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强站内感染控制 保证输血安全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晨曦 杨瑞萍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05年第5期62-63,56,共3页
目的全面加强站内感染控制工作,确保血液的质量。方法建立健全站内感染监控管理系统,以监督、监测为依据,对影响血液质量的各个环节加以控制。结果通过规范化管理,站内感染进一步得到有效控制,达到了卫生部颁标准。结论感染控制是血站... 目的全面加强站内感染控制工作,确保血液的质量。方法建立健全站内感染监控管理系统,以监督、监测为依据,对影响血液质量的各个环节加以控制。结果通过规范化管理,站内感染进一步得到有效控制,达到了卫生部颁标准。结论感染控制是血站质量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站内感染, 是安全输血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内感染 控制 检测
下载PDF
浅淡血站站内感染的管理与控制 被引量:3
2
作者 胡晓静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5期274-275,共2页
血站是采集、储存血液,并向社会提供血液的医疗机构。加强血站站内感染的管理与控制,改善站内环境,确保血液质量安全,对血站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和消毒管理,杜绝血液传播性疾病,预防和控制经血传播疾病,保证采供血质量、安全和工作人员... 血站是采集、储存血液,并向社会提供血液的医疗机构。加强血站站内感染的管理与控制,改善站内环境,确保血液质量安全,对血站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和消毒管理,杜绝血液传播性疾病,预防和控制经血传播疾病,保证采供血质量、安全和工作人员自身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内感染 管理 控制
下载PDF
站内感染预防及控制措施在流动车采血车中的应用
3
作者 朱仕清 危燕芬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23期3829-3831,共3页
目的探讨站内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措施在流动采血车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在可能发生站内感染的各个环节,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以监测为主要手段,控制站内感染的发生。结果统计2009~2010年共在流动采血车中采集无偿献血10万人次,无... 目的探讨站内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措施在流动采血车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在可能发生站内感染的各个环节,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以监测为主要手段,控制站内感染的发生。结果统计2009~2010年共在流动采血车中采集无偿献血10万人次,无1例献血者发生感染。结论实施有效站内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措施,可以有效的避免医源性感染及细菌感染,确保血液质量,保证献血者及用血者的身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内感染 采血车 应用
下载PDF
加强站内感染控制 保证输血安全
4
作者 刘灿征 付兆敏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05年第3期25-27,共3页
目的全面加强站内感染控制工作,确保血液的质量,使输血更安全。方法建立健全站内感染监控管理系统,以监督、监测为依据,对影响血液质量的各个环节加以控制。结果通过规范化管理,站内感染进一步得到有效控制,达到了卫生部的标准。结论感... 目的全面加强站内感染控制工作,确保血液的质量,使输血更安全。方法建立健全站内感染监控管理系统,以监督、监测为依据,对影响血液质量的各个环节加以控制。结果通过规范化管理,站内感染进一步得到有效控制,达到了卫生部的标准。结论感染控制是血站质量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站内感染,是安全输血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内感染 控制 检测
下载PDF
加强血站消毒供应室管理,控制站内感染 被引量:7
5
作者 高美叶 任红霞 +1 位作者 任明臣 高晓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10期93-94,共2页
目的:加强血站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控制站内感染。方法:重视供应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供应室人员的素质培养;完善各种制度和质量记录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加强清洗、包装、灭菌、存放等环节过程的细节管理;完善各项监测措施。结果:完善... 目的:加强血站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控制站内感染。方法:重视供应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供应室人员的素质培养;完善各种制度和质量记录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加强清洗、包装、灭菌、存放等环节过程的细节管理;完善各项监测措施。结果:完善、合理的管理为采供血提供了合格的灭菌物品,有效保证了献血者、受血者、工作人员的安全。结论:通过落实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使我站供应室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对降低站内感染管理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供应室 管理 控制 站内感染
下载PDF
加强站内感染控制确保输血安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建强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8期637-638,共2页
目的探讨如何全面加强站内感染控制工作,确保血液的质量。方法从预防和控制感染的组织与制度建设、采血环境的控制、成分采集与制备、储血送血、关键物料、医疗废物的处理、职业暴露的预防与控制等方面阐述如何加强血站内部感染的管理... 目的探讨如何全面加强站内感染控制工作,确保血液的质量。方法从预防和控制感染的组织与制度建设、采血环境的控制、成分采集与制备、储血送血、关键物料、医疗废物的处理、职业暴露的预防与控制等方面阐述如何加强血站内部感染的管理与控制,对影响血液质量的各个环节加以控制。结果通过进行站内、外采供血流程的规范化管理和建设,站内感染进一步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感染控制是血站质量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站内感染,是保障献血者、工作人员及安全输血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内感染 预防控制 监测
下载PDF
血站站内感染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进才 戴庆昭 《医学信息》 2010年第15期2826-2827,共2页
血站是为社会提供采供血服务的医疗机构,血站的消毒管理、感染控制工作,是改善采供血环境、预防控制和消除经血传播疾病的重要措施,是保证血液质量,安全用血的重中之重,因此,血站应进行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标准化的管理,进一步加... 血站是为社会提供采供血服务的医疗机构,血站的消毒管理、感染控制工作,是改善采供血环境、预防控制和消除经血传播疾病的重要措施,是保证血液质量,安全用血的重中之重,因此,血站应进行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标准化的管理,进一步加强全面质量控制和消毒管理,保证采供血质量,预防和控制血站感染,杜绝经血传播疾病,保障献血者、受血者和工作人员身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内感染 控制 研究
下载PDF
加强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防止站内感染
8
作者 陈玉梅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70-571,共2页
关键词 消毒供应室 站内感染 质量管理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计划生育服务机构 手术切口感染 技术服务质量 保障医疗安全
下载PDF
血站站内感染的管理与控制
9
作者 陈宇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05年第4期57-58,共2页
文章主要介绍了血站如何进行站内感染的管理与控制。严格执行《献血法》,保证献血者与受血者安全,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血液检测,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建立血站站内感染的三级管理与控制组织、进行感染的监控、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 文章主要介绍了血站如何进行站内感染的管理与控制。严格执行《献血法》,保证献血者与受血者安全,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血液检测,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建立血站站内感染的三级管理与控制组织、进行感染的监控、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进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站 站内感染 管理 控制
下载PDF
加强供应室质量管理 控制站内感染
10
作者 徐华英 《中外医学研究》 2011年第21期194-195,共2页
站内感染是当前计划生育服务站医疗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评价医护质量及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不仅反映计划生育服务站的医疗护理质量,而且影响着计划生育服务站的声誉。供应室是计划生育服务站集中回收处理各种污染器械和发放... 站内感染是当前计划生育服务站医疗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评价医护质量及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不仅反映计划生育服务站的医疗护理质量,而且影响着计划生育服务站的声誉。供应室是计划生育服务站集中回收处理各种污染器械和发放无菌物品的部门,又是计划生育服务站站内感染的重点部门,它担负着对患者进行治疗、检查、手术和站内急、危、重患者抢救任务的物品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室 站内感染
下载PDF
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内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浅析
11
作者 杨春娥 《亚太传统医药》 2010年第12期189-190,共2页
本文通过对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站内感染原因的调查分析,发现站内感染率为11.7%,高于医院内感染的10.0%。分析站内感染原因,寻找站内感染预防对策,对于降低站内感染,更好地开展计划生育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乡镇 计划生育服务 站内感染 原因 预防
下载PDF
血站站内感染因素及对策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树重 赵秀丽 吕昭举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3717-3717,共1页
笔者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探索,找出了容易发生站内感染的关键控制点,并提出了具体措施和方法,促使站内感染工作走向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有力地保障血液质量和安全。
关键词 血站 站内感染 危险因素 措施
原文传递
血站站内感染控制研究进展
13
作者 石娜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8年第9期43-45,共3页
血站为储存、收集血液,同时向临床提供血液的医疗机构。积极强化血站内感染管理,做好感染控制,保证用血安全,加强对血站质量安全控制,做好消毒管理,减少经血传播性疾病发生,保证供血质量,有利于确保供血以及工作人员自身安全。结合实际... 血站为储存、收集血液,同时向临床提供血液的医疗机构。积极强化血站内感染管理,做好感染控制,保证用血安全,加强对血站质量安全控制,做好消毒管理,减少经血传播性疾病发生,保证供血质量,有利于确保供血以及工作人员自身安全。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分别叙述了创建感染管理组织,完善站内感染管理制度、开展相关培训,分区化管理,强化个人防护、开展站内感染监测,强化血站内、物体以及空气清洁和消毒力度,皮肤消毒注意要点,为血站人员创建健康档案以及管理医疗废物等8个方面,为相关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站 站内感染 管理 控制
原文传递
“PDCA”模式预防和控制社区卫生服务站内感染的可行性
14
作者 邹涓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年第23期229-229,共1页
目的:探讨“PDCA”模式预防和控制社区卫生服务站内感染的可行性。方法:在我中心下属的2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内实施“PDCA”模式的院感管理制度,通过计划、实验、检查以及处理,逐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内感染管理制度。结果:通过运用... 目的:探讨“PDCA”模式预防和控制社区卫生服务站内感染的可行性。方法:在我中心下属的2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内实施“PDCA”模式的院感管理制度,通过计划、实验、检查以及处理,逐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内感染管理制度。结果:通过运用“PDCA”模式,使社区卫生服务站内感染管理逐年制度化、规范化。结论:“PDCA”模式可以应用于社区卫生服务站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具有很好的效果,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模式 社区卫生服务站 医院(站内)感染 预防和控制
原文传递
血站消毒效果监测与质量管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美英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6年第12期132-133,共2页
关键词 消毒效果监测 质量管理 血站 消毒质量控制 消毒管理 环境卫生 站内感染 安全输血
下载PDF
采血环境霉菌生长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顺清 邓永福 《内蒙古中医药》 2010年第7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采血环境霉菌生长情况、生长原因与规律,找出预防和控制措施,确保血液质量,保障献血者和受血者安全。方法:统计2005-2009年每月站内采血室、流动采血车空气和物表霉菌检出情况,探讨采血环境霉菌生长规律。结果:(1)霉菌生长与... 目的:探讨采血环境霉菌生长情况、生长原因与规律,找出预防和控制措施,确保血液质量,保障献血者和受血者安全。方法:统计2005-2009年每月站内采血室、流动采血车空气和物表霉菌检出情况,探讨采血环境霉菌生长规律。结果:(1)霉菌生长与季节有关:每年4-9月份是采血环境霉菌生长时间,其中7-8月份最易滋生霉菌;(2)霉菌生长与采血环境有关:流动采血车较站内采血室容易生长霉菌;(3)霉菌生长与管理有关:加强管理可降低霉菌的检出率,2005-2009年采血环境霉菌生长逐年下降就证明了这点。结论:每年4-9月份,特别是每年7-8月份要加强采血环境的消毒灭菌工作;流动采血车更要加强消毒管理工作;建立采血环境的感染管理体系,加强采血环节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可有效控制采血环境的霉菌生长,提高采血环境的质量,避免和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内感染 采血环境 霉菌 调查
下载PDF
流动采血车全面质量管理浅谈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美叶 任红霞 张艳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7期258-259,共2页
目的探讨流动采血车站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管理措施。方法通过建立健全采血车院内感染管理体系,以监督、监测为依据,对影响血液质量的各个环节加以控制。结果新乡市30多万人次参加无偿献血,无1例感染事件发生。结论采血环节全面质量管理... 目的探讨流动采血车站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管理措施。方法通过建立健全采血车院内感染管理体系,以监督、监测为依据,对影响血液质量的各个环节加以控制。结果新乡市30多万人次参加无偿献血,无1例感染事件发生。结论采血环节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是避免和减少交叉感染,确保血液质量,维护人民健康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质量 站内感染 采血
下载PDF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第12卷(2005年)总目次
18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05年第6期68-71,共4页
关键词 主诊医师负责制 卫生质量 医疗质量管理 站内感染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目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