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空间句法的站域地下空间防灾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杜杨 《低温建筑技术》 2023年第9期22-26,共5页
地铁站域地下空间具有热稳定性、高保护性等优势特性,但也存在发生灾害时逃生难度大、疏散效率低等问题,优化站域地下空间综合防灾性能具有现实性意义。国内外研究多以结构性防灾视角进行定性探索,缺乏基于城市研究的定量研究。因此,文... 地铁站域地下空间具有热稳定性、高保护性等优势特性,但也存在发生灾害时逃生难度大、疏散效率低等问题,优化站域地下空间综合防灾性能具有现实性意义。国内外研究多以结构性防灾视角进行定性探索,缺乏基于城市研究的定量研究。因此,文中通过归纳上海市五角场站域地下空间防灾设施布局情况,并以空间句法为主要建模工具构建站域地下空间防灾逃生模型,综合研究其防灾性能,提出了针对站域地下空间防灾设施的布局建议,为后续规划布局提供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域地下空间 防灾性能 空间句法
下载PDF
站域地下公共空间的发展规律研究:以上海为例
2
作者 马晨骁 董蕴豪 彭芳乐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共11页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我国主要城市已开发较大规模的站域地下公共空间。然而,专门针对我国城市站域地下公共空间发展的理论研究较少,亦常缺乏时间维度的规律分析。本文以上海91处站域地下公共空间为例,深入剖析其时空发展规律与...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我国主要城市已开发较大规模的站域地下公共空间。然而,专门针对我国城市站域地下公共空间发展的理论研究较少,亦常缺乏时间维度的规律分析。本文以上海91处站域地下公共空间为例,深入剖析其时空发展规律与空间组织特征,为我国其他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发提供借鉴。结果表明,潜在商业回报和TOD开发理念的推广是上海站域地下公共空间开发的重要动因,其时空分布规律与城镇化发展进程基本一致。城市区位、站点能级、站域空间开发水平是站域地下公共空间选址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保障地下空间连通规划的落地性,站域地下公共空间应避免采用站组域空间布局结构,应尽可能采用单级连通模式或以公共产权空间为连通媒介空间的多级连通Ⅰ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公共空间 时空发展规律 布局结构 连通模式 上海市
下载PDF
站域地下空间布局紧凑性量化评价模型研究
3
作者 李萍 高祥恩 +1 位作者 董蕴豪 彭芳乐 《现代隧道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63-170,共8页
立足于TOD发展理念,构建了站域地下空间布局紧凑性评价模型,提出了涵盖空间结构紧凑性、功能分布紧凑性、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布匹配度等三类因子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模型被成功应用于五角场-江湾体育场、静安寺、新江湾城、新街口等4处... 立足于TOD发展理念,构建了站域地下空间布局紧凑性评价模型,提出了涵盖空间结构紧凑性、功能分布紧凑性、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布匹配度等三类因子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模型被成功应用于五角场-江湾体育场、静安寺、新江湾城、新街口等4处典型站域地下空间的布局紧凑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站域地下空间的布局紧凑性存在显著差异化特征。基于模型应用成果,进一步提出了站域地下空间的点状、团状、线状和网络状布局策略,可为国内站域地下空间布局优化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域地下空间 紧凑性 规划布局 量化评价
下载PDF
站域形式融入城市空间类型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许娟 刘映瞳 +2 位作者 撒海蓉 段雅欣 李早 《城市建筑》 2018年第29期27-29,共3页
本文针对合肥已建成的地铁站域及其周边空间,通过对典型地铁站域的调查研究,分析其融入城市环境的特征,将其分为三个类型:建立城市开放空间、与下沉广场结合、与地下空间结合。通过绘制相应的剖面图,分析其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最后,得出... 本文针对合肥已建成的地铁站域及其周边空间,通过对典型地铁站域的调查研究,分析其融入城市环境的特征,将其分为三个类型:建立城市开放空间、与下沉广场结合、与地下空间结合。通过绘制相应的剖面图,分析其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最后,得出站域空间应与城市空间要素结合,创造包容性空间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入城市 建立城市开放空间 与下沉广场结合 地下空间结合
下载PDF
轨交枢纽站域演进历程中地下空间的作用与规划方法——以东京站城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宋冰晶 张子筠 +1 位作者 董蕴豪 彭芳乐 《现代隧道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748-756,共9页
轨交枢纽站域城市空间演进的过程中,随政治、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不断变化,在不同时期,站域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受到不同且复杂的需求与动因驱动,具有不同的规划目标和方法,也呈现不同的作用机理。文章以有百年历史的东京站为例,将其... 轨交枢纽站域城市空间演进的过程中,随政治、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不断变化,在不同时期,站域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受到不同且复杂的需求与动因驱动,具有不同的规划目标和方法,也呈现不同的作用机理。文章以有百年历史的东京站为例,将其站域地下空间规划划分为“平灾结合意识”“交通基础设施需求”和“公共服务供给”主导的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各阶段东京站域地下空间的不同作用、实际作用机理和规划方法,指出经济、技术、社会或政治等方面抽象价值的主导作用。研究旨在从宏观时间尺度研究轨交枢纽站域演进历程中不同阶段的地下空间规划方法,挖掘站域地下空间规划的根本机制,从中获得更客观的经验,以应用于轨交枢纽站域这类城市重要生长点的长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进 站域地下空间规划 东京 宏观时间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