓核及终板在C_(7)-T_(1)节段应力明显增大;C_(1-2)左侧小关节软骨应力明显,颈椎曲度异常可能是引起应力改变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椎间盘突出 椎应力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人工诱导突出椎间盘自然回缩后椎间盘的高度测量及强度分析
4
作者 白亮 付苏 +2 位作者 严旭 张春霖 李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7期5785-5794,共10页
背景:人工诱导突出椎间盘自然回缩技术是一种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对突出椎间盘而言无创的创新性有效方法,但回缩术后突出颈、腰椎间盘能否保持原有的高度及生物力学强度,目前尚未见相关研究报道。目的:测量人工诱导突出椎间盘... 背景:人工诱导突出椎间盘自然回缩技术是一种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对突出椎间盘而言无创的创新性有效方法,但回缩术后突出颈、腰椎间盘能否保持原有的高度及生物力学强度,目前尚未见相关研究报道。目的:测量人工诱导突出椎间盘自然回缩手术前后突出颈、腰椎间盘相邻椎体形心高度,以分析回缩术后椎间盘生物力学强度的变化,为人工诱导突出椎间盘自然回缩技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3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人工诱导突出椎间盘自然回缩手术治疗的颈/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40例。应用相关软件在人工智能辅助标定下,于MRI T_(1)图像中测量患者人工诱导突出椎间盘自然回缩术前及术后各随访时间节点的颈椎、腰椎相邻椎体形心高度。以未手术的T_(1)/T_(2)和T_(12)/L_(1)节段分别作为颈椎、腰椎对照组,若术前颈/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相邻椎体形心高度值小于其自身T_(1)/T_(2)或T_(12)/L_(1)对照节段相邻椎体形心高度值超过8%者为“高度降低组”(以下简称A组),其余为“高度不变组”(以下简称B组)。统计学分析A组和B组人工诱导突出椎间盘自然回缩手术前后相邻椎体形心高度的差异,同时根据人工智能辅助测量所得颈、腰椎突出椎间盘的体积,分析其与相邻椎体形心高度变化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140例患者,其中颈椎组60例、腰椎组80例,术后随访7 d-12个月;②颈椎组共281个椎间盘,其中对照组60个颈椎间盘,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相邻椎体形心高度平均值分别约为20.46 mm和20.17 mm,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162个颈椎间盘,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相邻椎体形心高度均值分别为16.65 mm和15.92 mm,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颈椎突出椎间盘体积均值分别是510.28 mm^(3)和364.76 mm^(3),与相邻椎体形心高度改变无显著相关性(P>0.05);B组64个颈椎间盘,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相邻椎体形心高度平均值分别为20.15 mm和19.09 mm,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颈椎突出椎间盘体积平均值分别是515.32 mm^(3)和361.98 mm^(3),与相邻椎体形心高度改变无显著相关性(P>0.05);③腰椎组共258个椎间盘,其中对照组80个腰椎间盘,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相邻椎体形心高度平均值分别约为33.03 mm和32.40 mm,差异无显著性意义;A组59个腰椎间盘,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相邻椎体形心高度平均值分别为30.08 mm和31.67 mm,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前与术后腰椎突出椎间盘体积均值分别是690.51 mm^(3)和496.58 mm^(3),与相邻椎体形心高度改变无显著相关性(P>0.05);B组119个腰椎间盘,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相邻椎体形心高度平均值分别为35.91 mm和34.12 mm,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前与术后腰椎突出椎间盘体积均值分别是698.70 mm^(3)和535.99 mm^(3),与相邻椎体形心高度改变无显著相关性;④提示无论颈、腰椎突出椎间盘高度是否下降,人工诱导突出椎间盘自然回缩术后其高度都可以维持与术前一致的水平,可见突出椎间盘回缩并不影响其生物力学强度,提示人工诱导突出椎间盘自然回缩技术宜在突出节段椎间隙高度下降前实施,这样对维持自然回缩椎间盘生物力学强度更具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突出 形心 核磁共振 人工智能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5
作者 王亮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33-0036,共4页
探讨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当中采取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择取3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对患者手术基本情况、术后的疼痛情况(VA... 探讨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当中采取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择取3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对患者手术基本情况、术后的疼痛情况(VAS评分)以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指数)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最短为65分钟,最长为212分钟,平均时间为(80.31±7.43)分钟;住院时间最短为2天,最长为10天,平均时间为(3.32±0.44)天。术后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轻度症状表现经过对应处理后消除。疼痛情况分析,手术后各个时间段的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符合统计学标准,即P<0.05。颈椎功能障碍情况分析,手术后各个时间段的NDI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符合统计学标准,即P<0.05。结论 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采取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减轻疼痛感,可将这一治疗方法在此类疾病治疗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经皮内窥镜 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椎间盘突出
下载PDF
桃红四物汤与射频热凝术联用在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经济成本与长期复发率的综合评估研究
6
作者 罗江孝 夏令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939-1941,1948,共4页
目的:探究桃红四物汤与射频热凝术联用在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经济成本与长期复发率的综合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152例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76例、对... 目的:探究桃红四物汤与射频热凝术联用在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经济成本与长期复发率的综合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152例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76例、对照组76例。对照组采取射频热凝术治疗,研究组采取桃红四物汤与射频热凝术联用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疼痛程度、经济学指标、颈腰椎功能(JOA评分)、血清因子水平、椎间盘回缩长度与长期复发率的差异。结果:等级资料秩和检验显示,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疗效与总有效率更好(P<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VAS评分、住院费用更低,住院时间更短(P<0.05)。相较于治疗前,治疗1 w后、治疗后3 m两组JOA评分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治疗前,治疗1 w后两组IL-1β、IL-6、TNF-ɑ、CRP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3m椎间盘回缩长度更高,而治疗后1y复发率更低(6.58%vs19.74%)(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与射频热凝术联合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疗效,可有效缓解疼痛程度,减少治疗费用,改善颈腰椎功能,调节血清因子水平,提升椎间盘回缩长度,降低长期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桃红四物汤 射频热凝术 治疗效果 经济成本 长期复发率
下载PDF
针刺治疗对颈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后疗效的影响
7
作者 查紫璐 计忠伟 +7 位作者 万权 胡佳琦 张南南 茹彬 徐郎海 许运 蔡文君 李顺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24-431,共8页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对颈椎间盘突出症(cervical disc herniation,CDH)微创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浙江省人民医院疼痛科住院行MIS的CDH病人。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对颈椎间盘突出症(cervical disc herniation,CDH)微创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浙江省人民医院疼痛科住院行MIS的CDH病人。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和改良MacNab标准分别评估术后1个月、6个月和1年的疼痛程度、颈椎功能和临床疗效。比较接受针刺治疗和未接受针刺治疗病人的临床特点。结果:211名病人被纳入队列,其中102人接受针刺治疗,未接受针刺治疗病人109例。针刺治疗的病人较未接受针刺治疗的病人术后1个月、6个月和1年的VAS和NDI评分更低(P<0.001)。针刺治疗与治疗后6个月和1年时更低的改良MacNab标准评分相关(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针刺治疗是MIS术后1年良好结果的独立因素(P<0.001,OR=9.282,95%CI:3.469-24.836)。结论:针刺治疗对MIS后CDH病人的临床结果有益,是MIS后CDH病人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治疗 椎间盘突出 微创手术 临床结果 疼痛 功能
下载PDF
颈椎旋转整复手法对不同程度颈椎间盘突出作用的有限元分析
8
作者 邓真 王宽 +3 位作者 王辉昊 商海滨 詹红生 牛文鑫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74-274,共1页
目的观察颈椎旋转整复手法两种术式(旋转和旋提)对不同程度颈椎间盘突出的应力作用。方法基于已验证、可靠、有效的正常人全颈椎有限元模型,结合临床C4~5节段颈椎间盘轻度突出、中度突出和重度突出各1例病例的颈椎CT和MRI数据,分别构建... 目的观察颈椎旋转整复手法两种术式(旋转和旋提)对不同程度颈椎间盘突出的应力作用。方法基于已验证、可靠、有效的正常人全颈椎有限元模型,结合临床C4~5节段颈椎间盘轻度突出、中度突出和重度突出各1例病例的颈椎CT和MRI数据,分别构建正常人与不同程度颈椎间盘突出的病理模型并对各模型C4~5节段椎间盘进行详细结构建模。予4个模型加载相同的头颅重量载荷,对比各模型的应力区别和差异;在各模型上分别加载颈椎旋转整复手法和颈椎旋提整复手法,观察颈椎骨性结构及椎间盘纤维环和髓核区域的应力特征和改变。结果(1)与正常模型相比,椎间盘突出模型在椎体椎弓根应力更为集中,椎间盘突出程度越重,髓核应力越集中;(2)旋转整复手法致目标节段同方向髓核及纤维环应力增加;(3)旋提整复手法致目标节段同方向髓核及纤维环应力小范围降低;(4)旋转整复手法和旋提整复手法均可减小目标节段上位椎间盘应力,且旋提整复手法效果更明显。结论旋提整复手法对颈椎间盘突出应力的减小效果更明显,且未造成其余节段颈椎间盘应力增加,因此对于颈椎间盘突出患者,临床更建议使用旋提整复手法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整复手法 椎间盘纤维环 骨性结构 椎弓根 病理模型 结构建模
下载PDF
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
9
作者 崔玉明 刘方刚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1051-1055,共5页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颈椎间盘突出患者24例24个节段,男12例,女12例;年龄36~68(50±2)岁;置换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椎间隙高度4.3~7.2(5.6±1.6)...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颈椎间盘突出患者24例24个节段,男12例,女12例;年龄36~68(50±2)岁;置换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椎间隙高度4.3~7.2(5.6±1.6)mm,前屈后伸活动范围5.6°~7.2°(6.4±1.3)°,左右侧屈活动范围10.2°~11.4°(10.7±1.8)°,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为8~13(8.0±0.3)分。取颈前路手术,颈椎间盘切除及减压后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切口Ⅰ期愈合。24例获得随访,时间12~60(33±12)个月。末次随访时置换节段椎间隙高度4.0~6.8(5.4±1.3)mm,前屈后伸活动范围4.6~6.4(5.6±1.2)°,左右侧屈活动范围8.7~10.3(9.5±1.5)°。假体无移位或下沉,手术节段发生轻微异位骨化(Ⅰ-Ⅱ级),置换节段相邻椎间隙高度无丢失,相邻节段活动度手术前后对比无明显变化。JOA评分由置换前(8.0±0.3)分增加到置换后平均(15.0±0.2)分。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不仅可获得与颈椎前路融合术等同的临床疗效,而且避免了手术相邻节段的代偿性应力增加,保持了相邻节段生物力学环境的稳定,因而减少了手术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率,可以作为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但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长期疗效和存在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人工椎间盘置换 椎病
下载PDF
葛根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一例犬颈椎间盘突出症
10
作者 孔学礼 扆妍妍 +1 位作者 张洁 薛增迪 《云南畜牧兽医》 2024年第6期29-30,共2页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或继发性病变,纤维环破裂,压迫脊髓、神经、血管等周围结构组织,引起颈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综合征。一例患犬临床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怕冷,前后肢跛行,颈部僵硬疼痛等症状。经神经学和CT检查,前...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或继发性病变,纤维环破裂,压迫脊髓、神经、血管等周围结构组织,引起颈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综合征。一例患犬临床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怕冷,前后肢跛行,颈部僵硬疼痛等症状。经神经学和CT检查,前肢肱二头肌反射减弱,后肢膝跳反射、屈肌反射亢进,前后肢深部痛觉减弱,本体感受器延迟。第三、四颈椎椎间隙变窄,椎间盘内容物突出压迫脊髓,确诊为颈椎间盘突出症。内服葛根汤,结合针灸治疗15d后恢复正常。说明葛根汤联合针灸治疗犬椎间盘病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葛根汤 针灸
下载PDF
推拿联合针灸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11
作者 谢朝秋 龙淑英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4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推拿联合针灸联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颈椎间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推拿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治疗。观察两组VAS评分、颈椎活... 目的探讨推拿联合针灸联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颈椎间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推拿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治疗。观察两组VAS评分、颈椎活动度、神经系统功能恢复、生活质量、肿胀情况与舒适度评分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颈椎活动度、神经系统功能、生活质量、肿胀情况与舒适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联合针灸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针灸 椎间盘突出
下载PDF
重建脊柱内外平衡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冯伟 冯子鹤 +2 位作者 刘洪波 安建鹏 王雅蓉 《空军航空医学》 2024年第5期417-422,共6页
目的初步研究脊柱内外平衡失稳理论指导下接受治疗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总结该疾病临床特点及以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纠正椎体位移为主治疗该疾病的临床经过及结局并对其机理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在... 目的初步研究脊柱内外平衡失稳理论指导下接受治疗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总结该疾病临床特点及以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纠正椎体位移为主治疗该疾病的临床经过及结局并对其机理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中西医结合正骨科治疗的21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临床症状分为神经根型组14例和脊髓型组7例。采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作为主要治疗手段,重建脊柱内外平衡。观察2组治疗前、出院时及远期随访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评分(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mJOA)]、体型变化(基于深度学习的人体关键点检测技术评估)、关节囊压痛变化[疼痛强度数字评级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和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Wong Baker Faces Pain Scale Revision,FPS-R)]、以及影像学评估(C2~C7 Cobb角、颈椎质心线角、腰椎前凸、胸椎后凸、巴浦洛夫比值和颈椎核磁轴位矢状径指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出院时和远期随访VAS评分(P=0.001~0.017)、NDI评分均降低(P均<0.001),mJOA评分升高(P=0.001~0.005)。神经根型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平衡角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89,P=0.001);2组治疗远段椎体位移后关节囊压痛NRS及FPS-R评分均降低(t=13.015~39.782,P均≤0.001);神经根型组治疗后巴浦洛夫比值增大、颈椎核磁轴位矢状径指数减小(t=3.404、4.474,P=0.005、0.001)。结论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是全脊柱整体内外平衡失衡的结果,治疗上利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优先纠正远段椎体位移并最终恢复脊柱内外平衡达临床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外平衡 椎体位移 椎间盘突出 新医正骨
下载PDF
分层强化教育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13
作者 卢映霞 卢京 辛玉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分层强化教育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10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针对病人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进行分层强化教育。观察并... 目的:探讨分层强化教育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10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针对病人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进行分层强化教育。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掌握健康知识的多少、自我管理健康能力。观察组复发率明显减少。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测评得分(8.0±1.28),对照组健康知识测评得分(6.0±0.86)。观察组掌握颈椎间盘突出症健康知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分层强化教育应用于防治颈椎间盘突出症,防治效果显著,复发率低,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强化教育 椎间盘突出 应用分析
下载PDF
颈椎间盘突出致脊髓半切综合征1例
14
作者 董唐博 辛坤 +2 位作者 廖承友 赵光辉 于其华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2-74,共3页
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BSS)一般是指因为脊髓受到外来的压迫或脊髓自身的异常改变等原因造成的病变,常引起脊髓损伤平面以下同侧肢体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深感觉消失,精细触觉异常,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对侧肢体温痛觉消失,... 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BSS)一般是指因为脊髓受到外来的压迫或脊髓自身的异常改变等原因造成的病变,常引起脊髓损伤平面以下同侧肢体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深感觉消失,精细触觉异常,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对侧肢体温痛觉消失,双侧肢体触觉仍保留的临床综合征,常见于颈椎节段,临床上多见于脊髓外伤、椎管内髓外肿瘤及血肿等[1],并且很少由颈椎间盘突出引起。世界上第1例由于颈椎间盘突出所导致的BSS由Stookey于1928年报道,目前为止,英文文献较少,在我国国内更为罕见[2],自2009年至今,文献检索共计37例。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太和中医院脊柱外科于2022年收治了1例颈椎间盘突出导致BSS的女性患者,现对其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过程分析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脊髓半切综合征 前路手术
下载PDF
以脊髓半切综合征为表现的颈椎间盘突出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15
作者 张永明 陈建良 +2 位作者 李英周 许勇 叶锋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5期475-477,共3页
脊髓半切(Brown-Séquard)综合征是指脊髓某节段的半侧或部分受损,导致同侧肢体的运动功能低于损伤水平,对侧肢体的疼痛和温度感觉减少或消失的临床综合征。脊髓半切综合征是一种非常罕见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发病机制多因外力压迫... 脊髓半切(Brown-Séquard)综合征是指脊髓某节段的半侧或部分受损,导致同侧肢体的运动功能低于损伤水平,对侧肢体的疼痛和温度感觉减少或消失的临床综合征。脊髓半切综合征是一种非常罕见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发病机制多因外力压迫和内部损伤导致,以颈椎发病率高^([1])。常出现硬膜外血肿、脊髓枪刺伤、脊髓肿瘤或血管畸形等病变[2-4],损害脊髓横切面半侧的灰质和白质,其发病率约占创伤性脊髓损伤的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肿瘤 椎间盘突出 硬膜外血肿 临床综合征 对侧肢体 创伤性脊髓损伤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血管畸形
下载PDF
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诱导"突出颈椎间盘自然吸收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莹 李龙 +5 位作者 严旭 李东哲 王永魁 董超 曹争明 张春霖 《中国实用医刊》 2020年第10期15-19,共5页
目的:观察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诱导"突出颈椎间盘自然吸收的情况。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36例,根据临床症状分为保守治疗组和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组(CMEL组)... 目的:观察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诱导"突出颈椎间盘自然吸收的情况。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36例,根据临床症状分为保守治疗组和内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术组(CMEL组)。保守治疗组18例,男7例,女11例;手术治疗组18例,男10例,女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应用PACS软件对突出颈椎间盘体积进行测量分析,以一定指标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分别评估突出颈椎间盘自然吸收(RHNP)的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0.23~36.00(17.31±11.19)个月。以5%作为测量误差的标准:保守治疗组与CMEL组突出颈椎间盘的吸收率和吸收比例分别为6.79%±0.66%、36.65%±29.90%及2/18、1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保守治疗组和CMEL组突出颈椎间盘的再突出比率分别为64.91%和5.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时临床疗效保守治疗组和CMEL组优良比分别为13/18和16/18。结论:CMEL术后早期即能广泛"诱导"突出的颈椎间盘发生RHNP,提示CMEL术式可以减少或避免联合一期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术,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从而为CSM治疗提供新的更为合理可靠的策略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椎病 内镜下微创椎管成形术 突出颈椎间盘
原文传递
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艾灸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17
作者 袁玲 周卫东 熊朝霞 《光明中医》 2024年第20期4120-4122,共3页
目的观察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艾灸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CD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2例气虚血瘀型CD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医对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艾... 目的观察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艾灸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CD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2例气虚血瘀型CD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医对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艾灸治疗。治疗1个月后,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JOA评分、NDI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及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VAS评分、NDI评分、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而JOA评分、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艾灸治疗CDH患者临床疗效确切,能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改善颈椎脊髓功能障碍、日常生活功能障碍、改善中医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痹 椎间盘突出 气虚血瘀证 黄芪桂枝五物汤 艾灸疗法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推拿与针灸结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18
作者 徐康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068-0071,共4页
分析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实施针灸与推拿结合治疗对患者一般情况、症状等方面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12月至2024年4月期间收治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9例,通过双盲法分入实验组(n=74)与参照组(n=75)当中,参照组进入医院之后需要予以... 分析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实施针灸与推拿结合治疗对患者一般情况、症状等方面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12月至2024年4月期间收治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9例,通过双盲法分入实验组(n=74)与参照组(n=75)当中,参照组进入医院之后需要予以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入院之后则要根据患者情况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针灸结合推拿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从治疗后各方面的治疗效果指标上分析,都为实验组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推拿与针灸结合治疗效果好,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针灸 结合治疗 椎间盘突出 治疗效果
下载PDF
针灸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19
作者 王春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081-0083,共3页
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分析针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以随机法,将78个颈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分为39例一组,对照组口服藤黄健骨片,观察组联合针灸疗法。比较疼痛情况,和颈椎功能障碍程度,还有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问题。结果 治疗之后,... 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分析针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以随机法,将78个颈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分为39例一组,对照组口服藤黄健骨片,观察组联合针灸疗法。比较疼痛情况,和颈椎功能障碍程度,还有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问题。结果 治疗之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1.15±0.65分)、颈椎功能障碍评分(7.14±1.23分)都比对照组要低,治疗总有效率水平94.87%,比对照组的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用针灸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针灸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颈椎间盘穿刺低温等离子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观察
20
作者 汪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165-169,共5页
探寻超声引导下颈椎间盘穿刺低温等离子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共有106位颈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通过随机抽查的方式挑选出来。他们被均匀分配到观察组(53人)和对照组(53人)。观察组用的治疗办法就是之前说的超声引导下的颈... 探寻超声引导下颈椎间盘穿刺低温等离子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共有106位颈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通过随机抽查的方式挑选出来。他们被均匀分配到观察组(53人)和对照组(53人)。观察组用的治疗办法就是之前说的超声引导下的颈椎间盘穿刺低温等离子治疗。对照组则采用了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效果(98.11%),明显好于对照组(86.79%),进行治疗之后,每个时间点检查的痛症指标都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在SF-36评分中对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瓣膜活力等方面的考量中,经过治疗人群的评分,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这个差异在统计学上是有意义的,此外,干预后活动度(前屈、后伸、旋转、侧屈)在观察组也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超声引导下颈椎间盘穿刺低温等离子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疗效明显,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和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生理功能和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椎间盘突出 低温等离子治疗 疗效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