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Cobb角与直线棘突角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应晓明 吕立江 +6 位作者 张浩阳 潘英森 李帅林 李晓明 叶鑫 杨超 何丽兰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949-953,共5页
目的:分析轻中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Cobb角与X线片直线棘突角(spinous process angle,SPA)、体表直线SPA相关性,探讨直线SPA评估脊柱侧弯的可能性。方法:Cobb角与X线片直线棘突角相关性研... 目的:分析轻中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Cobb角与X线片直线棘突角(spinous process angle,SPA)、体表直线SPA相关性,探讨直线SPA评估脊柱侧弯的可能性。方法:Cobb角与X线片直线棘突角相关性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脊柱全长正位X线片的AIS患者,测量患者直线SPA与Cobb角,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Cobb角与体表直线SPA相关性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纳入自2022年12月1日至2022年12月9日就诊的AIS患者,测量Cobb角与站立位下体表直线SPA,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回顾性研究中共纳入113例AIS患者,男26例,女87例,年龄10~18(14.02±2.16)岁;轻度AIS患者71例,中度AIS患者42例。AIS患者Cobb角与直线SPA存在明显负相关(r=-0.564,P<0.001),两者线性回归方程为:Cobb角=169.444-0.878×SPA;轻度侧弯患者Cobb角与直线SPA存在明显负相关(r=-0.269,P=0.012),其线性回归方程为:Cobb角=46.832-0.185×SPA;中度侧弯患者Cobb角与直线SPA也具有明显相关性(r=-0.417,P=0.003),其线性回归方程为:Cobb角=113.889-0.516×SPA。前瞻性研究纳入38例患者,Cobb角11.3°~36.0°(18.70±6.98)°;体表直线SPA 162.1°~177.7°(170.34±4.57)°;两者存在明显负相关(r=-0.651,P<0.001),其线性回归方程为:Cobb角=187.91-0.99×SPA。结论:X线片直线SPA、体表直线SPA与Cobb角均呈明显负相关,其相关程度略低于曲线SPA,为中等强度相关;两者回归方程拟合性欠佳,不适合用于脊柱侧弯的诊断;但是直线SPA可能适合用于评估自身对照的治疗效果以及脊柱柔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突角 COBB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平山病与非平山病患者颈椎椎间盘-关节突角的差异 被引量:10
2
作者 唐冲 孙宇 潘胜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77-581,共5页
目的:研究平山病患者和非平山病患者颈椎椎间盘-关节突角的差异,提出可能的平山病发病机制。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12年1月我院骨科诊治的平山病患者45例作为病例组,其中男44例,女性1例,年龄13~37岁,平均19.3±3.9岁;... 目的:研究平山病患者和非平山病患者颈椎椎间盘-关节突角的差异,提出可能的平山病发病机制。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12年1月我院骨科诊治的平山病患者45例作为病例组,其中男44例,女性1例,年龄13~37岁,平均19.3±3.9岁;发病年龄10~27岁,平均16.3±2.7岁;病程1~120个月,平均35.6±23.2个月。选取同期因急性颈痛就诊于我院且颈椎CT检查正常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1例,女4例,年龄11~26岁,平均19.5±4.3岁。两组的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O.05)。在GE-PACS系统上测量两组患者C3~T1左右两侧的椎间盘-关节突角,即在CT正中矢状位重建图像上作被测椎体上缘的延长线,再结合横断面图像及矢状面图像共同确定通过该被测椎体上关节突关节面(横断面)中点的矢状截面。并在该矢状面上作被测椎体上关节突关节面的延长线,上述延长线的夹角(钝角)即为椎间盘-关节突角。结果:每组患者C3~T1的椎间盘-关节突角同节段左右侧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将同节段左右侧数据合并后分析,两组患者C3~T1的椎间盘-关节突角均以C5为中心分布,即C3~C5的椎间盘-关节突角逐渐增大,C5~T1的椎间盘-关节突角逐渐减小.病例组C3~T1的椎间盘-关节突角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山病患者的颈椎椎间盘-关节突角显著大于非平山病患者,提示平山病患者可能存在颈椎关节突关节发育异常,导致其关节面偏向水平,由此引发的颈椎不稳定在乎山病的发病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山病 椎间盘-关节突角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平山病患者的临床征象与颈椎椎间盘-关节突角变化规律的相关性 被引量:5
3
作者 孙宇 唐冲 潘胜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平山病患者的临床征象与颈椎椎间盘-关节突角的变化规律的相关性,探讨颈椎椎间盘-关节突角在平山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06年10月~2012年1月我院骨科诊治的平山病患者45例,其中男性44... 目的:通过分析平山病患者的临床征象与颈椎椎间盘-关节突角的变化规律的相关性,探讨颈椎椎间盘-关节突角在平山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06年10月~2012年1月我院骨科诊治的平山病患者45例,其中男性44例(占97.8%),女性1例(占2.2%),年龄19.33~3.89岁(13~37岁),发病年龄16.33~2.73岁(10~27岁),病程35.64~23.24个月(1~120个月)。测量方法:在PACS系统上分别测量C3~Tl左右两侧的椎间盘-关节突角.即在CT的正中矢状位重建图像上作被测椎体上缘的延长线,再结合横断面图像及矢状面图像共同确定通过该被测椎体上关节突关节面(横断面)中点的矢状截面,并在该矢状面上作被测椎体上关节突关节面的延长线,上述延长线的夹角(钝角)即为椎间盘-关节突角。根据病变累及范围分为单侧患病组和双侧患病组。观察二组病程、脊髓功能状况、脊髓损害水平,分析二组椎间盘-关节突角变化规律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单侧患病组的病程显著短于双侧患病组(P〈0.05),双侧患病组中同时发病组的病程显著短于相继发病组(P〈0.05)。单侧患病组的JOA17分、国内40分评分均高于双侧患病组,其中两组的国内40分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单侧患病组中.患侧C3-C7的椎间盘-关节突角均大于健侧,其中C5、C6最为明显(P〈0.05);双侧患病组中,两侧的椎间盘-关节突角没有差异,但是均大于单侧患病组中健侧的数值,其中C4、C5较显著。同时双侧患病组脊髓损害的节段以C4和C5为主。相对于单侧患病组,双侧患病组的上段颈椎稳定性更差,导致脊髓损害节段更高。结论:平山病双侧患病者的C4、C5椎间盘-关节突角较大,与其脊髓损害水平高、临床症状重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而单侧患病者,患侧C5、C6椎间盘-关节突角显著大于健侧,是导致脊髓损害主要集中在同侧C5和C6节段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山病 椎间盘-关节突角 临床征象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胰腺钩突角角度变化在CT诊断胰头占位中的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梅志军 刘瑞 +2 位作者 唐岩 邵成伟 江浩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1年第2期73-75,共3页
探讨胰腺钩突角角度变化在CT诊断胰头占位中的意义。方法:定义CT片上胰腺钩突前后两边之夹角为胰腺钩突角。测量490例患者CT片上胰腺钩突角大小。分3组:A组(CT诊断假阴性组)为20例术前CT未能发现胰头占位但经手术... 探讨胰腺钩突角角度变化在CT诊断胰头占位中的意义。方法:定义CT片上胰腺钩突前后两边之夹角为胰腺钩突角。测量490例患者CT片上胰腺钩突角大小。分3组:A组(CT诊断假阴性组)为20例术前CT未能发现胰头占位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有胰头占位性病变的患者;B组(胰头占位组)为50例CT及病理均诊断胰头癌的患者;C组(对照组)为420例非胰腺疾病患者。结果:自十二指肠水平部以上和胰头最下层向上测量称为Ⅰ-Ⅵ个层面。对照组各层面胰腺钩突角的大小从下向上依次为30°±9°、34°±10°、37°±10°、37°±12°、37°±14°和25°±13°。计算A、B、C3组各病例各层面中最大角度之平均值分别为90°±7、96°±16°、47°±9°,与C组相比,A、B两组均明显增大(A组与C组比较,t=31.42,P<0.001;B组与C组比较,t=36.53,P<0.001)。结论:胰腺钩突角增大是诊断胰头占位的有意义指标。凡是钩突角增大(>75°)的病例均应高度怀疑胰头占位,有待进一步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突角 断层摄影术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胰头占位 CT
下载PDF
实验条件下突角漠甲(鞘翅目:拟步甲科)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建英 贾龙 于有志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0-402,共3页
在宁夏银川室内自然条件下研究了突角漠甲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突角漠甲3a发生1代,以成虫和不同龄期的幼虫在沙土中越冬;成虫于4~9月份交尾产卵,卵期为10~14d;幼虫一般为7龄,幼虫期长达1.8~2.0a,幼虫经过2次越冬于第3年6月中旬至8... 在宁夏银川室内自然条件下研究了突角漠甲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突角漠甲3a发生1代,以成虫和不同龄期的幼虫在沙土中越冬;成虫于4~9月份交尾产卵,卵期为10~14d;幼虫一般为7龄,幼虫期长达1.8~2.0a,幼虫经过2次越冬于第3年6月中旬至8月下旬化蛹,蛹期为10~12d;羽化成虫经210~280d性成熟开始交配产卵.成虫喜清晨和傍晚活动,为典型的黄昏性昆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步甲科 突角漠甲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正常成人胰钩突角的多排螺旋CT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6
作者 高炜 郭志 +3 位作者 李云生 张雪宁 杨雪玲 张炜浩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 多排螺旋CT下观察和测量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性别正常成人胰钩突角的大小,确定钩突角的正常范围,为影像诊断胰头占位性病变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近3年腹部无明显病变患者的强化CT图片612例,按年龄分成21-30岁、31-40岁、... 目的 多排螺旋CT下观察和测量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性别正常成人胰钩突角的大小,确定钩突角的正常范围,为影像诊断胰头占位性病变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近3年腹部无明显病变患者的强化CT图片612例,按年龄分成21-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70岁以上6组及男女两组,将强化CT图像3mm重建后分别测量胰腺钩突角的最大值,然后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各年龄组胰钩突角大小如下:21-30岁组(34.7±5.4)°、31-40岁组(56.3±4.8)°、41-50岁组(64.1±5.1)°、51-60岁组(57.8±3.3)°、61-70岁组(47.4±4.1)°、 71岁以上组(33.5±3.9)°;女性(54±2.7)°、男性(61±3.5)°。结论 51-60岁组之前随着年龄增加胰头钩突角逐渐增大,51-60岁组以后随着年龄增加胰头钩突角逐渐减小, 不同性别之间比较男性钩突角略大于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角 多排螺旋CT 测量
下载PDF
双突角毛藻生态习性的初步观察
7
作者 吴碧春 《福建水产》 1985年第1期53-56,共4页
在贝类、鱼类和虾类等海产经济动物的人工育苗工作中,饵料往往是关键。角毛藻属(Chactoceros sp·)的有些种类,由于饵料效果良好,高温季节可大量生产,已广泛应用作为幼体阶段的饵料。从1983年5月起,我们对双突角毛藻(Chaetocer... 在贝类、鱼类和虾类等海产经济动物的人工育苗工作中,饵料往往是关键。角毛藻属(Chactoceros sp·)的有些种类,由于饵料效果良好,高温季节可大量生产,已广泛应用作为幼体阶段的饵料。从1983年5月起,我们对双突角毛藻(Chaetoceros didymus Ehrenberg)的生态习性(比重、温度、光照、营养盐、酸碱度等)进行了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角毛藻 生态习性 比重 温度 光照 营养盐 酸碱度 水产活饵料
下载PDF
谈怎样解决排骨罐头“突角”问题——与曾德明同志商榷
8
作者 肖明均 《肉类工业》 1992年第3期27-28,共2页
有幸读罢《肉类工业》1991年12期第42页上曾德明同志《如何提高排骨罐头的质量》一文。本人据多年从事罐头生产实践中的感受,有几个方面与曾德明同志的见解不敢苟同,特提出与其商榷,以便共同探讨。一、关于排骨罐头质量的概念“排骨罐... 有幸读罢《肉类工业》1991年12期第42页上曾德明同志《如何提高排骨罐头的质量》一文。本人据多年从事罐头生产实践中的感受,有几个方面与曾德明同志的见解不敢苟同,特提出与其商榷,以便共同探讨。一、关于排骨罐头质量的概念“排骨罐头的质量”不仅是生产中出现的“突角”问题,也包括罐内内容物的色泽、回重、汤汁、口味,飞刺、大塌边、瘪听、二次污染,等等。从概念上看,“排骨罐头的质量”外延比排骨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骨 罐头 突角 防止
下载PDF
控制红烧排骨罐头突角的途经
9
作者 曾德明 《四川食品工业科技》 1991年第3期6-6,共1页
关键词 罐头 红烧排骨罐头 突角 控制
下载PDF
关于解决1588克午餐肉突角问题试验与探讨
10
作者 许女 《山东罐头科技》 1991年第3期7-7,共1页
关键词 午餐肉 突角问题 罐头
下载PDF
基于CT观察退变性腰椎滑脱症与关节突关节角及关节椎弓根角的关系
11
作者 李兰 殷小丹 +2 位作者 李旭雪 张滔 刘愉勤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90-296,共7页
目的:基于CT观察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DLS)与关节突关节角和关节椎弓根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四川省骨科医院收治的169例DLS症患者纳为DLS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并伴有腰腿疼痛但未腰椎滑脱的169例年龄匹配患... 目的:基于CT观察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DLS)与关节突关节角和关节椎弓根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四川省骨科医院收治的169例DLS症患者纳为DLS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并伴有腰腿疼痛但未腰椎滑脱的169例年龄匹配患者作为健康组;对比DLS组和健康组的临床资料,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LS的危险因素;通过平滑曲线拟合分析关节突关节角和关节椎弓根角与DLS的曲线关系,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并对其预测效能进行验证。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LS组在BMI、椎间盘退变、全身关节松弛、腰椎结构及曲度发生改变、韧带松弛、骨质疏松、脱钙、腰椎小关节突病变、合并糖尿病方面均高于健康组(P<0.05);DLS组的关节突关节角与健康组相比减小,关节突关节角不对称以及退变程度为1、2级的人数比例上升,椎弓根角显著增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BMI增加、椎间盘退变、腰椎结构及曲度发生改变、韧带松弛、骨质疏松、脱钙、全身关节松弛、腰椎小关节突病变、合并糖尿病、关节突关节角减小、关节突关节角不对称、关节突关节的退变以及椎弓根角的增加都是导致DLS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1,P<0.05);平滑曲线拟合结果显示,在一定范围内,关节椎弓根角与DLS呈正相关,而关节突关节角和与DLS呈负相关;贝叶斯网络模型及预测推理显示:BMI指数增加、关节突关节角减小、关节突关节角不对称以及椎弓根角的增加与DLS直接相关,当患者关节突关节角减小、关节突关节角不对称以及椎弓根角的增加的概率降为0时,患者DLS发生率由50%降低为37.2%;经过模型验证证明贝叶斯网络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准确度和有效性。结论:基于CT观察可以对DLS有更准确的诊断,且在一定范围内关节突关节角和关节椎弓根角与DLS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滑脱 计算机断层扫描 关节关节 关节椎弓根 相关性 贝叶斯网络模型
下载PDF
颈椎钩突相关夹角增龄变化的特征与意义
12
作者 张德洲 王超群 +11 位作者 史君 李琨 张少杰 马渊 侯二飞 赵丹阳 郝韵腾 王思敏 李筱贺 王海燕 李志军 王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5766-5772,共7页
背景:钩椎关节作为颈椎所特有的结构,其发生、发展和发育直接影响着颈椎的稳定性和活动度,也与颈椎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深入了解钩椎关节的发育特点对颈椎病的发病类型、诊断与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目的:利用影像学和三维重建技术对不同年... 背景:钩椎关节作为颈椎所特有的结构,其发生、发展和发育直接影响着颈椎的稳定性和活动度,也与颈椎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深入了解钩椎关节的发育特点对颈椎病的发病类型、诊断与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目的:利用影像学和三维重建技术对不同年龄段的颈椎钩突相关夹角进行大样本测量和观察,旨在揭示其随年龄和椎骨增长变化的特点,以及与颈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设计,将收集到的符合研究要求的1447例完整颈椎节段CT影像学资料的原始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21.0软件进行后处理,并进行钩突夹角、钩突矢状位角测量,按照性别、年龄、侧别分组。结果与结论:①钩突夹角随椎序的增加呈V字形增长,其最低峰值位于C5处;总体随年龄的增长呈尖峰状,其峰值多介于30-39岁年龄范围内;②钩突矢状位角随椎序的增加呈鱼钩样增长、总体随年龄的递增也呈尖峰状,其峰值多介于20-29岁年龄范围内;钩突夹角与钩突矢状位角在侧别和性别间仅部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③提示钩突夹角随椎序递增呈V字形增长;钩突矢状位角随椎序递增鱼钩样增长,而2个夹角随年龄的增长总体呈尖峰状,钩突夹角在131°左右,可能与颈椎的稳定性密切相关;而钩突矢状位角在14°左右,可能对限制颈椎过度旋转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状位 增龄变化 颈椎稳定性
下载PDF
腰椎后路融合术中不同术前诊断发生上位关节突关节侵扰的相关分析
13
作者 樊淋 胡亦劼 +1 位作者 陈佳兴 权正学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08-412,共5页
目的比较腰椎后路融合术中不同术前诊断患者上位关节突关节侵扰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腰椎后路融合术治疗的3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诊断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退行性腰椎滑脱、峡部裂... 目的比较腰椎后路融合术中不同术前诊断患者上位关节突关节侵扰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腰椎后路融合术治疗的3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诊断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退行性腰椎滑脱、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在术后腰椎CT对上位关节突关节侵扰进行分级,比较不同术前诊断患者上位关节突关节侵扰的发生率,并分析相关因素(固定节段顶椎、关节突关节角、椎板深度、螺钉内倾角、关节突关节轴径、椎体滑移距离等)与上位关节突关节侵扰及术前诊断的相关性。结果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上位关节突关节侵扰的发生率(57.4%)高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患者(41.2%)和退行性腰椎滑脱组(3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节段顶椎、关节突关节角、关节突关节轴径、螺钉内倾角与上位关节突关节侵扰的发生有关(P<0.05)。不同术前诊断患者的关节突关节角、关节突关节轴径、固定节段顶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相比,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螺钉更容易发生上位关节突关节侵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关节侵扰 腰椎内固定 腰椎滑脱 腰椎间盘出症 腰椎椎管狭窄 关节关节
下载PDF
胰腺钩突角在CT诊断胰头占位性病变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梅志军 刘瑞 +1 位作者 邵成伟 唐岩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02-303,共2页
关键词 胰腺钩突角 CT 诊断 胰头占位性病变 胰头癌 胰岛细胞瘤 胰头淋巴结肿大
原文传递
超声测量胰腺钩突角在诊断胰头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意义
15
作者 张秀国 徐克森 +1 位作者 靳祖涛 寿楠海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11期672-673,共2页
目的 探讨超声测量胰腺钩突角 (angeloflesserpancreas ,ALP)在诊断胰头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超声测量 41例胰头肿瘤患者和 5 2例正常人的ALP ,并将其分为 3组 :A组 ,超声发现胰头有占位性病变 3 2例 ;B组 ,超声未发现而CT或... 目的 探讨超声测量胰腺钩突角 (angeloflesserpancreas ,ALP)在诊断胰头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超声测量 41例胰头肿瘤患者和 5 2例正常人的ALP ,并将其分为 3组 :A组 ,超声发现胰头有占位性病变 3 2例 ;B组 ,超声未发现而CT或MRI发现胰头有占位性病变 9例 ;C组 ,为正常对照组 5 2例。结果 A、B、C组ALP分别为 83°± 9° ,78°± 9° ,43°± 5° ,A、B两组的ALP明显大于C组的ALP(P <0 .0 1)。C组的ALP均 <60° ,而A组和B组的ALP均 >60°。结论 超声检查发现ALP增大是提示胰头占位性病变的敏感指标 ,有必要进一步行强化CT或MRI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测量 胰腺钩突角 诊断 胰头占位性病变 胰头肿瘤
原文传递
脊柱关节突关节角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志军 张少杰 +4 位作者 李筱贺 王国强 赵建民 刘瑞 汪剑威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8-350,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关节突关节角的总体变化规律。方法:在100例成年、配套完整的脊柱骨骼标本上,测量了C3~S1的上关节突关节角,并对其左右侧别、相邻上下椎骨和性别间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颈段C3上关节突关节角最大,C6最小;胸段T2~... 目的:探讨脊柱关节突关节角的总体变化规律。方法:在100例成年、配套完整的脊柱骨骼标本上,测量了C3~S1的上关节突关节角,并对其左右侧别、相邻上下椎骨和性别间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颈段C3上关节突关节角最大,C6最小;胸段T2~T11上关节突关节角变化范围极小,平均为-14.5°±0.8°,相差不超过2°;腰骶段上关节突关节角在L2~L3最大,到S1逐渐减小。T1上关节突关节角与C7、T2~T12均有显著性差异,T12与L1、T1~T11及L5与L1~L4、S1间也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脊柱关节突关节角的总体变化有一定特点:L2最大,T12~S1呈山峰形变化;T2~T11为最小段,呈直线形变化;颈段角度介于胸、腰段之间,总体呈由正变负趋势。C7~T1、T12~L1及L4~L5为过渡角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关节关节 测量
下载PDF
角突网纹溞在太湖微囊藻群体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桂军 秦伯强 +2 位作者 高光 朱广伟 成小英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5-501,共7页
将太湖微囊藻水华中3种优势微囊藻包括水华微囊藻1028、惠氏微囊藻929、铜绿微囊藻469和铜绿微囊藻905培养在改良后的BG-11培养基(TN=10mg/L,TP=0.4mg/L)中,然后加入角突网纹溞,以研究3种优势微囊藻对浮游动物摄食压力的形态反应,整个... 将太湖微囊藻水华中3种优势微囊藻包括水华微囊藻1028、惠氏微囊藻929、铜绿微囊藻469和铜绿微囊藻905培养在改良后的BG-11培养基(TN=10mg/L,TP=0.4mg/L)中,然后加入角突网纹溞,以研究3种优势微囊藻对浮游动物摄食压力的形态反应,整个实验共进行了12d.除了水华微囊藻1028以外,在惠氏微囊藻929、铜绿微囊藻469和铜绿微囊藻905中没有观察到有大群体(大于10个细胞)的出现.在水华微囊藻中,处理组大群体细胞所占总细胞的比例与对照组显著不同,其中对照组占22%,而试验组占53%.水华微囊藻对照组和处理组中单细胞、2细胞、小群体(3-10个细胞)和大群体(大于10个细胞)细胞密度存在显著的不同.实验第6-12d,水华微囊藻对照组和试验组单位大群体细胞数量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角突网纹溞的摄食压力不能促使惠氏微囊藻929、铜绿微囊藻469和铜绿微囊藻905形成大群体.角突网纹溞的摄食促使水华微囊藻形成更大的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 群体形成 网纹溞 摄食 诱导防御 太湖
下载PDF
温度对三品系角突臂尾轮虫生活史策略的影响 被引量:17
18
作者 胡好远 席贻龙 耿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4-288,共5页
应用群体累积培养法 ,以浓度为 6 .0× 10 6cells/mL蛋白核小球藻 (Chlorellapyrenoidosa)为食物 ,研究了温度(2 0℃、2 5℃和 30℃ )对青岛、广州与芜湖等品系的角突臂尾轮虫 (BrachionusangularisGosse)的种群增长、个体大小和卵... 应用群体累积培养法 ,以浓度为 6 .0× 10 6cells/mL蛋白核小球藻 (Chlorellapyrenoidosa)为食物 ,研究了温度(2 0℃、2 5℃和 30℃ )对青岛、广州与芜湖等品系的角突臂尾轮虫 (BrachionusangularisGosse)的种群增长、个体大小和卵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 ,温度对各品系轮虫的种群增长率和个体大小等均有显著影响。青岛品系和广州品系轮虫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分别为 30℃和 2 5℃ ,芜湖品系轮虫则在 30℃下不能生存。青岛品系和广州品系的种群增长率均与温度呈曲线相关 ,回归方程分别为 :Y =0 .0 0 0 9X2 - 0 .0 0 6 1X +0 .4 0 90和Y =- 0 .0 14 4X2 +0 .74 12X - 8.375 1。各品系轮虫个体大小和卵大小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呈现出下降趋势。在本研究的温度范围内 ,广州、青岛和芜湖各品系轮虫个体变异分别达 4 2 .90 %、14 .4 3%和 6 .2 3% ;2 0℃和 2 5℃下芜湖品系分别高出青岛品系达 74 .91%和87.98%。在温度和品系两因素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臂尾轮虫 地理品系 种群增长率 个体 生活史
下载PDF
食物浓度对角突臂尾轮虫种群增长、个体大小和卵大小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胡好远 席贻龙 耿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7期875-878,共4页
以蛋白核小球藻为食物 ,应用群体累积培养法研究了食物浓度对角突臂尾轮虫种群增长、个体大小和卵大小等的影响 .结果表明 ,食物浓度对角突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率、个体大小和卵大小均有极显著影响 .其中 ,轮虫种群增长率与食物浓度间呈曲... 以蛋白核小球藻为食物 ,应用群体累积培养法研究了食物浓度对角突臂尾轮虫种群增长、个体大小和卵大小等的影响 .结果表明 ,食物浓度对角突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率、个体大小和卵大小均有极显著影响 .其中 ,轮虫种群增长率与食物浓度间呈曲线相关 ;当食物浓度为 8.2 4 5 3× 10 6cells·ml-1时 ,种群增长率达最大值 0 .6 0 85d-1;在所研究的食物浓度范围内 ,轮虫个体具有随食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 ,轮虫卵体积在中等食物浓度范围 (6 .0× 10 6~ 9.0× 10 6cells·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尾轮虫 食物浓度 种群增长率 个体大小 卵大小
下载PDF
尖角突脐孢菌侵染过程及稗草反应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勇 倪汉文 +1 位作者 李晓晶 张宏军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8-91,共4页
为了解尖角突脐孢菌侵染稗草植株的致病机理,应用电镜观察了该菌侵染稗草植株过程和寄主细胞的超显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尖角突脐孢菌分生孢子于接种8h后从突脐孢的基部开始萌发菌丝,接种13h后菌丝直接穿透稗草叶表面细胞连接处或经气... 为了解尖角突脐孢菌侵染稗草植株的致病机理,应用电镜观察了该菌侵染稗草植株过程和寄主细胞的超显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尖角突脐孢菌分生孢子于接种8h后从突脐孢的基部开始萌发菌丝,接种13h后菌丝直接穿透稗草叶表面细胞连接处或经气孔侵入,接种后24-26h完成侵染过程。被侵染的寄主,膜结构发生变形,同时细胞线粒体的嵴变形膨大,叶绿体内的淀粉粒消失,寄主细胞内有大量酚物质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稗草 脐孢菌 超显微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