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资性票据的立法建言 被引量:1
1
作者 赵胤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16-120,共5页
我国的票据法以保障票据的安全性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融资性票据因非基于真实贸易关系的出票,所以并未得到现行法的认可。但融资性票据对于企业短期融资的价值不容忽视,其现实意义及必要性应该得到正视。顺应票据法改革的趋势,融资性... 我国的票据法以保障票据的安全性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融资性票据因非基于真实贸易关系的出票,所以并未得到现行法的认可。但融资性票据对于企业短期融资的价值不容忽视,其现实意义及必要性应该得到正视。顺应票据法改革的趋势,融资性票据的合法地位应予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资性票据 现状 立法建言
下载PDF
试行量刑建议制度的现状分析及立法建言
2
作者 周辉 顾立江 《魅力中国》 2008年第25期101-103,共3页
量刑建议制度是公诉机制改革的有益探索,具有重要的法律价值和现实意义,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该项制度在实践中推行并不理想。本文以一个一线执法者的视角,就量刑建议的法理依据、现实意义、实现模式作一探讨,并就如何在法律制度层面... 量刑建议制度是公诉机制改革的有益探索,具有重要的法律价值和现实意义,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该项制度在实践中推行并不理想。本文以一个一线执法者的视角,就量刑建议的法理依据、现实意义、实现模式作一探讨,并就如何在法律制度层面对其规制提出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刑议制度 意义 实现模式 立法建言
下载PDF
法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被引量:9
3
作者 孟勤国 黄莹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50,共6页
在法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上,中国法学还没有自觉的意识。中国法学需要明确法学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法学研究的对象是本国现行法律,法学研究的任务是研究现行法律的不足、提出完善现行法律的对策。明确这一定位是中国法学脱离教科书层... 在法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上,中国法学还没有自觉的意识。中国法学需要明确法学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法学研究的对象是本国现行法律,法学研究的任务是研究现行法律的不足、提出完善现行法律的对策。明确这一定位是中国法学脱离教科书层次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研究 现行法律 立法建言
下载PDF
刑事合规的系统性反思与本土塑造 被引量:19
4
作者 孙道萃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3-170,208,共19页
试点探索中的刑事合规已日渐成为“显学”,但也存在本体内容不够明确、规范构造相对不成熟、理论体系的建设不充分、立法跟进与支持不够、司法化滞后与规则空缺等结构性缺陷。刑事合规应以完整的要素与实施机制为存立前提,以奠定其作为... 试点探索中的刑事合规已日渐成为“显学”,但也存在本体内容不够明确、规范构造相对不成熟、理论体系的建设不充分、立法跟进与支持不够、司法化滞后与规则空缺等结构性缺陷。刑事合规应以完整的要素与实施机制为存立前提,以奠定其作为刑事法制度的本体基础。刑事合规必须夯实其规范的本真内容,遵从综合性的规范意义,实现立体的规范评价,夯实合法地位。刑事合规的激励机制立足于功利主义,应当逐一澄清刑事合规的理论动能、激励原理,促进理论素养的持续生长。结合我国企业合规试点进展,有必要加快响应推动刑事合规立法进程,这会使激励机制变得“刚性”有力。为了克服刑事合规仍无“法”适用的试点困境,应在试验性司法模式下全面出台专门的指导意见与实施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合规 刑事法制度 规范评价 理论发展 立法建言 司法完善
下载PDF
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的重新解读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小霞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25,共6页
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性质定位问题一直是刑法学界与实务界争议的焦点。从旧客观说到主观说,从新客观说到要件取消说,各种学说的发展无不是为了适应司法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但遗憾的是,各种学说都没有彻底破... 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性质定位问题一直是刑法学界与实务界争议的焦点。从旧客观说到主观说,从新客观说到要件取消说,各种学说的发展无不是为了适应司法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但遗憾的是,各种学说都没有彻底破除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性质定位的根本症结。因此,以新的视角重新界定"为他人谋取利益"在受贿罪构成要件中的性质,以彻底解决理论与司法中的困惑就显得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贿罪 为他人谋取利益 性质定位 立法建言
下载PDF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范围再研讨——以相关司法解释为视角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风林 陈树斌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2007年第6期148-152,共5页
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应负刑事责任的范围,存在限制论、罪名说与扩张论、罪行说的对立,而限制论和罪名说应该得到提倡;现行刑法关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应负刑事责任的范围,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并存;完善我国未... 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应负刑事责任的范围,存在限制论、罪名说与扩张论、罪行说的对立,而限制论和罪名说应该得到提倡;现行刑法关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应负刑事责任的范围,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并存;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范围,应该突出未成年人特殊权益之保障。即使从立法上扩张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范围,也必须经过反复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刑事责任 立法建言
下载PDF
网络安全监管渎职行为的犯罪化研讨 被引量:6
7
作者 孙道萃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21年第6期111-119,170,共10页
网络安全监管是全新的政府职责,网络安全监管制度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关键要素。网络安全监管渎职行为严重危害网络安全,增设网络安全监管渎职犯罪可以缓解规范供给不足危机。网络安全监管法益是新型的刑法法益,与网络安全监管部门的... 网络安全监管是全新的政府职责,网络安全监管制度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关键要素。网络安全监管渎职行为严重危害网络安全,增设网络安全监管渎职犯罪可以缓解规范供给不足危机。网络安全监管法益是新型的刑法法益,与网络安全监管部门的法定监管职责相呼应,为网络安全监管渎职犯罪的立法奠定基本内涵、规范基础与方向。网络安全监管渎职行为仍可在作为与不作为框架下展开设定。《网络安全法》规定负有网络安全监管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大体范围,实践中仍应进行具体、实质判断。网络安全监管渎职犯罪的因果关系呈现出鲜明的网络关联性转向。建议增设《刑法》第408条之二暨“网络安全监管渎职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安全监管职责 网络安全监管渎职犯罪 构成要件要素 立法建言
下载PDF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范围的新视界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风林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07年第6期57-63,共7页
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应负刑事责任的范围,存在限制论、罪名说与扩张论、罪行说的对立,而限制论和罪名说应该得到提倡;现行刑法关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应负刑事责任的范围,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并存;完善我国未... 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应负刑事责任的范围,存在限制论、罪名说与扩张论、罪行说的对立,而限制论和罪名说应该得到提倡;现行刑法关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应负刑事责任的范围,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并存;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范围,应该突出未成年人特殊权益之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刑事责任 立法建言
下载PDF
论和谐社会语境下刑法的人文关怀 被引量:2
9
作者 马聪 秦孟国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46-49,共4页
和谐社会从本质上说是以人为本、保障人权、体现人文关怀的社会。人文关怀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刑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法律规范,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该体现人文关怀,发挥其重要作用,而在我国公众和公权行使者对刑法存在... 和谐社会从本质上说是以人为本、保障人权、体现人文关怀的社会。人文关怀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刑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法律规范,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该体现人文关怀,发挥其重要作用,而在我国公众和公权行使者对刑法存在非常态的认知和误读的情况下,更应该强调刑法的深层意蕴,即人文关怀。刑法的人文关怀属性是由刑法机能决定并展开的,也是能与和谐社会相契合并且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我国现行刑法制度、条文规范在体现人文关怀意蕴的同时,还存在着缺失,有必要根据情况加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人文关怀 刑法机能 现行刑法规范 立法建言
下载PDF
论完善我国证人保护制度
10
作者 王圆圆 《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36-38,共3页
近年来,证人出庭率偏低的问题在司法实践中非常突出,已经成为困扰审判方式的重大问题,直接影响了审判的效率与公正,影响了各项诉讼原则的贯彻。追源求因,关键问题是我国缺乏国外通行的证人保护制度。因此亟须一部与我们国情、财政能力... 近年来,证人出庭率偏低的问题在司法实践中非常突出,已经成为困扰审判方式的重大问题,直接影响了审判的效率与公正,影响了各项诉讼原则的贯彻。追源求因,关键问题是我国缺乏国外通行的证人保护制度。因此亟须一部与我们国情、财政能力等现实状况相契合的证人保护制度出台,对证人实行全方位的保护,使对证人的保护得到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人保护制度 立法建言
下载PDF
中国特色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立法完善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道萃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8-198,共11页
在现阶段,我国刑事法律援助的发展仍不平衡不充分,集中表现为范围相对有限、地位不鲜明、质量提升有限、保障措施不力等。这为刑事法律援助现代化的立法完善明确了重点和方向。确立刑事法律援助是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基石,确保法律援助... 在现阶段,我国刑事法律援助的发展仍不平衡不充分,集中表现为范围相对有限、地位不鲜明、质量提升有限、保障措施不力等。这为刑事法律援助现代化的立法完善明确了重点和方向。确立刑事法律援助是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基石,确保法律援助立法契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要求,可真正裨益于刑事司法人权保障体系。遵循充分保障辩护权的立法指导理念,建立健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被害人的二元立法结构,有利于集中优化包括律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法律援助质量评估等在内的保障措施,做好刑事法律援助立法的技术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援助立法 刑事法律援助 立法定位 立法建言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的刑法立法:场域与演绎 被引量:8
12
作者 孙道萃 《数字法治》 2023年第3期93-110,共18页
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的迅猛扩展,已经开始将当代刑法规范供给危机推向前端,主要表现为立法原意的缺失、扩张解释的瓶颈、网络犯罪的嵌接、专属立法的空白等,并引发拖困司法的效能、加剧立法的分裂、迟滞理论的进化等负作用。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的迅猛扩展,已经开始将当代刑法规范供给危机推向前端,主要表现为立法原意的缺失、扩张解释的瓶颈、网络犯罪的嵌接、专属立法的空白等,并引发拖困司法的效能、加剧立法的分裂、迟滞理论的进化等负作用。人工智能立法势不可当,在功利主义的导引下,刑法面向人工智能的前瞻立法可以发挥积极规制作用。应坚持科学立法,重视立法技术与规范表述的充分达致。应围绕基本范畴统筹立法,优先解决智能犯罪现象的规范界定,着重解决智能主体的刑法地位、智能犯罪的罪名体系表述、刑事责任的实现难题、刑事制裁范畴的调适等。人工智能刑法立法应以适时创新为基本遵循,以智能主体地位的立法确认为首要任务,策动犯罪构成体系及其要素的同步立法调适,有效统筹消解智能时代法定犯罪罪名体系、刑事制裁体系的创制等疑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立法 刑法规范供给不足 立法必要性 立法理念 立法建言
原文传递
程序的理性设计与举证期限制度的界定 被引量:4
13
作者 毕玉谦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8-86,共9页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使我国原有的诉讼格局从随时证据提出主义向适时证据提出主义的方向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但是,从举证期限制度的角度就适时证据提出主义对我国现行的诉讼基本框架进行界定,在目前的立法和诉讼实践当中已...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使我国原有的诉讼格局从随时证据提出主义向适时证据提出主义的方向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但是,从举证期限制度的角度就适时证据提出主义对我国现行的诉讼基本框架进行界定,在目前的立法和诉讼实践当中已成为焦点问题。为此,有必要结合国外的有关基本模式,对现行《民事诉讼法》的修订进行研讨、论证,并且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的理性 举证期限 立法建言
原文传递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范围探讨——以相关司法解释为视角
14
作者 李风林 《青少年犯罪研究》 2007年第3期40-44,共5页
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应负刑事责任的范围,存在限制论、罪名说与扩张论、罪行说的对立,而限制论和罪名说应该得到提倡;现行刑法关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应负刑事责任的范围,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并存;完善我... 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应负刑事责任的范围,存在限制论、罪名说与扩张论、罪行说的对立,而限制论和罪名说应该得到提倡;现行刑法关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应负刑事责任的范围,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并存;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范围,应该突出未成年人特殊权益之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刑事责任 立法建言
原文传递
稿约
15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1-81,共1页
《人民检察》(半月刊)是最高人民检察院机关刊物,中国法律类核心期刊,全国百种重点期刊。《人民检察》秉承"交流经验,指导业务"的办刊宗旨,坚持"关注检察动态、探讨法学新知、交流工作经验、解析司法疑难"的办刊思... 《人民检察》(半月刊)是最高人民检察院机关刊物,中国法律类核心期刊,全国百种重点期刊。《人民检察》秉承"交流经验,指导业务"的办刊宗旨,坚持"关注检察动态、探讨法学新知、交流工作经验、解析司法疑难"的办刊思路,不断提升杂志的理论性、实践性、指导性和权威性。本刊栏目主要有:专题、法学专论、实务研究、检察聚焦、疑案精解、经验交流、检察长论坛、厅室局热线、前沿动态、司法改革探索、立法建言、法苑随笔、书评·心得、调查报告、法治视窗等。一、本刊欢迎选题新颖,有独到见解和学术价值的法学理论特别是检察学理论与实务研究方面的文章。稿件字数以6000字左右为宜,特优稿件可适当放宽。欢迎广大检察人员、法学研究人员及法学爱好者惠赐稿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稿约 稿件字数 实务研究 重点期刊 核心期刊 检察长 立法建言 检察学 办刊思路 办刊宗旨 法学理论
原文传递
稿约
16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7年第05X期F0003-F0003,共1页
《人民检察》(半月刊)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机关刊物、中国法律类核心期刊、全国百种重点期刊。《人民检察》秉承“交流经验,指导业务”的办刊宗旨,坚持“关注检察动态、探讨法学新知、交流工作经验、解析司法疑难”的办刊定位,力求提升... 《人民检察》(半月刊)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机关刊物、中国法律类核心期刊、全国百种重点期刊。《人民检察》秉承“交流经验,指导业务”的办刊宗旨,坚持“关注检察动态、探讨法学新知、交流工作经验、解析司法疑难”的办刊定位,力求提升杂志的理论性、权威性、指导性和实践性。本刊主要栏目有:专题、法学专论、实务研究、疑案精解、经验交流、检察长论坛、厅室局热线、前沿动态、司法改革探索、立法建言、法苑随笔、办案札记、碧溪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稿约 稿件 实务研究 重点期刊 立法建言 检察长 来稿 编辑部 办刊宗旨 法律类 核心期刊 办刊定位 法苑 法学研究 理论性
原文传递
政治·法律·检察综合性月刊中国法律类核心期刊学法、用法、执法的良师益友《人民检察》月刊热情拥抱各界读者
17
《乡镇论坛》 1994年第9期35-35,共1页
政治·法律·检察综合性月刊中国法律类核心期刊学法、用法、执法的良师益友《人民检察》月刊热情拥抱各界读者《人民检察》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于1956年创办的机关刊物,现为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该刊创刊近... 政治·法律·检察综合性月刊中国法律类核心期刊学法、用法、执法的良师益友《人民检察》月刊热情拥抱各界读者《人民检察》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于1956年创办的机关刊物,现为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该刊创刊近40年来,以其依托国家最高法律监督机关的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法律 期刊学 综合性 执法 类核 法律研究 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 立法建言 反腐倡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