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祭必有尸”:殷周“立尸”祭仪探源
1
作者 公维军 许悦 《百色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29-36,共8页
先秦时期,“祀”(祭祀)与“戎”(军事征伐)是国家治理的两大要务,而祭祀行为又位居其首,初民崇神祀祖以求得庇佑、祯祥的虔诚心理得以彰显。商周时期,盛行以活人代替逝去祖先接受献祭的神圣行为,这便是作为先秦孑遗的“尸祭”现象。殷... 先秦时期,“祀”(祭祀)与“戎”(军事征伐)是国家治理的两大要务,而祭祀行为又位居其首,初民崇神祀祖以求得庇佑、祯祥的虔诚心理得以彰显。商周时期,盛行以活人代替逝去祖先接受献祭的神圣行为,这便是作为先秦孑遗的“尸祭”现象。殷周初民的“祭必有尸”观念历经“象物”到“象神”的演变,在《肆夏》《仪礼》等典籍中不断活态呈现。随着昭穆制度的确立,“尸必以孙”的尸祭原则被赋予宗法血缘依据。此外,注重模仿与接触的交感巫术思维也一直贯穿在尸祭礼仪中,强化了祖先崇拜的信仰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神 立尸祭 交感巫术
下载PDF
“立尸祭”与“总落鬼头”:祭祀仪式的“具象”身体沟通 被引量:2
2
作者 龙晓添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8-104,共7页
在祭祀仪式中,"身体"不断地被建构,成为与神灵沟通的主要媒介和方式,不同时代这个表达敬意的对象在仪式中的呈现形态有所差异,但又有密切的关联。先秦有"立尸祭"的传统,春秋战国开始衰落,并逐渐在礼仪中消失,而代... 在祭祀仪式中,"身体"不断地被建构,成为与神灵沟通的主要媒介和方式,不同时代这个表达敬意的对象在仪式中的呈现形态有所差异,但又有密切的关联。先秦有"立尸祭"的传统,春秋战国开始衰落,并逐渐在礼仪中消失,而代之以更抽象的"对象"。此后具象的信仰对象却在民间仪式的"尸"祭中有所保留。当代广西全州县师公安家堂仪式的"总落鬼头"体现出与"立尸祭"的关联,展现出祭祀仪式的"具象"的身体沟通,又体现着当代民众对信仰本身的理解,并深受具体文化环境的影响。"立尸祭"与"总落鬼头"使得祭祀仪式沟通的信仰、动作与情感有具体的附着对象,通过"具象"的身体表述,增强了仪式的表现力和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尸祭 总落鬼头 祀仪式 身体沟通 师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