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优253免耕抛栽秧苗的根系生长与立苗特性 被引量:27
1
作者 江立庚 李如平 +7 位作者 韦善清 张平刚 徐世宏 郎宁 董登峰 陈念平 陆福勇 秦华东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1期30-34,共5页
20 0 3年早季和晚季在大田条件下,以常耕抛栽为对照,对金优2 5 3免耕抛栽秧苗的根系生长与立苗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耕抛栽秧苗相比,免耕抛栽秧苗前期立苗速度较慢,后期立苗速度较快,总的立苗时间相同,但免耕抛栽秧苗的立苗更... 20 0 3年早季和晚季在大田条件下,以常耕抛栽为对照,对金优2 5 3免耕抛栽秧苗的根系生长与立苗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耕抛栽秧苗相比,免耕抛栽秧苗前期立苗速度较慢,后期立苗速度较快,总的立苗时间相同,但免耕抛栽秧苗的立苗更易受不良气候的影响;免耕抛栽秧苗立苗期发根较多,但根系生长受阻,根系的总长度不及常耕抛栽秧苗;抛后1周内,抛栽秧苗根系活力经历了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过程。当根系活性上升时,免耕抛栽秧苗上升速度慢;当根系活力下降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免耕抛秧 常耕抛秧 根系生长 立苗特性
下载PDF
免耕抛秧稻的立苗特性与立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吴建富 潘晓华 石庆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30-939,共10页
于2005—2006年采用大田和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免耕抛秧稻的立苗特性及立苗技术。结果表明,适宜的浅水(1cm左右)抛栽、短秧龄(20d)抛栽、前期适当增施氮肥、适量的稻草还田(1200kghm-2)、旱育秧抛栽和喷施多效唑、α-萘乙酸浸种处理均... 于2005—2006年采用大田和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免耕抛秧稻的立苗特性及立苗技术。结果表明,适宜的浅水(1cm左右)抛栽、短秧龄(20d)抛栽、前期适当增施氮肥、适量的稻草还田(1200kghm-2)、旱育秧抛栽和喷施多效唑、α-萘乙酸浸种处理均有利于扎根立苗,早生快发,促进地上部生长。非直立苗的立苗速度与秧龄长短有很大关系,短秧龄有利于加快非直立苗的立苗速度和水稻生长。秧苗抛栽后立苗期每株平均根数和根长、地上部可溶性糖和全氮含量都与立苗密切相关。该结果为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水稻 免耕抛栽 立苗特性与技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小麦秸秆还田条件下抛植水稻的立苗特性 被引量:3
3
作者 季红娟 戴正元 赵步洪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8-60,共3页
以两系杂交籼稻扬两优6号和常规中粳稻扬辐粳8号为材料,进行小麦秸秆还田抛植水稻试验,研究麦秸还田抛植水稻的立苗特性。结果表明:在3种种植方式中,麦秸还田抛植水稻产量最高,平均达10.09 t/hm2;麦秸离田抛秧次之,平均为9.83 ... 以两系杂交籼稻扬两优6号和常规中粳稻扬辐粳8号为材料,进行小麦秸秆还田抛植水稻试验,研究麦秸还田抛植水稻的立苗特性。结果表明:在3种种植方式中,麦秸还田抛植水稻产量最高,平均达10.09 t/hm2;麦秸离田抛秧次之,平均为9.83 t/hm2;麦秸离田手栽稻产量最低,平均为9.08 t/hm2。在3种育秧方式中,旱育秧产量最高,平均为10.03 t/hm2;塑盘育秧方式次之,平均为9.61 t/hm2;常规水育秧产量最低,平均为9.36 t/hm2。在抛植后0~5 d内,麦秸还田抛秧和麦秸离田抛秧的立苗速度明显低于手栽秧,但到抛植后8 d都能活棵立苗,立苗率达到98%以上。旱育秧与塑盘湿润育秧和水育秧相比,植株吸水量显著提高,蒸腾量差异不显著,但蒸腾量与吸水量的比值显著降低;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为旱育秧>塑盘湿润秧>水育秧,抛秧稻>手栽稻;抛植后6d 水稻的根数、根干重、氧化力、发根力表现为麦秸还田抛秧稻>麦秸离田抛秧稻>手栽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秸还田 抛植水稻 立苗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