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弹性立法模式之提倡——以法律推定准确性为标准展开的论证 被引量:9
1
作者 韩康 蔡栩 《犯罪研究》 2020年第5期38-45,共8页
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实质是关于未成年人认识能力的法律推定,其合理性取决于法律推定的准确性。传统的刚性立法模式以绝对确定的年龄标准评价未成年人的认识能力,无法适应未成年人之间普遍存在的差异性,存在评价不准的固有缺陷。科学的... 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实质是关于未成年人认识能力的法律推定,其合理性取决于法律推定的准确性。传统的刚性立法模式以绝对确定的年龄标准评价未成年人的认识能力,无法适应未成年人之间普遍存在的差异性,存在评价不准的固有缺陷。科学的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应当采取弹性立法模式,按照年龄从低到高将人的一生划分为"无刑事责任能力区间(无责区间)""刑事责任能力的弹性区间(弹性区间)"和"有刑事责任能力区间(有责区间)",并在弹性区间内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实行"一事一议"的个别化评价。在构建弹性立法模式的过程中,首先应当适当降低刑事责任的年龄起点,合理划定弹性区间的范围。其次要在弹性区间内实行无责推定,保证无罪之人不受追究。最后要借助社会调查等科学手段,完善未成年人认识能力的证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责任年龄 法律推定 认识能力 弹性立法模式
下载PDF
未成年人刑法立法保护条款适用规则探析——以年龄“阶段化”划分为视角
2
作者 邢丽珊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79-86,共8页
《刑法修正案(十一)》关于未成年人的年龄“阶段性”调整符合当前我国刑事法律发展的需要,在进行年龄阶段划分的立法修正之后,条款的适用性评价为刑事司法实践所检验,在司法裁量过程中存在诸多亟待突破与解决的困境及问题。在不同法系... 《刑法修正案(十一)》关于未成年人的年龄“阶段性”调整符合当前我国刑事法律发展的需要,在进行年龄阶段划分的立法修正之后,条款的适用性评价为刑事司法实践所检验,在司法裁量过程中存在诸多亟待突破与解决的困境及问题。在不同法系的比较层面中未成年人研究存在可借鉴价值,但其规则与手段需在裁量过程中谨慎参照。应建立未成年人刑事立法体系,结合当前未成年人特点,贯彻未成年人教育理念,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低龄化 弹性立法模式
下载PDF
最低刑龄制度应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困境与出路——由“邯郸13岁男孩被害案”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2
3
作者 姜敏 时雪涵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7-251,共15页
2024年3月10日河北省邯郸市发生一起3名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故意杀人案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舆论焦点从传统的“未龄不责”,逐渐转向了“低龄轻责”和“未龄免死”等问题。对舆论意见体现出的在最低刑龄制度应对未... 2024年3月10日河北省邯郸市发生一起3名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故意杀人案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舆论焦点从传统的“未龄不责”,逐渐转向了“低龄轻责”和“未龄免死”等问题。对舆论意见体现出的在最低刑龄制度应对未成年人犯罪时存在的价值冲突,需要在理论层面进行深入探讨,也需要考虑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在理论层面,首先,刑事责任年龄的设定是一种对身份的法律拟制,必然引发同一性和差异性的矛盾;其次,公众对于“未龄轻责”和“未龄免死”的不满,很大程度上源于报应心理。然而,报应主义与未成年人特殊保护原则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矛盾。此外,网络舆论导向的修法可能会引发刑法谦抑性危机。如何通过制度设计来维持刑罚量配置的均衡,以保证刑法的谦抑性,即是刑事责任年龄制度所面临的难题。在我国历史上,“恤幼”思想源远流长,影响着我国古代的立法,即使在重刑时代,其也优先于报应主义的思想。在制度设计上,从汉代开始,我国古代传统法中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就体现出了相对弹性的模式,这种立法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法律拟制的缺陷。此外,自唐代起开始适用的“列举罪名+划定法定刑”罪行分级模式具有体系化和精确化的优势,也能够为最低刑龄制度的完善方向提供参考。从实践层面看,构建最低刑龄制度的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需要从过于刚性的“唯年龄论”转变为更加相对弹性的立法模式,以弥补法律拟制所导致的立法空缺。第二,现在立法中存在对相似案件处罚不均衡的情况,对此,应当缩小因年龄差异而导致的处罚差距,尽可能确保罪罚均衡。同时,还应当坚定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立场,放宽对未成年人减刑的限制,进一步完善专门矫治教育制度,与刑法形成良好的衔接。第三,采用系统化的罪行分级方式,以法定最高刑为罪行分级的界限标准,建立更为严密的法网,防止处罚范围的过度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犯罪 刑事责任年龄 分级处遇制度 弹性立法模式
下载PDF
破解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难题的经验借鉴与现实思考
4
作者 廖源林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3-70,共8页
近年来,低龄未成年人实施犯罪的案件较为突出,处理临界未成年人犯罪的难题再次引起广泛讨论。立法者应在确保刑法稳定性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实际不断完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制度。无论是古代中国还是海洋法系国家,大多采用弹性立法的方... 近年来,低龄未成年人实施犯罪的案件较为突出,处理临界未成年人犯罪的难题再次引起广泛讨论。立法者应在确保刑法稳定性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实际不断完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制度。无论是古代中国还是海洋法系国家,大多采用弹性立法的方式对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进行规定。《刑法》第十七条新增第三款体现了弹性立法的精神。然而,该条款中部分要素的具体含义缺乏权威解释,导致其关系模糊不清,法律理解的成本过高。需要明确的是,“情节恶劣”包括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两个层面,必须将其置于“致人死亡”“致人严重残疾”两种不同语境下分别进行理解。同时,伴随着法治教育的纵深推进,强奸罪、抢劫罪可参照《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的相关规定增设弹性空间。此外,我国一直秉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未成年人犯罪治理政策,必须从刑法角度对其进行理解,综合考虑现实侵害和预防成本,轻重有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犯罪 刑事责任年龄 弹性立法 刑事政策
下载PDF
从“黑洞照片侵权事件”反思我国网络图片的著作权合理使用规则 被引量:2
5
作者 徐峰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5-59,共5页
网络图片的传播环境为图片霸权行为提供了滋生的土壤,"黑洞照片侵权事件"就是典型的代表。对著作权合理使用规则"封闭式"的立法模式进行反思很有必要:图片霸权行为虽然符合现行著作权法的规定,但不符合其立法本意;... 网络图片的传播环境为图片霸权行为提供了滋生的土壤,"黑洞照片侵权事件"就是典型的代表。对著作权合理使用规则"封闭式"的立法模式进行反思很有必要:图片霸权行为虽然符合现行著作权法的规定,但不符合其立法本意;为适应网络发展需求,应当对现有的合理使用规则作出调整。重新平衡网络用户与图片公司双方利益,引入弹性化的立法技术,扩大合理使用范围,尤其在网络图片霸权环境下重新界定网络用户合理使用的行为。在现有著作权法律体系下,网络用户应尊重原创,避免不必要的争议;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合理使用规则的修改也能纠正网络图片传播市场的失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图片传播 图片霸权行为 合理使用 封闭式立法 弹性立法
下载PDF
农村留守儿童视角下对刑事责任年龄制度走向分析
6
作者 邓蔚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第2期130-132,共3页
近年来,低龄未成年人恶性暴力犯罪事件在网络上数度引起民众的广泛关注,人们纷纷将矛头指向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过高。随后,我国出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中修改了关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许多学者提议引进外国立法模式,探讨刑... 近年来,低龄未成年人恶性暴力犯罪事件在网络上数度引起民众的广泛关注,人们纷纷将矛头指向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过高。随后,我国出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中修改了关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许多学者提议引进外国立法模式,探讨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构建。但是,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作为未成年犯罪群体中的高发对象,其特殊情况却并未被考虑进去。本文从农村留守儿童的视角出发,探讨目前争论的几大制度的利弊,以及刑事责任年龄弹性立法模式在我国的可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责任年龄 恶意补足制度 农村留守儿童 弹性立法模式
下载PDF
反思非对称性刑法立法——以《刑法修正案(十二)(草案)》为契机 被引量:17
7
作者 袁彬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39,共19页
非对称性刑法立法是指刑法对相同或者相似情形作不相同或者不相似的规定,包括在罪责刑关系上的纵向不对称立法和横向不对称立法。我国《刑法》总则的刑事管辖权、犯罪主体、犯罪停止形态等规定和《刑法》分则在罪与刑、罪与罪的关系上... 非对称性刑法立法是指刑法对相同或者相似情形作不相同或者不相似的规定,包括在罪责刑关系上的纵向不对称立法和横向不对称立法。我国《刑法》总则的刑事管辖权、犯罪主体、犯罪停止形态等规定和《刑法》分则在罪与刑、罪与罪的关系上存在大量非对称性立法。过多的非对称性刑法立法对刑法结构和价值产生了较大冲击,为弥补非对称性立法缺陷而进行的刑法解释适用又造成了新的法律冲突。刑法立法应当坚持相对对称原则,只有当刑法规则要素和刑法规则适用条件发生了明显改变时才能进行非对称的差异性立法。《刑法修正案(十二)(草案)》通过修正非对称性刑法规定,有助于实现国有单位人员与非国有单位人员渎职行为的对称性入罪、促进贿赂犯罪法定刑的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性立法 罪刑均衡 刑法结构 立法弹性 相对对称原则
原文传递
A high-efficiency aerothermoelastic analysis method 被引量:2
8
作者 WAN ZhiQiang WANG YaoKun +1 位作者 LIU YunZhen YANG Chao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14年第6期1111-1118,共8页
In this paper,a high-efficiency aerothermoelastic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unified hypersonic lifting surface theory is established.The method adopts a two-way coupling form that couples the structure,aerodynamic forc... In this paper,a high-efficiency aerothermoelastic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unified hypersonic lifting surface theory is established.The method adopts a two-way coupling form that couples the structure,aerodynamic force,and aerodynamic thermo and heat conduction.The aerodynamic force is first calculated based on unified hypersonic lifting surface theory,and then the Eckert reference temperature method is used to solve the temperature field,where the transient heat conduction is solved using Fourier’s law,and the modal method is used for the aeroelastic correction.Finally,flutter is analyzed based on the p-k method.The aerothermoelastic behavior of a typical hypersonic low-aspect ratio wing is then analyzed,an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following:(1)the combined effects of the aerodynamic load and thermal load both deform the wing,which would increase if the flexibility,size,and flight time of the hypersonic aircraft increase;(2)the effect of heat accumulation should be noted,and therefore,the trajectory parameter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design of hypersonic flight vehicles to avoid hazardous conditions,such as flut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thermoelastic two-way coupling unified hypersonic lifting surface theory piston theory FLUTTE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