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集团化办学的价值定位与实践路径
1
作者 戴铜 《教育视界》 2015年第1期21-24,共4页
作为淮安当地相对优质的学校,淮安实验小学有着百年的文化积淀、优良的办学传统和鲜明的办学特色,拥有比较优秀的教师团队和相对成熟的管理经验。我们坚守"竖起脊梁担事"的历史传承,用职业的良知和情怀做教育,用教育的责任和... 作为淮安当地相对优质的学校,淮安实验小学有着百年的文化积淀、优良的办学传统和鲜明的办学特色,拥有比较优秀的教师团队和相对成熟的管理经验。我们坚守"竖起脊梁担事"的历史传承,用职业的良知和情怀做教育,用教育的责任和担当办学校,主动关注并积极参与推进区域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工作,努力培植、放大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优势共享,发展共赢。从2006年起组建教育集团,现已形成"五区布点、幼小联动、资源共享、特色发展"的"五校六园"的办学格局,成为超万人规模的教育集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团化办学 教育集团 竖起脊梁 实践路径 历史传承 教师团队 办学传统 办学格局 联动 资源共享
下载PDF
传承光荣 追求卓越
2
作者 周长虹 《教育家》 2016年第33期16-,共1页
2011年,我来到江苏省淮阴中学新城校区担任校长,这是一所由淮阴中学新创办的初中学校,通过我们全体师生五年时间的努力,学校已经成为当地很有影响力的初中'名校'。淮阴中学是百年名校,有着'竖起脊梁担事'的学校精神、&#... 2011年,我来到江苏省淮阴中学新城校区担任校长,这是一所由淮阴中学新创办的初中学校,通过我们全体师生五年时间的努力,学校已经成为当地很有影响力的初中'名校'。淮阴中学是百年名校,有着'竖起脊梁担事'的学校精神、'入则进德修业,出则任重道远'的校风,但是身处价值多元、社会转型时期的80后、90后青年教师,对于教育事业和教师职业的崇高属性,对于学校的精神价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起脊梁 江苏省淮阴中学 初中学校 青年教师 进德修业 学校精神 所由 教育事业 文化基因 榜样示范
下载PDF
封面封底学校: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
3
《江苏教育》 2017年第54期3-3,82,共2页
坐落于里运河畔的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始建于1908年,前身是江北师范学堂附属小学,是当时江北第一所公立学校。著名教育家李更生先生曾两任校长,他以'竖起脊梁担事'的精神,为淮安实小的发展打下了精神底色。近年来,淮安实小努... 坐落于里运河畔的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始建于1908年,前身是江北师范学堂附属小学,是当时江北第一所公立学校。著名教育家李更生先生曾两任校长,他以'竖起脊梁担事'的精神,为淮安实小的发展打下了精神底色。近年来,淮安实小努力提升内涵品质,在校园文化打造、管理体制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研究、办学特色彰显等方面不断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幸福教育 竖起脊梁 淮安市
下载PDF
在幸福教育的道路上共同前行
4
作者 余晓灵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 2014年第10期17-18,共2页
2014年6月,在"全国幸福学校共同体"的筹备会上,我首次见到了淮安市实验小学的戴铜校长,共同的教育理想追求,让我们一见如故。这次拜读该校的相关文章,则进一步了解了戴校长及其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办学实践,受益匪浅。
关键词 幸福教育 教育理想 百年老校 教育思想 一所 终生受益 竖起脊梁 积极心理学 霍姆林斯基 头悬梁
下载PDF
梁启超集联书法略论
5
作者 任丽娜 《中华书画家》 2024年第11期74-97,共24页
梁启超的书法具有浓郁的书卷气和儒雅之风,有一种温和、含蓄而又刚健、劲的美感。梁启超藏有很多碑帖,十分喜爱写汉魏碑刻,尤其喜爱北魏,所以他的书法不论篆隶真行,都是方正峻厚,“竖起脊梁,显出骨”的。1889年,康有为写成《广艺舟双》... 梁启超的书法具有浓郁的书卷气和儒雅之风,有一种温和、含蓄而又刚健、劲的美感。梁启超藏有很多碑帖,十分喜爱写汉魏碑刻,尤其喜爱北魏,所以他的书法不论篆隶真行,都是方正峻厚,“竖起脊梁,显出骨”的。1889年,康有为写成《广艺舟双》,倡导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学 书卷气 梁启超 碑帖 康有为 竖起脊梁
原文传递
回望尹默
6
作者 王涛 《中华书画家》 2024年第2期80-85,共6页
沈尹默是20世纪续中国文脉的独特存在。今天,回望这位百年巨匠,更能感受他带给后世的诸多启示。竖起脊梁,扶大厦之将倾,20世纪之初,在中国文化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已在北京大学任教并担任《新青年》轮值编辑的沈尹默,既与同道呼唤... 沈尹默是20世纪续中国文脉的独特存在。今天,回望这位百年巨匠,更能感受他带给后世的诸多启示。竖起脊梁,扶大厦之将倾,20世纪之初,在中国文化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已在北京大学任教并担任《新青年》轮值编辑的沈尹默,既与同道呼唤新文学新文化,又竭力扶中国传统文化大厦之将倾,表现出比同代人罕有的清醒与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尹默 竖起脊梁 《新青年》 中国传统文化 独特存在 中国文脉 同代人 新文学
原文传递
坚定行走,乐在其中
7
作者 张元贵 《未来教育家》 2013年第4期26-27,共2页
我一直感恩生活的慷慨馈赠,她总会在我人生道路上带来推力和惊喜。2009年12月,我被确定为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这又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发展目标。能够加入"培养工程"研究团队。
关键词 学校特色 培养工程 德育实践 教育视野 竖起脊梁 科研兴校 德育资源 办学思想 隐性教育 政策报告
原文传递
清代书信时代特色探究
8
作者 杨保国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5年第3X期38-39 97,97,共3页
清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清代统治者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形成了极端专制的封建制度,为统治汉人,大兴文字狱,杀戮文人学士。这必然束缚知识分子的思想,阻碍着清代文学的发展。许多有才之士不得不走上文字考据的道路,... 清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清代统治者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形成了极端专制的封建制度,为统治汉人,大兴文字狱,杀戮文人学士。这必然束缚知识分子的思想,阻碍着清代文学的发展。许多有才之士不得不走上文字考据的道路,所以清代的诗词、散文的成就大大不如前代。然而在书信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文学 文人学士 致徐小淑绝命词 吴兆骞 清朝统治者 顾有孝 畎亩之中 竖起脊梁 汤传楹 清代末期
原文传递
重庆复兴关怀往
9
作者 石怀瑜 《黄埔》 1994年第6期34-34,共1页
抗日战争中,淞沪及中原战役之后,部队改编,余调中央训练团工作。团址在重庆复兴关。团内四周竖立着许多巨幅标语:"抬起头来,竖起脊梁,顶天立地!""国家至上,民族至上!""军事第一,胜利第一!""意志集中... 抗日战争中,淞沪及中原战役之后,部队改编,余调中央训练团工作。团址在重庆复兴关。团内四周竖立着许多巨幅标语:"抬起头来,竖起脊梁,顶天立地!""国家至上,民族至上!""军事第一,胜利第一!""意志集中,力量集中!""一面抗战,一面建国!""抗战必胜,建国必成!"全国军民在这种抗战精神的鼓舞下,精诚团结,艰苦奋斗,终于赢得抗日的伟大胜利。今日,作为幸存的老兵,回首往事,感慨万端,遂赋诗一首。二水分合古渝州,复兴关山望江流。成康一旅意中兴,越王十年破吴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钩 竖起脊梁 成康 部队改编 越王 国家至上 十年
原文传递
音乐拯救了我——抗日老人关铨和的音乐故事
10
作者 关铨和 《岭南音乐》 2015年第1期42-44,共3页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特编辑此文以纪念。作者是一位参与过抗日战争的老人,音乐伴随他的一生,如今已年逾九旬。平凡的故事里浓缩了老人家七十年的音乐与人生。
关键词 抢救队 竖起脊梁 日本鬼子 广东南海 挺起胸膛 爬起来 黄自 救国军歌 陈老师 十年
原文传递
专访山东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陈镇中:最后的黄埔生
11
作者 尹丛丛 《齐鲁周刊》 2014年第22期18-19,共2页
从大陆"末代"黄埔生到山东省黄埔同学会会长,陈镇中的一生,经历了黄埔军校余音绕梁的后六十年。向前看,他的许多学长是民国时叱咤风云的将军;向后看,他的生命始终与黄埔紧密结合在一起。十里挑一的末代黄埔生6月4日上午9点,... 从大陆"末代"黄埔生到山东省黄埔同学会会长,陈镇中的一生,经历了黄埔军校余音绕梁的后六十年。向前看,他的许多学长是民国时叱咤风云的将军;向后看,他的生命始终与黄埔紧密结合在一起。十里挑一的末代黄埔生6月4日上午9点,本刊记者赶到陈镇中位于济南二环南路附近的家里。87岁高龄的陈镇中老人,向记者讲述了他的黄埔往事。1927年12月,陈镇中出生于泰安。1948年9月,20岁的陈镇中已经在山东南华学院中文系读了两年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纬国 南华 祖国统一 竖起脊梁 中美空军混合团 向前看 去问 西南军政大学 日没 第二年
原文传递
黄埔人在山东
12
作者 尹丛丛 《齐鲁周刊》 2014年第22期19-19,共1页
采访中,陈镇中向本刊记者讲起了诸多山东籍黄埔生的事迹。《血战台儿庄》中的敢死队队长仵德厚,乃是黄埔学员,"当时,给他们一个人发200大洋,他说脑袋都不要了,要银元干嘛?他撒地下了。他有句话,说的很朴实,我们牺牲后,在这儿立个碑... 采访中,陈镇中向本刊记者讲起了诸多山东籍黄埔生的事迹。《血战台儿庄》中的敢死队队长仵德厚,乃是黄埔学员,"当时,给他们一个人发200大洋,他说脑袋都不要了,要银元干嘛?他撒地下了。他有句话,说的很朴实,我们牺牲后,在这儿立个碑,说明我们是在1937年抗击日寇牺牲的。这就是黄埔的不要钱不要命精神。"与之相呼应的,是先后8次穿越被称为飞行禁区的"驼峰航线"的王延周(日照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战台儿庄 仵德厚 驼峰航线 中美空军混合团 竖起脊梁 零式战斗机 《中国日报》 战争中 安置政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