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氟辛烷磺酸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神经分化的损伤作用
1
作者 李明翰 陈晓峰 +1 位作者 朱宇澄 刘薇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119,共8页
流行病学结果显示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暴露与儿童认知能力降低相关,动物毒理学研究表明围产期PFOS暴露造成子代认知能力下降等神经损伤。但是发育中神经系统对PFOS暴露响应更敏感的毒理学机制尚不清楚。本研... 流行病学结果显示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暴露与儿童认知能力降低相关,动物毒理学研究表明围产期PFOS暴露造成子代认知能力下降等神经损伤。但是发育中神经系统对PFOS暴露响应更敏感的毒理学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s)体外神经分化模型,评估环境相关浓度PFOS暴露对不同分化阶段细胞的毒性效应。在无显著细胞毒性浓度下,分化过程中暴露于20~500 nmol·L^(-1)PFOS对神经元突触产生抑制效应并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率为24.2%~43.9%。细胞经诱导成神经分化后暴露于PFOS,仅在500 nmol·L^(-1)暴露组产生了显著抑制效应,抑制率为17.7%。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元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MAP2),分化过程中100 nmol·L^(-1)和500 nmol·L^(-1)的PFOS暴露显著抑制了MAP2的表达,抑制率分别为15.9%和18.6%,但分化后PFOS暴露未对MAP2表达产生显著影响。通过对Ca 2+进行实时成像及图像捕捉,发现PFOS暴露刺激成神经分化的细胞钙瞬变,500 nmol·L^(-1)的PFOS暴露诱导钙瞬变峰值F/F 0升高至对照组的1.25倍,提示细胞成神经分化及神经元信号转导等受到干扰。研究结果发现成神经分化过程中细胞对PFOS暴露更为敏感,从细胞分化层面提示了PFOS发育神经毒性的潜在毒理机制,须进一步研究PFOS对细胞分化和细胞命运的敏感靶标,为该类新污染物的健康风险评价和管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烷磺酸 细胞分化 发育神经毒性 突触生成 钙瞬变
下载PDF
体育锻炼促进认知功能的脑机制 被引量:25
2
作者 夏海硕 丁晴雯 +1 位作者 庄岩 陈安涛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57-1868,共12页
不同类型的体育锻炼对各种群体的多种认知功能均具有促进作用,而相关的生理机制也在不同水平得到研究。在微观水平,体育锻炼有利于脑细胞的营养供给和能量代谢,并且能促进神经元的存活和突触生成。在宏观水平,体育锻炼不仅能够提升海马... 不同类型的体育锻炼对各种群体的多种认知功能均具有促进作用,而相关的生理机制也在不同水平得到研究。在微观水平,体育锻炼有利于脑细胞的营养供给和能量代谢,并且能促进神经元的存活和突触生成。在宏观水平,体育锻炼不仅能够提升海马和小脑等脑结构的体积,还影响脑区激活水平和脑区间功能连接。值得注意的是,体育锻炼对认知的促进效应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个体差异、时间,以及体育锻炼和认知刺激的相互作用等,这些影响因素也为在两个水平上系统地阐明体育锻炼促进认知的脑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锻炼 认知增强 脑成像 脑源性营养因子 突触生成
下载PDF
哺乳动物西罗莫司靶蛋白信号通路在氯胺酮抗抑郁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孙琳 孙宏伟 +2 位作者 宋玉萍 王艳郁 姜能志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53-657,共5页
抑郁症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目前,抗抑郁药物存在初始治疗有效率低、起效慢、无法快速缓解抑郁症患者的痛苦等缺陷。研究发现,氯胺酮对难治型抑郁症患者有快速抗抑郁作用。动物模型的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学研究表明,氯胺酮通过激活哺乳... 抑郁症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目前,抗抑郁药物存在初始治疗有效率低、起效慢、无法快速缓解抑郁症患者的痛苦等缺陷。研究发现,氯胺酮对难治型抑郁症患者有快速抗抑郁作用。动物模型的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学研究表明,氯胺酮通过激活哺乳动物西罗莫司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信号通路来激发哺乳动物西罗莫司靶蛋白及其下游分子的翻译起始过程,从而增加前额叶皮层棘突突触的成熟度和数量,达到抑郁症治疗的目的。这些研究提示哺乳动物西罗莫司靶蛋白信号通路在氯胺酮快速抗抑郁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在探索新型高效抗抑郁药物中具有巨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氯胺酮 哺乳动物西罗莫司靶蛋白 突触生成
原文传递
关于现有Neuroligin小鼠模型的总结(英文)
4
作者 许均瑜 夏强强 夏军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0-562,共13页
Neuroligin是位于神经元突触后膜并介导突触生成的一类细胞粘附分子。其家族蛋白可特异性介导兴奋性或抑制性突触形成。已有多项研究显示,neuroligin基因突变与自闭症等精神发育迟滞疾病相关。而因neuroligin蛋白功能异常引起的系列变... Neuroligin是位于神经元突触后膜并介导突触生成的一类细胞粘附分子。其家族蛋白可特异性介导兴奋性或抑制性突触形成。已有多项研究显示,neuroligin基因突变与自闭症等精神发育迟滞疾病相关。而因neuroligin蛋白功能异常引起的系列变化亦在小鼠模型中得到印证。neuroligin基因缺失,敲入或变异基因替代等小鼠模型,尤其是自闭症相关小鼠模型出现社交能力减弱,学习与记忆能力减退及强迫症相关表型,与人类自闭症症状相似。研究更进一步显示,该类小鼠中存在兴奋性突触及抑制性突触失调现象,并伴随有谷氨酸受体亚单位成分变化。然而,在小鼠模型研究中亦存在与体外研究结论不符情况,甚或出现相悖结论。在此综述中,我们总结了近几年所报道的小鼠模型,研究报道中的小鼠在分子,细胞及行为水平的各种异常现象,并归纳分析在各类小鼠中出现的相似及相异结果,希望能从中了解到neuroligin小鼠模型研究的进展及整体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OLIGIN 突触生成 突触功能 自闭症 小鼠模型
原文传递
Unraveling the mechanisms of synapse formation and axon regeneration: the awesome power of C. elegans genetics 被引量:3
5
作者 JIN YiShi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1084-1088,共5页
Since Caenorhabditis elegans was chosen as a model organism by Sydney Brenner in 1960's, genetic studies in this organism have been instrumental in discovering the function of genes and in deciphering molecular si... Since Caenorhabditis elegans was chosen as a model organism by Sydney Brenner in 1960's, genetic studies in this organism have been instrumental in discovering the function of genes and in deciphering molecular signaling network. The small size of the organism and the simple nervous system enable the complete reconstruction of the first connectome. The stereotypic developmental program and the anatomical reproducibility of synaptic connections provide a blueprint to dissect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synapse formation. Recen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using laser surgery of single axons and in vivo imaging has also made C. elegans a new model for axon regeneration. Importantly, genes regulating synaptogenesis and axon regeneration are highly conserved in function across animal phyla. This mini-review will summarize the main approaches and the key findings in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of the nervous system. The impact of such findings underscores the awesome power of C. elegans gene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synaptic active zone DLK kinase microtubule dynamics EFA-6 RPM-1 SYD-2 Liprin ubiquitin E3 ligase axoninjury laser axotomy
原文传递
Erratum to: Unraveling the mechanisms of synapse formation and axon regeneration: the awesome power of C. elegans genetics
6
作者 JIN YiShi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1306-1306,共1页
Erratum to: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November 2015 Vol.58 No.11:1084–1088doi:10.1007/s11427-015-4962-9In the first paragraph of the manuscript,the name of Charles Harrington was printed in error,should be Charles S... Erratum to: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November 2015 Vol.58 No.11:1084–1088doi:10.1007/s11427-015-4962-9In the first paragraph of the manuscript,the name of Charles Harrington was printed in error,should be Charles Sherringt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rrington genetics regeneration printe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