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晋中晚熟冬小麦“窄行稀条播”的群体质量和产量效应 被引量:4
1
作者 田森林 李慧明 白文斌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07-1110,共4页
针对晋中晚熟冬小麦群体质量不高、水肥利用率低等问题,以大穗型品种山农9-1和多穗型品种山农9801为材料,在不改变播量和水肥投入的情况下,探讨了窄行稀条播种植模式(行距10 cm)对冬小麦群体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条播种植(行距... 针对晋中晚熟冬小麦群体质量不高、水肥利用率低等问题,以大穗型品种山农9-1和多穗型品种山农9801为材料,在不改变播量和水肥投入的情况下,探讨了窄行稀条播种植模式(行距10 cm)对冬小麦群体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条播种植(行距20 cm)相比,窄行稀条播极显著提高了小麦产量,其中山农9801增产幅度大于山农9-1;山农9-1增产原因是穗粒数、千粒重、成穗数都显著提高,而山农9801是成穗数和穗粒数分别极显著和显著提高。窄行稀条播增加了各个生育阶段的群体数量,提高了分蘖成穗率和叶面积系数,而且延长了叶片功能期。说明窄行稀条播种植模能改善晋中晚熟冬小麦群体数量和质量,进而起到增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窄行稀条播 栽培技术 产量 群体结构
下载PDF
窄行稀条播对小麦干物质积累及运转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凤洁 郭欢 +4 位作者 冯变娥 乔俊芳 荀洁 董琦 王爱萍 《山西农业科学》 2014年第2期123-125,共3页
通过窄行稀条播与常规条播2种栽培方式,对山农9801和山农9-1这2个小麦品种单株的干物质积累及运转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窄行稀条播方式能增加小麦的叶质量、茎鞘质量,提高花后小麦营养器官及各节间的干物质运转量、干物质运转... 通过窄行稀条播与常规条播2种栽培方式,对山农9801和山农9-1这2个小麦品种单株的干物质积累及运转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窄行稀条播方式能增加小麦的叶质量、茎鞘质量,提高花后小麦营养器官及各节间的干物质运转量、干物质运转率及转运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窄行稀条播下,山农9801的干物质积累量多于山农9-1,但干物质转化量、转化率及贡献率均低于山农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行稀条播 小麦 干物质 积累 运转
下载PDF
窄行稀条播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董琦 阎晓光 +2 位作者 梁素明 宋长水 王爱萍 《山西农业科学》 2008年第12期25-26,共2页
通过窄行稀条播与常规条播两种栽培方式,对山农9-1和山农9801两个小麦品种的生长发育、形态特征及产量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窄行稀条播方式能增加小麦的分蘖数、次生根数以及旗叶、倒二叶和倒三叶的叶面积;多穗型品种更适合于窄... 通过窄行稀条播与常规条播两种栽培方式,对山农9-1和山农9801两个小麦品种的生长发育、形态特征及产量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窄行稀条播方式能增加小麦的分蘖数、次生根数以及旗叶、倒二叶和倒三叶的叶面积;多穗型品种更适合于窄行稀条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行稀条播 小麦 生长发育
下载PDF
窄行稀条播对小麦衰老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董琦 黄磊 +2 位作者 梁素明 宋长水 王爱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0932-10933,共2页
[目的]为小麦抗衰老水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山农9-1(大穗型)和山农9801(多穗型)2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分别设置窄行稀条播B3(行距10 cm)和常规条播B6(行距20 cm)2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小麦旗叶SOD、P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从... [目的]为小麦抗衰老水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山农9-1(大穗型)和山农9801(多穗型)2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分别设置窄行稀条播B3(行距10 cm)和常规条播B6(行距20 cm)2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小麦旗叶SOD、P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从抽穗至花后30 d,B3处理2品种旗叶的SOD活性均大于B6处理。开花至花后30 d,B3处理山农9-1旗叶的POD活性高于B6处理;抽穗至花后30 d山农9801旗叶的POD活性始终高于B6处理,且开花至花后10 d POD活性最高。B3处理2品种旗叶的MDA含量均低于B6处理。[结论]窄行稀条播可明显延缓小麦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行稀条播 小麦 SOD POD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不同种植方式冬小麦群体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冯变娥 张凤洁 +4 位作者 乔俊芳 范晋波 荀洁 董琦 王爱萍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293-300,共8页
以山西农业大学培育的多穗型冬小麦山农9801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在施氮总量每公顷300 kg时,分别对常规条播(B1)和窄行稀条播(B2)实施不同氮肥基追比:CK(10∶0)、C1(7∶3)、C2(5∶5)、C3(3∶7),研究其对拔节期小麦群体形态、... 以山西农业大学培育的多穗型冬小麦山农9801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在施氮总量每公顷300 kg时,分别对常规条播(B1)和窄行稀条播(B2)实施不同氮肥基追比:CK(10∶0)、C1(7∶3)、C2(5∶5)、C3(3∶7),研究其对拔节期小麦群体形态、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及总茎数、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窄行稀条播促进了冬小麦群体生长,提高了实际产量。不同氮肥运筹对两种播种方式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很大,拔节期追施氮肥后小麦各指标均在C1、C2较高,整体看C1最高,且对窄行条播的提高作用更为明显。B2种植基追比7∶3时,旗叶面积、株高、次生根数最多,黄叶数最少,且与其他处理达到显著差异,拔节期到孕穗期LAI最高,群体总茎数及单株成穗数最大,C1处理通过显著增加有效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来增加实际产量。上述分析结果为晋中窄行条播冬小麦氮肥合理利用,优质高产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窄行稀条播 群体结构 LAI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