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7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突触神经网络模型及其稳定性研究
1
作者 李凯 黄厚宽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0-74,共5页
传统的Hopfield网络在联想记忆、优化计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该网络存在一个弊端,即它只能处理线性或二次的最优化问题。因此,本文首先对Hopfield神经网络进行了扩展,将其称为复突触神经网络(或模型),扩展的网络不仅可以解决目标函... 传统的Hopfield网络在联想记忆、优化计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该网络存在一个弊端,即它只能处理线性或二次的最优化问题。因此,本文首先对Hopfield神经网络进行了扩展,将其称为复突触神经网络(或模型),扩展的网络不仅可以解决目标函数或约束中含有高阶的最优化问题,而且还可以处理目标函数含有对数、三角形式等较复杂函数的最优化问题;然后给出了该网络稳定的充分条件并给出了证明,同时对网络中的权矩阵是否对称也进行了讨论;最后结合典型的模糊c均值聚类问题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PFIELD网络 突触神经网络 稳定性 模糊C均值聚类
下载PDF
突触神经随机汇池网络的信息传递研究
2
作者 王慧 侯鹏鹏 +1 位作者 任昱昊 段法兵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6年第3期81-85,共5页
针对突触神经网络的信息传输问题,本文研究了饱和性突触神经随机汇池网络的信息传递特性,分析了网络内部噪声源对于互信息和刺激特定信息的影响,给出了互信息和刺激特定信息的数值计算方法,并对刺激特定信息分布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 针对突触神经网络的信息传输问题,本文研究了饱和性突触神经随机汇池网络的信息传递特性,分析了网络内部噪声源对于互信息和刺激特定信息的影响,给出了互信息和刺激特定信息的数值计算方法,并对刺激特定信息分布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神经共同组成的异质类随机汇池网络中,存在适量噪声能够增强网络信息传递的随机共振现象,远离饱和区的信号幅值对神经元群体信息传递效率的贡献较大。本文的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理解突触神经信号处理机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神经 随机汇池网络 互信息 刺激特定信息
下载PDF
基于HDAC5/MEF2C通路探讨柴金解郁安神方调节失眠并发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机制
3
作者 任廷婷 王宇红 +8 位作者 唐璎娟 杨松 郭海鹏 王婷婷 何璎 李萍 赵洪庆 周梓洋 邹蔓姝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48-1257,共10页
目的基于组蛋白去乙酰酶5(histone deacetylase 5,HDAC5)/肌细胞增强因子2C(myocyte enhancer factor 2C,MEF2C)通路,探讨柴金解郁安神方调节失眠并发抑郁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及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机制。方法通过对氯苯丙氨酸(PCPA)... 目的基于组蛋白去乙酰酶5(histone deacetylase 5,HDAC5)/肌细胞增强因子2C(myocyte enhancer factor 2C,MEF2C)通路,探讨柴金解郁安神方调节失眠并发抑郁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及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机制。方法通过对氯苯丙氨酸(PCPA)注射联合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建立失眠并发抑郁大鼠模型,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柴金解郁安神方高、中、低剂量组、阳性药组。通过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和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的抑郁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血清中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多巴胺(dopamine,DA)的水平;HE染色和Nissl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病理损伤;高尔基染色(golgi staining)观察海马神经元树突棘损伤情况;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海马HDAC5、MEF2C、突触后致密物(postsynaptic density-95,PSD-95)和突触素(synaptophysin 1,SYN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柴金解郁安神方可以提高模型大鼠的糖水偏好率,减少旷场实验中的不动时间,增加总活动路程,缩短定位航行实验的逃避潜伏期,延长空间探索实验中平台所在象限的停留时间;此外,柴金解郁安神方还能改善海马神经元及树突棘的损伤,增加海马神经元的树突分支长度和树突棘密度;恢复失眠并发抑郁模型大鼠血清中5-HT、DA的水平;下调HDAC5蛋白,上调MEF2C、PSD-95、SYN1蛋白的表达。结论柴金解郁安神方可能通过降低HDAC5蛋白的表达,从而解除对转录因子MEF2C的抑制,促进PSD-95、SNY1蛋白的表达,发挥对海马神经元及突触的保护作用,从而缓解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并发抑郁 柴金解郁安神方 组蛋白乙酰化酶5(HDAC5) 肌细胞增强因子2C(MEF2C) 神经突触可塑性
下载PDF
硫系非晶态半导体人工神经突触的可塑性
4
作者 陈直 曾敏 +1 位作者 范晓燕 原甜甜 《半导体光电》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5,共6页
模拟大脑中的神经突触是实现下一代计算机--类脑神经形态计算的关键一步。为了利用光子模拟神经突触的可塑性进而发展全光人工神经突触器件,文章开展了基于可控光诱导抑制效应的硫系非晶态半导体人工神经突触的实验研究。分析了材料化... 模拟大脑中的神经突触是实现下一代计算机--类脑神经形态计算的关键一步。为了利用光子模拟神经突触的可塑性进而发展全光人工神经突触器件,文章开展了基于可控光诱导抑制效应的硫系非晶态半导体人工神经突触的实验研究。分析了材料化学组分和抽运光功率对该人工神经突触的调控作用,描述了该人工神经突触的可塑性。结果表明掺入不同杂质的硫系非晶态半导体平面波导具有不同的可控光诱导抑制过程,且抑制深度受控于抽运光功率的变化。基于这些特性,该人工神经突触展现出了配对脉冲易化功能、短程抑制功能、长程抑制功能,具有良好的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突触 可塑性 硫系非晶态半导体 可控光诱导抑制效应
下载PDF
沈承勇研究员团队发现运动神经元突触局部的蛋白质翻译特征及调控肌肉运动的机制
5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5-585,共1页
2024年8月22日,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沈承勇课题组在《细胞·报告》(Cell Reports)发表了题为“Local protein synthesis at neuromuscular synapses is required for motor functions”的研究论文(DOI:10.101... 2024年8月22日,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沈承勇课题组在《细胞·报告》(Cell Reports)发表了题为“Local protein synthesis at neuromuscular synapses is required for motor functions”的研究论文(DOI:10.1016/j.celrep.2024.114661)。该研究建立了在体神经肌肉接头(NMJ)局部翻译的研究模型,揭示了多时间点突触局部的翻译组特征,发现NMJ早期关键发育因子Agrin的信使RNA(Agrn m RNA)在突触局部存在,并可以局部翻译调控运动功能。人运动神经元通过远距离投射(可超过1米),与肌纤维形成NMJ,并控制骨骼肌收缩和运动行为。胞体合成蛋白质并长距离运输至突触的方式很难满足突触局部的即时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接头 肌肉运动 长距离运输 神经突触 运动神经 翻译调控 即时需求
下载PDF
氧化钨-氧化锌忆阻器的制备及其神经突触特性
6
作者 李守亮 岳文静 李阳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2-368,共7页
为了实现忆阻器在神经形态计算中的应用,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氧化铟锡导电玻璃衬底上依次生长氧化钨、氧化锌异质结的阻变层和银顶电极,制备氧化钨-氧化锌忆阻器,对制得忆阻器的结构、化学组成及电学性能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 为了实现忆阻器在神经形态计算中的应用,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氧化铟锡导电玻璃衬底上依次生长氧化钨、氧化锌异质结的阻变层和银顶电极,制备氧化钨-氧化锌忆阻器,对制得忆阻器的结构、化学组成及电学性能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制得的忆阻器具有类似生物的神经突触特性,阻变行为由界面势垒调控机制主导作用;制得的忆阻器交叉阵列用于分类识别的平均正确率达到86.3%,接近中央处理器网络的平均正确率87.4%,可用于神经形态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忆阻器 神经突触 射频磁控溅射 神经形态计算 分类识别 神经网络
下载PDF
β淀粉样蛋白寡聚体毒性环境下Bryostatin-1对神经突触活性的影响和潜在机制
7
作者 潘文阳 陈鹏 +1 位作者 孙邈 包小峰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91,共7页
在原代海马神经元上建立通过外加Aβ寡聚体所导致的突触毒性模型,并使用蛋白印迹、激酶活性、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和电生理等技术检测PKC激酶的非选择性激动剂Bryostatin-1是否可以保护Aβ寡聚体导致的突触毒性。结果显示,在Aβ毒性模型... 在原代海马神经元上建立通过外加Aβ寡聚体所导致的突触毒性模型,并使用蛋白印迹、激酶活性、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和电生理等技术检测PKC激酶的非选择性激动剂Bryostatin-1是否可以保护Aβ寡聚体导致的突触毒性。结果显示,在Aβ毒性模型中,Bryostatin-1可以改善树突棘的形态,并促进树突棘成熟。此外,电生理结果显示Bryostatin-1可以显著改善突触后的微型兴奋性突触后电流频率,AMPA受体与NMDA受体的比例并没有发生显著改变。蛋白印迹结果显示Bryostatin-1可以上调突触生物标记物水平。蛋白印迹试验结果表明,Bryostatin-1可以上调mTOR-S6K1信号通路的活性。通过在神经元中转染GFP-RFP-LC3质粒并进行激光共聚焦显微观察,结果提示Aβ寡聚体可以抑制神经元内自噬通量,而Bryostatin-1可以提高被Aβ寡聚体所抑制的自噬通量。结果提示,Bryostatin-1激活mTOR-S6K1信号通路,并随后调节细胞自噬功能可能是其在Aβ寡聚体毒性环境下保护神经元突触功能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蛋白激酶C 神经元树突棘形态 神经突触功能 神经元自噬通量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介导GDNF表达对脑损伤大鼠神经元突触损伤及肺功能保护机制 被引量:3
8
作者 段彩萍 白江华 +2 位作者 郝彬洁 韩云志 都义日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3536-3540,共5页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介导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对脑损伤大鼠神经元突触损伤及肺功能保护机制研究。方法75只雄性SPF级SD大鼠购自常州卡文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随机抽取15只作为健康组进行对照,剩余大鼠建立模型,建模成功后...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介导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对脑损伤大鼠神经元突触损伤及肺功能保护机制研究。方法75只雄性SPF级SD大鼠购自常州卡文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随机抽取15只作为健康组进行对照,剩余大鼠建立模型,建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Dex组、GDNF组及联合组,各组15只。运用神经功能缺损(mNSS)评分检测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水迷宫实验检测认知功能,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脑、肺组织病理形态,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检测突触蛋白(SYN)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结果与健康组相比,模型组不同时间mNSS评分、穿越平台次数、SYN1、BDNF降低、凋亡率、逃避潜伏期、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白细胞介素(IL)-8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Dex组、GDNF组与联合组不同时间mNSS评分、穿越平台次数、SYN1、BDNF增加,凋亡率、逃避潜伏期、NE、IL-8降低,差异显著(P<0.05),Dex组、GDNF组各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Dex组、GDNF组相比,联合组不同时间mNSS评分、穿越平台次数、SYN1、BDNF增加,凋亡率、逃避潜伏期、NE、IL-8降低,差异显著(P<0.05)。肺组织:健康组肺组织正常;模型组可见肺泡腔及细支气管内中性粒细胞和纤维蛋白渗出,肺泡隔增宽,肺泡萎陷,肺泡壁破裂,肺泡腔融合;与模型组肺组织相比,Dex组、GDNF组及联合组肺组织均有所改善,且以联合组效果最为显著。脑组织:健康组脑组织正常;模型组脑组织发生水肿,神经元细胞核固缩;与模型组肺组织相比,Dex组、GDNF组及联合组脑组织均有所改善,且以联合组效果最为显著。结论右美托咪定通过促进GDNF表达,从而修复神经元突触损伤,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改善肺功能及认知功能,发挥脑保护及肺保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 脑损伤 神经突触损伤 肺功能
下载PDF
酸枣仁皂苷A对抑郁小鼠行为及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的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李会涛 李剑男 +1 位作者 张桐 贡济宇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3,共8页
该文探究了酸枣仁皂苷A(Jujuboside A,JuA)对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及神经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表达的作用。通过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旷场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小鼠的抑郁状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 该文探究了酸枣仁皂苷A(Jujuboside A,JuA)对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及神经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表达的作用。通过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旷场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小鼠的抑郁状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小鼠海马组织酪氨酸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B,TrkB)、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CREB)、突触后密度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 95,PSD95)、自噬效应蛋白Beclin1(Autophagy Effector Protein Beclin1,Beclin1)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JuA显著改善抑郁模型小鼠的抑郁状态。同时,JuA作用后海马组织BDNF、TrkB、CREB、PSD95、Beclin1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分别上调了190.23%、137.24%、76.29%、169.32%、82.53%。综上所述,JuA对抑郁模型小鼠具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并能明上调BDNF、TrkB、CREB、PSD95、Beclin1等神经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的表达。实验结果为JuA在抑郁症临床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探究抑郁症药物治疗靶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皂苷A 抑郁小鼠 抗抑郁作用 神经突触可塑性
下载PDF
小鼠蓝斑内投射至脊髓背角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突触前神经元在全脑的分布情况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欣瑶 薛茹 +4 位作者 彭莉 张浚睿 李云鹏 刘蕊 张谅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047-1051,共5页
目的利用逆行跨单突触狂犬病毒(RV)系统,研究投射到脊髓背角(SDH)的蓝斑(LC)内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突触前神经元在全脑的分布情况。方法第一步将二联辅助病毒注入到TH-Cre小鼠的LC中,两周后将重组RV注入到SDH中。小鼠存活一周后将其... 目的利用逆行跨单突触狂犬病毒(RV)系统,研究投射到脊髓背角(SDH)的蓝斑(LC)内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突触前神经元在全脑的分布情况。方法第一步将二联辅助病毒注入到TH-Cre小鼠的LC中,两周后将重组RV注入到SDH中。小鼠存活一周后将其灌注取材,然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LC-SDH通路的上游核团在全脑的分布情况。结果利用逆行跨单突触RV系统,可以在脑内的次级运动皮层(M2)、杏仁中央核(CeA)、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外侧区(lPAG)、中脑导水管腹外侧区(vlPAG)、中缝背核(DR)和巨细胞网状核(Gi)等核团内观察到RV阳性神经元,说明这些核团与LC-SDH通路构成了三级通路。结论脑内M2、CeA、lPAG、vlPAG、DR和Gi等核团与LC-SDH通路形成了三级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斑 脊髓背角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 逆行跨单突触狂犬病毒系统 突触神经
下载PDF
经颅磁声电刺激对皮层锥体神经元的突触传递特性影响的仿真分析
11
作者 李子春 张帅 +4 位作者 赵清扬 徐亦豪 武健康 徐桂芝 《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3期73-79,共7页
短时程突触可塑性(short-term synaptic plasticity,STP)具备快速性、频发性特点,以多种方式在大脑记忆活动中对信息进行处理和神经元集群的选择,是工作记忆中储存过程的关键。经颅磁声电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o-acoustic-electrical... 短时程突触可塑性(short-term synaptic plasticity,STP)具备快速性、频发性特点,以多种方式在大脑记忆活动中对信息进行处理和神经元集群的选择,是工作记忆中储存过程的关键。经颅磁声电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o-acoustic-electrical Stimulation,TMAES)作为一种超声和静磁场耦合作用于大脑的新型无创调控手段,对正常及病理生物组织的神经电活动均具有潜在的调节作用。本文旨在研究TMAES对皮质锥体神经元突触STP具体机制的影响,通过搭建皮质锥体神经元突触传递模型,探究不同刺激电流强度下皮质锥体神经元突触前钙离子浓度、囊泡释放以及突触后电位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刺激电流强度增大,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频率明显升高且幅值变化增大,囊泡释放总量增加。而STP在刺激时间内总体呈减弱趋势,但随刺激电流增大在单个簇放电期间由平稳增强转变为先增强后抑制。研究结果有助于推动TMAES下皮层工作记忆网络动力学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经颅磁声电刺激对大鼠工作记忆的影响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和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声电刺激 短时程突触可塑性 锥体神经突触 突触后电位 钙依赖可塑性
下载PDF
我国科学家成功探测人工神经元突触的量子成像
12
作者 《超硬材料工程》 CAS 2023年第5期55-55,共1页
近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孙方稳课题组与合作者合作,制备了基于二氧化钒相变薄膜的类脑神经元器件,并利用金刚石中氮-空位(NV)色心作为固态自旋量子传感器,探测了神经元突触在外部刺激下的动态连接,展示了类脑神... 近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孙方稳课题组与合作者合作,制备了基于二氧化钒相变薄膜的类脑神经元器件,并利用金刚石中氮-空位(NV)色心作为固态自旋量子传感器,探测了神经元突触在外部刺激下的动态连接,展示了类脑神经系统中多通道信号传递和处理过程。这项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期刊《科学进展》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突触 神经系统 国际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二氧化钒 动态连接 量子成像 相变薄膜
下载PDF
心源性猝死者窦房结神经突触素定量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姚青松 宋一璇 +2 位作者 邓平 祝家镇 梁赏猷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79-81,共3页
探索常规检验尚未查清的心源性猝死者的死因。采用 L SA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对窦房结中突触素阳性物作计算机图像分析 ,定量检测及其检验处理。对照组窦房结中突触素阳性物平均每视野 1.75± 0 .6 7;在猝死组 10例中 ,A组 5例窦... 探索常规检验尚未查清的心源性猝死者的死因。采用 L SA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对窦房结中突触素阳性物作计算机图像分析 ,定量检测及其检验处理。对照组窦房结中突触素阳性物平均每视野 1.75± 0 .6 7;在猝死组 10例中 ,A组 5例窦房结突触素阳性物平均每视野为 0 .75± 0 .1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0 11) ;B组 5例平均每视野为 1.88± 0 .74,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房结 心源性猝死 神经突触 定量研究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神经突触膜制备方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郭佐 陈宜张 郑尊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29-131,共3页
介绍一种改进的神经突触膜(SPM)的制备方法.采用此方法,可简化制备过程,缩短制备时间,提高 SPM 产率,特别是可以完全排除胞液对 SPM 制备物的污染.
关键词 突触 制备 神经突触
下载PDF
石菖蒲活性成分对双转基因小鼠APP及神经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9
15
作者 张春霞 郭俊和 +6 位作者 陈云波 闫蓉 王奇 于旭华 魏刚 刘四军 程淑意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探讨石菖蒲活性部位β-细辛醚和丁香酚对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脑内β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表达及神经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3月龄SPF级雄性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12只,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 目的探讨石菖蒲活性部位β-细辛醚和丁香酚对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脑内β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表达及神经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3月龄SPF级雄性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12只,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安理申(以安理申为阳性对照药)组、β-细辛醚组及丁香酚组,每组3只,用同龄同背景APPswe/PS1dE9转基因阴性小鼠3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用药4个月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大脑内海马及皮层APP表达水平,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及神经突触的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在海马CA1区和皮质的APP阳性面积百分比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安理申组和β-细辛醚组在海马CA1区和皮质的APP阳性面积百分比显著减少(P<0.01);丁香酚组皮质的APP阳性面积百分比显著减少(P<0.01)。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神经毡内突触结构表现为大片的轴浆空泡化,突触数量减少,突触界面变短或融合消失,突触小泡数量明显减少,突触前膜、后膜及突触间隙大多模糊不清,突触后成分致密区厚度变薄,典型的突触结构已遭破坏,部分线粒体有轻微破损。安理申组、β-细辛醚组及丁香酚组小鼠海马CA1区神经突触结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与模型组比较在细胞器结构、轴浆空泡化、突触数量、突触界面、突触小泡数量及突触结构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β-细辛醚及丁香酚可以抑制APP的过量表达,对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的突触有一定的保护和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石菖蒲 Β-细辛醚 丁香酚 双转基因小鼠 Β淀粉样前体蛋白 神经突触超微结构
下载PDF
神经连接蛋白1与神经突触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罗丹 唐会 +1 位作者 邱丽丽 杨建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97-1100,共4页
大脑信息处理及传输过程需要神经突触的参与,而突触间的特殊细胞黏附分子对神经突触的形成、成熟及功能维持具有重要作用。其中神经连接蛋白1(neuroligin1,NL1)是位于兴奋性突触后膜的细胞黏附分子。NL1通过与神经轴突蛋白1(neurexin1,N... 大脑信息处理及传输过程需要神经突触的参与,而突触间的特殊细胞黏附分子对神经突触的形成、成熟及功能维持具有重要作用。其中神经连接蛋白1(neuroligin1,NL1)是位于兴奋性突触后膜的细胞黏附分子。NL1通过与神经轴突蛋白1(neurexin1,NRXN1)等分子相互作用,参与突触的发生发展,与突触的可塑性及功能相关。NL1敲除或过表达均可损伤学习记忆功能,提示NL1参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的一些神经精神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因此,研究NL1的作用可进一步完善认知障碍的发生发展机制,并为认知障碍相关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突触 神经连接蛋白1 神经轴突蛋白1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蛇毒突触前磷脂酶A_2神经毒素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兆瑞 王振 +2 位作者 马亚瑞 何宇 杨章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3期7749-7751,共3页
蛇毒突触前磷脂酶A2神经毒素(Snake presynaptic phospholipase A2 neurotoxins,SPANs)是蛇毒中毒性最大的成分之一,主要作用于脊椎动物神经-肌肉接头(Neuromuscular junction,NMJ)处,阻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释放致使动物肌肉麻痹、呼... 蛇毒突触前磷脂酶A2神经毒素(Snake presynaptic phospholipase A2 neurotoxins,SPANs)是蛇毒中毒性最大的成分之一,主要作用于脊椎动物神经-肌肉接头(Neuromuscular junction,NMJ)处,阻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释放致使动物肌肉麻痹、呼吸衰竭直至死亡。SPANs与突触前膜特异性结合,水解膜磷脂生成溶血磷脂(Lysophospholipids,LysoPC)和脂肪酸(Fatty acids,FA),改变膜构象、膜通透性提高导致Ca2+大量内流至神经末梢、突触囊泡(Synaptic vesicles,SV)枯竭、线粒体功能障碍等。对蛇毒突触前磷脂酶A2神经毒素的受体分子及其引发的一系列胞内分子事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 磷脂酶A2 突触神经毒素 分子机制
下载PDF
忆阻器类脑神经突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心满 钟智坚 +4 位作者 岳志秀 朱俊 高芳亮 史艳丽 章勇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5,共15页
大脑之所以能够控制人和动物的复杂生命活动,使生物体在多变的自然环境得以生存,得益于大规模神经网络中高效、快速、精准的信息传递。神经突触作为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重要机构,保证了神经网络的高效运转,因此构建具有神经突触功能的... 大脑之所以能够控制人和动物的复杂生命活动,使生物体在多变的自然环境得以生存,得益于大规模神经网络中高效、快速、精准的信息传递。神经突触作为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重要机构,保证了神经网络的高效运转,因此构建具有神经突触功能的电子突触是研究仿生系统和类脑神经网络的必经之路。研究人员尝试各种电子元件对神经突触进行模拟,其中忆阻器由于其独特的器件结构和具有“记忆特性”的电学性能,成为构建类脑神经突触的最佳选择。文章全面概述近年来忆阻器模拟神经突触的研究进展,包括忆阻器模拟神经突触的可塑性、再可塑性、非联想学习、联想学习等功能,总结了忆阻器神经突触在人工神经网络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对忆阻器神经突触的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忆阻器 神经突触 可塑性 神经网络
下载PDF
基于忆阻器的神经突触仿生器件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益春 徐海阳 +1 位作者 王中强 张磊 《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25,4,共5页
忆阻器因其与神经突触类似的独特非线性电学性质,以及结构简单、集成度高等优势。在新型神经突触仿生电子器件领域引起广泛关注。
关键词 忆阻器 神经突触 学习功能 突触模拟 突触可塑性
下载PDF
NMDA受体在慢性吗啡处理大鼠伏隔核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改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瑞岭 郝伟 +2 位作者 刘克菊 岳伟华 徐锡萍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3期2492-2493,共2页
目的:探讨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acid,NMDA)受体在慢性吗啡处理大鼠伏隔核神经元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方法:将15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等分为吗啡组(腹腔注射吗啡,起始剂量5mg/kg,2次/d,逐日递增5mg,至第10天为5... 目的:探讨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acid,NMDA)受体在慢性吗啡处理大鼠伏隔核神经元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方法:将15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等分为吗啡组(腹腔注射吗啡,起始剂量5mg/kg,2次/d,逐日递增5mg,至第10天为50mg/kg)、干预组(每次注射吗啡前30min腹腔注射NMDA受体拮抗剂地卓西平0.075mg/kg)及对照组(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末次注射后6d处死取伏隔核并制作电镜标本,日立H-600透射电镜下测量神经元突触界面结构参数。结果:吗啡组大鼠伏隔核神经元突触活性区长度犤(226.46±21.10)nm犦及突触后致密物厚度犤(43.50±5.44)nm犦显著小于对照组犤(319.30±13.40)nm,(58.70±4.95)nm犦(F=49.528,6.725;P均<0.01);干预组大鼠突触后致密物厚度犤(57.30±1.02)nm犦显著大于吗啡组犤(43.50±5.44)nm犦(P<0.05),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NMDA受体在慢性吗啡处理所导致的伏隔核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改变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DA受体 吗啡 大鼠 伏隔核 神经突触 可塑性 N-甲基-D-天冬氨酸 阿片依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