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2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突变体富集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胰腺癌K-ras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峰 刘三光 +4 位作者 刘晔 李冬斌 李荣琴 谢绍建 蔡建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18-1018,共1页
关键词 突变体富集聚合酶链反应 胰腺癌 K-RAS 基因突变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阴道毛滴虫准确性的meta分析
2
作者 周欣 黄翠兰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68-174,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阴道毛滴虫的应用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自建库到2023年5月30日以来基于PCR方法检测阴道毛滴虫的研究文献。经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后,使用软... 目的系统评价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阴道毛滴虫的应用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自建库到2023年5月30日以来基于PCR方法检测阴道毛滴虫的研究文献。经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后,使用软件RevMan 5.4.1和网页服务Meta-Disc 2.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6篇文献,16454个临床样本。Meta分析结果显示: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阴道毛滴虫的合并敏感度为0.972(0.943,0.987),合并特异度为0.979(0.968,0.986),诊断比值比为1643.398(673.168,4012.008),阳性似然比为46.209(30.549,69.897)和阴性似然比为0.028(0.013,0.059);亚组分析表明不同性别的临床样本不会影响聚合酶链反应的检测准确性,但不同的PCR检测方法的准确性有差异。结论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阴道毛滴虫的准确性较高,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毛滴虫 聚合反应 META分析
下载PDF
数字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甲状腺结节术前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3
作者 胡静雯 魏丽荣 +1 位作者 滕小艳 杜玉珍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7期2537-2541,共5页
目的探讨数字聚合酶链反应(dPCR)技术在甲状腺结节术前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9月在该院进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且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穿刺液标本141份,采用dPCR和扩增阻滞突变系... 目的探讨数字聚合酶链反应(dPCR)技术在甲状腺结节术前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9月在该院进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且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穿刺液标本141份,采用dPCR和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PCR检测BRAF V600E基因突变,dPCR同时检测NRAS Q61R基因突变、TERT基因启动子C228T和C250T突变。以患者术后病理检测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几种方法的准确率,评价dPCR技术在甲状腺结节术前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141份穿刺液标本中,dPCR对BRAF V600E的检出率为69.50%(98/141),ARMS-PCR对BRAF V600E的检出率为64.54%(91/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CR检测NRAS Q61R、TERT C228T、TERT C250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突变检出率分别为15.32%(17/111)、12.61%(14/111)和1.80%(2/111)。单独使用dPCR检测BRAF V600E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率为89.36%,明显高于ARMS-PCR(84.40%)和FNAC(77.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PCR(BRAF V600E)+FNAC的诊断准确率为97.16%,dPCR多基因[BRAF V600E+NRAS Q61R+TERT(C228T+C250T)]+FNAC的诊断准确率为97.87%,均高于单独dPCR(BRAF V600E)、dPCR(多基因)的诊断准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PCR可检测出ARMS-PCR漏检的基因突变位点,也可以弥补FNAC的不足,该技术联合FNAC可提高甲状腺结节术前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聚合反应 甲状腺结节 术前诊断 BRAF V600E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下载PDF
多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肉制品中的3种食源性致病菌
4
作者 孙新城 李爽 +4 位作者 李侠颖 周杰 曹亚新 王宏伟 张晓根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37-43,共7页
目的建立多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快速检测肉制品中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方法根据沙门氏菌的invA基因、单增李斯特菌的hemolysin基因、大... 目的建立多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快速检测肉制品中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方法根据沙门氏菌的invA基因、单增李斯特菌的hemolysin基因、大肠杆菌O157:H7的rfbE基因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通过优化反应体系,测定其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建立了可同时检测上述3种食源性致病菌多重qPCR方法。结果该方法只扩增3种靶细菌,对其他供试菌不扩增;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的检出限分别为10^(1)、10^(2)、10^(2)拷贝数/μL,并且拥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特异性。人工污染的猪肉样品经SLE培养基富集8 h后,分别可以检测到初始菌液浓度为1.56×10^(2)CFU/25 g的沙门氏菌,2.13×10^(2)CFU/25 g的单增李斯特菌,2.32×10^(2)CFU/25 g的大肠杆菌O157:H7。结论所建立的多重qPCR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同时检测肉制品中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大肠杆菌O157:H73种食源性致病菌,在提高食品安全和保护人类健康方面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单增李斯特菌 大肠杆菌O157:H7 多重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下载PDF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脑脊液中结核分枝杆菌DNA对鉴别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应用价值分析
5
作者 周冬梅 王洲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4期127-129,共3页
目的 探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脑脊液中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DNA对鉴别诊断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1年6月于安陆... 目的 探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脑脊液中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DNA对鉴别诊断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1年6月于安陆市普爱医院就诊的存在脑膜刺激征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MTB培养后明确诊断,将确诊为TBM的37例患者分入脑膜炎组,疑似TBM的18例患者分入疑似组,非TBM的25例患者分入非TBM组,对3组患者行腰椎穿刺,留取5 m L脑脊液及时送检,分别行MTB培养法、抗酸染色涂片法、荧光定量PCR检测。对比3种检测方法在MTB中的阳性检出率,对比脑膜炎组与疑似组患者MTB的DNA检测数值。结果 脑膜炎组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TB的阳性检出率高于疑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炎组与疑似组采用MTB培养法、抗酸染色涂片法的MTB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炎组患者MTB的DNA检测数值为(4.71±0.97),疑似组患者MTB的DNA检测数值为(4.35±0.83),2组患者MTB的DNA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1,P=0.183)。结论 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脑脊液中MTB的DNA,有助于判断TBM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在鉴别诊断TBM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及方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 结核分枝杆菌 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下载PDF
基因测序技术与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分析
6
作者 唐丁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067-0070,共4页
比较基因测序技术与聚合酶链反应(PCR)在结核病诊断中的效能,为结核病的规范化诊断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2年6月-2023年6月住院的100例疑似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PCR组和测序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PCR和基因测... 比较基因测序技术与聚合酶链反应(PCR)在结核病诊断中的效能,为结核病的规范化诊断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2年6月-2023年6月住院的100例疑似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PCR组和测序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PCR和基因测序技术对痰液等临床标本进行检测,判断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比较两组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检测时间。结果 测序组诊断结核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6.00%、98.00%、97.00%,均高于PCR组的84.00%、90.00%、87.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序组的检测时间为(4.5±1.2)h,短于PCR组的(6.8±1.6)h(P<0.05)。结论 基因测序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检测速度方面均优于PCR方法,有望成为结核病诊断的"新贵"。将基因测序技术规范化应用于结核病的常规诊断,有助于结核病的早期发现和精准治疗,对控制结核病流行,降低疾病负担,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聚合反应 基因测序 诊断效能 检测时间
下载PDF
细菌培养与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在细菌性痢疾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7
作者 覃兴熹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164-0167,共4页
探究细菌培养与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在细菌性痢疾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800例腹泻患者作为检验样本(2021.11~2023.11期间),使用细菌培养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探讨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细菌性痢疾检出率。结果... 探究细菌培养与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在细菌性痢疾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800例腹泻患者作为检验样本(2021.11~2023.11期间),使用细菌培养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探讨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细菌性痢疾检出率。结果 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检出率:(75.00%),(33.33%),(50.00%),(41.67%),(40.00%),(27.14%),(33.33%),(60.00%),(50.00%),(55.25%)优于细菌培养阳性检出率:(2.78%),(2.22%),(3.33%),(5.00%),(2.00%),(4.29%),(3.33%),(6.67%),(5.00%),(3.25%),(p值小于0.05)。结论 细菌培养与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在细菌性痢疾检测中,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应用价值更为理想,可准确的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细菌性痢疾疾病,有助于临床医师结合检测数据,为患者后期治疗提供理论借鉴依据,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有临床推广及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培养 聚合反应(PCR)检测 细菌性痢疾 应用分析
下载PDF
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聚合酶链反应在SNP基因分型中的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刘兴顺 程牛亮 +1 位作者 梁小波 赵彩虹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483-485,共3页
目的探讨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聚合酶链反应(tetra-primer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tetra-primer ARMS-PCR)在SNP基因分型中的应用。方法利用人EXO1基因第10外显子C49T单核苷酸多态性为... 目的探讨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聚合酶链反应(tetra-primer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tetra-primer ARMS-PCR)在SNP基因分型中的应用。方法利用人EXO1基因第10外显子C49T单核苷酸多态性为研究对象,以tetra-primer ARMS-PCR的原理设计四种引物进行扩增,从而对Mg2+浓度、dNTP浓度、Taq酶用量及内外引物浓度比例4个因素进行优化。结果当反应体系的退火温度为51℃,Mg2+浓度、dNTP浓度分别为2.0mmol/L、0.1mmol/L,Taq酶用量为0.5U,内/外引物浓度为1/0.2μmol/L时,tetra-primer ARMS-PCR应用于该SNP位点的基因分型结果最佳。结论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聚合酶链反应是SNP基因分型的一种可行方法,但在应用时需对反应条件进行必要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 聚合反应 核酸外切1
下载PDF
巢式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快速诊断儿童脑膜炎/脑炎
9
作者 石迎迎 潘芬 +6 位作者 孙燕 王春 蒋婕 于方圆 张天栋 秦惠宏 张泓 《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766-770,共5页
目的探讨巢式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在儿童脑膜炎/脑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7年5月—2020年5月上海市儿童医院82例确诊或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脑脊液样本。收集患儿临床资料,了解患儿抗菌药物使用... 目的探讨巢式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在儿童脑膜炎/脑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7年5月—2020年5月上海市儿童医院82例确诊或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脑脊液样本。收集患儿临床资料,了解患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采用巢式多重PCR检测病原体,并同步进行细菌培养、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测。结果82例脑脊液样本中,有31例检出病原体,其中20例检出病毒、11例检出细菌。细菌组脑脊液样本白细胞计数、蛋白、乳酸脱氢酶和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天数、住院天数均显著高于病毒组(P<0.05);葡萄糖水平低于病毒组(P<0.05);阿昔洛韦使用例数少于病毒组(P<0.05)。巢式多重PCR与培养法判断细菌性脑膜炎/脑炎的一致性较好(Kappa=0.659,P<0.001),与实验室指标判断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的一致性亦较好(Kappa=0.737,P<0.001)。结论巢式多重PCR可以作为辅助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样本病原体感染的新方法,可提高儿童脑膜炎/脑炎的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脑膜炎 脑炎 巢式多重聚合反应
下载PDF
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法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扩增产物污染治理的相关应用
10
作者 闫晓枫 李庆伟 +1 位作者 孙宇强 荣维娜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3年第4期372-376,共5页
目的探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时扩增产物污染治理的相关应用。方法建立新冠病毒基因检测扩增产物污染模型、物面污染模型以及空间(气溶胶)污染模型,比较不同化学试剂及物理紫外线照射治理方式对... 目的探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时扩增产物污染治理的相关应用。方法建立新冠病毒基因检测扩增产物污染模型、物面污染模型以及空间(气溶胶)污染模型,比较不同化学试剂及物理紫外线照射治理方式对物面污染和空间污染的清除效果。结果75%乙醇消毒剂组、核酸清除剂组和不同浓度有效氯制剂组的循环阈值(CT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核酸清除剂组的CT值最高,玻璃、塑料、金属材质的CT值分别为34.74±2.63、34.68±3.25、35.71±3.07。500、1000、1500、2000、2500 mg/L有效氯制剂组对不同材质的CT值均高于75%乙醇消毒剂组,且有效氯的浓度越高,CT值越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时长紫外线照射各组的CT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以紫外线照射120 min组的CT值最高,玻璃、塑料、金属材质的CT值分别为35.51±2.70、35.49±2.63、35.55±2.58,且紫外线照射时长越长,CT值越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理后的通风+紫外线照射120 min+75%乙醇消毒剂+核酸清除剂+2500 mg/L有效氯制剂组的CT值为36.98±3.47,明显高于治理前及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荧光PCR法用于新冠核酸检测时扩增产物污染的治理方式较多,对物面污染的治理方式可选择核酸清除剂及2500 mg/L有效氯制剂,以及紫外线照射120 min,对空间污染环境的治理方式可选择通风+紫外线照射120 min+75%乙醇消毒剂+核酸清除剂+2500 mg/L有效氯制剂联合应用,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反应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扩增产物 污染治理
下载PDF
不同激素处理下番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内参基因的筛选 被引量:1
11
作者 白圣懿 王晓敏 +5 位作者 刘文娟 程国新 郭猛 姚文孔 高艳明 李建设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44,共14页
为筛选出在不同激素诱导下番茄中较为稳定的内参基因,本研究以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3种外源激素分别诱导处理0、24、48、120 h的感病番茄品种‘Moneymaker’(MM)... 为筛选出在不同激素诱导下番茄中较为稳定的内参基因,本研究以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3种外源激素分别诱导处理0、24、48、120 h的感病番茄品种‘Moneymaker’(MM)和抗病番茄自交系62579叶片为试验材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进行扩增,利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 3个软件分析EF1α、L33、Act、Ubi、GAPDH、UK、CAC、TIP41这8个番茄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8个候选内参基因的平均CT值为26~34。综合3个软件的分析结果发现,在ABA诱导下,番茄中较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L33和Ubi;在MeJA诱导下,番茄中较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L33和EF1α;在SA诱导下,番茄中较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EF1α和L33。综上所述,L33基因是番茄在不同激素诱导下表达最稳定的候选内参基因。本研究筛选的最稳定内参基因将为后续番茄响应外源激素处理的差异基因表达分析和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校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激素诱导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内参基因
下载PDF
抗原检测及聚合酶链反应在医院甲乙型流感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亚斌 杜世杰 王铮华 《实用医技杂志》 2023年第7期523-527,共5页
目的分析抗原检测及聚合酶链反应(PCR)在医院甲、乙型流感病毒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河南省洛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诊治的120例疑似流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采集... 目的分析抗原检测及聚合酶链反应(PCR)在医院甲、乙型流感病毒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河南省洛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诊治的120例疑似流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采集咽拭子标本,采用抗原(胶体金法)检测甲、乙型流感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甲、乙型流感病毒核酸,比较胶体金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甲、乙型流感病毒的性能,分析胶体金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的稳定性及不同病毒核酸载量的胶体金法检测敏感性。结果120例疑似流感患者胶体金法检测阳性89例(甲型49例、乙型40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阳性98例(甲型55例、乙型43例);两种方法特异度、敏感度相近,胶体金法检测用时仅为15 min,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用时需要3 h,胶体金法检测时间明显少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2种方法检测从性别、季节、年龄方面比较对阳性结果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体金法甲型流感病毒检测阳性、阴性样本核酸载量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乙型阳性、阴性样本核酸载量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种试剂盒敏感性与标本病毒核酸载量呈正相关。结论胶体金法抗原检测及PCR均可用于医院甲、乙型流感病毒检测中,为临床筛查流感病毒提供参考,以制定相应干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反应 正黏病毒科 抗原检测
下载PDF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构建人血小板反应素1基因第13外显子编码钙结合域突变体 被引量:1
13
作者 戴健 马继政 +4 位作者 刘剑南 陈相健 杨志健 杨笛 张寄南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3期72-74,i0002,共4页
目的: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定点突变技术构建人血小板反应素1基因第13外显子编码钙结合域突变体。方法:实验于2005-03/06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完成。选择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血标本提取人基因组... 目的: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定点突变技术构建人血小板反应素1基因第13外显子编码钙结合域突变体。方法:实验于2005-03/06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完成。选择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血标本提取人基因组DNA,设计、合成两对引物,将突变位点设计在引物内,突变位点包含限制性内切酶BseNI酶切位点,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定点突变技术,应用高保真TaqDNA聚合酶,通过三轮聚合酶链扩增反应对血小板反应素1基因的第13外显子进行扩增,将第13外显子碱基8831A置换为G,对最终扩增产物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获得人血小板反应素1第13外显子编码钙结合域突变体,经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除引入突变点产生预期A8831→G突变外,其余碱基序列无改变。结论: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体外定点突变技术,成功构建人血小板反应素1基因第13外显子编码钙结合域突变体,为研究血小板反应素1基因该位点突变导致血小板反应素1蛋白的结构、功能变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吸附蛋白1 聚合反应 突变 序列分析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检测耐多药结核分支杆菌rpoB、KatG、rpsL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黄四邑 邱望龙 +1 位作者 潘智灵 李福元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41-343,共3页
目的 应用PCR SSCP技术快速检测耐INH ,RFP ,SM结核分支杆菌分离株KatG、rpoB、rpsL基因突变 ,评价其在检测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方面的价值。方法  32株耐INH、RFP、SM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及 2 5株结核分支杆菌敏感分离株用PCR SSC... 目的 应用PCR SSCP技术快速检测耐INH ,RFP ,SM结核分支杆菌分离株KatG、rpoB、rpsL基因突变 ,评价其在检测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方面的价值。方法  32株耐INH、RFP、SM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及 2 5株结核分支杆菌敏感分离株用PCR SSCP方法分别检测 ,rpoB、KatG、rpsL基因突变。结果  32株耐多药结核分支杆菌分离株中 ,rpoB、KatG、rpsLPCR扩增产物PCR SSCP分别有 2 8株 (87.5 % )rpoB基因 ,19株 (5 9.3% )KatG基因和 2 3株 (71.9% )rpsL基因电泳条带与结核分支杆菌标准株H3 7Rv电泳条带相比有明显差异 ,而 2 5株结核分支杆菌敏感株的PCR SSCP条带与结核分支杆菌H3 7Rv相似 ,特异性为 10 0 %。结论 PCR SSCP方法敏感、特异 ,可快速检测结核分支杆菌rpoB、KatG、rpsL耐药基因突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支杆菌 耐药性 聚合反应-单构象多态性 药物敏感性试验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酶切法检测载脂蛋白B-100第3500位氨基酸突变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芳 何丽芳 +2 位作者 宁寿葆 任建英 黄伟民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6期467-469,475,共4页
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酶切法检测载脂蛋白B-100第3500位氨基酸突变方法的建立刘 芳,何丽芳,宁寿葆,任建英,黄伟民(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卫生部医学分子病毒学实验室200032;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200040)关键... 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酶切法检测载脂蛋白B-100第3500位氨基酸突变方法的建立刘 芳,何丽芳,宁寿葆,任建英,黄伟民(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卫生部医学分子病毒学实验室200032;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200040)关键词载脂蛋白B-100;聚合酶链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B-100 聚合反应 切法
下载PDF
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人睾丸精原细胞瘤中的P53基因突变 被引量:1
16
作者 叶定伟 郑家富 +1 位作者 钱松溪 马永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414-417,共4页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单股构造多态性分析及直接DNA测序方法检测17例人睾丸精原细胞瘤中的P53基因外显子5~8突变。发现有4例肿瘤组织中的P53基因有点突变,分别位于外显子5的密码子141、外显子7的密码子238和258以及外显子8的密码了...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单股构造多态性分析及直接DNA测序方法检测17例人睾丸精原细胞瘤中的P53基因外显子5~8突变。发现有4例肿瘤组织中的P53基因有点突变,分别位于外显子5的密码子141、外显子7的密码子238和258以及外显子8的密码了270、这些突变均可导致蛋白质氨基酸的改变。结果提示P53基因的突变和人类睾丸精原细胞瘤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肿瘤 致癌基因 聚合反应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检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p53基因突变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旺 蒋游晖 +2 位作者 林子豪 江华 李友良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56-258,共3页
目的 :分析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p5 3基因突变高发区第 4~ 8外显子的突变及其意义。 方法 :取手术切除的瘢痕疙瘩和非增生瘢痕各 12例 ,分别采用相应正常皮肤对照 ,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技... 目的 :分析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p5 3基因突变高发区第 4~ 8外显子的突变及其意义。 方法 :取手术切除的瘢痕疙瘩和非增生瘢痕各 12例 ,分别采用相应正常皮肤对照 ,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技术检测 p5 3基因的突变情况。  结果 :12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标本中有 9例 p5 3基因外显子 4、5、6、7出现突变 ,非增生瘢痕标本和正常皮肤标本均未检出突变。 结论 :p5 3基因突变是瘢痕疙瘩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基因 瘢痕疙瘩 基因突变 凋亡 聚合反应-单构象多态性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杜氏盐藻突变株中硝酸盐还原酶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贾岩龙 尹雅玲 +1 位作者 邱乐乐 薛乐勋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8期575-577,共3页
目的分析获得的2株杜氏盐藻硝酸盐还原酶(NR)突变藻株(M1和M2)中NR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方法,以管家基因β-actin作为内参,进行相对定量检测比较NR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盐藻突变藻株NR基因相对表达... 目的分析获得的2株杜氏盐藻硝酸盐还原酶(NR)突变藻株(M1和M2)中NR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方法,以管家基因β-actin作为内参,进行相对定量检测比较NR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盐藻突变藻株NR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野生型杜氏盐藻。所分离的杜氏盐藻NR突变藻株中确实存在NR基因的突变。结论本研究为最终利用NR基因作为选择标记,建立杜氏盐藻专用筛选标记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盐藻 硝酸盐还原 突变 定量聚合反应
下载PDF
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反应在重症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19
作者 韦艳艳 呼邦传 +1 位作者 朱静文 孙仁华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15期3022-3026,共5页
重症感染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尤其对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传统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手段存在灵敏度和特异度低、耗时长等问题,严重影响脓毒症患者病原学早期快速诊断,导致其病死率增加。近年,随着分子诊断技术在重症感染疾病中的... 重症感染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尤其对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传统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手段存在灵敏度和特异度低、耗时长等问题,严重影响脓毒症患者病原学早期快速诊断,导致其病死率增加。近年,随着分子诊断技术在重症感染疾病中的广泛应用,病原学的诊断效率及准确性均显著提高。其中,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反应(ddPCR)凭借高灵敏度、高特异度、绝对定量等优势,在病原菌载量动态监测和抗生素疗效评估中具有巨大潜力。因此,ddPCR技术或可提高重症患者的诊断率,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感染 微滴式数字聚合反应 病原学诊断
下载PDF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突变和克隆HIV-lgag基因片段 被引量:2
20
作者 吉昌华 苏成芝 阎小君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2年第3期265-271,共7页
作者设计并合成了一对突变引物PGO1和PGO2,分别在两引物中设计了两个突变点,使突变后基因含有EcoRI、BamHI和ATG及TAA序列,以便于HlV-1gag基因序列的定向克隆和表达。用PCO1和PGO2作引物,采用PCR方法从HIV-1基因组DNA中扩增出一个长504b... 作者设计并合成了一对突变引物PGO1和PGO2,分别在两引物中设计了两个突变点,使突变后基因含有EcoRI、BamHI和ATG及TAA序列,以便于HlV-1gag基因序列的定向克隆和表达。用PCO1和PGO2作引物,采用PCR方法从HIV-1基因组DNA中扩增出一个长504bp的DNA片段,用EcoRl和BamHI双酶切位点将此片段定向克隆入pUC19质粒。将克隆基因插入M13mp18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序列及读框完全正确,且在其5′末端突变出EcoRI位点和ATG起始码,3′末端突变出TAA终业码和BamHI位点,从而为该基因的表达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反应 克隆 免疫缺陷病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