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5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例犬立克次氏体混合包柔氏疏螺旋体感染的诊疗
1
作者 彭琳颖 周华波 +3 位作者 吕爱思 钟旺炎 张浩东 陈樱 《云南畜牧兽医》 2024年第3期35-36,共2页
立克次氏体病及包柔氏疏螺旋体病为血液源寄生虫病,是由蜱虫叮咬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蜱虫是其主要传播媒介。报告一例犬立克次氏体及包柔氏疏螺旋体混合感染病例的诊疗全过程,为临床兽医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 立克次氏体 包柔疏螺旋 蜱虫
下载PDF
鱼立克次氏体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晔 段宏安 +2 位作者 周毅 丁超 刘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3期9662-9666,共5页
鱼立克次氏体病是由鱼立克次氏体(Piscirickettsia salmonis)引起的鲑科鱼病,1989年首次报道在智利饲养的银大马哈鱼中发现该病。该病主要危害银大马哈鱼、大鳞大马哈鱼、马苏大马哈鱼、虹鳟、细鳞大马哈鱼和大西洋鲑等鱼类。阐述了鱼... 鱼立克次氏体病是由鱼立克次氏体(Piscirickettsia salmonis)引起的鲑科鱼病,1989年首次报道在智利饲养的银大马哈鱼中发现该病。该病主要危害银大马哈鱼、大鳞大马哈鱼、马苏大马哈鱼、虹鳟、细鳞大马哈鱼和大西洋鲑等鱼类。阐述了鱼立克次氏体病的病原、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与病理学,概述了该病的检疫与诊断以及防控与预警方法,旨在为该病的检疫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克次氏体 立克次氏体 病理 检疫
下载PDF
鱼立克次氏体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林晓婷 汪岷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07-817,共11页
立克次氏体是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的重要病原之一,有较高的感染率和死亡率。目前主要采用Fryer法和依照《贝格恩细菌分类手册(第二版)》标准的方法对立克次氏体进行分类,细胞培养法、组织切片技术、PCR、核酸探针及ELISA等方法是广泛应... 立克次氏体是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的重要病原之一,有较高的感染率和死亡率。目前主要采用Fryer法和依照《贝格恩细菌分类手册(第二版)》标准的方法对立克次氏体进行分类,细胞培养法、组织切片技术、PCR、核酸探针及ELISA等方法是广泛应用的检测手段,研究成果表明此种病害主要通过水平和垂直方式进行传播,而抗立克次氏体疫苗的研制也进入了商品化生产。本研究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旨为此种病害的研究提供借鉴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克次氏体 立克次氏体 立克次氏体
下载PDF
白蜡虫肠道微生物分析及立克次氏体分子检测 被引量:2
4
作者 徐冬丽 刘魏魏 +2 位作者 胡艳红 杨璞 陈晓鸣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80-783,共4页
肠道微生物对于昆虫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作用,不仅参与维生素合成、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与利用、孤雌生殖、信息素的合成,同时在抵御外来菌的侵入与定植以及在加强免疫系统的功能中也起着重要作用[1-2]。对于刺吸式昆虫来说,由于植... 肠道微生物对于昆虫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作用,不仅参与维生素合成、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与利用、孤雌生殖、信息素的合成,同时在抵御外来菌的侵入与定植以及在加强免疫系统的功能中也起着重要作用[1-2]。对于刺吸式昆虫来说,由于植物枝干韧皮部汁液营养组成不均衡,碳水化合物含量丰富而必需氨基酸组分欠缺或含量较低[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虫 16S RDNA 肠道微生物 立克次氏体
下载PDF
天津市人群中立克次氏体感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4
5
作者 张之伦 罗云秋 +3 位作者 张云 刘祖义 于长水 林美惠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1992年第6期253-254,共2页
1990年5~7月收集了当地2112名健康人和非发热性疾病患者的血标本,采用IFA 法检测了斑疹伤寒、斑点热、恙虫病和Q 热立克氏体感染情况。结果283人检出抗体,阳性率13.4%。其中郊县人群抗体阳性率最高(标化率17.77%),市区人群最低(标化率7... 1990年5~7月收集了当地2112名健康人和非发热性疾病患者的血标本,采用IFA 法检测了斑疹伤寒、斑点热、恙虫病和Q 热立克氏体感染情况。结果283人检出抗体,阳性率13.4%。其中郊县人群抗体阳性率最高(标化率17.77%),市区人群最低(标化率7.19%)。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其中斑疹伤寒最明显,而斑点热和恙虫病抗体阳性率在40~49岁组最高,Q 热则以60岁以上人群为高,40~49岁组次之。斑疹伤寒和Q 热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斑点热和恙虫病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克次氏体 斑疹伤寒 恙虫病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感染类立克次氏体微生物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进科 朱清顺 +1 位作者 周刚 张凤英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73-278,共6页
对“颤抖病”中华绒螯蟹病蟹病理组织超显微结构观察表明 ,在病蟹鳃上皮细胞、肝胰腺细胞及血淋巴细胞中存在大量类立克次氏体 (rickettsia -likeorganism ,RLO)微生物 .RLO主要以包含体形式存在于寄主细胞的细胞质中 ,同时也能散在或... 对“颤抖病”中华绒螯蟹病蟹病理组织超显微结构观察表明 ,在病蟹鳃上皮细胞、肝胰腺细胞及血淋巴细胞中存在大量类立克次氏体 (rickettsia -likeorganism ,RLO)微生物 .RLO主要以包含体形式存在于寄主细胞的细胞质中 ,同时也能散在或群居状存在于包含体外的细胞质内 .RLO细胞形态主要有两类 ,即初级体细胞型和中间体细胞型 .初级体RLO表现为体积较小、电子密度深染的球状颗粒 .中间体RLO呈现球状、椭圆体及棒状等多种细胞形态 .中间体RLO能以二分裂和出芽两种方式繁殖 .人工感染实验表明 ,RLO能通过水体经鳃感染健康蟹 ,使其表现颤抖病症状 .血淋巴细胞中RLO的存在及电镜对不同发病时期病蟹组织的观察结果说明 ,RLO能够依靠血淋巴循环迅速从最初感染的鳃组织向肝胰腺扩散 ,形成系统感染 ,导致器官组织细胞机能紊乱 .图版 2参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立克次氏体 颤抖病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中国对虾淋巴组织培养细胞中立克次氏体增殖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汪岷 姜明 +3 位作者 樊廷俊 刘晓云 汪晓峰 徐怀恕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5,共3页
关键词 中国对虾 立克次氏体 淋巴组织 组织培养 形态学
下载PDF
中国对虾淋巴组织培养细胞中立克次氏体形态及其感染细胞的病理观察
8
作者 汪岷 樊廷俊 +2 位作者 郎刚华 姜明 童裳亮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55-558,共4页
该文报道在中国对虾淋巴组织培养细胞中发现了一种立克次氏体 ,大小 0 .2~ 0 .9μm,具有链状、双球状、亚铃状等多形性 ,存在于细胞质中。在感染细胞中有大量包涵体样的结构 ,包涵体周围包有一层膜 ,膜内存在大量不同形态、大小和电子... 该文报道在中国对虾淋巴组织培养细胞中发现了一种立克次氏体 ,大小 0 .2~ 0 .9μm,具有链状、双球状、亚铃状等多形性 ,存在于细胞质中。在感染细胞中有大量包涵体样的结构 ,包涵体周围包有一层膜 ,膜内存在大量不同形态、大小和电子密度的立克次氏体。在包涵体之外 ,也可观察到许多散在的立克次氏体。感染立克次氏体的细胞 ,都不同程度地出现细胞病变 ,表现为核膜溶解 ,核染色质凝聚 ,部分线粒体膜溶解 ,粗面内质网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克次氏体 中国对虾 组织培养 淋巴组织 虾病毒 病理观察
下载PDF
西藏察隅河谷地区人群立克次氏体感染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9
作者 卢登明 马仕金 +1 位作者 张有植 张欣 《西南国防医药》 CAS 1996年第3期188-190,共3页
西藏察隅河谷地区位于西藏东南,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麓,属高山峡谷地带。该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特殊,交通不便,经济相对滞后。为掌握该地区立克次氏体病的流行状况及对军民的危害程度,作者于1992年6~8月对该地区人群做了血清流行病学的调... 西藏察隅河谷地区位于西藏东南,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麓,属高山峡谷地带。该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特殊,交通不便,经济相对滞后。为掌握该地区立克次氏体病的流行状况及对军民的危害程度,作者于1992年6~8月对该地区人群做了血清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调查点的确定 选择察隅河及主要支流桑曲河和贡日嘎布曲河谷地域的农场村落为其调查点,各点相距数公里至数十公里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察隅 立克次氏体感染 血清流行病学
下载PDF
辽宁省宽甸地区四种立克次氏体病的血清学调查
10
作者 胡风庆 胡玲美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11-111,118,共2页
关键词 辽宁 宽甸地区 立克次氏体 血清学 调查
下载PDF
西藏米林地区人群立克次氏体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11
作者 卢登明 马仕金 付伯文 《西南国防医药》 CAS 1996年第2期125-127,共3页
西藏米林地区地处藏南,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因交通、经费、技术等原因,对立克次氏体病的调查尚无人涉及。由于非法“麦克马洪线”为该地区的南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区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宜各种农作物生长,有“藏南粮仓”之... 西藏米林地区地处藏南,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因交通、经费、技术等原因,对立克次氏体病的调查尚无人涉及。由于非法“麦克马洪线”为该地区的南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区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宜各种农作物生长,有“藏南粮仓”之称。境内原始森林覆盖率约占该区面积的1/2,尚待开发。为其边防建设,边境经济开发提供保障,于1993年6~7月在该地区开展了人群四种立克次氏病感染情况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1 材料及方法1.1 调查点选择 确定有代表性的米林、卧龙、甲格为调查点,各点相距40公里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米林地区 立克次氏体感染 血清流行病学
下载PDF
用基因探针检测立克次氏体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远富 赵晶 +4 位作者 郝岩鹏 匡平平 毕德增 李银太 林万明 《疾病监测》 CAS 1992年第5期121-122,共2页
近年来,采用标记 DNA 探针识别靶细胞已成为检测微生物和侵入人体的外源性基因的重要手段。DNA 探针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我们应用[α^-^(32)P]dATP 制备了1号和2号探针。1号探针是落矶山斑点热立克次体探针,可以检测斑点热及斑... 近年来,采用标记 DNA 探针识别靶细胞已成为检测微生物和侵入人体的外源性基因的重要手段。DNA 探针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我们应用[α^-^(32)P]dATP 制备了1号和2号探针。1号探针是落矶山斑点热立克次体探针,可以检测斑点热及斑疹伤寒立克次体;而不能检测 Q 热及恙虫病立克次体。2号探针是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探针只能检测斑疹伤寒直克次体;而不能检测Q 热、恙虫病和斑点热立克次体,现将工作结果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立克次体株:北亚蜱传斑点热立克次体,人232株;Q 热立克次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克次氏体 基因探针 感染
全文增补中
立克次氏体传染病:赣州市5例恙虫病调查报告
13
作者 吴中发 《传染病网络动态》 2007年第5期59-59,共1页
5例病人均有发热及典型的焦痂体征,焦痂率达80%;恢复期血清抗体阳性;对强力霉素高度敏感.发病时间为6、7月份,男女均有发病,以农民为主,均有野性作业史,呈散在流行。调查首次证明赣州市有恙虫存在,流行病学牲明显。
关键词 立克次氏体传染病 恙虫病 赣州市 发病时间 阳性 高度敏感 强力霉素 流行病学
下载PDF
立克次氏体传染病——中国南海重要岛屿恙虫病疫源地特点调查
14
作者 王珊珊 《传染病网络动态》 2008年第2期64-64,共1页
目的:研究比较南海重要岛屿(南澎列岛、南澳岛、万山群岛、硇洲岛、雷州半岛)恙虫病疫源地特点。方法:在各岛进行恙虫病疫源地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与基因型鉴定并制定预防措施。结果:南海诸岛屿均为恙虫病南亚热带岛屿疫源地,... 目的:研究比较南海重要岛屿(南澎列岛、南澳岛、万山群岛、硇洲岛、雷州半岛)恙虫病疫源地特点。方法:在各岛进行恙虫病疫源地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与基因型鉴定并制定预防措施。结果:南海诸岛屿均为恙虫病南亚热带岛屿疫源地,主要宿主为褐家鼠,恙虫病东方体携带率为22.78%-33.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虫病东方 中国南海 立克次氏体传染病 疫源地 岛屿 流行病学调查 基因型鉴定 南澎列岛
下载PDF
我国对虾立克次氏体病
15
作者 徐晓津 《渔业致富指南》 2001年第22期47-47,共1页
病原立克次氏小体或立克次氏体微生物(Rickettsiella penaei),无界膜和包涵体。因发育阶段的不同,可分为原体(为个体最小的球状物,直径约0.1—0.2μm)、中间体(是原体与始体之间的过渡类型,直径为0.3—0.4μm)、始体(是由中间体发育而... 病原立克次氏小体或立克次氏体微生物(Rickettsiella penaei),无界膜和包涵体。因发育阶段的不同,可分为原体(为个体最小的球状物,直径约0.1—0.2μm)、中间体(是原体与始体之间的过渡类型,直径为0.3—0.4μm)、始体(是由中间体发育而成的个体最大的球形体,直径0.5—0.7μm)、繁殖体(是发育成熟的个体,大部分为典型的哑铃状或棒锤状的二分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立克次氏体 发病机制 病理变化
下载PDF
立克次氏体传染病——恙虫病52例临床分析
16
作者 张少华 《传染病网络动态》 2007年第3期60-60,共1页
目的进一步了解恙虫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52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流行病学史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野外活动史50例(96.2%),全部病例均有高热、乏力、头痛,皮疹41例(78.8%... 目的进一步了解恙虫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52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流行病学史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野外活动史50例(96.2%),全部病例均有高热、乏力、头痛,皮疹41例(78.8%),焦痂或溃疡47例(90.4%),淋巴结肿大45例(86.5%),肝脾肿大30例(57.7%),变形杆菌OXK凝集反应阳性率48例(92.3%),中毒性肝炎45例(86.5%),合并心肌炎4例(7.7%),肺炎4例(7.7%),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1.9%),氯霉素或强力霉素治疗有效,死亡1例(1.9%)。结论:恙虫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致多器官功能损害,合并症多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注意流行病学史调查及详细体检,是减少误诊、漏诊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克次氏体传染病 恙虫病 临床分析 多器官功能衰竭 多器官功能损害 流行病学史 实验室检查 淋巴结肿大
下载PDF
鱼立克次氏体败血病及诊断
17
作者 张立怀 《鱼类病害研究》 1998年第1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鱼病 立克次氏体败血病 诊断
下载PDF
漆树黄化病病原类立克次氏体类型及超微结构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惠杰 林木兰 龙云学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92-292,共1页
漆树是我国高山速生阔叶树种,至今未见有类立克次氏体研究报道。作者近二年在研究漆树病毒病时,从漆树叶脉黄化及微点状退绿的病叶组织中发现类立克次氏体。一、材料与方法病理切片取叶脉黄化型及微点状黄化型病叶的黄化退绿部位。将1m... 漆树是我国高山速生阔叶树种,至今未见有类立克次氏体研究报道。作者近二年在研究漆树病毒病时,从漆树叶脉黄化及微点状退绿的病叶组织中发现类立克次氏体。一、材料与方法病理切片取叶脉黄化型及微点状黄化型病叶的黄化退绿部位。将1mm^2病叶组织,经2.5%戊二醛,1%锇酸固定,PBS洗涤,酒精系列脱水,苯二甲酸二丙烯酯包埋,LKB-Ⅲ型超薄切片机切片,醋酸铀柠檬酸铅双染色,JEM-100型电子显微镜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树 黄化病 立克次氏体
下载PDF
红水河龙滩水库拟淹没区人群立克次氏体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晓萍 石云 关碧玮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77-279,共3页
1987年3~5月,研究者对拟建红水河龙滩水库淹没区人群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人群中立克次氏体病感染率较高。788份健康人血清中斑疹伤寒阳性者为309份(39.21%),恙虫病阳性者13份(1.65%),Q热阳性者33份(4.19%)。x^2检验表明... 1987年3~5月,研究者对拟建红水河龙滩水库淹没区人群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人群中立克次氏体病感染率较高。788份健康人血清中斑疹伤寒阳性者为309份(39.21%),恙虫病阳性者13份(1.65%),Q热阳性者33份(4.19%)。x^2检验表明。不同年龄、性别、职业人群上述3种病的血清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但不同地区人群的斑疹伤寒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克次氏体 流行病学 水库
下载PDF
鱼类类立克次氏体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雷燕 张会军 +4 位作者 王娟 张文文 唐绍林 肖洋 王雪鹏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30-34,共5页
根据Gen Bank中类立克次氏体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一对针对鱼类类立克次氏体PCR检测的特异性通用引物,通过对PCR扩增条件的优化,建立快速检测鱼类类立克次氏体的PCR方法,并用该方法对类立克次氏体阳性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a)进行PC... 根据Gen Bank中类立克次氏体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一对针对鱼类类立克次氏体PCR检测的特异性通用引物,通过对PCR扩增条件的优化,建立快速检测鱼类类立克次氏体的PCR方法,并用该方法对类立克次氏体阳性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a)进行PCR扩增,结果得到与实验设计相符的390 bp的特异性扩增条带,而对健康罗非鱼、乌鳢(Ophiocephalus argus)、海鲈(Dicentrarchus labrax)、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及其他对照组的扩增结果为阴性。测序比对结果证实,该PCR方法检测结果准确,最低可检测出约1 pg的类立克次氏体质粒DNA;利用建立的PCR方法,对来自广东、云南、海南、天津、江苏、安徽、湖北等地的252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共检出阳性样品30份,提示该PCR方法可用于类立克次氏体的临床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类立克次氏体 PCR检测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