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猫脑内立体定向注射胶原酶建立的脑内血肿模型
1
作者 李俊 赵洪洋 朱贤立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1998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作者采用立体定向注射胶原酶于猫脑尾状核,建立一种新的脑内血肿模型。方法:在实验中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一定量的胶原酶(不加或加肝素)用微量注射泵精确地注入猫脑尾状核(坐标[A-1.0.L5.0.H14.0]),术后24h处死动物,取全脑固定于... 目的:作者采用立体定向注射胶原酶于猫脑尾状核,建立一种新的脑内血肿模型。方法:在实验中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一定量的胶原酶(不加或加肝素)用微量注射泵精确地注入猫脑尾状核(坐标[A-1.0.L5.0.H14.0]),术后24h处死动物,取全脑固定于福尔马林溶液,观察大体及镜下改变,测量血肿大小。结果:注射胶原酶(或加肝素)可以形成局灶性出血,且出血量大小与胶原酶用量有关。加用肝素后血肿扩大。结论:注射胶原酶(2单位/20μL)于猫脑尾状核,血肿大小适中,动物术后有短时间昏迷及固定的对侧偏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注射 胶原酶 脑尾状核 脑内血肿
下载PDF
猫脑内立体定向注射胶原酶建立脑内血肿模型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俊 赵洪洋 朱贤立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64-565,共2页
目的 采用立体定向注射胶原酶于猫脑尾状核,建立一种新的脑内血肿模型。方法 在实验中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一定量的胶原酶(加或不加肝素)用微量注射泵精确地注入猫脑尾状核[ 坐标(A1.0 ,L5.0 ,H14.0)]。术... 目的 采用立体定向注射胶原酶于猫脑尾状核,建立一种新的脑内血肿模型。方法 在实验中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一定量的胶原酶(加或不加肝素)用微量注射泵精确地注入猫脑尾状核[ 坐标(A1.0 ,L5.0 ,H14.0)]。术后24 小时处死动物,取全脑固定于福马林溶液,观察大体及镜下改变,测量血肿大小。结果 注射胶原酶( 加或不加肝素)可以形成局灶性出血,且出血量大小与胶原酶用量有关,加用肝素后血肿扩大。结论 注射胶原酶(2 U/20μl) 于猫脑尾状核,血肿大小适中,动物术后有短时间昏迷及固定的对侧偏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内血肿 胶原酶 立体定向注射
原文传递
Aβ_(1-40)海马注射对大鼠神经胶质细胞S100β和iN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林煜 陈俊抛 +1 位作者 贺顺龙 侯昊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1-133,共3页
目的 在体条件下观察 β-淀粉样蛋白 (Aβ)对 S10 0 β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 NOS)表达的影响 ,探讨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以不同浓度 Aβ1 - 4 0 溶液及生理盐水做海马立体定向注射后 ,采用刚果红染色、尼氏染色及免疫组织化... 目的 在体条件下观察 β-淀粉样蛋白 (Aβ)对 S10 0 β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 NOS)表达的影响 ,探讨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以不同浓度 Aβ1 - 4 0 溶液及生理盐水做海马立体定向注射后 ,采用刚果红染色、尼氏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显示胶质细胞反应、神经元损伤情况及 S10 0 β、i NOS表达变化。结果 胶质细胞增生与神经元缺失程度以及 S10 0 β与 i NOS的表达水平均随 Aβ1 - 4 0 浓度增大而增加 ,4μg/ μl Aβ溶液注射组 S10 0 β阳性细胞数 (个 /视野 )为 42 .39± 3.46 ,显著多于盐水对照组 (34.5 0± 3.5 7) ,P<0 .0 1;i NOS阳性染色面积与 S10 0 β阳性细胞数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r=0 .873)。结论 在体条件下高含量 Aβ强烈诱导胶质细胞 S10 0 β和 i NOS的表达 ,结果提示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在 Alzheimer病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 S100Β 一氧化氮合酶 ALZHEIMER病 神经胶质细胞 海马 立体定向注射 大鼠
下载PDF
柔肝化瘀中药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免疫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鲍远程 方向 张波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5年第4期360-362,共3页
目的:探讨柔肝化瘀中药对帕金森病(PD)大鼠作用机制。方法:采用6-Hydroxydopamine立体定向注射人右侧中脑腹侧被盖和前脑内侧束,建立PD大鼠模型。随机选取经过行为测试成功的PD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柔肝化瘀中药组、左旋多巴组3组,每组1... 目的:探讨柔肝化瘀中药对帕金森病(PD)大鼠作用机制。方法:采用6-Hydroxydopamine立体定向注射人右侧中脑腹侧被盖和前脑内侧束,建立PD大鼠模型。随机选取经过行为测试成功的PD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柔肝化瘀中药组、左旋多巴组3组,每组10只。另设正常组10只。各组分别给予相应处理,共45d。给药期间及给药结束后均进行行为学测试。给药结束后随机选取每组各2只大鼠,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其余每组取剩余8只大鼠检测黑质纹状体区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一氧化氮(NO)、活性氧(ROS)的水平。结果:柔肝化瘀中药组对阿朴吗啡诱发PD大鼠旋转行为有一定的改善作用(P<0.05);和模型组相比较,柔肝化瘀中药组黑质纹状体区NO和ROS水平明显降低(P<0.01),GFAP阳性细胞表达减少(P <0.05)结论:柔肝化瘀中药能部分改善PD大鼠旋转行为,降低黑质纹状体区NO和ROS水平,减少GFAP阳性细胞表达。其机制可能在抑制PD大鼠脑部的异常免疫炎性反应,减轻免疫炎性产物的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炎性反应 柔肝化瘀 帕金森病 中药对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鼠旋转行为 立体定向注射 PD大鼠模型 组织化学观察 纹状体区 GFAP 前脑内侧束 行为学测试 中药组 作用机制 模型大鼠 左旋多巴 一氧化氮 改善作用
下载PDF
不同途径细胞联合移植大鼠脑缺血治疗比较
5
作者 张磊 汤永红 《医学信息》 2012年第8期118-119,共2页
目的通过尾静脉、颈内动脉和大脑立体定位不同途径,联合移植大鼠间充质干细胞(MSCs)和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到MCAO模型大鼠体内,观察不同移植途径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探讨。方法:造模成功的MCA04... 目的通过尾静脉、颈内动脉和大脑立体定位不同途径,联合移植大鼠间充质干细胞(MSCs)和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到MCAO模型大鼠体内,观察不同移植途径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探讨。方法:造模成功的MCA040只,完全随机均分为4组,尾静脉PBS对照组A组),尾静脉途径组6组),颈内动脉途径组C组),大脑立体定位移植组O组)。缺血2h后,再灌注24h后,B组、C组及D组将2×10^6个MSCs和2×10^6个EPCs分别通过尾静脉、颈内动脉和大脑立体定位途径移植入MCAO大鼠体内。A组做好MCAO后尾静脉注入PBS液。第14d后,分别观察神经行为学评分,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啦)N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tCEGV)的表达。结果移植14d后观察各组MCAO大鼠行为学评分,D组与各组比较(P〈0.05)得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测BDNF、VEGF的表达,各组间BDNF、VEGF表达两两比较差畀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BDNF表达最高。结论:1.大鼠间充质干细胞和血管内皮祖细胞联合移植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修复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脑内BDNF,VEGF等因子的分泌有关。2.联合移植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修复,大脑立体定位移植途径优于动脉移植和尾静脉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血管内皮祖细胞 脑缺血 立体定向注射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As_2O_3对动物模型中9L胶质瘤作用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周配权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年第6期2325-2325,共1页
本文从建立大鼠脑胶质瘤模型符合的条件出发,分析了立体定向靶位注射法,最后着重讲解了As2O3对动物模型中9L胶质瘤作用的临床分析。
关键词 AS2O3 大鼠脑胶质瘤 临床 立体定向靶位注射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玉林 闵瑜 黄臻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35期98-101,共4页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并且致死率、致残率高,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目前,除了急性期溶栓、血管内介入治疗外,脑卒中后功能的恢复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手段。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具有...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并且致死率、致残率高,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目前,除了急性期溶栓、血管内介入治疗外,脑卒中后功能的恢复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手段。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具有可自体取材、增殖速度快、易体外培养、低免疫原性、无伦理学限制等生物学特性,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严格把握BMSCs时间窗的前提下,通过立体定向脑内注射法及经外周静脉输注、颈动脉注射、鞘内注射等方式,将单纯BMSCs、经基因修饰后的BMSCs或联合药物移植于缺血灶处可修复卒中后脑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神经营养因子分泌、神经发生、血管生成等有关。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BMSCs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逐渐成为治疗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治疗 基因修饰 立体定向脑内注射
下载PDF
Lactacystin对酪氨酸羟化酶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克忠 王坚 蒋雨平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5年第2期144-147,151,共5页
目的:探讨lactacystin对酪氨酸羟化酶(TH)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大鼠单侧黑质致密部(SNc)立体定向注射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 0 .2、2、8μg抑制α- synuclein的降解,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大鼠自主行为和阿扑吗啡诱... 目的:探讨lactacystin对酪氨酸羟化酶(TH)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大鼠单侧黑质致密部(SNc)立体定向注射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 0 .2、2、8μg抑制α- synuclein的降解,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大鼠自主行为和阿扑吗啡诱导的旋转行为变化;应用免疫组化观察黑质细胞-αsynuclein和TH蛋白表达;采用RT- PCR方法测定黑质细胞THmRNA的表达。结果:注射lactacystin 0 .2 μg组未见异常;2和8μg组大鼠出现进行性的运动迟缓、少动、头向对侧倾斜、震颤,但后者更加明显并出现阿扑吗啡诱导的向对侧旋转运动;给药后3周注射lactacystin 2和8μg组大鼠黑质细胞α-synuclein表达分别较对照组高出5 6.71% (P <0 .0 1)和12 2 .16% (P <0 .0 0 1) ;部分细胞胞质内出现αsynuclein免疫反应呈强阳性的Lewy小体;TH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别较对照组减少了63 .3 4% (P <0 .0 0 1)、60 .5 5 % (P <0 .0 5 )和81.95 % (P <0 .0 0 1)、89.5 3 % (P <0 .0 1)。结论:lactacystin对中脑黑质细胞TH基因及蛋白表达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参与了lactacystin所致的帕金森病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表达 α-synuclein 酶基因 RT-PCR方法 蛋白酶体抑制剂 黑质细胞 酪氨酸羟化酶 立体定向注射 LEWY小体 阿扑吗啡 mRNA 黑质致密部 病发病机制 对照组 生理盐水 行为变化 自主行为 免疫组化 运动迟缓 旋转运动 免疫反应
原文传递
食蟹猴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模型的制作研究
9
作者 岳增辉 江泓 +5 位作者 沈璐 王俊岭 岳峰 莫静华 雷立芳 唐北沙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73-976,共4页
目的探讨食蟹猴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s)模型的制作。方法选取2只成年雄性食蟹猴,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分别采用腹腔注射3-乙酰吡啶(3-AP)、静脉注射3-AP及立体定向注射3-AP损毁小脑中央核群f顶核、齿状核、栓状核)的方法制作食蟹猴S... 目的探讨食蟹猴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s)模型的制作。方法选取2只成年雄性食蟹猴,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分别采用腹腔注射3-乙酰吡啶(3-AP)、静脉注射3-AP及立体定向注射3-AP损毁小脑中央核群f顶核、齿状核、栓状核)的方法制作食蟹猴SCAs模型,并建立行为学评价体系(行为学评定、取食实验、水平旋转实验等)用于食蟹猴共济运动的评估。结果首先采用腹腔注射3-AP8倍有效剂量并观察12周,行为学评价体系结果未出现有关共济失调的症状;再次采用静脉注射3-AP6倍的有效剂量并观察12周,行为学评价体系结果未出现有关共济失调的症状:最后立体定向注射3-AP损毁小脑中央核群,行为学评价体系结果统计分析显示造模后8周内均较造模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造模后12周起又逐步恢复至造模前状态。结论立体定向注射3-AP损毁小脑中央核群方法可以制作食蟹猴SCAs的急性模型,行为学评定、取食实验、水平旋转实验适用于该模型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立体定向注射 3-乙酰吡啶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