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镇及宜溧地区全新世中晚期典型沉积相与5700 a B.P.前后的气候突变事件 被引量:12
1
作者 史威 朱诚 +2 位作者 王富葆 田晓四 徐伟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2-518,共7页
分析宁镇及宜溧地区中晚全新世典型剖面的地层划分与特征,采用R-Q型因子分析方法估算气候变化值,揭示5 700 a B.P.前后发生在本区的干燥降温异常气候突变事件。气候曲线与沉积相序列的对比分析表明,宝华山浅棕黄色砂土夹角砾层洪-坡积... 分析宁镇及宜溧地区中晚全新世典型剖面的地层划分与特征,采用R-Q型因子分析方法估算气候变化值,揭示5 700 a B.P.前后发生在本区的干燥降温异常气候突变事件。气候曲线与沉积相序列的对比分析表明,宝华山浅棕黄色砂土夹角砾层洪-坡积相是该突变事件背景下的产物,且该突变事件还具有全球变化区域响应的征候,林峰桥同期淤泥质层中Fe3+/Fe2+比和粘土百分含量异常值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论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镇及宜溧地区 全新世中晚期 典型沉积相 5700aB.P.前后 气候突变事件
下载PDF
新元古代叠层石微构造突变事件及其发生背景 被引量:5
2
作者 华洪 曹瑞骥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4-245,共12页
在新元古代 ,从十三里台期向马家屯期 ,胶辽徐淮地区的叠层石面貌发生根本改变 ,稳定展布的生物层礁为各种形态的丘状生物岩礁所替代 ,同时叠层石微构造发生突变 ,以半球状放射纤维组构为特征的微构造突然在不同类型的叠层石中同时出现... 在新元古代 ,从十三里台期向马家屯期 ,胶辽徐淮地区的叠层石面貌发生根本改变 ,稳定展布的生物层礁为各种形态的丘状生物岩礁所替代 ,同时叠层石微构造发生突变 ,以半球状放射纤维组构为特征的微构造突然在不同类型的叠层石中同时出现。与此同时 ,伴随着碳氧同位素的负偏移 ,可能代表全球性海洋化学条件的变化 ,具有基本等时的特点。半球形放射纤维状组构可能是一类颇为特殊的初期钙化蓝藻构造 ,代表一个重要的生物事件。暂时性海洋分层现象及大洋底部缺氧海水的上涌可能是导致蓝藻钙化及碳氧同位素负偏移的根源 ,而 85 0 -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 叠层石 钙化作用 半球形放射纤维状组构 组构突变事件
下载PDF
河流对0.8MaB.P.环境突变事件的地貌响应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胡春生 周迎秋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4-620,共7页
以兰州盆地0.8 Ma B.P.阶地为例证,运用古地磁测年方法,通过收集相关文献,分析讨论了0.8 Ma B.P.阶地与0.8 Ma B.P.环境突变事件的联系。结果表明:①0.8 Ma B.P.环境突变事件主要表现在气候转型、构造运动等方面,具有群发性和全球性特点... 以兰州盆地0.8 Ma B.P.阶地为例证,运用古地磁测年方法,通过收集相关文献,分析讨论了0.8 Ma B.P.阶地与0.8 Ma B.P.环境突变事件的联系。结果表明:①0.8 Ma B.P.环境突变事件主要表现在气候转型、构造运动等方面,具有群发性和全球性特点;②兰州盆地以及其他区域0.8 Ma B.P.阶地存在的证据,表明河流在0.8 Ma B.P.前后普遍发生过一次下切事件;③0.8 Ma B.P.阶地是河流对0.8 Ma B.P.环境突变事件的地貌响应,构造运动为提供了下切驱动力,而气候变化则控制了下切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阶地 0.8MaB.P. 环境突变事件 地貌响应 兰州盆地
下载PDF
4000~3500aB.P.我国的环境突变事件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方修琦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62-162,共1页
4000~3500aB.P.我国的环境突变事件研究方修琦(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北京,100875)在我国发现了大量指示4000~3500aB.P.前后存在环境突变事件的证据,这些证据分别集中在4000~39... 4000~3500aB.P.我国的环境突变事件研究方修琦(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北京,100875)在我国发现了大量指示4000~3500aB.P.前后存在环境突变事件的证据,这些证据分别集中在4000~3900aB.P.两个时段,两个时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变化 突变事件 中国
下载PDF
包头气候变暖过程的突变事件及耗散结构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夏林宝 夏雪莲 《内蒙古气象》 2005年第1期30-32,共3页
文章是包头市第三次气候区划中的部分内容 ,主要结论有 :1.从上个世纪 5 0年代到世纪末 ,包头市年平均气温大约升高 2℃左右 ;2 .通过对年平均气温时间序列计算信噪比发现 ,在上个世纪 70年代初 ,包头气候在变暖过程中发生了一次气候突... 文章是包头市第三次气候区划中的部分内容 ,主要结论有 :1.从上个世纪 5 0年代到世纪末 ,包头市年平均气温大约升高 2℃左右 ;2 .通过对年平均气温时间序列计算信噪比发现 ,在上个世纪 70年代初 ,包头气候在变暖过程中发生了一次气候突变 ;3.通过对气候信息熵的计算和分析表明 ,气候突变发生后 ,由于负熵的产生 ,气候并没有向混乱和无序的状态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特征 突变事件 气候变暖 年平均气温 耗散 气候突变 气候区划 50年代 时间序列 气候系统 包头市 世纪 信噪比 分析表 信息熵 计算
下载PDF
反常突变事件及其新闻报道
6
作者 曹正文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41-144,共4页
反常突变事件是媒体要经常面对的新闻话题。本文通过四个方面对反常突变事件及其新闻报道进行分析,即关于反常突变事件新闻报道的概念的解读、反常突变事件新闻形成的主要原因、反常突变事件新闻报道的功用以及反常突变事件新闻报道的... 反常突变事件是媒体要经常面对的新闻话题。本文通过四个方面对反常突变事件及其新闻报道进行分析,即关于反常突变事件新闻报道的概念的解读、反常突变事件新闻形成的主要原因、反常突变事件新闻报道的功用以及反常突变事件新闻报道的具体方式,以期更好地把握反常突变事件并完善相关的新闻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常突变事件 外部世界 社会功用 实事求是 以人为本
下载PDF
反常突变事件及其新闻报道
7
作者 曹正文 《现代视听》 2007年第10期54-56,共3页
反常突变事件,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常态,也是媒体要经常面对的新闻话题。本文通过对反常突变事件及其新闻报道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把握反常突变事件并完善相关的新闻报道。
关键词 反常突变事件 外部世界 社会功用 以人为本
下载PDF
MIS3阶段千年尺度突变事件在中国石笋δ^(13)C记录中的印迹
8
作者 罗雪琳 周颖 +3 位作者 付天祥 聂旻敏 梁怡佳 董进国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36-647,共12页
基于山西阳泉市莲花洞石笋8个^(230)Th年代和109个δ^(13)C数据,获取了末次冰期54.5~41.1 ka BP期间平均分辨率为120年的δ^(13)C记录。综合对比亚洲季风区29°~41°N之间5条独立定年的、高分辨率石笋δ^(13)C记录表明:不同洞... 基于山西阳泉市莲花洞石笋8个^(230)Th年代和109个δ^(13)C数据,获取了末次冰期54.5~41.1 ka BP期间平均分辨率为120年的δ^(13)C记录。综合对比亚洲季风区29°~41°N之间5条独立定年的、高分辨率石笋δ^(13)C记录表明:不同洞穴石笋δ^(13)C记录在相同生长时段具有较好的重现性,δ^(13)C指标能够有效指示洞穴上覆地区土壤CO_(2)产率,从而反映洞穴外部环境与季风气候的变化。δ^(13)C记录的5个千年尺度亚洲夏季风增强事件在定年误差范围内响应于格陵兰冰芯记录的Dansgaard-Oeschger(DO)10~14事件,而2个弱季风过程与北大西洋钻孔记录Heinrich 5和Heinrich 5a事件密切联系。这种石笋δ^(13)C记录的空间一致性表明亚洲夏季风及其控制下的区域生态环境波动在千年尺度上通过海-气耦合响应于北高纬气候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石笋δ^(13)C记录 深海氧同位素3阶段 气候突变事件
下载PDF
9.2ka BP亚洲弱季风事件的模拟研究
9
作者 王晶 孙炜毅 +3 位作者 何家智 刘健 宁亮 严蜜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9-1200,共12页
全新世发生了一系列的亚洲季风突变事件,其中距今9.2ka的弱季风事件较少受到关注,其存在与否以及成因机制仍然存在争议。本文利用通用地球系统模式(Community Earth SystemModel,CESM)进行全新世以来瞬变积分气候模拟试验得到的结果(Nan... 全新世发生了一系列的亚洲季风突变事件,其中距今9.2ka的弱季风事件较少受到关注,其存在与否以及成因机制仍然存在争议。本文利用通用地球系统模式(Community Earth SystemModel,CESM)进行全新世以来瞬变积分气候模拟试验得到的结果(NanjingNormalUniversity-12ka,NNU-12ka)对比重建资料和国际上已完成的过去21ka以来的瞬变积分模拟试验(Transient Climate Evolution over the last 21000 years,TraCE-21ka),探究了9.2ka亚洲弱季风事件的时空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NNU-12ka太阳活动敏感性试验模拟出了9.6~9.4ka前后的亚洲弱季风事件,此时总太阳辐射减少了0.38Wm^(2),亚洲季风区夏季平均降水减少了0.17mmd^(-1)。而基于TraCE-21ka的全强迫试验结果表明,冰川融水和冰盖变化对该时期亚洲季风变化没有显著影响。NNU-12ka太阳活动试验中亚洲热带季风区夏季降水减少尤为明显,在我国东北地区降水略有增加。热带季风减弱的原因是由于太阳辐射的骤降导致亚洲海陆热力梯度减弱,加强亚洲陆地的海平面气压,引起热带季风区的异常下沉运动,抑制水汽向亚洲季风区输送,进而通过动力作用减弱季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季风 突变事件 地球系统模式 太阳活动 全新世
下载PDF
黄土高原洞穴石笋记录的8.2kaB.P.气候突变事件 被引量:16
10
作者 董进国 吉云松 钱鹏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34-1036,共3页
随着人们对全新世气候演变研究在中国不同气候区的广泛开展,逐步建立了大量不同分辨率的古气候代用指标序列,已表明了中国全新世气候环境演变不是一个单一、稳定的变化过程,曾多次被突变气候事件所干扰。其中,发生于8.2kaB.P.前... 随着人们对全新世气候演变研究在中国不同气候区的广泛开展,逐步建立了大量不同分辨率的古气候代用指标序列,已表明了中国全新世气候环境演变不是一个单一、稳定的变化过程,曾多次被突变气候事件所干扰。其中,发生于8.2kaB.P.前后的冷干事件(简称“8.2ka事件”)是早全新世最为显著的一次气候突变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事件 气候区 石笋记录 黄土高原 洞穴 气候代用指标 气候环境演变 突变气候事件
原文传递
过去3000年季风降水变化与突变事件的洞穴石笋记录对比 被引量:2
11
作者 董进国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6-41,共6页
基于辽宁省暖和洞2支石笋6个230Th年龄与190个δ18O数据,建立了晚全新世3500~200a B.P.东亚季风降水序列。3个百年尺度的弱季风事件已被证实:2800-2600、1500-1200和400-200a B.P.,其与北大西洋冰漂碎屑事件在发生时间上具有较好的一... 基于辽宁省暖和洞2支石笋6个230Th年龄与190个δ18O数据,建立了晚全新世3500~200a B.P.东亚季风降水序列。3个百年尺度的弱季风事件已被证实:2800-2600、1500-1200和400-200a B.P.,其与北大西洋冰漂碎屑事件在发生时间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与内陆高精度、高分辨率石笋δ18O记录对比结果显示:1)轨道-千年尺度季风降水长期趋势变化相一致;2)百年-数十年尺度上季风降水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如距今1200-500 a B.P.,东北地区降水逐渐增加,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逐渐减少,长江中下游以及南方地区降水变化趋势不明显。太阳活动与北大西洋气候波动可能对百年尺度东亚夏季风的强弱变化施加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全新世 石笋 弱季风突变事件 区域降水异同性
原文传递
太湖近8000年沉积环境突变气候事件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永红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5期69-74,共6页
太湖近8000年来沉积环境演变经历多次快速的气候突变事件,其中体现较为明显的几次气候寒冷事件分别在1900、3000、4400、7400calyrBP左右,而在500、5800、6200calyrBP左右也有寒冷气候事件的响应。这些周期性的气候震荡与北大西洋气候... 太湖近8000年来沉积环境演变经历多次快速的气候突变事件,其中体现较为明显的几次气候寒冷事件分别在1900、3000、4400、7400calyrBP左右,而在500、5800、6200calyrBP左右也有寒冷气候事件的响应。这些周期性的气候震荡与北大西洋气候、亚洲西南季风变化以及全球其它地区气候变化有着非常好的对比性。本文认为突变事件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很好的响应,可能是由全球性气候因子的周期性变化导致,非区域性气候因素变化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气候变化 突变事件分析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全新世两次典型突变事件下北半球季风降水的变化对比 被引量:15
13
作者 何鹏 刘健 +2 位作者 刘斌 宁亮 严蜜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72-1383,共12页
利用通用气候系统模式(Community Climate System Model version 3,简称CCSM3)模拟的TraCE-21ka全新世以来的试验数据,分析了全新世两次突变事件(8.2 ka B.P.和4.2 ka B.P.)前后(分别为9200~8800 a B.P.、8800~8000 a B.P.和4800~4500 a... 利用通用气候系统模式(Community Climate System Model version 3,简称CCSM3)模拟的TraCE-21ka全新世以来的试验数据,分析了全新世两次突变事件(8.2 ka B.P.和4.2 ka B.P.)前后(分别为9200~8800 a B.P.、8800~8000 a B.P.和4800~4500 a B.P.、4500~4000 a B.P.)北半球夏季(6~8月)气温和季风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通过对比4个单因子(地球轨道参数、温室气体浓度、大陆冰盖和淡水注入)敏感性试验结果来分析北半球季风降水变化的成因。结果表明:1)两次典型突变事件前后欧亚大陆中高纬大范围的地表气温均明显下降,但是8.2 ka B.P.事件的降温程度大于4.2 ka B.P.事件,此外,在8.2 ka B.P.事件下北美中部有明显的增温,而在4.2 ka B.P.事件下该地区为降温;2)两次典型突变事件前后的北半球季风降水变化的空间分布类似,主要表现为北美季风区、北非季风区西部和印度季风降水一致减少,而东亚季风降水呈现"南涝北旱"的分布型;3)两次典型突变事件前后环流场变化的空间型相似,但是4.2 ka B.P.事件的环流强度变化明显弱于8.2 ka B.P.事件;4)8.2 ka B.P.事件下北半球季风降水变化主要是淡水注入所导致,而4.2 ka B.P.事件主要由于地球轨道参数和气候系统内部变率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突变事件 北半球 季风降水
原文传递
亚洲内陆干旱区巴里坤湖记录的H1突变事件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永涛 安成邦 +3 位作者 赵家驹 李渊 段阜涛 苗运法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16-926,共11页
对亚洲内陆干旱区Heinrich (H)事件发生时的气候状况和植被响应过程的研究有利于加深对内陆干旱生态系统与气候突变事件关系的理解.本研究以新疆巴里坤湖BLK11A岩芯450~610 cm段的沉积物为研究载体,基于AMS 14C年代控制,通过岩性、粒度... 对亚洲内陆干旱区Heinrich (H)事件发生时的气候状况和植被响应过程的研究有利于加深对内陆干旱生态系统与气候突变事件关系的理解.本研究以新疆巴里坤湖BLK11A岩芯450~610 cm段的沉积物为研究载体,基于AMS 14C年代控制,通过岩性、粒度、 X射线荧光光谱元素钛含量( XRF-Ti)和孢粉变化特征等对H1突变事件(17~15 cal. ka B. P.)发生时流域的气候特征和植被分布状况进行了重建.研究结果表明: 1)H1时期湖泊岩性以砂质或者粉砂质的浅湖相为主,湖泊水位较低.沉积物粒度分布频率曲线表现出与流域现代扬尘一致的双峰分布特征,同时XRF-Ti含量增加,两者共同指示了流域局地扬尘发生频率增加,且对湖泊物质输入起主导作用;2)该时期耐旱的荒漠植被比例显著增加,植被覆盖度降低,流域生物量也相应降低,代表了流域植被显著退化;3)结合中纬度欧亚内陆干旱区其他地质记录,发现这一区域H1时期整体以冷干气候为主,风沙活动加强,湖泊萎缩,植被退化.主要原因为西风携带水汽的减少,使得能够到达该内陆区域的降水减少,另一方面温度降低导致了冰雪融水补给的减少,两者共同导致了内陆干旱区植被和环境的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巴里坤湖 孢粉 末次冰消期 H1突变事件
原文传递
大数据中稀有事件与突变型事件预测
15
作者 黄文学 《科技促进发展》 2014年第1期41-44,共4页
我们阐述大数据中的稀有事件和突变事件预测(或捕捉)的意义和预测的挑战性。我们描述实际中遇到的主要形态的稀有事件和突变事件及我们的相关研究成果或进展,并提出一些展望与建议。
关键词 大数据 突变事件 互联网 纵向数据 稀有事件 实时预测 效果度量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南翼PJ孔揭示的全新世突变气候事件分析研究
16
作者 吴永红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1期71-76,共6页
全新世存在周期性气候突变事件已被多项研究证实,但有关于这些突变气候事件的驱动因子一直存在争议。本项研究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南翼PJ钻孔沉积物研究,反演区域全新世期间多次气候突变事件,几次明显的突变事件在500,1 900,2 900,3 800,4 ... 全新世存在周期性气候突变事件已被多项研究证实,但有关于这些突变气候事件的驱动因子一直存在争议。本项研究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南翼PJ钻孔沉积物研究,反演区域全新世期间多次气候突变事件,几次明显的突变事件在500,1 900,2 900,3 800,4 500,5 800,6 800,7 800,8 500 cal yr BP左右,这些突变气候事件与全球其它地区的研究成果有很好的对比性。本文认为这些突变气候事件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明显表现,可能是由于全球性气候因子的周期性变化所致,而非局地气候因子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全新世 气候变化 突变气候事件
下载PDF
太湖地区多剖面地层学分析与良渚期环境事件 被引量:19
17
作者 史威 马春梅 +2 位作者 朱诚 王富葆 李世杰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29-1138,共10页
太湖地区多剖面地层学分析和环境考古研究表明:本区良渚期为全新世大暖期中气候逐渐向干凉转变的时期,但大部分时间里仍略比今天暖湿。良渚期末气候走入低谷并剧烈波动,良渚期侵蚀面反映一次较长时间的海面下降过程,气候剧烈波动的转型... 太湖地区多剖面地层学分析和环境考古研究表明:本区良渚期为全新世大暖期中气候逐渐向干凉转变的时期,但大部分时间里仍略比今天暖湿。良渚期末气候走入低谷并剧烈波动,良渚期侵蚀面反映一次较长时间的海面下降过程,气候剧烈波动的转型期与海面下降至低海面过程相一致。此时本区洪积层、埋藏遗址及遗址地层中文化间歇层等发育皆反映古洪水泛滥事件的存在;而良渚期侵蚀面上的铁锰结核聚集现象及现没于水下的众多良渚期开挖的古井等遗迹还反映出这一时期也曾发生过气候干燥事件。分析认为良渚文化繁荣发展期陆地面积扩大,气候略好于今天;而良渚文化衰亡期则处于4300~3800aB.P.间的水、旱灾丛生的低海面气候异常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地区 良渚时期 典型遗址及剖面 古侵蚀面 环境变迁 突变事件
下载PDF
末次冰期Heinrich事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江波 李铁刚 +1 位作者 孙荣涛 赵京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3-77,共5页
随着全球变化问题研究的深入,末次冰期一系列数百至数千年时间尺度的气候突变事件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快速引起了广泛重视,对300ka特别是近130ka以来气候波动事件的研究成为近年来古气候研究的热点,也是进展最快的研究主题之一,例... 随着全球变化问题研究的深入,末次冰期一系列数百至数千年时间尺度的气候突变事件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快速引起了广泛重视,对300ka特别是近130ka以来气候波动事件的研究成为近年来古气候研究的热点,也是进展最快的研究主题之一,例如Heinrich事件、Dansgaard-Oeschger旋回和Younger Dryas事件等。人们企图通过高分辨率的沉积记录来获取更为准确的信息,以探求Heinrich事件在全球的响应及驱动机制等问题。作者综述了近年来在Heinrich事件上取得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INRICH事件 末次冰期 全球变化 突变事件 时间尺度 气候波动 沉积记录 高分辨率
下载PDF
对气候突变的初步认识 被引量:5
19
作者 崔建新 周尚哲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2期264-266,273,共4页
突变事件是气候系统中存在的一种现象 .尤其是新生代以来 ,更是频繁发生 .这就增加了气候系统预测的难度 .试从突变事件的时空尺度 ,区域响应 ,以及它对人类进化和文化变迁的影响等几个方面来论述 .
关键词 气候突变 人类进化 文化变迁 时空尺度 区域响应 气候系统 突变事件
下载PDF
晚中新世末期重大环境群发事件的影响与评估——古地中海干涸与世界荒漠及人科动物的形成 被引量:3
20
作者 宋怀龙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1-62,共12页
晚中新世(距今1 000~530万年前)末期古地中海干涸(距今600~530万年前),这在地史演变中是一件全球气候变化对环境影响至大、至深、至今的标志性事件。然而,至今鲜有人提及,尚未见到将其与地球荒漠形成,尤其是全球荒漠空间分布的格局,... 晚中新世(距今1 000~530万年前)末期古地中海干涸(距今600~530万年前),这在地史演变中是一件全球气候变化对环境影响至大、至深、至今的标志性事件。然而,至今鲜有人提及,尚未见到将其与地球荒漠形成,尤其是全球荒漠空间分布的格局,以及当今全球气候变化发展联系起来全面研究的报道;也未见过与非洲人科动物出现之间关系的研究报道。以现代咸海萎缩干涸引起盐尘暴,导致下风向土壤严重盐渍化,形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灾难"等事实与研究结果为出发点;结合对新近纪最末期以来干旱半干旱地区无外流封闭式海湖盆地地貌演变特性观测研究,无外流封闭式深海(盆)-干涸盐漠盆地-现代多样性荒漠盆地地貌景观,以及深海钻探/大洋钻探和现代荒漠化等相关研究结果;采用实据和演绎推理方法,试图在两者之间建立起必然的联系。研究证实,晚中新世末期古地中海区域干涸事件与约2 000万km2巨大盐漠是撒哈拉大沙漠、阿拉伯半岛大沙漠形成的基础和直接原因;中中新世以来的外特提斯海干涸及约2 000万km2巨大的外特提斯海盐漠盆地是西亚、中亚和部分东北亚与南北亚沙漠发育形成的原因和基础;晚中新世大气圈、生物圈里充斥着盐碱粉尘是人科动物形成的最主要的环境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残留海 环境突变事件 荒漠格局 人科动物 影响与评估 晚中新世末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