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濒危薄型窟顶石窟加固新技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满君 谌文武 孙光吉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1-25,I0003,共6页
通过分析薄型窟顶的失稳原因并结合文物保护的加固原则,归纳出传统加固石窟窟顶技术的缺点,提出用钢梁吊顶结构加固窟顶的新方法,并具体介绍了该方法的加固措施和原理。结合新疆库车克孜尔尕哈石窟平共处第41窟现存情况,对加固前后的石... 通过分析薄型窟顶的失稳原因并结合文物保护的加固原则,归纳出传统加固石窟窟顶技术的缺点,提出用钢梁吊顶结构加固窟顶的新方法,并具体介绍了该方法的加固措施和原理。结合新疆库车克孜尔尕哈石窟平共处第41窟现存情况,对加固前后的石窟窟顶进行稳定性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加固后的窟顶危岩体安全稳定,并且该加固方法最大程度地保存了历史信息,对文物干预最小。由此得出钢梁吊顶技术加固薄型窟顶石窟,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型石 钢梁吊顶 加固 稳定性
下载PDF
莫高窟第98窟是一忏法道场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永增 陈菊霞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9-40,共12页
莫高窟第98窟是归义军节度使曹议金的功德窟。该窟窟顶四披绘制了约700身千佛,每身千佛都有对应的榜题。通过抄录和核查这些千佛榜题,笔者发现,第98窟窟顶四披的千佛名应出自敦煌本《佛说贤劫千佛名经》,其底稿应与S.6485《佛说贤劫千... 莫高窟第98窟是归义军节度使曹议金的功德窟。该窟窟顶四披绘制了约700身千佛,每身千佛都有对应的榜题。通过抄录和核查这些千佛榜题,笔者发现,第98窟窟顶四披的千佛名应出自敦煌本《佛说贤劫千佛名经》,其底稿应与S.6485《佛说贤劫千佛名经》类同。窟顶四披上方画十方诸佛赴会图,并有"奉请(十方佛)……来居此窟"之题记;窟顶四角绘有四天王像,也有"谨请(天王)……来降此窟"之题记,参照传世佛教忏法典籍和一些敦煌礼忏文的"启请"仪式,笔者认为,第98窟应该是一个忏法道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98 顶四披 《佛说贤劫千佛名经》 道场
下载PDF
敦煌早期覆斗顶窟形式初探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洁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24,119-120,共8页
本文考察了敦煌早期的覆斗顶窟,并与麦积山石窟攒尖顶、汉代墓室形制比较异同,讨论了敦煌覆斗顶窟的源流问题,提出墓室形制对敦煌覆斗顶窟形成的影响。同时,与汉墓、高句丽墓、巴米扬石窟、克孜尔石窟以及克孜尔尕哈石窟等藻井形式比较... 本文考察了敦煌早期的覆斗顶窟,并与麦积山石窟攒尖顶、汉代墓室形制比较异同,讨论了敦煌覆斗顶窟的源流问题,提出墓室形制对敦煌覆斗顶窟形成的影响。同时,与汉墓、高句丽墓、巴米扬石窟、克孜尔石窟以及克孜尔尕哈石窟等藻井形式比较,指出敦煌覆斗顶窟的藻井渊源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石 覆斗顶 藻井 形制 渊源
下载PDF
S.P.172与莫高窟五代宋窟顶壁画关系试论──敦煌壁画底稿研究之三 被引量:3
4
作者 沙武田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7-42,共6页
S.P.172白描稿经诸家认为可能为“坛样图”或“曼茶罗”而作者认为,该画稿在归义军。曹氏画院”早期被改造用作设计绘制莫高窟第98、108、100等窟窟顶壁画的底稿。特别是第98窟,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窟,影响了莫高窟... S.P.172白描稿经诸家认为可能为“坛样图”或“曼茶罗”而作者认为,该画稿在归义军。曹氏画院”早期被改造用作设计绘制莫高窟第98、108、100等窟窟顶壁画的底稿。特别是第98窟,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窟,影响了莫高窟五代末曹氏归义军时期所建其他大窟的窟顶壁画设计绘制,因而使这一时期洞窟壁画的绘制具有明显的程式化表现。文中并探讨了S.P.172作为敦煌壁画底稿的一些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172 顶壁画 底稿 98 曹氏归义军时期
下载PDF
龟兹石窟与须弥山石窟中的穹窿顶窟 被引量:7
5
作者 陈悦新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3-79,共7页
There is a special domed caves in Qiuzi and Xumishan Grottos of Xinjiang and Ningxia in the latter part of the South and North Dynasties The domed shape get into China from Central Asia Thought about the Sogdian’s ac... There is a special domed caves in Qiuzi and Xumishan Grottos of Xinjiang and Ningxia in the latter part of the South and North Dynasties The domed shape get into China from Central Asia Thought about the Sogdian’s acting along "the Silk Road" and their having relation with the Buddist Arts,the paper conjectured that maybe the domed caves were bound up wi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兹石 须弥山石 穹窿顶 建筑形制 建筑风格
下载PDF
文化交流视野下的莫高窟285窟窟顶艺术 被引量:2
6
作者 马莉 史忠平 《邢台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34-136,共3页
莫高窟第285窟是西魏时期的代表洞窟。其窟顶从形制、内容到艺术风格均显示了"兼容并蓄,融汇中西"的风格特点,体现了甘肃敦煌地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交流状况。
关键词 文化交流 莫高285 顶艺术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石窟建筑形制与结构特征探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杨赫赫 王其亨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9-212,共14页
石窟寺建筑大多依存于不同性质的岩体,采用减地之法开凿而成,受地域、时代、民族等因素影响,石窟建筑形制因时因地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而石窟赋存岩性的差异和建筑形制类型的不同,则对石窟建筑的营造工艺提出了不同要求。该文通过对敦煌... 石窟寺建筑大多依存于不同性质的岩体,采用减地之法开凿而成,受地域、时代、民族等因素影响,石窟建筑形制因时因地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而石窟赋存岩性的差异和建筑形制类型的不同,则对石窟建筑的营造工艺提出了不同要求。该文通过对敦煌莫高窟不同形制石窟窟顶坡度、石窟建筑尺度、石窟结构受力以及石窟层位分布等方面的统计、计算与分析,从石窟窟顶坡度的范围、石窟平立面的比例关系、不同形制石窟模型的受力特征与层位特征等方面,探讨了古人在石窟营造工程中呈现的设计思想与整体布局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阐明了不同形制石窟的鲜明结构特征和相互之间渗透延续的脉络,为研究敦煌石窟建筑形制的时代演变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顶坡度 尺度 结构受力 层位特征
下载PDF
莫高窟第285窟窟顶壁画题材与构图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马若琼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4-130,共7页
莫高窟第285窟窟顶图像应用多种纹样元素,其内容丰富,布局精美,构图形式多样,并具有应用传统民间图案的典型特征。该窟窟顶壁画所展示的内容反映了传统文化和佛教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同时从美术学角度出发对其绘画题材和构图特征... 莫高窟第285窟窟顶图像应用多种纹样元素,其内容丰富,布局精美,构图形式多样,并具有应用传统民间图案的典型特征。该窟窟顶壁画所展示的内容反映了传统文化和佛教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同时从美术学角度出发对其绘画题材和构图特征进行分析,对于应用设计学理论研究其构图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第285 顶图像 构图特征
下载PDF
北朝末隋初莫高窟窟顶图案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振旺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0-89,共10页
本文从洞窟形制、藻井图案内容及变化、色彩特征等视角,对北朝末隋初代表洞窟展开研究,阐释其对前代的承袭及转型变化。北朝末隋初,中心柱窟形将消逝,平棋图案进入晚期,覆斗顶窟增多。这一时期窟顶图案种类少,整体形象质朴、拘谨,忍冬... 本文从洞窟形制、藻井图案内容及变化、色彩特征等视角,对北朝末隋初代表洞窟展开研究,阐释其对前代的承袭及转型变化。北朝末隋初,中心柱窟形将消逝,平棋图案进入晚期,覆斗顶窟增多。这一时期窟顶图案种类少,整体形象质朴、拘谨,忍冬纹式微,建筑式图案渐趋消失,织物性图案初显端倪,部分洞窟图案趋向精致,推陈出新,展现了北朝末隋初藻井图案继承与转折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壁画 顶图案 平棋图案 叠涩式藻井图案 织物图案
下载PDF
莫高窟第361窟主室窟頂藻井壇城辨識——莫高窟第361窟研究之八 被引量:1
10
作者 趙曉星 《敦煌吐鲁番研究》 2015年第2期139-155,共17页
一、問題的提出莫高窟第361窟建於吐蕃統治敦煌晚期後段,時間大約爲9世紀40年代~〔1〕,是中唐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洞窟之一。《敦煌石窟内容總録》(以下簡稱《内容總録》)記:'主室窟頂藻井畫交杵蓮花井心,卷草、金剛杆、幔帷鋪於四披。... 一、問題的提出莫高窟第361窟建於吐蕃統治敦煌晚期後段,時間大約爲9世紀40年代~〔1〕,是中唐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洞窟之一。《敦煌石窟内容總録》(以下簡稱《内容總録》)記:'主室窟頂藻井畫交杵蓮花井心,卷草、金剛杆、幔帷鋪於四披。'~〔2〕但《内容總録》忽略了一種重要圖像,即藻井井心凹進部分每壁分别繪有一天王並二菩薩形的尊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心 莫高 内容 藻井 敦煌石 窟頂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屏风画与盝顶帐形龛关系溯源 被引量:1
11
作者 信佳敏 《美术大观》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6-79,共4页
莫高窟屏风画的产生、发展及演变与莫高窟中盝顶帐形龛和覆斗顶形窟的盛行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梳理盝顶帐形龛和覆斗顶形窟的渊源及功能,从而探讨屏风画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 屏风画 盝顶帐形龛 敞口龛 覆斗顶形
下载PDF
酒泉文殊山万佛洞西夏四角天王图像初探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甜 《西夏学》 CSSCI 2017年第2期175-184,共10页
文殊山万佛洞窟顶四角西夏时期重绘四天王图像,遗憾的是西南角天王已脱落。但从其余三幅天王图像足以看出,其构图新颖样式独特,勾线与晕染技艺娴熟,是同类题材中较为珍贵的艺术作品,突出表现了西夏艺术继承中原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更重... 文殊山万佛洞窟顶四角西夏时期重绘四天王图像,遗憾的是西南角天王已脱落。但从其余三幅天王图像足以看出,其构图新颖样式独特,勾线与晕染技艺娴熟,是同类题材中较为珍贵的艺术作品,突出表现了西夏艺术继承中原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更重要的是它与敦煌曹氏归义军时期部分新建洞窟中所绘四天王图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万佛洞窟顶四角天王像线描和淡彩的绘画风格受中原绘画传统的影响更多,更加强化了它的世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殊山万佛洞 西夏 顶四角天王 图像
下载PDF
砂岩石窟微小型柔性锚杆锚固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裴强强 白玉书 +3 位作者 崔凯 刘鸿 崔惠萍 李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2-364,共13页
针对石窟顶板文化信息丰富、变形突出和对扰动敏感度高的特点,采用扰动小、隐蔽性高的微小型柔性锚杆,能够满足锚固系统柔性变形和塑性状态极强的抗拉能力。为揭示砂岩石窟平顶窟顶板岩体微小型锚杆锚固技术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评价不同... 针对石窟顶板文化信息丰富、变形突出和对扰动敏感度高的特点,采用扰动小、隐蔽性高的微小型柔性锚杆,能够满足锚固系统柔性变形和塑性状态极强的抗拉能力。为揭示砂岩石窟平顶窟顶板岩体微小型锚杆锚固技术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评价不同系列锚杆在不同工况下的锚固性能,选择直径8 mm的GFRP锚杆和NPR锚杆,植入不同孔径,在杆体-浆体界面布设应变片,采用循环加载模式开展现场拉拔试验。研究发现微小直径GFRP锚杆和NPR锚杆具有良好的锚固性能和界面变形协调性,GFRP锚杆具有更好的延展性和抗剪性,锚孔直径与锚杆直径之比为2~2.25倍时锚固效果最佳,研究成果为微小型柔性锚杆在砂岩石窟顶板岩体加固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顶危岩体 微小型锚杆 锚固性能 变形协调
原文传递
探析敦煌285窟顶壁画色彩与空间构图的艺术语言
14
作者 吴昊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1年第8期117-119,共3页
敦煌莫高窟是东方壁画绘画美学中的瑰宝。每一时代的作品呈现着一个时代的绘画特点,展现出画师杰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其作品也凝结着古代匠人对宗教色彩美学与空间分布的智慧的结晶。文章从莫高窟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第285窟覆斗顶形穹... 敦煌莫高窟是东方壁画绘画美学中的瑰宝。每一时代的作品呈现着一个时代的绘画特点,展现出画师杰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其作品也凝结着古代匠人对宗教色彩美学与空间分布的智慧的结晶。文章从莫高窟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第285窟覆斗顶形穹顶进行研究,从当代色彩设计角度,分析古代东方公共空间中的色彩与空间的奥秘,这对现代公共空间分布应用设计学理论来研究其色彩空间构图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第285 顶图像 色彩学 构图特点 空间分布
原文传递
莫高窟第249窟四披内容新解——兼谈南北朝佛经经文中手扪日月佛教人物形象
15
作者 杨敬兰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 2023年第1期245-257,586,共14页
有关敦煌莫高窟第249窟窟顶的研究成果已有很多,松本荣一早在1937年就认为窟顶西披主题展现的是须弥四洲图,西披中心的天人为阿修罗;^(①)段文杰、贺世哲提出该窟窟顶四披展现的是佛道思想融合的场面,西披主神是阿修罗,但对此画面没有... 有关敦煌莫高窟第249窟窟顶的研究成果已有很多,松本荣一早在1937年就认为窟顶西披主题展现的是须弥四洲图,西披中心的天人为阿修罗;^(①)段文杰、贺世哲提出该窟窟顶四披展现的是佛道思想融合的场面,西披主神是阿修罗,但对此画面没有做过多深入解释;^(②)何重华首次提出第249窟西披展现的是维摩诘经的道场,^(③)张元林也举证肯定了这个观点;^(④)宿白认为此披是依据《观佛三昧海经》卷1“阿修罗攻帝释”故事绘制,目的是突出帝释天王形象;^(⑤)后来马兆民、赵燕林通过考证窟顶四披画面,认为整个窟顶展现的应该是《大方等陀罗尼经》。^(⑥)大多数对第249窟以及类似构图的研究成果,^(⑦)对阿修罗的形象持肯定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佛三昧海经 维摩诘经 段文杰 贺世哲 宿白 敦煌莫高 佛道思想 顶四披
原文传递
中国四大石窟
16
作者 欣雨 《老友》 2020年第5期52-52,共1页
四大石窟指的是以中国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巨型石窟艺术景观,包括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冈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艺术的历史瑰宝。
关键词 穹隆顶 鸣沙山
原文传递
把毕生献给敦煌艺术——记著名敦煌艺术史论学者、敦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
17
作者 雒青之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69-72,共4页
段文杰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敦煌学家。他以毕生精力,潜心研究敦煌艺术,在实践和理论上做出了杰出贡献。从40年代中到60年代初,他以深刻的理解和忘我的研讨精神,临摹了一批高水平的壁画。此后专攻敦煌艺术理论,相继发表了许多有真知灼见的... 段文杰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敦煌学家。他以毕生精力,潜心研究敦煌艺术,在实践和理论上做出了杰出贡献。从40年代中到60年代初,他以深刻的理解和忘我的研讨精神,临摹了一批高水平的壁画。此后专攻敦煌艺术理论,相继发表了许多有真知灼见的学术论文,在敦煌艺术研究领域内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段文杰发起、敦煌研究院组织召开了举世瞩目的两届敦煌学国际讨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艺术 敦煌壁画 敦煌研究 敦煌学研究 艺术风格 创作方法 顶壁画 学术论文 历史价值 敦煌石艺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