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β_(1~40)诱导大鼠海马突触体素和突触数量的变化 被引量:19
1
作者 姚柏春 邓兆宏 +2 位作者 孙天敏 黄翔 赵涓涓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研究淀粉样β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1~40)诱导大鼠海马突触体素和突触数量的变化,以探讨其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的关联性。方法于雄性SD大鼠双侧海马注射Aβ1~40,模拟AD脑内Aβ对神经系统的损害。判定AD模型成... 目的研究淀粉样β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1~40)诱导大鼠海马突触体素和突触数量的变化,以探讨其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的关联性。方法于雄性SD大鼠双侧海马注射Aβ1~40,模拟AD脑内Aβ对神经系统的损害。判定AD模型成功后,取脑行冻切片,采用小鼠抗人重组突触体素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积分吸光度分析法检测突触体素免疫阳性产物表达的变化,并应用透射电镜对海马突触进行观察计数。结果假手术组突触体素免疫组化染色海马呈层状结构,突触体素免疫阳性产物密度较高。与假手术组比较,AD模型组突触体素免疫阳性产物密度明显下降,海马CA2突触体素免疫阳性产物的积分吸光度值显著降低(P<0.05)。溶酶体组突触体素免疫组化染色与假手术组相似;电镜观察,假手术组海马神经元树突、轴突较密集,突触小泡多,突触结构清晰、数量多;AD模型组海马神经元突触小泡体积变小、变少,突触结构不完整、数量明显减少(P<0.05),溶酶体组神经元和突触结构与假手术组相似。结论淀粉样β蛋白可诱导大鼠海马突触体素和突触数量表达减少,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之一,是引起学习记忆减退和认知障碍的途径之一。其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样Β蛋白 突触体素 突触
下载PDF
去痴灵对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及脑内突触体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晓裕 何利明 +2 位作者 侯军代 肖飞 罗焕敏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5-498,共4页
目的观察去痴灵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学习记忆以及脑内突触体素(synaptophysin,SYN)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右侧脑室注射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制备AD动物模型。造模1w后,治疗组分别灌胃低、中、高剂量(3.05、6.10、1... 目的观察去痴灵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学习记忆以及脑内突触体素(synaptophysin,SYN)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右侧脑室注射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制备AD动物模型。造模1w后,治疗组分别灌胃低、中、高剂量(3.05、6.10、12.20g·kg-1·d-1)去痴灵,以石杉碱甲为阳性对照药,连续28d。给药结束后,对各组小鼠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脑组织SYN含量测定以及海马CA1区病理结构观察。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去痴灵各剂量组均明显缩短水迷宫逃避潜伏期(P<0.05),中、高剂量组跨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P<0.05);各治疗组AchE阳性纤维密度明显增加(P<0.05),脑内SYN含量明显升高(P<0.05),突触结构改善明显;各治疗组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去痴灵可明显改善Aβ所致的小鼠记忆障碍及突触丧失,其脑内突触再生,突触体素含量增加可能是去痴灵改善AD记忆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痴灵 阿尔茨海默病 学习记忆 突触 突触体素
下载PDF
参乌胶囊及其有效成分二苯乙烯苷对老年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体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王蓉 赵志炜 +2 位作者 张丽 张兰 李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观察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物研究室自行研制的抗老年性痴呆中药新药参乌胶囊(Shen-wu capsule,SW)及其有效成分何首乌二苯乙烯苷(tetrahydroxystilbene glucoside,TSG)对于老年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结构和突触体素表达的影响,阐... 目的观察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物研究室自行研制的抗老年性痴呆中药新药参乌胶囊(Shen-wu capsule,SW)及其有效成分何首乌二苯乙烯苷(tetrahydroxystilbene glucoside,TSG)对于老年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结构和突触体素表达的影响,阐明其防治神经元退行性变的机制。方法选用老年SD大鼠,从21月龄始,分别灌胃给予SW(0.8 g/kg、1.6 g/kg)和TSG(0.03 g/kg、0.06 g/kg)至24月龄。以6月龄大鼠为青年对照,未给药24月龄大鼠为老年对照。应用通道式水迷宫试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脑海马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海马神经元突触体素(synaptophysin,SYP)的表达。结果与6月龄青年对照组大鼠相比,24月龄老年大鼠通道式水迷宫试验错误次数明显增多(P<0.01);给予SW和TSG的老年大鼠在高剂量组可见水迷宫错误反应次数显著减少,与老年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24月龄老年大鼠神经元突触数量明显减少;而给予TSG大剂量灌胃组突触数量增多,并可见类似于突触球的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可见24月龄大鼠SYP染色明显变浅,累积光密度值低(P<0.01);而灌胃给予SW和大剂量TSG组大鼠SYP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参乌胶囊及其有效成分二苯乙烯苷对于老年大鼠的神经元突触靶位具有较好的疗效,本结果为其在临床用于延缓衰老、改善认知功能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乌胶囊 何首乌二苯乙烯苷 老年 突触体素
下载PDF
大鼠海马突触体素及胆碱乙酰转移酶的增龄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蓉 赵志炜 +3 位作者 唐玉 张丽 张兰 李林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571-1573,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月龄(1、3、6、12、18、24月龄)大鼠脑海马区突触体素(SYP)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表达的变化,探讨其与学习记忆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SYP和ChAT在增龄大鼠海马中的表达水平。结果1-6月... 目的观察不同月龄(1、3、6、12、18、24月龄)大鼠脑海马区突触体素(SYP)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表达的变化,探讨其与学习记忆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SYP和ChAT在增龄大鼠海马中的表达水平。结果1-6月龄SY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逐渐增加,6-18月龄缓慢减少,进入24月龄明显减少,与其他各组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ChAT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在1月龄时比较少,3-6月龄时最多,以后明显减少,进入24月龄后,偶见阳性细胞。结论SYP和ChAT在大鼠海马中的表达存在随龄变化,特别是老年期表达量显著降低,可能是导致学习记忆障碍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龄 突触体素 胆碱乙酰转移酶 海马 大鼠
下载PDF
三磷酸胞苷二钠对脑缺血大鼠海马CA_3区突触体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郭瑞芳 李英平 +1 位作者 李育臣 王洪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29-531,共3页
目的 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 CA3 区突触体素的动态表达及其三磷酸胞苷二钠对其干预的影响。方法 选取 SD大鼠 60只 ,随机分为脑缺血后自然恢复组、药物干预组和假手术对照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大鼠模型 ,应用免疫组... 目的 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 CA3 区突触体素的动态表达及其三磷酸胞苷二钠对其干预的影响。方法 选取 SD大鼠 60只 ,随机分为脑缺血后自然恢复组、药物干预组和假手术对照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大鼠模型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海马 CA3 区突触体素的表达。结果 脑缺血后自然恢复组大鼠突触体素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0 .0 1) ;但 7~ 2 1d突触体素的表达逐渐上调 (P<0 .0 1)。应用三磷酸胞苷二钠干预后 ,突触体素表达与自然恢复组相比明显升高。结论 脑缺血损伤后海马 CA3 区突触体素表达减少 ,但机体自身存在着神经元的修复和再生 ;三磷酸胞苷二钠可上调突触体素的表达 ,具有促进缺血神经元的修复、再生及突触重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磷酸胞苷二钠 脑缺血 大鼠 海马 CA3区 突触体素 表达
下载PDF
突触体素在弥漫性脑损伤后的表达水平变化 被引量:5
6
作者 樊栓良 黄平 +2 位作者 刘岩峰 张平 王振原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8-10,13,F0003,共5页
目的根据突触体素在脑损伤后的变化规律,研究其与弥漫性脑损伤后损伤时间之间的关系。方法垂直撞击SD大鼠造成脑损伤模型,在不同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脑组织冠状断面进行突触体素染色,将染色结果进行灰度值测定,并用SPSS软件对灰度值进行分... 目的根据突触体素在脑损伤后的变化规律,研究其与弥漫性脑损伤后损伤时间之间的关系。方法垂直撞击SD大鼠造成脑损伤模型,在不同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脑组织冠状断面进行突触体素染色,将染色结果进行灰度值测定,并用SPSS软件对灰度值进行分析,从而推断损伤后随时间变化的突触体素变化情况。结果突触体素在损伤后一段时间内,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双拐曲线,显示突触体素表达与脑损伤及其修复过程密切相关。结论根据脑组织内突触体素的含量变化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用于推断脑损伤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体素 弥漫性脑损伤 损伤时间
下载PDF
突触体素免疫电镜染色法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文彩 高培福 +5 位作者 窦寰宇 王尊哲 吴红娟 张圣明 冯蕾 杜晓东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9-101,共3页
突触密度是大脑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参数,传统的方法借助电子显微镜通过测量突触末端的小平面来评价突触密度,其优点是能够直观得观测到突触,但是这种技术不仅费时,需要特殊的组织处理和设备,而且易受人工现象的干扰.
关键词 突触体素 免疫电镜染色法 超微定位 分布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后突触体素与突触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慧娟 苏丽英 +4 位作者 李陈莉 邢敏 赵秀丽 赵春芳 王立轩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2-645,共4页
目的 :观察脑缺血后 ,大脑顶叶皮质突触体素的表达与突触密度的关系 ,为脑缺血后监测突触密度的变化提供了一个间接方法。方法 :采用大鼠脑缺血模型 ,用免疫组化及电镜方法。结果 :脑缺血后 ,随缺血时间的延长 ,突触体素的表达逐渐减少 ... 目的 :观察脑缺血后 ,大脑顶叶皮质突触体素的表达与突触密度的关系 ,为脑缺血后监测突触密度的变化提供了一个间接方法。方法 :采用大鼠脑缺血模型 ,用免疫组化及电镜方法。结果 :脑缺血后 ,随缺血时间的延长 ,突触体素的表达逐渐减少 ;神经毡内突触数目逐渐减少。结论 :脑缺血后 ,随缺血时间延长 ,突触体素表达减少 ,神经毡内突触数目逐渐减少 ,二者之间呈正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突触体素 大鼠 表达 缺血时间 神经 监测 密度 间接方法 数目
下载PDF
戊四氮致癎幼鼠颞叶和海马区突触体素表达及天麻素对其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曹亚芹 苏怡凡 +2 位作者 陈虹 董皎 王建平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76-778,共3页
目的观察戊四氮点燃致痫发育期大鼠模型行为改变和脑内突触重建情况及天麻素对其影响。方法将50只21日龄Wistar发育期大鼠(50-70g)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戊四氮组、天麻素大剂量组、天麻素小剂量组及丙戊酸钠组,每组10只。根据Racine... 目的观察戊四氮点燃致痫发育期大鼠模型行为改变和脑内突触重建情况及天麻素对其影响。方法将50只21日龄Wistar发育期大鼠(50-70g)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戊四氮组、天麻素大剂量组、天麻素小剂量组及丙戊酸钠组,每组10只。根据Racine分级法,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记录大鼠痫性发作级别和次数。在点燃4周后常规心脏灌注、固定及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组织切片突触体素(P38)的表达。结果1.戊四氮点燃4周后,各实验组大鼠痫性发作级别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5.83P〈0.01),戊四氮组发作级别最高(平均秩为44.60),其次是天麻素小剂量组(平均秩为34.90)、天麻素大剂量组(平均秩为21.45)、丙戊酸钠组(平均秩为19.55)。2.戊四氮点燃4周后,各组实验大鼠颞叶皮质及海马区均有P38表达,戊四氮组P38表达量较其他组多,有统计学差异(Pa〈0.01),天麻素大剂量组表达量小于天麻素小剂量组(q=2.705,2.351Pa〈0.05),天麻素大剂量组P38表达量与丙戊酸钠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q=1.194,1.031Pa〉0.05)。结论戊四氮反复点燃可导致发育期大鼠颞叶和海马区苔藓纤维发芽和突触重建的形成;天麻素具有明显抗癫痫作用,可通过降低P38的表达,抑制突触重建的形成,间接控制癫痫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戊四氮 突触体素 突触重建 天麻
下载PDF
边缘癫痫实验模型海马内突触体素表达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国良 肖波 +3 位作者 谢光洁 章蓓 李昌奇 伍校琼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20-223,F003,共5页
目的 探讨癫痫时突触体素 ( P38)在海马表达的时间变化及意义。方法 建立匹罗卡品边缘癫痫模型 ,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海马不同时间点 P38免疫反应吸光度值。结果  P38免疫反应性在海马呈现两次高峰 :致痫后3~ 6h在海马门区及 CA3区 ... 目的 探讨癫痫时突触体素 ( P38)在海马表达的时间变化及意义。方法 建立匹罗卡品边缘癫痫模型 ,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海马不同时间点 P38免疫反应吸光度值。结果  P38免疫反应性在海马呈现两次高峰 :致痫后3~ 6h在海马门区及 CA3区 P38短期升高 ,3 0~ 60 d CA3区呈现第 2次高峰。在内分子层 ,从第 7天开始直至第60天 P38呈进行性增多 ,且与 Neo-Timm染色结果相平行。结论 P38在海马第 2次表达增高 ,平行于苔藓纤维出芽 ,与自发性发作形成有关。急性期表达增高则与癫痫持续状态的产生与维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体素 海马结构 匹罗卡品 颞叶癫痫 大鼠
下载PDF
戊四氮点燃大鼠模型海马结构内突触体素的变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冯亚波 迟兆富 姚红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 探讨癫痫时海马结构的可塑性。方法 利用图像分析仪测定戊四氮诱导的大鼠点燃模型海马 CA1 、CA3区及齿状回区突触体素的阳性免疫反应产物的光密度值 (OD值 )。结果 点燃组海马结构内各部突触体素阳性免疫反应产物光密度值较对... 目的 探讨癫痫时海马结构的可塑性。方法 利用图像分析仪测定戊四氮诱导的大鼠点燃模型海马 CA1 、CA3区及齿状回区突触体素的阳性免疫反应产物的光密度值 (OD值 )。结果 点燃组海马结构内各部突触体素阳性免疫反应产物光密度值较对照组增加 ,尤以 CA3区苔藓纤维层和齿状回分子层内带为甚。结论 突触体素含量的变化一方面是点燃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燃 海马结构 突触体素 癫痫 戊四氮
下载PDF
突触体素与突触重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郭瑞芳 李英平 李育臣 《医学综述》 2004年第3期142-144,共3页
关键词 突触体素 突触重塑 功能重建 神经生长
下载PDF
CGRP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内突触体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丁晓慧 花放 +1 位作者 刘文瑞 方秀斌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0年第4期358-360,共3页
为了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突触体素 (synaptophysin,p38)表达的影响 ,我们采用暂时夹闭双侧颈总动脉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经右侧颈内动脉主入 CGRP,采用单克隆抗 p38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显微图像... 为了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突触体素 (synaptophysin,p38)表达的影响 ,我们采用暂时夹闭双侧颈总动脉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经右侧颈内动脉主入 CGRP,采用单克隆抗 p38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显微图像方法研究 CGRP对大鼠再灌注海马内 p38的影响。结果表明 :大鼠缺血再灌海马内 p38反应产物较正常组显著降低 (P <0 .0 1) ,而注射 CGRP组阳性产物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 (P <0 .0 1)。这说明大鼠缺血再灌注 p38表达明显减少 ,而 CGRP可上调缺血再灌注 p38的表达。本文结果提示 :CGRP参与缺血神经元突触体素的调节 ,CGRP对缺血神经元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体素 降钙基因相关肽 海马 大鼠 脑缺血
下载PDF
甲状腺激素对大鼠脑皮质发育期突触体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练涛 张丽丽 李昭瑛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8期686-689,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TH)对发育关键期大鼠大脑皮质突触体素(syn)表达的作用和影响。方法选用甲巯咪唑(MM)复制甲状腺机能减退大鼠模型,实验分成正常对照组(n=42)和甲减组两组(n=36),收集出生后第0,4,7,14,21,30,120天的正常、甲减组仔...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TH)对发育关键期大鼠大脑皮质突触体素(syn)表达的作用和影响。方法选用甲巯咪唑(MM)复制甲状腺机能减退大鼠模型,实验分成正常对照组(n=42)和甲减组两组(n=36),收集出生后第0,4,7,14,21,30,120天的正常、甲减组仔鼠脑组织。采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法检测发育关键期仔鼠大脑皮质突触体素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syn mRNA在生后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变化明显且具有层状分布的特点。生后第0天表达很低,在第4天表达最高。以后表达逐渐下降,至第30天表达水平基本接近于成年鼠水平(P120d)。甲减组synmRNA表达在各时点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甲减组syn mRNA表达高峰延迟3d,在出生后第7天达到高峰。结论在脑发育关键期,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异常改变了大脑皮质突触体素的表达,进一步影响了其突触的发生及相关神经回路的建立,出现神经元的旷置或错误神经通路,阻碍了脑发育与其功能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激 突触发育 大脑皮质 突触体素
下载PDF
金雀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海马突触体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建华 郭开华 +1 位作者 袁群芳 徐杰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2-174,i003,共4页
目的:研究金雀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海马突触体素的影响,以探讨金雀异黄酮对女性更年期后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的方法,测量分析去卵巢后不同时间点以及给予金雀异黄酮替代治疗后海马CA1~3区辐射... 目的:研究金雀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海马突触体素的影响,以探讨金雀异黄酮对女性更年期后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的方法,测量分析去卵巢后不同时间点以及给予金雀异黄酮替代治疗后海马CA1~3区辐射层和齿状回分子层突触体素免疫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变化。结果:去卵巢后大鼠CA1~3区辐射层和DG分子层突触体素免疫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逐渐降低,4周后与假手术组和苯甲酸雌二醇组相比有显著差异;金雀异黄酮组治疗后海马突触体素免疫阳性产物平均光密度恢复。结论:金雀异黄酮能恢复去卵巢大鼠海马突触密度,延缓女性更年期后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雀异黄酮 突触体素 大鼠海马 中枢神经系统 平均光密度 免疫阳性 退行性变 更年期后 海马CA1 去卵巢大鼠 作用机制 图像分析 免疫组化 不同时间 测量分析 光密度值 海马突触 分子层 治疗后 产物 齿状回 二醇组 苯甲酸
下载PDF
突触体素 被引量:3
16
作者 钱雪松 李陈莉 +1 位作者 曹玉纯 侯广祺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91-296,共6页
关键词 突触 突触体素 神经活动
下载PDF
突触体素、S-100蛋白、NSE免疫反应神经纤维在人脾脏的分布 被引量:2
17
作者 吕世军 刘雨清 +5 位作者 张伟栋 张式暖 郭爱华 孙永红 吴洪娟 黄岩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0年第4期374-376,共3页
探讨人脾脏突触体素、S- 10 0蛋白和 NSE免疫反应神经纤维的支配 ,为脾脏的神经免疫相互作用提供形态学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观察正常人脾脏 30例 ,福尔马林固定 ,石蜡包埋组织切片。结果显示突触体素、S- 10 0蛋白和 NSE免疫... 探讨人脾脏突触体素、S- 10 0蛋白和 NSE免疫反应神经纤维的支配 ,为脾脏的神经免疫相互作用提供形态学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观察正常人脾脏 30例 ,福尔马林固定 ,石蜡包埋组织切片。结果显示突触体素、S- 10 0蛋白和 NSE免疫反应神经纤维呈细丝、串珠状 ,沿着脾血管的各级分支进入脾实质 ,主要沿着脾动脉的分支而分布 ,以中央动脉血管尤为丰富 ,它们分布在白髓、红髓和边缘区 ,穿行于淋巴细胞之间。人脾脏小梁中未查见免疫反应神经纤维。由此可提示人类脾脏有突触体素、S- 10 0蛋白、NSE免疫反应神经纤维的分布 ,为人类脾脏神经免疫相互作用提供了形态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体素 S-100蛋白 NSE 脾脏
下载PDF
突触体素、S-100蛋白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免疫反应神经纤维在人免疫器官的分布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世军 刘雨清 +3 位作者 宗佩君 张伟栋 郭爱华 孙永红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 :探讨人免疫器官突触体素、S -1 0 0蛋白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免疫反应神经纤维的支配和免疫反应细胞的分布 ,为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正常免疫器官包括胸腺、脾脏... 目的 :探讨人免疫器官突触体素、S -1 0 0蛋白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免疫反应神经纤维的支配和免疫反应细胞的分布 ,为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正常免疫器官包括胸腺、脾脏、淋巴结各 3 0例。 1 0 %福尔马林固定 ,石蜡包埋。结果 :胸腺 ,突触体素、S -1 0 0蛋白和NSE免疫反应神经纤维从胸腺被膜随小叶间隔和血管到胸腺皮质 ,再延伸到髓质形成神经纤维网 ,在胸腺组织散在分布突触体素、S -1 0 0蛋白和NSE免疫反应细胞。淋巴结 ,免疫反应神经纤维沿被膜和门部结缔组织小梁及血管进入皮质后主要分布于副皮质区环绕淋巴滤泡 ,进一步分支到达髓质。在髓质髓窦内有NSE免疫反应细胞。脾脏 ,免疫反应神经纤维沿着血管的各级分支进入脾实质 ,主要沿着脾动脉的分支而分布在白髓、红髓和边缘区 ,穿插于淋巴细胞之间。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体素 免疫器官 S-100蛋白 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免疫反应神经纤维
下载PDF
突触体素和脑疾病 被引量:2
19
作者 金融冰 王建 +2 位作者 于胜波 宫瑾 隋鸿锦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4年第4期339-343,共5页
突触体素是一种突触前囊泡膜上的主要膜整合糖蛋白 ,作为一种神经终末的可靠标记物 ,为监测突触密度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本文对其分子特征、分布、功能及在癫痫、阿尔茨海默病、精神分裂症和脑损伤等脑疾病中的变化和意义进行综述。
关键词 突触体素 脑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 癫痫 脑损伤 标记物 精神分裂症 囊泡 糖蛋白 分子特征
下载PDF
癫癎幼鼠海马和颞叶皮质区缝隙连接蛋白43和突触体素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建平 曹亚芹 +1 位作者 苏怡凡 陈虹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9期9-11,共3页
目的观察神经元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和突触体素(synaptophysin P38)在戊四氮(PTZ)点燃癫癎幼鼠海马及颞叶皮质区中的表达,探讨两者与癫癎的关系及其在癫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50只21日龄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PTZ点... 目的观察神经元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和突触体素(synaptophysin P38)在戊四氮(PTZ)点燃癫癎幼鼠海马及颞叶皮质区中的表达,探讨两者与癫癎的关系及其在癫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50只21日龄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PTZ点燃癫癎幼鼠,按点燃进程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及Ⅴ级发作组。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观察海马及颞叶皮质区Cx43和P38表达的变化。结果应用PTZ点燃后,实验各组幼鼠海马及颞叶皮质区Cx43和P38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发作级别的增高,幼鼠海马及颞叶皮质各区Cx43和P38的表达均增加。但各组间海马区和颞叶皮质区Cx43和P38的表达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x43和P38的表达水平与癫癎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为研究小儿癫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戊四氮 缝隙连接蛋白43 突触体素 海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