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尔德《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唯美立体叙事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慧 李正栓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2-136,共5页
《道林·格雷的画像》是唯美作家王尔德的经典之作。该小说采取了形式上"平行",内容上"对照"的立体叙事方法,打破传统平面式叙事模式,为其唯美之花搭建立体式旋转舞台。小说中三组平行对照体不仅从正反不同侧... 《道林·格雷的画像》是唯美作家王尔德的经典之作。该小说采取了形式上"平行",内容上"对照"的立体叙事方法,打破传统平面式叙事模式,为其唯美之花搭建立体式旋转舞台。小说中三组平行对照体不仅从正反不同侧面及视角印证着王尔德所要宣传的唯美思想,而且又以艺术品、艺术家、艺术舞台之间的内联性将整个文本有机地串接在一起,带给读者绝妙的唯美精神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 对照 唯美立体叙事
下载PDF
论长篇小说《爱历元年》的立体叙事艺术
2
作者 许艳文 《武陵学刊》 2016年第2期78-82,共5页
王跃文的《爱历元年》有别于他以往的小说,基本摒弃了小说主要人物赖以生存的政治环境,把触角延伸到寻常百姓中来。小说以现实主义精神真实描述了普通民众的生存状态与情感经历,以立体叙事方式展示了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体现出他独特的... 王跃文的《爱历元年》有别于他以往的小说,基本摒弃了小说主要人物赖以生存的政治环境,把触角延伸到寻常百姓中来。小说以现实主义精神真实描述了普通民众的生存状态与情感经历,以立体叙事方式展示了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体现出他独特的思维方式、审美意趣、人文关怀与批判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历元年》 立体叙事 人物命运 艺术特色
下载PDF
论略萨小说的“零件组合与立体叙事”艺术 被引量:3
3
作者 梁丽英 《镇江高专学报》 2001年第3期9-12,共4页
略萨是结构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 ,主张“立体”地反映多样化的现实生活。为此 ,他在创作中积极引进了立体绘画艺术中的“粘贴”、“并置”等技巧 ,把多个故事的多个片段打乱并置在一起 ,既像色彩斑斓的粘贴画 ,又像细碎零件的有机组... 略萨是结构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 ,主张“立体”地反映多样化的现实生活。为此 ,他在创作中积极引进了立体绘画艺术中的“粘贴”、“并置”等技巧 ,把多个故事的多个片段打乱并置在一起 ,既像色彩斑斓的粘贴画 ,又像细碎零件的有机组合 ,在时空交叉、跳跃中 ,多层面、多维度、多棱体地反映了现实生活的原生态。这样 ,小说的叙事就成为“立体”的 ,而读者的阅读随之也成为“立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件组合" "立体叙事" 结构现实主义小说 小说艺术 拉丁美洲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结构艺术 秘鲁
下载PDF
《玩笑》的立体叙事艺术
4
作者 成怡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4期61-63,共3页
《玩笑》作为米兰·昆德拉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已经表现出作者颇为成熟的叙事技巧。该小说通过叙述视角的转换,形成了一个几近完美的立体结构,这种结构影响到作品所塑造的人物、作品的情节及作品的主题,使它们都呈现出立体的效果... 《玩笑》作为米兰·昆德拉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已经表现出作者颇为成熟的叙事技巧。该小说通过叙述视角的转换,形成了一个几近完美的立体结构,这种结构影响到作品所塑造的人物、作品的情节及作品的主题,使它们都呈现出立体的效果。这种立体叙事艺术的使用使小说具有绚丽迷人的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玩笑》 米兰·昆德拉 立体叙事 长篇小说 叙述视角 捷克
下载PDF
总台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立体叙事、诗意呈现与价值书写
5
作者 王航 陈阳 《电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4-76,85,共4页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多档文化类综艺节目坚守文化自信,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以现代视角探索中国文化精神,使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本文通过立体叙事、诗意呈现、价值书写三个视角,分别从内容彰显、形式表达、思想内涵三个维度探讨总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多档文化类综艺节目坚守文化自信,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以现代视角探索中国文化精神,使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本文通过立体叙事、诗意呈现、价值书写三个视角,分别从内容彰显、形式表达、思想内涵三个维度探讨总台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现代阐释,为文化类综艺节目发展标记时代注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类综艺节目 立体叙事 诗意呈现 价值书写
原文传递
浅谈略萨《酒吧长谈》的立体叙事模式
6
作者 王丽 《作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5-36,共2页
秘鲁作家略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说明结构现实主义已受到充分的肯定。本文试从话波、影视艺术技巧和全方位视点三个方面,来浅析略萨的结构现实主义巅峰之作《酒吧长谈》的写作特点,进而探讨作者如何达到立体叙事的效果。
关键词 《酒吧长谈》 立体叙事 对话 影视 全方位视点
原文传递
闵希文静物画中的“立体叙事”
7
作者 高丽 《艺术市场》 2021年第8期124-126,共3页
闵希文在静物画的空间形式与色彩表现中,使简化的几何造型与对比明亮的色彩成为其作品的符号化标志。他的静物画中的造型图式体现了立体叙事意涵。其画面中光与色的构成、立体造型的空间归纳和时间叙事的视觉语言形态,是西画东渐过程中... 闵希文在静物画的空间形式与色彩表现中,使简化的几何造型与对比明亮的色彩成为其作品的符号化标志。他的静物画中的造型图式体现了立体叙事意涵。其画面中光与色的构成、立体造型的空间归纳和时间叙事的视觉语言形态,是西画东渐过程中现代艺术中国化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闵希文 静物画 立体叙事 平面化 语言符号
原文传递
论《柏林·亚历山大广场》的叙事策略
8
作者 刘卫平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130-132,共3页
作为表现主义语言大师,德布林在《柏林·亚历山大广场》中对20世纪20年代魏玛共和国时期柏林大都市小人物弗兰茨·比勃科普夫的命运进行了充满同情和悲悯的追踪。本文着重分析德布林长篇小说《柏林·亚历山大广场》的分段... 作为表现主义语言大师,德布林在《柏林·亚历山大广场》中对20世纪20年代魏玛共和国时期柏林大都市小人物弗兰茨·比勃科普夫的命运进行了充满同情和悲悯的追踪。本文着重分析德布林长篇小说《柏林·亚历山大广场》的分段式叙事结构以及拼贴式的叙事方法,力图探究德布林的叙事策略与传统小说的不同之处,深入讨论阅读德布林小说对读者所提出的挑战,即读者需要在思想上和精神上对小说进行二度加工和再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现主义 蚯蚓式分段叙事 拼贴式立体叙事
下载PDF
从《大后方》中看新时期纪录片的真实与立体
9
作者 梅璐 《传播力研究》 2018年第34期27-27,29,共2页
纪录片的真实性和艺术性向来是难以坚固的两个考量标准,由于类型题材的规定,真实性是首选,而从观众的审美接受以及作品的审美价值方面考量,过于浮夸的纪录片又会丧失其真实价值,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诸多红色题材影视作品中,纪录片《... 纪录片的真实性和艺术性向来是难以坚固的两个考量标准,由于类型题材的规定,真实性是首选,而从观众的审美接受以及作品的审美价值方面考量,过于浮夸的纪录片又会丧失其真实价值,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诸多红色题材影视作品中,纪录片《大后方》依靠真实丰富的影像资料、多层面立体的叙事视角和开放式的研究性创作理念将真实性与艺术性结合。战场硝烟弥漫,战后风云密布,时代的残酷和历史印痕通过政府西迁、转移工业物资、空防系统的筹建、医疗民意教育等真实的影像资料呈现,谱写了一首真实立体的全民抗战史诗。《大后方》画面的真实感和历史感、叙事层面的多角度立体叙事、开放式的创作态度以及无处不在的细节处理,在真实的基础上使纪录片具备了崇高的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叙事 真实与艺术 审美价值
下载PDF
静拨生命之摆或超越生死之维——论王蒙小说新作《生死恋》 被引量:3
10
作者 温奉桥 姜尚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19年第3期181-188,共8页
《生死恋》在开放的时空语境中,通过多重追忆立体叙事呈现了世界—中国的新图景,小说通过生命本体因爱欲难平而引发的无咎之悲,揭示了生命之自由欲求与生存秩序之间的永恒冲突,更对生命个体所必然存在的生死之二重性的荒谬性消解中,寻... 《生死恋》在开放的时空语境中,通过多重追忆立体叙事呈现了世界—中国的新图景,小说通过生命本体因爱欲难平而引发的无咎之悲,揭示了生命之自由欲求与生存秩序之间的永恒冲突,更对生命个体所必然存在的生死之二重性的荒谬性消解中,寻找一种间性超越的可能。《生死恋》建立在作者全新的世界意识和生命体验之上,体现了王蒙极富超越性的生命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蒙 《生死恋》 立体叙事 生命哲学
下载PDF
论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城市与狗》中时空交错的结构现实主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黎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757-759,共3页
结构现实主义在拉丁美洲文学中一直处于支柱地位,这种以立体性架构全景的文学结构能从多维度反映社会在历史与现实中的多样性。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的长篇小说《城市与狗》中表现出鲜明的现实批判倾向,小说突破传统的线性叙事方式,在... 结构现实主义在拉丁美洲文学中一直处于支柱地位,这种以立体性架构全景的文学结构能从多维度反映社会在历史与现实中的多样性。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的长篇小说《城市与狗》中表现出鲜明的现实批判倾向,小说突破传统的线性叙事方式,在闪回、多镜头摄影和蒙太奇等手法中灵活地剪接对话和独白,通过多个时空场景的并置真实地描绘出现实的原生态,采用多元素糅合推高结构现实主义的立体时空性,从而架构出一种新型的现代立体性小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城市与狗》 结构现实主义 立体叙事艺术
下载PDF
理论宣讲·创新表达:《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解读
12
作者 廖立东 毛江红 《声屏世界》 2022年第18期48-49,共2页
《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大型融媒体党史教育学习节目,以全新的方式完成节目与历史、文化的对话,创造出全新的思政文化体验,向青少年生动传播党史,体现了主流媒体的时代担当和社会责任。文章从节目的叙事故事化、视... 《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大型融媒体党史教育学习节目,以全新的方式完成节目与历史、文化的对话,创造出全新的思政文化体验,向青少年生动传播党史,体现了主流媒体的时代担当和社会责任。文章从节目的叙事故事化、视觉场景化、说理情感化、传播融合化进行了分析,剖析了理论宣讲的新表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宣讲 立体叙事 沉浸体验 融合传播
下载PDF
意象即叙事——评超文本小说《十二蓝》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亚娟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6-152,共7页
在超文本文学创作里,纸质印刷强加于文学叙事的线性秩序荡然无存,超文本的叙事流取决于辞片(即电子页面)间看似随意却极具隐喻性的意象关联。在《十二蓝》中,蓝色调衍化而成的十二条命运之线时而交集,间或并行,统摄超文本叙事的是一条... 在超文本文学创作里,纸质印刷强加于文学叙事的线性秩序荡然无存,超文本的叙事流取决于辞片(即电子页面)间看似随意却极具隐喻性的意象关联。在《十二蓝》中,蓝色调衍化而成的十二条命运之线时而交集,间或并行,统摄超文本叙事的是一条绵延的,向四方无限发散的意象之河。超文本小说的叙事由此超越了传统二维叙事,形成一种独特的立体网状的叙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蓝》 超文本小说 意象 立体叙事
原文传递
砥砺前行:VR电影的叙事初探 被引量:14
14
作者 贾佳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7-132,共6页
媒介即内容,当电影进入VR时代,无论是其叙事方式还是试听语言都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如何用"VR思维"和"VR美学"来讲故事而不仅仅是让电影VR化,成为摆在每个VR电影人面前的重要议题。本文即站在VR电影先锋试验者的肩膀... 媒介即内容,当电影进入VR时代,无论是其叙事方式还是试听语言都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如何用"VR思维"和"VR美学"来讲故事而不仅仅是让电影VR化,成为摆在每个VR电影人面前的重要议题。本文即站在VR电影先锋试验者的肩膀上,对尚未清晰的VR电影叙事进行初期的探索和思考:从临在感特性出发,分析临在感与故事性之间的博弈关系;探讨时间维度上叙事节奏的变化和空间维度上叙事立体密度的增强;聚焦互动性特征,直击观众的身份困惑;同时反思叙事视角所面临的挑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R电影 叙事 临在感 叙事节奏 叙事空间立体密度 互动性 视角
原文传递
《无风之树》:分裂语言的弥合
15
作者 陈祥波 《时代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7-178,共2页
《无风之树》的立体叙事方法,使得第一人称叙事从语言形式和内在价值基础两方面弥合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语言分裂,即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的分裂,使作者摆脱了困扰中国现代作家的语言梦魇,得以用中国人的日常话语叙事,还原了汉语的原生性,摆... 《无风之树》的立体叙事方法,使得第一人称叙事从语言形式和内在价值基础两方面弥合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语言分裂,即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的分裂,使作者摆脱了困扰中国现代作家的语言梦魇,得以用中国人的日常话语叙事,还原了汉语的原生性,摆脱了欧美语言对中国人的语言表达的扭曲。但是作者自身的价值分裂和第一人称叙事的局限性决定了这只是暂时性的、个案性的弥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叙事 第一人称叙事 语言 价值 弥合
原文传递
纵深融入与制造“情境”:综艺节目后台可视化探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宋航 《当代电视》 CSSCI 2020年第2期55-58,共4页
综艺节目市场的发展使传统"公开表演"对应的隐匿后台正处于不断"曝光"之中,后台可视化已经成为节目生产的重要创作取向。隐匿后台借由纵深融入、制造"情境"等策略,重构起综艺节目的立体化与日常化叙事。... 综艺节目市场的发展使传统"公开表演"对应的隐匿后台正处于不断"曝光"之中,后台可视化已经成为节目生产的重要创作取向。隐匿后台借由纵深融入、制造"情境"等策略,重构起综艺节目的立体化与日常化叙事。但隐匿后台并非被完全公开,一种因"监视"而生的表演增量正在悄然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艺节目 后台可视化 立体化与日常化叙事 表演增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