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4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癌患者KDM6A蛋白表达与基因突变及错配修复的关系
1
作者 武景波 刘慧 +1 位作者 李小静 刘秀萍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03-207,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KDM6A蛋白表达与KRAS/NRAS/BRAF/PIK3CA基因突变及DNA错配修复(MMR)的关系。方法收集111例手术切除CRC患者的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KDM6A蛋白及DNA错配修复相关蛋白(MLH1、MSH2、MSH6和PMS2)表达,通过...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KDM6A蛋白表达与KRAS/NRAS/BRAF/PIK3CA基因突变及DNA错配修复(MMR)的关系。方法收集111例手术切除CRC患者的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KDM6A蛋白及DNA错配修复相关蛋白(MLH1、MSH2、MSH6和PMS2)表达,通过扩增阻碍突变系统(ARMS)法检测KRAS/NRAS/BRAF/PIK3CA基因突变,通过统计学分析KDM6A蛋白表达与KRAS/NRAS/BRAF/PIK3CA基因突变、MMR及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关系,并通过TCGA数据库CRC数据对预后进行验证分析。结果KDM6A表达率在基因突变CRC患者中显著升高,KDM6A表达患者多为错配修复完整(pMMR)(P<0.05)。有脉管侵犯CRC患者的KDM6A表达率显著高于无脉管侵犯者(P<0.05)。KDM6A阳性组和阴性组CRC患者总生存期(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0)。结论CRC患者中KDM6A表达与KRAS/NRAS/BRAF/PIK3C基因突变有关,更常见于pMMR患者,更易发生于有脉管侵犯患者,但与患者预后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KDM6A 基因突变 错配修复 预后
下载PDF
遗传性卵巢癌中乳腺癌抑制蛋白1/2和错配修复蛋白MutS同源物2基因突变的意义研究
2
作者 廖莹 宋晓霞 刘行 《当代医学》 2024年第5期151-154,共4页
目的研究遗传性卵巢癌中乳腺癌抑制蛋白1/2(BRCA1/2)和错配修复蛋白MutS同源物2(MSH2)基因突变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新余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3例家族遗传性卵巢癌患者及家系中5名Ⅰ代健康亲属、20名Ⅱ/Ⅲ代健康亲属作为... 目的研究遗传性卵巢癌中乳腺癌抑制蛋白1/2(BRCA1/2)和错配修复蛋白MutS同源物2(MSH2)基因突变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新余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3例家族遗传性卵巢癌患者及家系中5名Ⅰ代健康亲属、20名Ⅱ/Ⅲ代健康亲属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5 ml,分离提取DNA行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后直接测序比对,研究遗传性卵巢癌家族中有意义的错义突变基因。结果13例家族遗传性卵巢癌患者临床分期以Ⅲ期、组织分级以低-中分化、有淋巴结肿转移为主。13例患者基因测序显示,BRCA1基因发现突变6处中,无意义突变3处,新发现突变3处。新发现3处突变中3780A>G、5069A>G造成氨基酸变化,3326A>T突变造成Arg突变成终止密码子,共同存在突变为3326A>T。BRCA2基因测序检测出突变6处,无意义突变5处,其中共同存在突变为1342A>C。MSH2基因测序发现无意义突变2处。健康家系中,携带BRCA1基因3326A>T突变3例(12.00%),携带BRCA2基因1342A>C突变12例(48.00%),其余女性测序结果正常。结论BRCA1基因杂合突变3326A>T和BRCA2基因杂合突变1342A>C是遗传性卵巢癌家族发病的致病基因,可为临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 卵巢癌 乳腺癌抑制蛋白1/2 错配修复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蜚蠊改善错配修复基因缺失肠癌细胞对氟尿嘧啶敏感性的机制研究
3
作者 彭雯 秦琴 +1 位作者 王巧 谭诗生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19-123,共5页
目的:探讨中药蜚蠊改善氟尿嘧啶对错配修复基因缺失(dMMR)肠癌细胞敏感性的相关机制。方法:选择dMMR肠癌细胞,予以不同浓度氟尿嘧啶和蜚蠊作用后,利用MTT法检测两药联合的抑瘤性,根据抑制率计算出治疗指数(CI)值,明确联合增效作用,应用... 目的:探讨中药蜚蠊改善氟尿嘧啶对错配修复基因缺失(dMMR)肠癌细胞敏感性的相关机制。方法:选择dMMR肠癌细胞,予以不同浓度氟尿嘧啶和蜚蠊作用后,利用MTT法检测两药联合的抑瘤性,根据抑制率计算出治疗指数(CI)值,明确联合增效作用,应用二代基因测序及脂质代谢分析,挖掘出差异代谢基因,数据库分析差异基因与相关机制通路。结果:中药蜚蠊可以改善氟尿嘧啶在HCT116和DLD1肠癌细胞中的疗效,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分析结果显示脂质代谢、自噬调控和凋亡通路发生主要改变,利用LC/MS进行脂质组学检测,共有153个脂质分子发生变化,包括脂肪类、鞘脂代谢物、磷脂代谢物和甘油酯。结论:蜚蠊与氟尿嘧啶联合用于dMMR肠癌细胞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可能通过调控代谢通路、自噬及凋亡通路机制改善药物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错配修复基因 氟尿嘧啶 蜚蠊 脂质代谢
下载PDF
卵巢良恶性肿瘤组织中突变型p53、hMLH1、hMSH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4
作者 罗寿召 何英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9期2146-2151,共6页
目的:研究突变型p53基因(Mt-p53)和DNA错配修复基因1(hMLH1)、错配修复基因2(hMSH2)在卵巢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95例卵巢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病理结果分为卵巢良性肿瘤组32例... 目的:研究突变型p53基因(Mt-p53)和DNA错配修复基因1(hMLH1)、错配修复基因2(hMSH2)在卵巢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95例卵巢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病理结果分为卵巢良性肿瘤组32例、交界性肿瘤组21例、恶性肿瘤组42例。分析对比不同病理类型、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卵巢肿瘤组织中Mt-p53、hMLH1、hMSH2表达情况;统计2年内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MLH1、hMSH2表缺失对恶性卵巢肿瘤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恶性肿瘤组织中的Mt-p53阳性率(88.1%)高于交界性肿瘤组织(23.8%)、良性肿瘤组织(9.4%),hMSH1(66.7%)、hMSH2(61.9%)阳性率均低于交界性肿瘤组织(90.5%、90.5%)及良性肿瘤组织(100.0%、100.0%);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组织hMLH1及hMSH2阳性率均低于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高分化恶性卵巢肿瘤组织hMLH1及hMSH2阳性率高于低分化组织,Mt-p53阳性率低于低分化组织;随访2年恶性肿瘤患者总生存率为54.8%,生存组Mt-p53阳性率(78.3%)低于死亡组(100%),hMLH1(87.0%)及hMSH2阳性率(82.6%)均高于死亡组(42.1%、36.8%)(均P<0.05)。19例死亡患者均存在p53基因突变,且其中11例存在hMLH1基因缺失、12例存在hMSH2缺失;ROC曲线分析,hMLH1及hMSH2基因缺失均对恶性卵巢肿瘤的预后有预测效能,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4、0.729(P<0.05)。结论:Mt-p53高表达、hMLH1及hMSH2基因缺失与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hMLH1及hMSH2基因缺失还可作为临床恶性肿瘤预后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良恶性肿瘤 突变型P53基因 DNA错配修复基因 临床意义 生存预后
下载PDF
儿童、青年和老年患者IDH突变型胶质瘤的比较分析
5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91-91,共1页
不同年龄组胶质瘤中IDH突变的频率和意义尚不完全清楚。一项研究中,对IDH突变胶质瘤患者进行了多中心回顾性分析,并对年龄进行分层比较,以确定临床基因组特征、治疗和预后等在不同年龄段中的差异。从2013年至2019年期间,从合作机构收集... 不同年龄组胶质瘤中IDH突变的频率和意义尚不完全清楚。一项研究中,对IDH突变胶质瘤患者进行了多中心回顾性分析,并对年龄进行分层比较,以确定临床基因组特征、治疗和预后等在不同年龄段中的差异。从2013年至2019年期间,从合作机构收集了IDH突变2-4级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组织学和测序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胶质瘤 IDH 突变型 不同年龄组 不同年龄段 组织学 基因组特征
下载PDF
外周血炎性参数对错配修复基因完整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免疫治疗疗效和预后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符茂东 马骏 +1 位作者 申锋 张秀萍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3期379-388,共10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炎性参数对错配修复基因完整(proficient mismatch repair,pMMR)型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患者免疫治疗疗效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4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 目的探讨外周血炎性参数对错配修复基因完整(proficient mismatch repair,pMMR)型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患者免疫治疗疗效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4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接受免疫治疗的无手术指征的44例pMMR型mCRC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治疗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泛免疫炎症值(pan-immune-inflammation value,PIV)、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等外周血炎性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炎性参数对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以ROC曲线得出的最佳截断值分组,评估炎性参数对免疫治疗预后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pMMR型mCR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NLR、PLR、PIV和SII对pMMR型mCRC患者的免疫治疗疗效有一定预测价值,SII优于NLR、PLR及PIV。与NLR≥3.36组、PLR≥223.54组和SII≥769.29组患者相比,NLR<3.36组、PLR<223.54组和SII<769.29组患者免疫治疗后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更高(P<0.01),NLR<3.36组及SII<769.29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更长(P<0.05),NLR<3.36组、PLR<223.54组及SII<769.29组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更长(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况(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Performance Status,ECOG PS)评分、NLR及SII是影响免疫治疗后PFS的危险因素,肝转移、骨转移、NLR、PLR及SII是影响免疫治疗后OS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SII≥769.29是pMMR型m CRC患者免疫治疗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外周血炎性参数NLR、PLR、PIV和SII对pMMR型mCRC患者免疫治疗疗效有一定预测价值,以SII最优;SII≥769.29可独立预测pMMR型mCRC患者免疫治疗后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结直肠癌 错配修复基因完整 免疫治疗 外周血炎性参数 预测价值
下载PDF
855例前列腺癌患者错配修复基因胚系突变临床研究
7
作者 方邦伟 韦煜 +3 位作者 潘剑 张挺维 叶定伟 朱耀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3-138,共6页
目的:了解前列腺癌患者错配修复(MMR)基因胚系致病性突变携带情况及MMR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8至2022年收治的855例前列腺癌患者的胚系基因测序数据,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 目的:了解前列腺癌患者错配修复(MMR)基因胚系致病性突变携带情况及MMR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8至2022年收治的855例前列腺癌患者的胚系基因测序数据,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突变分类标准指南、Clinvar数据库和Intervar数据库评估突变的致病性。比较MMR基因突变患者(MMR^(+)组)、携带除外MMR基因的DNA损伤修复(DDR)基因胚系致病性突变患者(DDR^(+)MMR^(-)组)、未携带DDR基因胚系致病性突变患者(DDR^(-)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对去势治疗的反应。结果:855例前列腺癌患者中,13例(1.52%)患者纳入MMR^(+)组,其中MLH1基因突变1例,MSH2基因突变6例,MSH6基因突变4例,PMS2基因突变2例;105例(11.9%)患者纳入DDR^(+)MMR^(-)组;737例(86.2%)患者纳入DDR^(-)组。与DDR^(-)组比较,MMR^(+)组患者初诊年龄小(P<0.05)、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低(P<0.01),而在格里森评分和TMN分期方面未发现明显的差异(均P>0.05)。MMR^(+)组、DDR^(+)MMR^(-)组和DDR^(-)组进展至去势抵抗阶段的用时中位数分别为8个月(95%CI:6个月~无法估计)、16个月(95%CI:12~32个月)、24个月(95%CI:21~27个月),其中MMR^(+)组达到去势抵抗状态的时间较DDR^(+)MMR^(-)组和DDR^(-)组明显缩短(均P<0.01),而DDR^(+)MMR^(-)组与DDR^(-)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发、初诊PSA水平低却伴转移或去势治疗早期耐药的前列腺癌患者推荐进行MMR基因突变检测,以便为后续治疗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错配修复基因 DNA损伤修复基因 胚系突变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下载PDF
Ki-67、突变型p53表达和CT与直肠腺癌亚型、病理分化程度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分析
8
作者 孙龙 杨小峰 +1 位作者 俞玲玲 张英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3年第6期673-676,共4页
目的探究核基因Ki-67、突变型p53表达和CT与直肠腺癌亚型、病理分化程度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启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直肠腺癌患者9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患者的Ki-67及突变型p53表达情况进行测定,并对患... 目的探究核基因Ki-67、突变型p53表达和CT与直肠腺癌亚型、病理分化程度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启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直肠腺癌患者9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患者的Ki-67及突变型p53表达情况进行测定,并对患者进行CT影像检查。探究患者Ki-67及突变型p53表达情况及CT检查结果与直肠腺癌亚型、病理分化程度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探究各指标对患者直肠腺癌高度分化的诊断价值。结果根据患者直肠腺癌亚型将90例患者分为A组(n=73,管状腺癌)和B组(n=17,黏液腺癌);根据患者的分化程度将患者分为C组(n=74,低分化)及D组(n=16,中分化及高分化)。Ki-67在A、B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6.71%、47.06%,C、D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7.30%、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7、8.573,P<0.05);突变型p53在A、B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3.42%、23.53%,在C、D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6.49%、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9、10.676,P<0.05)。C、D组间肿瘤位置、肿瘤肠壁长度、厚度、强化程度、增强后低密度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C组相比较,D组肠壁偏向性、环形增厚占比、重度肠周浸润占比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突变型p53的阳性表达情况及肠壁偏向性环形增厚和重度肠周浸润对直肠腺癌管状腺癌高分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1、0.724、0.636、0.639,但肠壁偏向性环形增厚和重度肠周浸润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i-67及突变型p53的阳性表达情况对直肠腺癌亚型和病理分化程度具有一定诊断意义,CT影像特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直肠腺癌患者病理分化程度,但诊断价值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Ki-67 突变型P53 CT 直肠腺癌亚型 病理分化程度
下载PDF
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突变型p53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李印 车国卫 +1 位作者 周清华 许金良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371-374,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突变型p5 3(mtp5 3)基因表达水平与肺癌病理生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LSAB法 ) ,检测 12 0例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 ,4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VEGF、mtp5 3表达水平。结果 ...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突变型p5 3(mtp5 3)基因表达水平与肺癌病理生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LSAB法 ) ,检测 12 0例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 ,4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VEGF、mtp5 3表达水平。结果 肺癌组织中VEGF、mtp5 3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肺组织和肺良性病变组织 (P <0 .0 1)。VEGF、mtp5 3基因表达水平与肺癌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组织学类型均无明显关系 (P >0 .0 5 ) ,与原发肿瘤大小、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状态、P_TNM分期均有密切关系 (P <0 .0 1)。mtp5 3基因表达水平与VEGF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结论 VEGF、mtp5 3基因可能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发展进程 ,可以作为肺癌生物学行为恶化的一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突变型P53基因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人突变型p53和EB病毒LMP1转基因小鼠的建立 被引量:19
10
作者 何迎春 田道法 +1 位作者 卢芳国 毛积芳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建立含突变型p53和EB病毒LMP1基因的双转基因小鼠模型,为研究突变型p53和EB病毒LMP1基因在鼻咽癌前病变中的交互作用提供有力的工具.方法: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含突变型p53基因和EB病毒LMP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LMP1-p53mt;采用显... 目的:建立含突变型p53和EB病毒LMP1基因的双转基因小鼠模型,为研究突变型p53和EB病毒LMP1基因在鼻咽癌前病变中的交互作用提供有力的工具.方法: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含突变型p53基因和EB病毒LMP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LMP1-p53mt;采用显微注射法将线性化的表达载体注射至小鼠受精卵的雄性原核中,然后将注射存活的受精卵植入假孕母鼠的输卵管;取其产3wk龄子代鼠进行PCR初选,再通过Southern杂交进一步确证;利用HE染色法观察4mo龄转基因小鼠不同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将转基因载体进行了707枚小鼠受精卵的显微注射,然后植入30只假孕母鼠的输卵管中,其中26只母鼠怀孕,移植成功率为86.67%;共出生子代鼠179只;PCR检测显示179只子代小鼠中有9只整合了p53mt和LMP1基因,转基因阳性小鼠比例为5.03%(9/179),Southern杂交结果进一步证实了9只基因组整合了外源基因的首建者小鼠;随机抽取其中的1只转基因阳性小鼠鼻腔黏膜、鼻咽、食管表现炎症,鼻咽黏膜上皮灶性增生.结论:成功建立整合人突变型p53和LMP1的转基因小鼠,且表现鼻咽黏膜上皮灶性增生,可为鼻咽癌前病变机制的研究提供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型P53基因 LMP1基因 鼻咽癌前病变 基因小鼠
下载PDF
家蚕新突变型h斑油基因的连锁定位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代方银 鲁成 +1 位作者 夏庆友 向仲怀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2-25,共4页
新近自保存系统中发现的油蚕突变———h斑油 (mottledtranslucentoh)的性状特征为 :幼虫体表遍布不透明的白色斑块 ,大小不一 ,其余部分为低度透明。通过与正常型和各连锁群标志基因系杂交 ,进行遗传分析和连锁检索 ,结果 :h斑油为第 ... 新近自保存系统中发现的油蚕突变———h斑油 (mottledtranslucentoh)的性状特征为 :幼虫体表遍布不透明的白色斑块 ,大小不一 ,其余部分为低度透明。通过与正常型和各连锁群标志基因系杂交 ,进行遗传分析和连锁检索 ,结果 :h斑油为第 2 0连锁群的隐性突变 ;与霜降油蚕 (oh)的杂交结果确定其基因座位为 (2 0 0 .0 ) ,对霜降油为显性。命名其基因符号为ohm。同时发现ohm 对中国油 (oc)表现上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型 h斑油基因 连锁定位 家蚕 基因连锁
下载PDF
错配修复基因MLH1、MLH2、MHL6、PMS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上皮间质转换相关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申志华 王贺 +2 位作者 花海洋 李常洲 段思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02-805,共4页
目的 分析错配修复基因(MMR) MLH1、MSH2、MSH6和PMS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与上皮间质转换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期间承德市中心医院病理科胃癌活检及手术标本127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MLH1、MSH2、MSH6和PMS2表达情... 目的 分析错配修复基因(MMR) MLH1、MSH2、MSH6和PMS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与上皮间质转换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期间承德市中心医院病理科胃癌活检及手术标本127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MLH1、MSH2、MSH6和PMS2表达情况,计算MMR蛋白表达缺失率,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上皮间质转换标志物水平相关性,比较MMR蛋白表达缺失患者与MMR蛋白表达非缺失组患者生存周期。结果 127例胃癌组中MMR蛋白缺失率为31.5%(40/127),MLH1、MSH2、MSH6、PMS2表达缺失率分别为20.47%(26/127)、14.17%(18/127)、8.66%(11/127)、16.54%(21/127);MMR蛋白缺失率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P<0.05);MMR蛋白表达与上皮标志物E-cadherin呈正相关(r=0.524,P<0.05),MMR蛋白表达与间质标志物Vimentin呈负相关(r=-0.471,P<0.05),与MMR蛋白表达缺失组比较,MMR蛋白表达非缺失组生存时间显著延长。结论 在胃癌组织中存在明显的MMR蛋白表达缺失,其与上皮间质转换关系密切,在胃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为胃癌的后期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配修复基因 表达缺失率 上皮间质转换
下载PDF
人类错配修复基因突变在大肠肿瘤发生中的作用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琪 阎晓初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7期1044-1047,共4页
关键词 错配修复 基因 突变 大肠肿瘤
下载PDF
突变型人白细胞介素-2基因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堰 胡应和 +1 位作者 欧阳克清 蔡绍皙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18-624,共7页
为了提高人重组白细胞介素 2的稳定性和活性以及减少毒副作用 ,有必要定向改造rhIL 2的分子结构 .用PCR法从白细胞介素 2 (IL 2 )cDNA全序列中扩增成熟的肽基因片段 ,并利用定点突变技术将人重组白细胞介素 2第 12 5位游离的半胱氨酸... 为了提高人重组白细胞介素 2的稳定性和活性以及减少毒副作用 ,有必要定向改造rhIL 2的分子结构 .用PCR法从白细胞介素 2 (IL 2 )cDNA全序列中扩增成熟的肽基因片段 ,并利用定点突变技术将人重组白细胞介素 2第 12 5位游离的半胱氨酸编码序列突变为丙氨酸序列 .编码 18位亮氨酸的序列突变为蛋氨酸序列 ;编码 19位亮氨酸的序列突变为丝氨酸序列 .突变型人白细胞介素 2 (MvIL 2 )基因与表达载体pPIC9K重组 ,酶切线性化后用Invitrogen转化毕赤酵母试剂盒导入酵母细胞进行整合 ,经筛选得到一高表达白介素 2的克隆 .SDS PAGE显示 ,表达量约占总量的4 5 7% .经Western印迹验证 ,重组人白介素 2有免疫活性 ;与野生型IL 2相比 ,所获得的突变型IL 2纯品的比活性为 4 0× 10 7IU mg蛋白 ,比天然型IL 2高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型人白细胞介素—2基因 巴斯德毕赤酵母 表达 定点突变
下载PDF
黑腹果蝇黑条体突变型的基因定位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菁 曾庆韬 +2 位作者 薛小桥 金珊 杨勇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27-534,共8页
黑腹果蝇的体色突变类型常见的有黄体(yellow;y)、黑体(black,b)和黑檀体(ebony,e),分别位于X染色体,第二染色体和第三染色体上。黑条体突变型是本实验室1991年9月从野外采集的黑腹果蝇野生型单雌... 黑腹果蝇的体色突变类型常见的有黄体(yellow;y)、黑体(black,b)和黑檀体(ebony,e),分别位于X染色体,第二染色体和第三染色体上。黑条体突变型是本实验室1991年9月从野外采集的黑腹果蝇野生型单雌系后代中发现的自发突变品系,为了探明黑条体突变型是原有黑体突变类型的再现还是新的突变,采用常规杂交方法和互补实验技术对黑腹果蝇黑条体突变型的基因定位进行了探讨。互补测验的结果表明,黑条体与黑檀体杂交的子一代为反式排列的杂合体无互补,表现为突变型,子二代中,由于交换而产生重组类型的顺式排列的杂合体表现为野生型。因此确定黑条体突变基因(bsr)与黑檀体突变基因(e)是等位的,位于第三染色体的93D2区,但分别位于不同的位点上,属于同一顺反子的新的点突变。同时对于各体色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及遗传传递方式的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条体 黑檀体 突变型 基因定位 顺反子 位点 互补测验 黑腹果蝇
下载PDF
应用ARMS法检测中国人中两种常见G6PD基因突变型 被引量:6
16
作者 任晓琴 杜传书 +1 位作者 陈路明 蒋玮莹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319-319,共1页
应用ARMS法检测中国人中两种常见G6PD基因突变型任晓琴杜传书陈路明蒋玮莹(中山医科大学医学遗传教研室;广州,510089)主题词葡糖磷酸脱氢酶/遗传学;基因;突变;基因扩增中图号R394目前用于葡萄糖6磷酸脱... 应用ARMS法检测中国人中两种常见G6PD基因突变型任晓琴杜传书陈路明蒋玮莹(中山医科大学医学遗传教研室;广州,510089)主题词葡糖磷酸脱氢酶/遗传学;基因;突变;基因扩增中图号R394目前用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糖磷酸脱氢酶 G6PD基因 突变型 G6PD缺乏症
下载PDF
COL9A2基因野生型与G143C、G884A突变型质粒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蓉 罗家明 +3 位作者 张微 胡为民 杨健 朱红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654-657,共4页
目的:构建IX型胶原α2(collagen type IX alpha 2 chain,COL9A2)基因野生型与G143C、G884A突变型质粒,为进一步研究COL9A2基因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酶切、连接等技术,将COL9A2基因... 目的:构建IX型胶原α2(collagen type IX alpha 2 chain,COL9A2)基因野生型与G143C、G884A突变型质粒,为进一步研究COL9A2基因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酶切、连接等技术,将COL9A2基因野生型、携带突变位点G143C与G884A的基因分别插入p UC57空质粒中,基因测序技术进行鉴定。结果:经酶切和基因测序证实COL9A2基因野生型与G143C、G884A突变型分别插入p UC57质粒中。结论:成功构建了p UC57-COL9A2基因野生型、p UC57-p. Gly48Ala和p UC57-p. Gly295Asp突变型质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9A2基因 野生型 突变型 构建
下载PDF
突变型大肠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的合成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凤华 席慧 +3 位作者 周霞 李永海 徐燕 高音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1期63-67,共5页
利用PCR定点突变技术 ,以野生型大肠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为模板 ,获取 3种突变型 (Cys85Ser,Cys15 1Ser,Cys85 15 1Ser)二氢叶酸还原酶 (DHFR)基因 .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与PstⅠ将 3种突变基因片段插入到克隆载体pUC18上 ,进行蓝... 利用PCR定点突变技术 ,以野生型大肠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为模板 ,获取 3种突变型 (Cys85Ser,Cys15 1Ser,Cys85 15 1Ser)二氢叶酸还原酶 (DHFR)基因 .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与PstⅠ将 3种突变基因片段插入到克隆载体pUC18上 ,进行蓝白筛选 ,将筛选的克隆进行DNA序列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型 二氢叶酸还原酶 基因 大肠杆菌 DHFR 定点突变技术 UC 筛选 野生型 利用
下载PDF
突变型生长激素转基因小鼠对STZ诱导的肾小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志红 黎磊石 +1 位作者 LilianeJ.Striker GaryE.Striker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5,共5页
突变型生长激素(GH)转基因小鼠,是一个去GH的动物模型.本项研究利用这种转基因小鼠对GH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我们首先用STZ诱导出糖尿病,进而对其肾小球的形态、结构和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加以分析,并采用肾小球微... 突变型生长激素(GH)转基因小鼠,是一个去GH的动物模型.本项研究利用这种转基因小鼠对GH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我们首先用STZ诱导出糖尿病,进而对其肾小球的形态、结构和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加以分析,并采用肾小球微分离技术、逆转录和竞争性PCR对肾小球α1(N)型胶原、层粘蛋白β1、72kDN型胶原酶、金属蛋白酶的组织抑制因子-3(TIMP-3)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mRNA的表达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这种转基因小鼠在糖尿病的情况下,不仅组织学上肾小球无异常,肾小球α1(N)型胶原和层粘蛋白B1mRNA的表达也是正常的.这点与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完全相符.有趣的是,尽管该模型肾小球无病变,但其肾小球内72kDN型胶原酶、T■MP-3和TGF-β基因的表达,在高血糖的状态下仍呈上调状态。提示其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 肾疾病 突变型 生长激素 基因小鼠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中MMR蛋白表达、MSI、RAS和BRAF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0
作者 向林果 谭憬一 +2 位作者 姚远 孙雪琴 张阳丽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错配修复(MMR)蛋白表达、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大鼠肉瘤(RAS)基因和致癌同源体B1(BRAF)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该院2022年1-12月接受根治手术治疗的35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血液...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错配修复(MMR)蛋白表达、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大鼠肉瘤(RAS)基因和致癌同源体B1(BRAF)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该院2022年1-12月接受根治手术治疗的35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血液标本、42例非肠癌患者的实体瘤组织和血液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MR蛋白表达,一代测序片段分析法检测MSI,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KRAS、NRAS和BRAF基因突变状态,分析MMR蛋白表达、MSI和3种基因突变状态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352例CRC患者肿瘤组织中检出MMR缺陷(dMMR)29例(8.2%),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26例(7.4%),KRAS基因突变161例(45.7%),NRAS基因突变13例(3.7%),BRAF基因突变11例(3.1%)。与dMMR有关因素为低龄、黏液腺癌、原发于右半结肠癌(P<0.05);与MSI-H相关因素包括低龄、肿瘤家族史、原发于右半结肠癌(P<0.05);KRAS和NRAS基因高突变率分别与黏液腺癌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BRAF基因高突变率与低分化和原发于右半结肠癌有关(P<0.05)。BRAF基因突变与dMMR和MSI-H有关(P<0.05)。结论 MMR蛋白表达,MSI,以及KRAS、NRAS和BRAF基因突变与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关。通过这5种分子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可以对肿瘤进行分子分型,进一步为结直肠癌患者的个体化精准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大鼠肉瘤基因 致癌同源体B1基因 错配修复蛋白 微卫星不稳定性 基因突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