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体定向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干出血
1
作者 张兴春 于守波 《中华综合医学》 2002年第1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立体定向 血肿吸引流术 治疗 脑干出血
下载PDF
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丁则昱 姬泽强 +2 位作者 吴建维 康开江 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5-551,共7页
目的分析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10月—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神经内... 目的分析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10月—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神经内科收治的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的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记录患者人口学特征和临床信息,以及血肿体积、部位、周围灌注等影像学信息。END定义为手术后24 h内NIHSS评分增加≥4分或GCS评分下降≥2分。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后退法),分析影响患者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独立危险因素预测END的ROC曲线并计算AUC,采取De Long检验比较不同独立危险因素的预测能力。结果共入组15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7.1±13.1)岁。20例(12.7%)患者出现EN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肿体积(OR 1.024,95%CI 1.001~1.047,P=0.043)、术后血肿扩大(OR 41.605,95%CI 7.405~233.765,P<0.001)、术前低灌注体积(OR 1.011,95%CI 1.002~1.020,P=0.012)等3个因素可独立预测END的发生。其中术前低灌注体积ROC的AUC为0.921,敏感度为0.824,特异度为0.891,截断值为119.0 mL。De Long检验显示,术前低灌注体积对END的预测效力优于术前血肿体积及术后血肿扩大。结论术前低灌注体积与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后发生END独立相关,低灌注体积越大,术后END发生的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吸引流术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CT引导立体定向血肿抽吸引流治疗重症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绪宏 钱迅 +1 位作者 张辉 束慧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6-77,共2页
关键词 治疗 CT引导 立体定向 重症脑出血 病残率 血肿 并发症 引流 临床研究 抢救成功率
下载PDF
CT监视立体定向早期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2例 被引量:4
4
作者 吴道武 李先锋 +2 位作者 阮立新 李新崇 黄其川 《浙江实用医学》 2003年第1期32-32,34,共2页
关键词 CT监视 立体定向 早期血肿吸引流术 高血压脑出血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血肿碎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幕上小血肿 被引量:8
5
作者 杜勇健 张桂兰 王华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4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血肿碎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幕上小血肿的临床价值。 方法 自 2 0 0 1年 6月起 ,应用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血肿碎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幕上小血肿 4 2例。 结果 本组术后一月进行疗效评定 ,基本...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血肿碎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幕上小血肿的临床价值。 方法 自 2 0 0 1年 6月起 ,应用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血肿碎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幕上小血肿 4 2例。 结果 本组术后一月进行疗效评定 ,基本痊愈 11例 ,显著好转 19例 ,好转 8例 ,无变化 4例。有效率达 71.4 % ,显效率达 90 .5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6 .9± 2 .1。治疗期间发生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 11例 ,随访 3个月无死亡病例。 结论 对于高血压脑出血幕上小血肿 ,立体定向血肿碎吸引流术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微创手术 ,但不宜于超早期内 (<7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 立体定向 血肿吸引流术 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 幕上小血肿
下载PDF
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联合依达拉奉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脑出血患者的效果观察
6
作者 王秋实 余辉 +1 位作者 李想 张珩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88-92,98,共6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SHPS)联合依达拉奉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脑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8例NICU脑出血患者按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SHPS及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SHPS)联合依达拉奉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脑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8例NICU脑出血患者按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SHPS及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CSS)评分]、糖脂代谢指标[颈内静脉氧饱和度(SjvO2)、乳糖差(A-VLac)、血糖差(A-VGlu)]水平、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1.84%,高于对照组的7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NIHSS评分、C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SjvO2水平高于对照组,A-VGlu、A-VLa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IL-8、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24%,低于对照组的3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HPS联合依达拉奉能提高NICU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吸术 依达拉奉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 脑出血 糖脂代谢
下载PDF
立体定向抽吸引流术治疗大面积脑叶出血和脑疝(英文) 被引量:7
7
作者 毛群 勾俊龙 +2 位作者 Shalina S. Ousman David Huang 刘宗惠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5年第1期66-69,共4页
43岁男性,诊断为占位性左侧枕叶出血,血肿破入整个脑室系统。入院时处于深昏迷状态,有脑疝的临床体征,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4分。由于患者年龄较轻且无高血压史,因此高度怀疑存在血管畸形。鉴于患者存在生命危险,医生建议将开颅和血肿清... 43岁男性,诊断为占位性左侧枕叶出血,血肿破入整个脑室系统。入院时处于深昏迷状态,有脑疝的临床体征,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4分。由于患者年龄较轻且无高血压史,因此高度怀疑存在血管畸形。鉴于患者存在生命危险,医生建议将开颅和血肿清除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但被其家属以非医疗原因拒绝。为挽救患者的生命,决定行立体定向抽吸术,并得到患者家属认可。在操作过程中和操作后5d内应用了大剂量尿激酶(50 000IU)治疗。1个月后,该患者转归良好,Glasgow转归量表评分为5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 吸引流术 脑叶出血 脑疝 脑室系统
下载PDF
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研究
8
作者 陈栋君 厉航 胡尚统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7期1281-1283,共3页
目的将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用于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中,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76例基底节区HICH患者对其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分组,观察组38例行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SHPS),... 目的将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用于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中,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76例基底节区HICH患者对其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分组,观察组38例行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SHPS),对照组38例行微创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结果。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97.37%更高(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相比,观察组更短(P<0.05),两组血肿清除率相比,观察组更高(P<0.05);术前两组NIHSS、BI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NIHSS评分更低、BI评分更高(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2.63%更低(P<0.05)。结论对基底节区HICH患者而言,应用SHPS治疗效果理想,且耗时较短,可提高血肿清除率及日常生活能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并发症,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吸术 微创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基底节区 高血压脑出血
下载PDF
CT立体定向抽吸引流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9
作者 侯德仁 王艳 +3 位作者 李小波 陈益伟 宋治 杨期东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7年第7期600-602,共3页
目的比较基底节区脑出血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与常规药物治疗两种方法;对脑出血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质量影响的差异。方法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测定脑出血两种治疗方法后3月、6月时的神经功... 目的比较基底节区脑出血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与常规药物治疗两种方法;对脑出血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质量影响的差异。方法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测定脑出血两种治疗方法后3月、6月时的神经功能状况及生活质量分值。结果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组患者3月和6月时NFI评分[分别为(16.3±3.1)分,(15.7±3.5)分]低于常规药物治疗组[分别为(18.7±3.3)分,(17.9±3.4)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组患者3月和6月时的生活质量包括睡眠与精力、躯体不适感、生理功能、运动与感官功能、认知功能、业余生活、工作等方面均显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较常规药物治疗更能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患者的中、远期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血肿吸引流术 神经功能缺损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谭鑫 张宗平 +1 位作者 陈春燕 吴小花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21期3135-3136,共2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结果住院期间立体定向组的死亡...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结果住院期间立体定向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GC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立体定向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能显著降低脑出血患者死亡率及提高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血肿抽吸引流术 高血压性脑出血 尿激酶
下载PDF
方体定向穿刺置管抽吸引流术治疗原发性脑干出血的效果分析
11
作者 彭涛 陈东亮 +5 位作者 谢庆海 张伟光 林正锋 覃后述 邓宇翔 黄茂弼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5期12-14,共3页
目的:探究方体定向穿刺置管抽吸引流术治疗原发性脑干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12月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接受方体定向穿刺置管抽吸引流术治... 目的:探究方体定向穿刺置管抽吸引流术治疗原发性脑干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12月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接受方体定向穿刺置管抽吸引流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开颅血肿清除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死亡率、预后情况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3);治疗1、3、6、12个月后,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治疗1、3、6、12个月后,观察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方体定向穿刺置管抽吸引流术可有效治疗原发性脑干出血,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脑干出血 方体定向穿刺置管吸引流术 死亡率 格拉斯哥预后量表 改良Rankin量表
下载PDF
超早期和延期立体定向血肿抽吸置管引流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永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26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超早期和延期立体定向血肿抽吸置管引流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超早期和延期立体定向血肿抽吸置管引流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延期立体定向血肿抽吸置管引流术,观察组给予超早期立体定向血肿抽吸置管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再出血率以及术后血肿残留量。结果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NHISS与GC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脑疝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再出血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术后血肿残留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立体定向血肿抽吸置管引流术的治疗效果更好,可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减少继发性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早期 立体定向血肿吸置管引流术 高血压性脑出血 基底核区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8
13
作者 颜杰浩 于长久 +4 位作者 王莉 宋操 唐映 武文斌 李在雨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2680-2682,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合适手术方法,评估各个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共131例,其中开颅组64例常规开颅手术显微镜下清除血肿,锥颅组67例根据...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合适手术方法,评估各个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共131例,其中开颅组64例常规开颅手术显微镜下清除血肿,锥颅组67例根据头CT选择血肿最大层面进行锥颅穿刺抽吸,尿激酶冲洗引流血肿。结果锥颅组手术时间为(0.5±0.2)h,术后GCS评分锥颅组平均12.46±4.12,开颅组平均10.24±4.72,再出血率锥颅组13.43%(9/67),开颅组12.50%(8/64),锥颅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率高于开颅组,植物生存及病死率低于开颅组,两组致残率接近。结论早期锥颅穿刺抽吸引流术微创、操作简便、短时、安全有效,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锥颅血肿吸引流术 微创治疗
下载PDF
急性期血肿抽吸引流术对脑起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4
14
作者 殷小平 张苏明 +4 位作者 张新江 姜亚平 方思羽 王苇 夏黎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60-362,共3页
目的 观察脑出血急性期灶周水肿的演变规律和血肿抽吸引流术前后的影像学改变,探讨该手术治疗价值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乳猪的自体血脑叶出血模型。以1.5T的MRI借助EPI等软件动态观察出血后O.5、3、24、48、72h脑水肿演变规律,并与对照... 目的 观察脑出血急性期灶周水肿的演变规律和血肿抽吸引流术前后的影像学改变,探讨该手术治疗价值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乳猪的自体血脑叶出血模型。以1.5T的MRI借助EPI等软件动态观察出血后O.5、3、24、48、72h脑水肿演变规律,并与对照组(注入凝血酶500U)比较。观察部分脑出血患者超早期血肿抽吸引流治疗的手术前后的CT变化及穿刺物检查。结果 脑出血后1h血肿周围出现高信号区,而此时DwI未发现异常。动态MRI序列提示出血后灶周水肿在48h达高峰。对照组O.5、3h水肿程度轻。3h脑大体标本可以看到血肿周围的半透明区。脑出血患者发病6h内CT可见明显的灶周水肿带,穿刺引流定位于血肿表层,可以抽出清亮液体5~11ml,检验提示为血清成分,复查CT示血肿周围水肿带缩小或消失。结论 脑出血超早期灶周水肿与血块收缩有关,超早期血肿抽吸引流术能减轻细胞毒性脑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 血肿吸引流术 脑出血 水肿 脑保护作用 CT引导
下载PDF
CT监视立体定向早期血肿定量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56例 被引量:25
15
作者 诸葛启钏 林岩崇 +3 位作者 陈伟建 郭献忠 郑荣远 瞿宣兴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87-187,共1页
自1978年Backlund首次采用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以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生存率和存活质量明显高于开颅手术和保守治疗〔1~3〕。大量的临床研究认为,超早期(发病7小时内)和早期(发病7~72小时)血... 自1978年Backlund首次采用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以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生存率和存活质量明显高于开颅手术和保守治疗〔1~3〕。大量的临床研究认为,超早期(发病7小时内)和早期(发病7~72小时)血肿抽吸对提高存活质量有重要意义〔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 脑出血 治疗 血肿吸术 CT 立体定向
下载PDF
立体定向超早期和早期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研究 被引量:43
16
作者 林岩崇 诸葛启钏 陈伟建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7年第6期335-337,共3页
目的:研究立体定向超早期和早期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通过CT导向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63例,其中男116例,女47例;年龄28~81岁,平均54.55岁。超早期抽吸47例,早期抽... 目的:研究立体定向超早期和早期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通过CT导向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63例,其中男116例,女47例;年龄28~81岁,平均54.55岁。超早期抽吸47例,早期抽吸54例,延期抽吸62例。结果:163例患者中存活129例,其中良好56例(超早期28例,早期19例,延期9例),轻残35例(超早期9例,早期13例,延期13例),中残22例(超早期5例,早期8例,延期9例),重残12例(早期3例,延期9例),植物生存4例均为延期手术者;死亡34例,总病死率20.86%(超早期10.64%,早期20.37%,延期29.03%)。结论:定向超早期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优于早期和延期血肿抽吸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尽量争取超早期作定向血肿抽吸术,这对防止血肿压迫脑组织及血液分解产物对脑实质的不可逆性损害或产生脑水肿,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 血肿吸术 脑出血 高血压性
下载PDF
CT监视立体定向抽吸术治疗850例脑内血肿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诸葛启钏 陈伟建 +3 位作者 郭献忠 吴近森 郑荣远 瞿宣兴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8期481-484,共4页
目的 :总结 CT监视立体定向抽吸术治疗脑内血肿时间、方法及结果 ,进一步提高疗效 ,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方法 :通过 CT监视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治疗脑出血 85 0例 ,包括皮质下血肿 15 6例 ,基底节血肿5 63例 ,丘脑血肿 86例 ,脑干血肿 ... 目的 :总结 CT监视立体定向抽吸术治疗脑内血肿时间、方法及结果 ,进一步提高疗效 ,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方法 :通过 CT监视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治疗脑出血 85 0例 ,包括皮质下血肿 15 6例 ,基底节血肿5 63例 ,丘脑血肿 86例 ,脑干血肿 4 0例 ,小脑血肿 5例 ;血肿大小 :<3 0 m l 115例 ,3 0~ 60 ml 3 3 6例 ,61~10 0 ml 3 4 3例 ,>10 0 ml 5 6例。抽吸距发病时间 3~ 7小时 5 7例 ,7~ 72小时 4 4 9例 ,72小时~ 7日 3 15例 ,7~14日 2 9例。结果 :存活 685例 ,死亡 165例 ,病死率 19.4 % ;不同部位血肿病死率 :脑干血肿 5 7.5 % ,丘脑血肿3 1.4 % ,基底节血肿 19.6% ,皮质下血肿 3 .9% ,小脑血肿无死亡。血肿一次抽吸≥ 85 %者 4 3 2例 ,血肿一次抽吸 5 0 %~ 84 %者 3 0 6例 ,血肿一次抽吸 <5 0 %者 10 8例 ,完全无法抽出 4例。结论 :超早期和早期 CT监视立体定向抽吸术治疗脑内血肿 ,是一种简单、安全和有效的微侵袭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内血肿 吸术 CT监视 立体定向技术
下载PDF
立体定向抽吸血肿辅以大剂量尿激酶治疗幕上脑出血 被引量:9
18
作者 毛群 勾俊龙 +6 位作者 邢复明 曾宪起 杨川 魏金祥 张毅 赵辉 刘宗惠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7期306-308,共3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辅以大剂量尿激酶治疗幕上脑出血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以立体定向技术,手术抽吸血肿并置入导管,术后注入大剂量尿激酶,治疗幕上脑出血106例.手术中根据血肿量抽吸血肿的50%~80%,术后每日向引流管内注入尿激酶2次,每...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辅以大剂量尿激酶治疗幕上脑出血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以立体定向技术,手术抽吸血肿并置入导管,术后注入大剂量尿激酶,治疗幕上脑出血106例.手术中根据血肿量抽吸血肿的50%~80%,术后每日向引流管内注入尿激酶2次,每次每管注入5万U,间隔12 h.结果30 d内死亡23例,病死率为21.69%;术后再出血6例,占5.67%;术后再出血所致的死亡1例,占0.94%;入院时已有脑疝的患者,30 d病死率为60%.结论立体定向结合大剂量尿激酶治疗幕上脑出血安全有效,根据血肿量的大小和术前是否有脑疝存在,手术中清除血肿量以50%~80%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 血肿 大剂量 尿激酶 治疗 幕上脑出血 可行性 有效性
下载PDF
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1年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文娟 刘丽萍 +4 位作者 杨中华 杨波 李金鑫 杜洋 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7期656-661,共6页
目的探讨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1年预后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8月就诊的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的幕上高血压性ICH患者。记录患者人口学特征等基本信息、临床... 目的探讨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1年预后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8月就诊的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的幕上高血压性ICH患者。记录患者人口学特征等基本信息、临床信息、手术治疗信息及1年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主要临床结局为1年预后不良,定义为1年mRS>3分。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1年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117例完成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的幕上高血压性ICH患者。平均年龄(56.5±12.5)岁,基线血肿体积(59.0±28.5)ml。59例(50.4%)ICH患者1年预后不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血肿体积20~50 ml[比值比(odds ratio,OR)0.161,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034~0.748,P=0.020]、年龄≤60岁(OR 0.169,95%CI 0.055~0.515,P=0.002)是1年预后不良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基线血肿体积和年龄是幕上高血压性ICH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1年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该结论为选择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适宜人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吸引流术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与常规内科疗法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20
作者 张超勇 滑祥廷 李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129-130,137,共3页
高血压脑出血在中国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而基底节区是高血压脑出血的好发部位。本研究比较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与保守治疗在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锥颅血肿吸引流术 保守治疗 基底节脑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