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康城市视角下轨道交通站域空间更新研究——以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白河潭站为例
1
作者 平茜 张毅杉 《城市建筑空间》 2024年第6期2-8,共7页
在城市更新背景下,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如何融入健康城市建设理念,对打造高质量的健康生活公共空间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明确站域空间的概念及特征,阐述其城市更新路径,选取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白河潭站作为典型案例,从环境条件、市民需... 在城市更新背景下,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如何融入健康城市建设理念,对打造高质量的健康生活公共空间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明确站域空间的概念及特征,阐述其城市更新路径,选取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白河潭站作为典型案例,从环境条件、市民需求、保障制度3个方面提出健康环境体系构建、健康生活空间营造及制度保障体系建立策略,探索健康城市视角下轨交站域空间更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健康城市 站域空间
下载PDF
TOD视野下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域空间开发模式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宋冰晶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3年第5期8-13,共6页
在城市轨道交通迅猛发展、TOD开发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下,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域空间开发模式以最大程度发挥TOD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带动、引导作用,成为当务之急。文章在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域空间开发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分析站域空间... 在城市轨道交通迅猛发展、TOD开发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下,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域空间开发模式以最大程度发挥TOD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带动、引导作用,成为当务之急。文章在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域空间开发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分析站域空间开发需研究的因素(即车站类别、站域空间功能、线站位规划及车站选址、预测开发规模),并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对点状、线状、网状3种站域空间开发模式进行阐述,以期为优化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域空间开发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车 站域空间 TOD 开发模式
下载PDF
视域模型视角下火车站站域空间研究——以合肥火车站为例
3
作者 陈丽华 徐亮 《住宅产业》 2023年第3期29-33,共5页
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轨道交通日益完善的背景下,铁路客站及站域空间作为城市与城市联系的媒介、城市与人交互的容器,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以合肥火车站站域空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空间句法中视域模型的搭建,分析其句法参数特... 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轨道交通日益完善的背景下,铁路客站及站域空间作为城市与城市联系的媒介、城市与人交互的容器,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以合肥火车站站域空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空间句法中视域模型的搭建,分析其句法参数特征,进一步总结其空间环境特点。通过站域空间既有环境的量化分析研究,发现和解决空间通达、空间感知、视野开阔的问题,同时也是对传统客站站域公共空间品质塑造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域空间 模型 空间感知 可识别性
下载PDF
公交化市域铁路车站站域空间设计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金庄庄 夏海山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0-53,58,共5页
目的:为了满足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的要求及市域铁路通勤旅客的公交化出行需求,需对既有市域铁路车站的站域空间设计进行优化。方法:基于对铁路公交化内涵的研究,将铁路公交化的内涵从原来单一的运营层面拓展至区域、城市、站域、车站及运... 目的:为了满足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的要求及市域铁路通勤旅客的公交化出行需求,需对既有市域铁路车站的站域空间设计进行优化。方法:基于对铁路公交化内涵的研究,将铁路公交化的内涵从原来单一的运营层面拓展至区域、城市、站域、车站及运输等层面。选取了上海金山铁路线的春申站与JR(日本铁路)东海道线的户冢站进行对比研究,从站域可达性、功能融通性、空间融通性3个方面梳理了我国公交化市域铁路站域空间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利于提升市域铁路站域公交化程度的规划和设计策略。结果及结论:应聚焦于站域空间层面,从规划站位选址与城市协同发展、站城空间融合的多样性、站域交通类别的混合集聚、缩减站区空间尺度、提升慢行接驳能力、行业规范的协同革新等6个方面优化市域车站站域空间设计,以提升市域铁路的公交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郊)铁路 公交化运营 站域空间设计
下载PDF
苏州历史城区轨道交通站域空间协同发展策略——基于“节点—场所”模型实证
5
作者 周珂慧 席广亮 张振龙 《城市交通》 2023年第4期32-41,98,共11页
科学客观地认知轨道交通站域空间的协同发展水平,是历史文化名城平衡站点开发与历史保护,实现历史城区存量更新的重要前提。选取苏州历史城区内已建、在建的8条轨道交通线、18个站域空间,基于“节点—场所”模型测度空间耦合关系。提出... 科学客观地认知轨道交通站域空间的协同发展水平,是历史文化名城平衡站点开发与历史保护,实现历史城区存量更新的重要前提。选取苏州历史城区内已建、在建的8条轨道交通线、18个站域空间,基于“节点—场所”模型测度空间耦合关系。提出4类不同站域空间的协同发展策略:依赖型应激发活力,实现导向化更新;压力型应避免过度开发,完善精细化设计;平衡型应研判定位,提升交通与功能的互适性;失衡型分为两类,针对节点失衡型建议提升业态丰富度以挖掘文化潜力,针对场站失衡型加强交通接驳一体化与互联互通水平。建议历史城区开发模式从公共交通导向开发走向公共交通引领城市更新提质,严禁大拆大建或一味提升开发容量;分层落实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建筑保护等专项要求,从站域连通、非机动交通组织、指标补偿等方面制定保障政策,推动历史城区可持续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站域空间 “节点—场所”模型 TOD TOR 苏州历史城区
下载PDF
人因工程方法在轨交站域空间人性化设计中的应用探索:以南京市3个地铁站为例
6
作者 杨柳 《世界建筑》 2023年第7期55-59,共5页
本研究引入人因工程实验的方法,探究了地铁站周边公共开放空间的不同设计策略对人情绪的影响。本文以南京市鼓楼、大行宫和新街口地铁站站域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HRV、EDA、EEG、EYE等生理和心理数据,采用PAD情绪分析模型深入分析了... 本研究引入人因工程实验的方法,探究了地铁站周边公共开放空间的不同设计策略对人情绪的影响。本文以南京市鼓楼、大行宫和新街口地铁站站域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HRV、EDA、EEG、EYE等生理和心理数据,采用PAD情绪分析模型深入分析了人在站域空间中的情绪反应,并提出了设计策略建议,此研究将有望推进以人为本的TOD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域空间 城市设计 情绪 量化评估 人因工程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句法的TOD站域空间分析与设计策略研究——以重庆石马河街道TOD方案设计为例
7
作者 王令 李海英 +1 位作者 白玉星 黄普希 《重庆建筑》 2023年第12期15-18,共4页
该文以重庆石马河街道TOD方案设计为例,基于空间句法理论,从街道和场地角度分析TOD站域空间的可达性、场地内部空间的可视性和场地人群分布,以此来探究场地与周边道路系统的联系程度、挖掘场地空间的发展潜力。对于尺度大、功能复杂、... 该文以重庆石马河街道TOD方案设计为例,基于空间句法理论,从街道和场地角度分析TOD站域空间的可达性、场地内部空间的可视性和场地人群分布,以此来探究场地与周边道路系统的联系程度、挖掘场地空间的发展潜力。对于尺度大、功能复杂、人群流通量大的TOD综合体来说,实地调研不能准确描述空间结构与人群流线的复杂性,而空间句法理论相关的实践则聚焦于空间分析,能准确地从不同视角来对场地空间进行深度分析。Depth map软件分析结果显示:场地步行系统存在缺陷,道路连通性较弱,空间具有割裂感,为策略制定和方案设计提供了依据。这种空间分析方法可供类似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域空间 空间句法 整合度 可达性 设计策略
下载PDF
深港轨道站站域空间紧凑度对比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殷子渊 薛求理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6-82,共7页
影响轨道系统吸引力的因素很多,其中距离、建筑密度、土地多样性、可达性和步行系统完善程度等是重要的空间因素。考察已经完成的香港港铁站周边站域空间的居住单元和城市功能设施分布情况研究发现,紧凑的城市空间形态是高乘坐量轨道站... 影响轨道系统吸引力的因素很多,其中距离、建筑密度、土地多样性、可达性和步行系统完善程度等是重要的空间因素。考察已经完成的香港港铁站周边站域空间的居住单元和城市功能设施分布情况研究发现,紧凑的城市空间形态是高乘坐量轨道站的基本特征。结合香港案例的相关研究成果,以深圳为案例的比较研究验证了站域空间的紧凑形态影响轨道系统分担城市总出行比例,同时在轨道系统建设的不同阶段,从规划原则、土地开发策略和完善步行系统等方面归纳出了影响紧凑空间形态形成的各类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凑度 站域空间 轨道 集聚
下载PDF
主题性地铁站域空间文化信息呈现方式分析——以北京市地铁调研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鲍英华 谭笑 《创意设计源》 2018年第2期23-27,共5页
主题性站点是含有明确设计理念的地铁车站。通过对北京市部分地铁站点空间文化信息的调研分析,发现存在表现形式缺乏整体设计、内容多从环境文脉直接呈现、信息之间分化独立、传递方向单一等问题,主题性地铁站域空间的文化信息呈现应注... 主题性站点是含有明确设计理念的地铁车站。通过对北京市部分地铁站点空间文化信息的调研分析,发现存在表现形式缺乏整体设计、内容多从环境文脉直接呈现、信息之间分化独立、传递方向单一等问题,主题性地铁站域空间的文化信息呈现应注重平衡性、整体性和艺术性,强化乘客对文化信息的感知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性 站域空间 文化信息 呈现方式
下载PDF
回归人本的地铁站域空间环境品质提升策略 被引量:2
10
作者 杜煜 陈剑飞 《当代建筑》 2020年第10期42-45,共4页
近年来,交通建筑正由过去具有单一交通功能的服务设施,逐渐向具有多功能的城市客厅型公共空间转变。地铁站域空间是与城市日常生活联系极为紧密的重要人流节点,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同时,通过环境品质的提升,可以缓解使用者的出行压力,优化... 近年来,交通建筑正由过去具有单一交通功能的服务设施,逐渐向具有多功能的城市客厅型公共空间转变。地铁站域空间是与城市日常生活联系极为紧密的重要人流节点,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同时,通过环境品质的提升,可以缓解使用者的出行压力,优化使用体验。本文从以人为本的视角审视地铁站域空间,首先针对使用者的环境感知情况进行调研和评价,而后基于评价结果揭示回归人本的环境品质提升切入点,并进一步提出行为情境的交互营造策略、时空生境的交叠协作策略和场所意境的交融活化策略,以期为我国地铁站域空间设计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站域空间 环境品质 感知评价 设计策略
下载PDF
站城一体化设计中的性能化方法研究——基于因子分析和R型聚类建立站域空间的关联模型 被引量:5
11
作者 戚广平 张晨阳 戴一正 《建筑技艺》 2019年第7期40-44,共5页
在站城一体化开发的趋势下,设计师需要整体地对火车站及其周边城市区域进行研究和设计,这牵涉到数量庞大且相互粘连的用于评价设计结果的指标。通过系统地梳理站域空间的指标体系,以性能指标的聚类分析为切入点,整合站域空间中的设计目... 在站城一体化开发的趋势下,设计师需要整体地对火车站及其周边城市区域进行研究和设计,这牵涉到数量庞大且相互粘连的用于评价设计结果的指标。通过系统地梳理站域空间的指标体系,以性能指标的聚类分析为切入点,整合站域空间中的设计目标、空间要素和空间属性。这一指标体系不仅可以用来评价站域空间的设计结果,还能指导站域空间的设计过程,从而为站域空间提供一套贯穿设计始终的参考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一体化设计 性能化设计 站域空间 关联模型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基于站域空间耦合模型的站城协同发展模式解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戚广平 陆冠宇 《建筑技艺》 2019年第7期30-35,共6页
基于站与城是一个多维度、多要素和多层次的复杂系统,以站城协同效应为目标,以站域空间为研究对象,针对六个样本案例,运用归纳、聚类等方法构建站域空间系统。同时,基于空间耦合概念,建立站域空间耦合模型。通过对样本案例的分析研究,... 基于站与城是一个多维度、多要素和多层次的复杂系统,以站城协同效应为目标,以站域空间为研究对象,针对六个样本案例,运用归纳、聚类等方法构建站域空间系统。同时,基于空间耦合概念,建立站域空间耦合模型。通过对样本案例的分析研究,从站域空间耦合的整体层面、系统层面和要素层面进行解析,总结出站城协同发展的三种不同模式,对我国站城协同发展的适应性和多样性选择开展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协同效应 站域空间耦合模型 城协同发展模式
下载PDF
从集聚到紧凑:香港港铁站域空间居住建筑分布特征研究
13
作者 殷子渊 《南方建筑》 2016年第6期122-126,共5页
站点周边居住建筑的密度直接影响乘坐轨道交通的总量,轨道站域范围内居住建筑分布的整体比重与轨道交通分担出行的比例相关。针对香港74个港铁站域空间居住建筑形态特征的研究重点分析了居住单元的分布情况,站域范围的居住建筑的密度与... 站点周边居住建筑的密度直接影响乘坐轨道交通的总量,轨道站域范围内居住建筑分布的整体比重与轨道交通分担出行的比例相关。针对香港74个港铁站域空间居住建筑形态特征的研究重点分析了居住单元的分布情况,站域范围的居住建筑的密度与港铁乘坐量密切相关;站域空间范围的分布情况与非轨道站影响区域的比较发现,以轨道站为核心的居住建筑集聚特征是支持香港轨道系统高效率的重要空间特征之一。围绕轨道站的居住建筑集聚能够通过居民出行活动的集聚引导商业和社会服务设施分布密度的提高,是促进紧凑空间形态的形成的基本动力。归纳在轨道系统建设、站域空间发展的不同阶段影响紧凑形态形成的各类因素,有利于合理制定以轨道站为导向的紧凑城市空间形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铁 紧凑 站域空间 轨道 集聚
下载PDF
电网站域空间环境下移动目标主动定位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侯战斌 臧志成 +3 位作者 庞振江 王海宝 刘建军 潘国峰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6-44,50,共10页
通过对站域巡检的作业人员及其装备在复杂工况环境下的定位问题进行研究,在基于信号到达时间差(TDOA)定位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针对移动目标的主动定位测量方法。引入概率误差,对电网站域环境中的待定位目标节点到不同基站的距离差... 通过对站域巡检的作业人员及其装备在复杂工况环境下的定位问题进行研究,在基于信号到达时间差(TDOA)定位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针对移动目标的主动定位测量方法。引入概率误差,对电网站域环境中的待定位目标节点到不同基站的距离差实现目标节点定位的传统定位方法进行优化,能够有效地提高站内工作人员及其装备的定位精度。通过在复杂工频电场环境中进行试验的结果表明,采用该优化方法计算得出的结果均优于现有的传统定位方法,其在视距条件下能够有效提升定位精度,实现对变电站空间内的移动目标进行定位,并保障作业人员安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目标 误差概率 空间定位 站域空间 定位精度
下载PDF
TOD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站域空间连通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珂慧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2年第10期1-6,共6页
站域空间连通性是评价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及周边建成环境整合程度的重要指标,可有效反映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及站点地区TOD开发的成熟度。文章以苏州市轨道交通既有站点为研究对象,构建站域空间连通性多维度评价体系,并从线网、线路、... 站域空间连通性是评价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及周边建成环境整合程度的重要指标,可有效反映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及站点地区TOD开发的成熟度。文章以苏州市轨道交通既有站点为研究对象,构建站域空间连通性多维度评价体系,并从线网、线路、站点3个层面分析苏州市轨道交通站点站域空间连通性特征,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建议,以支撑苏州市轨道交通的TOD模式实践,促进其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TOD模式 站域空间 连通性 多维度评价 苏州市
下载PDF
湖北地区铁路客站站域空间意象要素及演变特征分析
16
作者 陈莹泽 李传成 周希霖 《华中建筑》 2022年第6期22-27,共6页
铁路客站站域作为综合交通枢纽,是城市中重要的发展引擎,但目前缺乏对其演变的系统梳理和分析。以湖北地区铁路客站为研究对象,从建国前、建国后、改革开放时期和21世纪至今4个阶段梳理站域空间站房、站前广场和广场周边三个构成部分的... 铁路客站站域作为综合交通枢纽,是城市中重要的发展引擎,但目前缺乏对其演变的系统梳理和分析。以湖北地区铁路客站为研究对象,从建国前、建国后、改革开放时期和21世纪至今4个阶段梳理站域空间站房、站前广场和广场周边三个构成部分的演变历程,提取分析各阶段意象要素,归纳站域空间发展特征和影响因素,以期为站域空间未来建设提供建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客站域空间 意象要素 影响因素 湖北地区
下载PDF
基于TOD模式的青岛城市轨道站域空间策略研究
17
作者 邵峰 李会娟 陈光耀 《城市建筑》 2021年第10期61-63,共3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口在飞速增长,中心城区土地资源空间严重不足。地价过高、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问题层出不穷,这催生了城市轨道交通综合体。因此,城市轨道站点及站域空间的开发建设对城市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文章通过...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口在飞速增长,中心城区土地资源空间严重不足。地价过高、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问题层出不穷,这催生了城市轨道交通综合体。因此,城市轨道站点及站域空间的开发建设对城市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文章通过了解TOD模式的开发背景、理念,以及其在日本京都站中的应用,对此进行分析总结。同时以中国青岛为研究对象,进行城市轨道站域空间的分析研究。了解青岛城市轨道站域空间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基于TOD模式的青岛城市轨道站域空间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D模式 站域空间 集约城市 立体化交通
下载PDF
合肥地铁站域空间类型化研究
18
作者 许娟 刘映瞳 +2 位作者 撒海蓉 孙文静 段雅欣 《安徽建筑》 2018年第4期36-37,共2页
文章针对合肥已建成的地铁站域及其周边空间,通过对典型地铁站域的调查研究,总结归纳地铁站域空间类型、功能要素之间的连接关系。通过对合肥地铁一、二号线沿线站域分布类型的研究,从宏观角度分析地铁站域与城市整体发展的关系;通过对... 文章针对合肥已建成的地铁站域及其周边空间,通过对典型地铁站域的调查研究,总结归纳地铁站域空间类型、功能要素之间的连接关系。通过对合肥地铁一、二号线沿线站域分布类型的研究,从宏观角度分析地铁站域与城市整体发展的关系;通过对站域周边交通路网图的绘制,表现地铁站域周边的衔接关系。最终,根据以上研究总结合肥地铁站域周边地区发展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域空间类型化 周边街道网络肌理图 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
下载PDF
站域地下公共空间的发展规律研究:以上海为例
19
作者 马晨骁 董蕴豪 彭芳乐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共11页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我国主要城市已开发较大规模的站域地下公共空间。然而,专门针对我国城市站域地下公共空间发展的理论研究较少,亦常缺乏时间维度的规律分析。本文以上海91处站域地下公共空间为例,深入剖析其时空发展规律与...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我国主要城市已开发较大规模的站域地下公共空间。然而,专门针对我国城市站域地下公共空间发展的理论研究较少,亦常缺乏时间维度的规律分析。本文以上海91处站域地下公共空间为例,深入剖析其时空发展规律与空间组织特征,为我国其他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发提供借鉴。结果表明,潜在商业回报和TOD开发理念的推广是上海站域地下公共空间开发的重要动因,其时空分布规律与城镇化发展进程基本一致。城市区位、站点能级、站域空间开发水平是站域地下公共空间选址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保障地下空间连通规划的落地性,站域地下公共空间应避免采用站组域空间布局结构,应尽可能采用单级连通模式或以公共产权空间为连通媒介空间的多级连通Ⅰ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公共空间 时空发展规律 布局结构 连通模式 上海市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站域交通空间的适老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文 单芊荟 蔡广涛 《城市建筑》 2023年第16期38-42,106,共6页
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中国作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城市化和老龄化的共同加剧,使得老年人出行需求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尽管由老龄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并且出台了许多适老化政策,但是由于中... 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中国作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城市化和老龄化的共同加剧,使得老年人出行需求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尽管由老龄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并且出台了许多适老化政策,但是由于中国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新政策、新理念的贯彻落实不到位,老年人在交通空间的出行方面仍存在困难,尤其是当下站域交通空间的适老性应对仍较为欠缺。文章以乐龄友好出行为切入点,通过对2007—2022年国内外站域交通空间适老性研究成果的梳理,发现:①国外对于站域交通空间适老性研究起步早且趋于成熟,国内方面起步晚于国外,在政府及社会的多方面支持下适老性研究虽呈现爆发式增长,但针对交通适老的研究处于发展前期未形成发散的研究网络;②国内站域交通空间适老性研究还停留在无障碍设计及通用设计宏观方面,且研究主题分布较为集中缺乏对老年人心理需求的研究,而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呈现交叉互动,方向也更加微观、多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 站域空间 交通适老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