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体运动神经元对腹外侧索刺激的突触反应特征 被引量:16
1
作者 汪萌芽 沈锷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625-631,共7页
应用新生大鼠脊髓薄片运动神经元(MN)细胞内记录技术,对电刺激腹外侧索(VLF)诱发的突触反应进行了电生理特征分析。结果在28个测试的MN中,22个(80%)有兴奋性突触后电位(VLF-EPSP)反应,其中2个跟随在抑制性突触反应之后,6... 应用新生大鼠脊髓薄片运动神经元(MN)细胞内记录技术,对电刺激腹外侧索(VLF)诱发的突触反应进行了电生理特征分析。结果在28个测试的MN中,22个(80%)有兴奋性突触后电位(VLF-EPSP)反应,其中2个跟随在抑制性突触反应之后,6个还对单或串刺激产生慢EPSP反应;VLF-EPSP的潜伏期频数分布呈峰坡性偏态;同-MN的VLF-EPSP与腹根EPSP间有典型的空间总和。VLF-EPSP的幅度随膜超极化而增大,随膜去极化而减小,但背根或腹根刺激诱发的EPSP幅度在膜电位改变时无明显变化。提示VLF中的下行纤维可能与MN的胞体或近端树突形成突触,而背根或腹根中传入纤维与MN的远端树突联系。药理学分析表明,VLF-EPSP可能是由谷氨酸主要激活非NMDA受体而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神经元 腹外侧索 刺激 突触反应
下载PDF
对侧腹外侧索电刺激在新生大鼠脊髓切片运动神经元诱发的突触反应 被引量:6
2
作者 张艳 江潇 汪萌芽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316-319,323,共5页
目的:探讨对侧腹外侧索(cVLF)下行激活对离体脊髓运动神经元(MN)活动的突触调制作用。方法:应用新生大鼠(8-14d)脊髓切片MN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cVLF或同侧VLF(iVLF)电刺激在MN所诱发的突触反应。结果:在32个测试的MNs,观察... 目的:探讨对侧腹外侧索(cVLF)下行激活对离体脊髓运动神经元(MN)活动的突触调制作用。方法:应用新生大鼠(8-14d)脊髓切片MN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cVLF或同侧VLF(iVLF)电刺激在MN所诱发的突触反应。结果:在32个测试的MNs,观察到cVLF电刺激可在21个MNs上诱发去极化反应(即cVLF性兴奋性突触后电位,cVLF-EPsP),在1个MN上诱发超极化反应(即cVLF性抑制性突触后电位,cVLF-IPSP),在4个MNs上诱发cVLF-EPSP后复合有cVLF-IPSP的反应。cVLF-EPSP具有刺激强度依赖性、被低钙高镁溶液取消的特性,与iVLF性EPSP相比,有潜伏期较长的特点(P〈0.001)。cVLF-IPSP呈膜电位依赖性,并被印防己毒素(30μmol/L)及士的宁(1.0μmol/L)取消。结论:cVLF的下行激活可通过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传递调制MN的活动,其cVLF-IPSP可能由γ-氨基丁酸A受体和(或)甘氨酸受体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运动神经元 对侧腹外侧索 突触反应 细胞内记录 印防己毒素 士的宁
下载PDF
大鼠发育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视觉依赖性突触反应的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涂娅莉 刘应兵 张莉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71-176,共6页
目的 :研究大鼠不同发育阶段视皮层各层次神经元的被动膜学特性和突触传递特性 ,探讨视觉经验在视皮层发育过程中对神经元突触的修饰作用。方法 :依年龄将 5 7只 4~ 2 8d龄SD大鼠分为两组 :睁眼前组 (即 1,2周龄组 ) ;睁眼后组 (即 3,... 目的 :研究大鼠不同发育阶段视皮层各层次神经元的被动膜学特性和突触传递特性 ,探讨视觉经验在视皮层发育过程中对神经元突触的修饰作用。方法 :依年龄将 5 7只 4~ 2 8d龄SD大鼠分为两组 :睁眼前组 (即 1,2周龄组 ) ;睁眼后组 (即 3,4周龄组 ) ,应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获得视皮层神经元的全细胞记录 ,在电压钳下应用强度为 0 .1~ 1.0mA刺激来引起神经元的突触后电流 (postsynapticcurrents,PSCs)。 结果 :15 6个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PSCs可分为无反应型、单突触反应型和多突触反应型三种类型。大鼠睁眼前无反应型细胞的百分率为 5 7.3% ,而睁眼后下降至 11.94 % (P <0 .0 0 1) ;多突触反应型细胞所占的百分率则由睁眼前的 12 .36 %上升至睁眼后的 31.34% (P <0 .0 5 )。出生后 1周内的细胞属于不成熟细胞 :阻抗高 (RN>1.0GΩ)、峰值低 (约 0 .87mA)、下降时间短 (约 0 .98ms)。 4周龄 (2 2~ 2 8d)的神经元则属于成熟型细胞 :阻抗低 (RN<310MΩ)、峰值高(约 6 6mA)、下降时间长 (约 2 2 5ms)。 1~ 3周龄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特性则是介于上述两者之间。钳制电压为 -70mV时 ,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 ,神经元PSCs的波幅也逐渐增大。与Ⅳ层组相比 ,Ⅱ~Ⅲ层组神经元PSCs的峰值明显增高 (约 34p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神经元 视觉依赖性突触反应 视皮层发育 膜片钳
下载PDF
日龄小鸡中间腹内侧原皮质神经元的突触反应及其长时程增强现象
4
作者 蒋娟 汪萌芽 隋南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56-257,共2页
小鸡属于神经系统早熟的脊椎动物,出生后首日就具有较强的学习记忆和独立行为能力。在脑发育与学习记忆或相关行为的脑机制研究方面。
关键词 小鸡 脑片 中间腹内侧原皮质 细胞内记录 突触反应 长时程增强
原文传递
突触素免疫反应产物在鸡海马的分布及年龄变化
5
作者 吴建云 范光丽 +1 位作者 陈正礼 孙志宏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2000年第11期27-29,共3页
用抗突触素单克隆抗体和超敏感的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试剂盒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 ,研究了突触素在鸡海马的分布及年龄变化。结果 :突触素免疫反应产物以颗粒和点状形式出现 ,但以颗粒形式为主 ;各日龄组都有较大量的免疫... 用抗突触素单克隆抗体和超敏感的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试剂盒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 ,研究了突触素在鸡海马的分布及年龄变化。结果 :突触素免疫反应产物以颗粒和点状形式出现 ,但以颗粒形式为主 ;各日龄组都有较大量的免疫反应产物出现 ,其量的基本变化趋势为Q2 0胚 >Q10日>Q70日 <Q2 10日 >Q395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素免疫反应产物 海马 分布 年龄变化
下载PDF
大鼠发育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电学特性的研究
6
作者 涂娅莉 刘应兵 +1 位作者 张莉 赵妍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8期1632-1635,共4页
目的 研究大鼠发育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特性 ,探讨相邻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局部神经元网络的整合功能。方法 应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 (盲法 )获得 4~ 2 8d龄SD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全细胞记录 ,在电压钳下应用强度为... 目的 研究大鼠发育过程中视皮层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特性 ,探讨相邻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局部神经元网络的整合功能。方法 应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 (盲法 )获得 4~ 2 8d龄SD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全细胞记录 ,在电压钳下应用强度为 0 1~ 1 0mA刺激来引起神经元的突触后电流 (Postsynapticcurrents ,PSCs)。结果  15 6个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PSCs可分为无反应型、单突触反应型和多突触反应型 3种类型。大鼠睁眼后多突触反应型细胞所占的百分率显著增加。某些细胞在不同的刺激强度下有不同的突触反应 ;个别细胞在相同刺激强度下 ,多突触反应的曲线不同。双脉冲刺激视皮层神经元引起的时间整合作用的形式表现为突触反应增强型、压抑型和无影响型 3种类型。结论 多突触反应的神经元可接受两个或多个延时不同的突触输入。视皮层神经元在出生后发育过程中 ,其功能的成熟表现为在视觉刺激下 ,视觉依赖性突触的重新分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细胞记录 膜片钳 脑片 视皮层 突触反应
下载PDF
“足三里”─脊髓背角─三叉神经感觉核间神经联系的电生理研究
7
作者 赵丽波 李亚君 +1 位作者 李健堂 孙晓利 《黑龙江医学》 1998年第12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神经元 三叉神经感觉核 脊髓背角 “足三里” 神经联系 逆向反应 传导速度 电生理 突触反应 细胞内记录
下载PDF
肌梭传入神经主动突触后反应的动力系统-Markov模型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幸 殷跃红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93-802,共10页
运动神经元是骨骼肌运行的控制单元,而肌梭等感受器的传入神经对运动神经元的动态变频反馈是其闭环调控的物理基础.以肌梭的传入神经突触为对象,建立了从突触前刺激到突触后反应的动力系统-Markov模型,并通过将理论结果与相关实验数据... 运动神经元是骨骼肌运行的控制单元,而肌梭等感受器的传入神经对运动神经元的动态变频反馈是其闭环调控的物理基础.以肌梭的传入神经突触为对象,建立了从突触前刺激到突触后反应的动力系统-Markov模型,并通过将理论结果与相关实验数据进行对比,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为描述树突膜的主动传递特性,本文摒弃了传统的被动电缆理论(passive cable theory),采用动力系统方法,并明确了相关参数的物理意义;而对于突触后电流的动态行为,则引入了简化的Markov模型,从而给出了突触后受体开放动力学的解析解.本文的模型可对胞膜通道密度的实际不均匀性进行模拟,适用于针对神经元的复杂有限元分析,进而为运动神经元变频反馈与调控机制的探索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梭 运动神经元 突触反应 变频反馈 突触整合
原文传递
丙泊酚和依托咪酯对小鼠海马锥体神经元电生理特性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傅鸣宇 李树基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5期655-659,共5页
目的:比较全身静脉麻醉药丙泊酚和依托咪酯对小鼠海马锥体神经元膜特性和微小突触后电流反应(m EPSCs)的影响。方法: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对C57小鼠海马细胞记录并比较分别在丙泊酚和依托咪酯作用前后动作电位反应和m EPSCs。结果:丙泊... 目的:比较全身静脉麻醉药丙泊酚和依托咪酯对小鼠海马锥体神经元膜特性和微小突触后电流反应(m EPSCs)的影响。方法: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对C57小鼠海马细胞记录并比较分别在丙泊酚和依托咪酯作用前后动作电位反应和m EPSCs。结果:丙泊酚和依托咪酯均使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个数由8个降低至2个左右,使第一发放延时均显著延长,并使第一动作电位和第二动作电位峰值间隔显著增加,而动作电位峰值均无差异,另外丙泊酚组峰值间隔比依托咪酯组小。记录m EPSCs并分析发现丙泊酚组可降低m EPSCs发放频率,而对电流幅度和半峰宽无影响。依托咪酯组使m EPSCs发放频率降低,且使突触后电流幅度降低,半峰宽增加。结论:丙泊酚和依托咪酯均可抑制海马锥体细胞动作电位发放,且对动作电位发放延时和反应灵敏性均有抑制作用。丙泊酚通过抑制突触前囊泡释放来降低突触兴奋性传递,而对突触后无影响。依托咪酯同时抑制突触前囊泡释放和突触后通道灵敏性,从而抑制神经元m EPSCs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依托咪酯 海马锥体神经元 电生理 微小突触后电流反应
下载PDF
视皮层神经元的可塑性调节机制在弱视发病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周娜 郝小路 +3 位作者 孙娅玲 阚丽丽 刘安国 严兴科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84-90,共7页
查阅相关文献,从视皮层神经元形态结构的可塑性变化、视觉信号的电生理可塑性传导机制、神经突触内级联反应通路的可塑性调节机制、神经营养因子的可塑性调控作用、相关可塑性基因的调控机制等5个方面对近年来视觉发育关键期内视皮层神... 查阅相关文献,从视皮层神经元形态结构的可塑性变化、视觉信号的电生理可塑性传导机制、神经突触内级联反应通路的可塑性调节机制、神经营养因子的可塑性调控作用、相关可塑性基因的调控机制等5个方面对近年来视觉发育关键期内视皮层神经元的可塑性调节机制在弱视发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发现目前针对弱视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围绕视皮层神经元形态功能改变、视觉中枢功能重塑角度开展的,但针对其视功能重塑的具体分子机制还未完全阐明,今后应对视觉可塑性调节分子机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进一步了解影响视觉发育敏感期延长或重启的相关因素,以期为弱视的治疗带来新的曙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 形觉剥夺 突触可塑性 突触内级联反应 电生理可塑性 神经营养因子 视觉相关基因 综述
原文传递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在肌萎缩侧索硬化小鼠模型中的神经保护机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蕊 臧大维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86-890,共5页
目的 通过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对肌萎缩侧索硬化(ALS) SOD1 G93AGIH转基因小鼠脑干神经前体细胞和突触蛋白免疫反应抗体的影响来探讨FGF-2神经保护效应的潜在机制.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化法将实验动物分为三组:非转基因野... 目的 通过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对肌萎缩侧索硬化(ALS) SOD1 G93AGIH转基因小鼠脑干神经前体细胞和突触蛋白免疫反应抗体的影响来探讨FGF-2神经保护效应的潜在机制.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化法将实验动物分为三组:非转基因野生型小鼠组(WT)、SOD1G93A G1H转基因小鼠组(SOD1)、转基因小鼠FGF-2处理组(FGF-2),每组实验动物40只.其中,FGF-2组为SOD1转基因小鼠于出生后60 d给予FGF-2处置组.各组实验动物均在出生后90 d和120 d行免疫组化检测巢蛋白阳性神经前体细胞(Nestin+ NPCs)和突触蛋白免疫反应抗体(S-IRbou ton).结果 小鼠出生后90 d和120d,SOD1组小鼠Nestin+ NPCs分别为(47 ±24)个和(147±45)个,FGF-2组小鼠Nestin+ NPCs分别为(77 ±27)个和(285±103)个,小鼠出生后120 d FGF-2组Nestin+ NPCs明显多于SOD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鼠出生后120 d,SOD1组S-IRbouton[(0.5 ±0.1)个/mm2]明显低于野生型[(0.9±0.1)个/mm2],FGF-2组S-IR bouton[(0.8±0.1)个/mm2]与野生型[(0.9±0.1)个/mm2]相比亦有所下降,但SOD1组较FGF-2组突触蛋白免疫反应抗体密度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GF-2在肌萎缩侧索硬化中可能通过促进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以及减缓突触蛋白免疫反应抗体的下降来抵抗神经退行性变,从而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肌萎缩侧索硬化 超氧化物歧化酶 神经前体细胞 突触蛋白免疫反应抗体
原文传递
Research progress on neurobiology of 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被引量:13
12
作者 罗春霞 朱东亚 《Neuro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期23-35,共13页
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nNOS) is mainly expressed in neurons,to some extent in astrocytes and neuronal stem cells.The alternative splicing of nNOS mRNA generates 5 isoforms of nNOS,including nNOS-,nNOS-,nNOS... 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nNOS) is mainly expressed in neurons,to some extent in astrocytes and neuronal stem cells.The alternative splicing of nNOS mRNA generates 5 isoforms of nNOS,including nNOS-,nNOS-,nNOS-,nNOS-and nNOS-2.Monomer of nNOS is inactive,and dimer is the active form.Dimerization requires tetrahydrobiopterin (BH 4),heme and L-arginine binding.Regulation of nNOS expression relies largely on cAMP response element-binding protein (CREB) activity,and nNOS activity is regulated by heat shock protein 90 (HSP90)/HSP70,calmodulin (CaM),phosphorylation and dephosphorylation at Ser847 and Ser1412,and the protein inhibitor of nNOS (PIN).There are primarily 9 nNOS-interacting proteins,including 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 95 (PSD95),clathrin assembly lymphoid leukemia (CALM),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II alpha (CAMKIIA),Disks large homolog 4 (DLG4),DLG2,6-phosphofructokinase,muscle type (PFK-M),carboxy-terminal PDZ ligand of nNOS (CAPON) protein,syntrophin and dynein light chain (LC).Among them,PSD95,CAPON and PFK-M are important nNOS adapter proteins in neurons.The interaction of PSD95 with nNOS controls synapse formation and is implicated in N-methyl-D-aspartic acid-induced neuronal death.nNOS-derived NO is implicated in synapse loss-mediated early cognitive/motor deficits in several neuropathological states,and negatively regulates neurogenesis under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cAMP response element-binding protein 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 95 SYNAPTOGENESIS NEUROGENESI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