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荧光法对光诱导野生型肌红蛋白和突变体(D44K)去氧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马君燕
马静
+2 位作者
郑学仿
唐乾
高大彬
《分析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4-458,共5页
用荧光法对光诱导野生型肌红蛋白(Mb)和突变体(D44K)去氧的过程进行对照研究。发现430nm是研究Mb(WT)和Mb(D44K)光照去氧的最佳激发波长。430nm激发时,Mb(D44K)在597.9nm和628.8nm处出现两个荧光发射峰,不同于Mb(WT)仅在597nm处出现一...
用荧光法对光诱导野生型肌红蛋白(Mb)和突变体(D44K)去氧的过程进行对照研究。发现430nm是研究Mb(WT)和Mb(D44K)光照去氧的最佳激发波长。430nm激发时,Mb(D44K)在597.9nm和628.8nm处出现两个荧光发射峰,不同于Mb(WT)仅在597nm处出现一个荧光发射峰。经研究证明,628.8nm处荧光峰是Mb3+-H2O型中的H2O峰。光照也使此峰的荧光强度下降,但比去氧的速率慢。研究发现,597nm处Mb(D44K)的荧光效率比Mb(WT)的荧光效率低。传能实验表明Mb表面44位氨基酸由天冬氨酸突变为赖氨酸后,不影响Mb(D44K)中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传递给铁卟啉的荧光效率,但使Mb(D44K)中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的荧光效率变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法
光诱导
肌红蛋白
突变体
(
d
44
k
)
去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多种肌红蛋白突变体与Cu(Ⅱ)相互作用机制光谱法研究
2
作者
唐乾
张越
+3 位作者
曹洪玉
马静
郑学仿
王静云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27,共8页
运用多种光谱法研究PCR定点突变获得的肌红蛋白突变体(D44K、D60K、K56D)与Cu(Ⅱ)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u(Ⅱ)对突变体的猝灭机理与野生型相同,均为静态猝灭,但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热力学常数、结合距离以及三维构象方面发生了一些变...
运用多种光谱法研究PCR定点突变获得的肌红蛋白突变体(D44K、D60K、K56D)与Cu(Ⅱ)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u(Ⅱ)对突变体的猝灭机理与野生型相同,均为静态猝灭,但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热力学常数、结合距离以及三维构象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在相同温度下,蛋白与Cu(Ⅱ)的结合能力顺序为Mb(WT)<Mb(D60K)<Mb(K56D)<Mb(D44K),结合力主要以静电和疏水相互作用为主;结合距离顺序为Mb(WT)<Mb(K56D)<Mb(D60K)<Mb(D44K).同时,借由多种光谱测定了Cu(Ⅱ)引起肌红蛋白及其突变体的构象变化情况,得出突变后蛋白更易与Cu(Ⅱ)发生相互作用,α-螺旋含量下降的幅度更大.总之,肌红蛋白表面44、60、56位带电氨基酸突变后对其构象和功能产生了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红蛋白
突变体
(
d
44
k
d
60
k
k
56
d
)
Cu(Ⅱ)
相互作用
光谱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荧光法对光诱导野生型肌红蛋白和突变体(D44K)去氧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马君燕
马静
郑学仿
唐乾
高大彬
机构
大连大学辽宁省生物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分析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4-458,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0271010)
辽宁省优秀人才培养计划(No.RC-04-10)
辽宁省商校创新团队项目(No.2006T002)资助
文摘
用荧光法对光诱导野生型肌红蛋白(Mb)和突变体(D44K)去氧的过程进行对照研究。发现430nm是研究Mb(WT)和Mb(D44K)光照去氧的最佳激发波长。430nm激发时,Mb(D44K)在597.9nm和628.8nm处出现两个荧光发射峰,不同于Mb(WT)仅在597nm处出现一个荧光发射峰。经研究证明,628.8nm处荧光峰是Mb3+-H2O型中的H2O峰。光照也使此峰的荧光强度下降,但比去氧的速率慢。研究发现,597nm处Mb(D44K)的荧光效率比Mb(WT)的荧光效率低。传能实验表明Mb表面44位氨基酸由天冬氨酸突变为赖氨酸后,不影响Mb(D44K)中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传递给铁卟啉的荧光效率,但使Mb(D44K)中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的荧光效率变高。
关键词
荧光光谱法
光诱导
肌红蛋白
突变体
(
d
44
k
)
去氧
Keywords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photo-in
d
uce
d
, myoglobin( Mb), myoglobin's mutant (Mb(
d
44
k
),
d
eoxygenization
分类号
Q51 [生物学—生物化学]
X13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种肌红蛋白突变体与Cu(Ⅱ)相互作用机制光谱法研究
2
作者
唐乾
张越
曹洪玉
马静
郑学仿
王静云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
大连大学生物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27,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271036)
辽宁省教育厅资助项目(L2013470)
文摘
运用多种光谱法研究PCR定点突变获得的肌红蛋白突变体(D44K、D60K、K56D)与Cu(Ⅱ)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u(Ⅱ)对突变体的猝灭机理与野生型相同,均为静态猝灭,但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热力学常数、结合距离以及三维构象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在相同温度下,蛋白与Cu(Ⅱ)的结合能力顺序为Mb(WT)<Mb(D60K)<Mb(K56D)<Mb(D44K),结合力主要以静电和疏水相互作用为主;结合距离顺序为Mb(WT)<Mb(K56D)<Mb(D60K)<Mb(D44K).同时,借由多种光谱测定了Cu(Ⅱ)引起肌红蛋白及其突变体的构象变化情况,得出突变后蛋白更易与Cu(Ⅱ)发生相互作用,α-螺旋含量下降的幅度更大.总之,肌红蛋白表面44、60、56位带电氨基酸突变后对其构象和功能产生了一定影响.
关键词
肌红蛋白
突变体
(
d
44
k
d
60
k
k
56
d
)
Cu(Ⅱ)
相互作用
光谱法
Keywords
myoglobin
mutants (
d
44
k
/
d
60
k
/
k
56
d
)
Cu( II )
interaction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
分类号
O657 [理学—分析化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荧光法对光诱导野生型肌红蛋白和突变体(D44K)去氧的对照研究
马君燕
马静
郑学仿
唐乾
高大彬
《分析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多种肌红蛋白突变体与Cu(Ⅱ)相互作用机制光谱法研究
唐乾
张越
曹洪玉
马静
郑学仿
王静云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