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维摩诘经变以窟门为中心的设计意匠——以莫高窟第103窟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于向东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3-141,共9页
维摩诘经变以窟门为中心的设计,始创于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第103窟维摩诘经变,发展完善了这一以窟门为中心的设计,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以第103窟为代表的这种设计,在凸显维摩诘与文殊菩萨两位辩论者的同时,还可能蕴含独特的意匠,即以... 维摩诘经变以窟门为中心的设计,始创于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第103窟维摩诘经变,发展完善了这一以窟门为中心的设计,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以第103窟为代表的这种设计,在凸显维摩诘与文殊菩萨两位辩论者的同时,还可能蕴含独特的意匠,即以窟门喻"不二法门",只有通过这一比喻法门的窟门,才能进入象征《佛国品》所说佛国净土的石窟主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石 维摩诘经变 设计意匠 窟门 不二法
下载PDF
莫高窟北周第430窟窟门考证 被引量:2
2
作者 孙毅华 孙儒僩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1-75,共5页
莫高窟石窟内现存的古代木构件数量稀少,最早的有北魏时期的木斗栱,而北周的木构件只存这一低矮狭小的门框,该门框中保留的一些历史信息,为研究古建筑的发展演变提供了一些有力的证据,如木工工具中现在常用的平木工具——刨子,在北周时... 莫高窟石窟内现存的古代木构件数量稀少,最早的有北魏时期的木斗栱,而北周的木构件只存这一低矮狭小的门框,该门框中保留的一些历史信息,为研究古建筑的发展演变提供了一些有力的证据,如木工工具中现在常用的平木工具——刨子,在北周时期还没有出现。同时,这一木门框中的各个构件名称也与宋代编修的《营造法式》相对应,说明中国古建筑缓慢地发展,它也可能是迄今在中国地面遗存的唯一的北周木门框构件实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 北周 窟门
下载PDF
莫高窟窟门对窟内热环境影响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登超 闫增峰 +1 位作者 张君杰 张正模 《建筑节能(中英文)》 2021年第1期95-101,共7页
莫高窟洞窟均为单侧开口形式,窟门是窟内外空气交换的唯一途径。为研究窟门对窟内热环境稳定的影响,以第206窟、第209窟为例,通过现场测试方法,分析不同窟门洞窟在冬季、秋季窟内热环境的特点;通过数值模拟方法,比较窟门的百叶窗面积发... 莫高窟洞窟均为单侧开口形式,窟门是窟内外空气交换的唯一途径。为研究窟门对窟内热环境稳定的影响,以第206窟、第209窟为例,通过现场测试方法,分析不同窟门洞窟在冬季、秋季窟内热环境的特点;通过数值模拟方法,比较窟门的百叶窗面积发生改变时,第206窟冬季分别在热压作用下、热压风压共同作用下,洞窟沿进深方向的温度影响范围。结果表明:在冬季,第206窟、第209窟窟门漏风量分别为0.01 m^(3)/s、0 m^(3)/s,窟门漏风量越小,窟内温度波动越小;第206窟、第209窟窟门传热系数分别为6.7 W/(m^(2)·K)、2.3 W/(m^(2)·K),在秋季,窟门传热系数越小,洞窟入口处的温度波动越小;第206窟在热压作用下,洞窟的温度影响范围随窟门百叶窗开口面积的增大而增大,最大为2.2 m,在热压风压共同作用下温度影响范围均为6.8 m,达到整个洞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 窟门 热环境 现场测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窟门的一次公益设计和改造实验
4
作者 朱捷 庄慎 《世界建筑》 2017年第12期22-25,共4页
本文记述了通过社会力量对敦煌莫高窟窟门进行优化改造的公益设计和试验过程,展示了一扇需要满足安全防护、智能化控制、防风沙和调节通风等复杂要求的门的设计细节。
关键词 敦煌莫高 智能窟门 防风沙 通风调节
下载PDF
龙门石窟宾阳中洞空间叙事研究——以窟门两侧图像为中心
5
作者 王韦韬 张聪 《艺术学界》 2023年第1期87-108,共22页
龙门石窟宾阳中洞窟内窟门两侧图像具有独特的空间性,本文从“空间叙事学”角度切入,重点探讨了其中的维摩诘经图像、本生图像。首先,在叙事内容上,进行了补充性释读,认为文殊菩萨身前莲花与其所述“如来种”有关、须大拏太子本生图第... 龙门石窟宾阳中洞窟内窟门两侧图像具有独特的空间性,本文从“空间叙事学”角度切入,重点探讨了其中的维摩诘经图像、本生图像。首先,在叙事内容上,进行了补充性释读,认为文殊菩萨身前莲花与其所述“如来种”有关、须大拏太子本生图第一部分为“臣民相送”;其次,在叙事结构上,认为该窟之所以将维摩诘经图像置于本生布施图像之上,是因为前者为主要叙事,后者为次要叙事,后者为前者观念的图像化。这种借助“系列图像叙事”补充“单幅图像叙事”的叙事结构并非来自外域,或为汉地传统。最后,在“空间叙事”的影响上,通过对北朝佛教造像的爬梳,认为该窟窟门两侧独特的“空间叙事”,因礼拜者作为“受述者”的传播,在北朝中原地区有所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宾阳中洞 窟门 空间叙事 维摩诘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