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名实悖反的近代立宪救国
1
作者 张颖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7期25-29,共5页
近代中国在政制转型的过程中经历着全方位的震荡,为了重建国家秩序,通过立宪弥补传统权威真空成为当时社会普遍认可的救国方案。政制转型最终却产生出一个名义立宪、实质专制的党国。立宪救国没能引导近代中国建立起宪政国家,根本原因... 近代中国在政制转型的过程中经历着全方位的震荡,为了重建国家秩序,通过立宪弥补传统权威真空成为当时社会普遍认可的救国方案。政制转型最终却产生出一个名义立宪、实质专制的党国。立宪救国没能引导近代中国建立起宪政国家,根本原因是政权合法性的传统论证模式不断驱使着政治实践架空宪政内涵,只保留了立宪作为近代国家的标签,由此使近代立宪救国沦为一场名实悖反的口号式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宪救国 政权合法性 实证 征服
下载PDF
语境、对接与投射:清末宪政思想接受中的变调 被引量:2
2
作者 苗永泉 张铭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7-73,共7页
清末盛行的立宪救国思想代表了一种通过移植西方宪政制度来寻求富强的政治主张。这一思潮推动了政治话语权从传统的尊君范式向宪政民主范式的转换,并为此后的制度变迁注入了强劲的观念动力。然而,当时国人解读外来宪政思想时面临的语境... 清末盛行的立宪救国思想代表了一种通过移植西方宪政制度来寻求富强的政治主张。这一思潮推动了政治话语权从传统的尊君范式向宪政民主范式的转换,并为此后的制度变迁注入了强劲的观念动力。然而,当时国人解读外来宪政思想时面临的语境,以及为使外来宪政诉求能与本土性道义诉求对接而担当起"政治动员功能",不能不将大量的本土要素投射到宪政思想之中,从而使之发生重大变调,偏离其本来指向的制约国家权力这一目标。清末宪政观的这一建构使清末,也使近现代中国的宪政思想及实践自始就背负了与宪政精神极不相符的理想主义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政思想 立宪救国 语境 投射 变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