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学科协作制定的行走站立平衡运动康复护理模式在膝关节置换病人中的应用
1
作者 董晓利 牛婷婷 +1 位作者 郑慧玲 徐慧萍 《全科护理》 2024年第12期2289-2292,共4页
目的:探究多学科协作制定的行走站立平衡运动康复护理模式在膝关节置换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于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86例膝关节置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43例。常规... 目的:探究多学科协作制定的行走站立平衡运动康复护理模式在膝关节置换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于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86例膝关节置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43例。常规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组实施多学科协作制定的行走站立平衡运动康复护理方案,两组均持续干预6周,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病人步行功能[采用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三维步态测试评价]、平衡能力[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膝关节功能[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量表(KSS)评价]以及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评价]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TUGT计时均缩短(P<0.05),且干预组短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两组步速均增快、步幅均增大、患侧支撑相占比均升高(P<0.05),且干预组水平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两组BBS评分,KSS量表中膝关节稳定性、疼痛、行走功能、活动度评分,WHOQOL-100量表中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精神状态评分均升高(P<0.05),且干预组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制定的行走站立平衡运动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膝关节置换病人中,有助于改善病人步行站立功能、肢体平衡功能和膝关节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 行走站立平衡运动 膝关节置换 康复护理
下载PDF
仿人机器人站立平衡控制研究
2
作者 杜美林 郭祖华 《计算机仿真》 2024年第8期447-452,470,共7页
双足支撑使仿人机器人稳定域有限,为使其具备抗扰动能力,研究支撑点不变情况下机器人受到瞬时前向扰动的站立平衡控制方法。通过分析确定了零力矩点稳定判据在平衡控制中的应用方法。推导了机器人三连杆动力学模型方程,基于此设计了滑... 双足支撑使仿人机器人稳定域有限,为使其具备抗扰动能力,研究支撑点不变情况下机器人受到瞬时前向扰动的站立平衡控制方法。通过分析确定了零力矩点稳定判据在平衡控制中的应用方法。推导了机器人三连杆动力学模型方程,基于此设计了滑模变结构控制律。为消除滑模控制力矩抖振并给出最优控制参数,对不同扰动分别用鲸鱼优化算法优化控制参数,优化目标还包括能耗低和机器人最终恢复直立。基于Simulink搭建动力学仿真系统,对五连杆模型进行平衡控制仿真。结果显示,在所设计的控制律下,机器人动作平稳,各关节控制力矩平滑。不同扰动下其抵抗扰动的动作模式相近,即弯曲膝关节的下蹲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人机器人 站立平衡 滑模控制 动力学仿真
下载PDF
七步循环站立平衡训练联合Soundsory认知训练对脑卒中病人的影响
3
作者 王鸿滨 郝习君 +2 位作者 郭全荣 姜泉 陈长香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72-1875,共4页
目的:探讨七步循环站立平衡训练联合Soundsory认知训练对脑卒中病人运动、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河北省保定泰和康复医院存在认知障碍的脑卒中偏瘫康复期病人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七步循环站立平衡训练联合Soundsory认知训练对脑卒中病人运动、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河北省保定泰和康复医院存在认知障碍的脑卒中偏瘫康复期病人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物理疗法、作业疗法等康复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七步循环站立平衡训练联合Soundsory认知训练进行干预。于干预前、干预2周后、干预4周后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运动、认知功能测试。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因素和时间因素在“站起-走”计时活动能力测试(TUGT)用时的主效应显著(F组间=8.560,F时间=380.633,均P<0.05);两组TUGT用时在干预因素和时间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交互=41.949,P<0.05);干预2周后、干预4周后,试验组用时均少于对照组(P<0.05)。洛文斯顿作业疗法用认知评定成套测验(LOTCA)总分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因素和时间因素在LOTCA总分水平的主效应显著(F组间=12.066,F时间=442.491,均P<0.05);两组LOTCA总分在干预因素和时间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交互=128.475,P<0.05);干预2周后,试验组定向力、视运动组织、思维运作3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4周后,试验组定向力、知觉、视运动组织、思维运作4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七步循环站立平衡训练联合Soundsory认知训练可改善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步循环站立平衡训练 Soundsory认知训练 脑卒中 运动功能 认知功能 护理
下载PDF
行走与站立平衡训练护理对股骨骨折内固定患者围术期疼痛和负性情绪的影响
4
作者 李佳 周秀芳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第17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行走与站立平衡训练护理对股骨骨折内固定患者围术期疼痛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84例,按照1:1方便抽样分配原则把8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所有患者都给... 目的:探讨与分析行走与站立平衡训练护理对股骨骨折内固定患者围术期疼痛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84例,按照1:1方便抽样分配原则把8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所有患者都给予手术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行走与站立平衡训练护理,持续观察6周,判定患者的围术期疼痛和负性情绪变化情况。结果:2组术后1个月的抑郁SDS评分、焦虑SAS评分与术前1天对比都有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1个月的VAS疼痛评分与术前1天对比都有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1个月的BBS平衡评分与术前1天对比都有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7.6%,与对照组的81.0%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感染、静脉血栓、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4%,与对照组的21.4%相比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行走与站立平衡训练护理在股骨骨折内固定患者的应用能促进缓解围术期疼痛,改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也可提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走与站立平衡训练护理 股骨骨折 内固定手术 疼痛 负性情绪 平衡能力
下载PDF
臀中肌渐进性抗阻训练对脑性瘫痪儿童站立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5
作者 谢明霞 张倩 +1 位作者 林家宇 李莲鸿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S02期59-61,共3页
目的探究臀中肌渐进性抗阻训练对脑性瘫痪儿童站立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6月在重庆綦江爱康康复医院康复科住院的痉挛型偏瘫脑瘫(SHCP)患儿4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0.5 Kg... 目的探究臀中肌渐进性抗阻训练对脑性瘫痪儿童站立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6月在重庆綦江爱康康复医院康复科住院的痉挛型偏瘫脑瘫(SHCP)患儿4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0.5 Kg沙袋恒定阻力训练,试验组患儿在常规训练过程中增加臀中肌渐进性抗阻训练(弹力带)。2组患儿每次训练30 min,每天1次,每周5 d,连续训练12周。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徒手肌力评定分级(MMT)、Berg平衡量表(BBS)及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的MMT、BBS及GMF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MMT、BBS及GMFM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臀中肌渐进性抗阻训练可以改善脑性瘫痪儿童站立平衡和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式抗阻训练 臀中肌 站立平衡 步行能力
下载PDF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站立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0
6
作者 沈怡 王文威 +1 位作者 陈艳 吴卓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30-833,共4页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站立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还另外采用核心稳定性训练方法。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站立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还另外采用核心稳定性训练方法。两组患者步行训练时间均为30min/d,5d/周,持续4周,其余康复治疗如作业疗法、物理因子治疗等两组均相同。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及出院后3周予以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评定,同时选用足印步态分析法测量患者的步行参数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AC和BBS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步行参数(平均步长、步宽及步速)得到改善,治疗前、后各量表的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各量表评分提高幅度更大(P<0.05)。两组患者在出院后3周再次评定时,组内比较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后有所提高,但观察组内评分比较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内比较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核心稳定性训练方法可以更好的改善其平衡及步行功能,并且疗效持续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核心稳定性 站立平衡 步行能力
下载PDF
运动想象足背屈联合辅助站立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早期病人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方梅 雷艳 +3 位作者 刘恒 杜美芳 郑粤湘 黄丽容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15年第9期3253-3255,共3页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足背屈联合辅助站立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早期病人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早期病人60例,按入院顺序编号分为常规训练组和联合训练组,常规训练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联合训练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足背屈联合辅助站立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早期病人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早期病人60例,按入院顺序编号分为常规训练组和联合训练组,常规训练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联合训练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运动想象足背屈和辅助站立平衡训练,连续训练6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FMA)下肢运动功能、足背屈肌群的徒手肌力检查评级(MMT)、Tinetti步态评估量表(TGA)和Berg平衡量表对病人下肢运动和平衡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联合训练组病人FMA下肢运动功能积分、TGA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和常规训练组(P<0.01)。[结论]采用运动想象足背屈联合早期辅助站立平衡训练可促进患侧下肢站立平衡和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运动想象疗法 足背屈 站立平衡
下载PDF
想象足背屈训练结合辅助站立平衡训练对老年脑梗死偏瘫的效果 被引量:8
8
作者 张雯雯 胡智艳 +2 位作者 庄丽丽 刘艺红 陶子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56-1058,共3页
目的探讨想象足背屈训练结合辅助站立平衡训练对老年脑梗死偏瘫的效果。方法选择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11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想象足背屈训练结合辅助站立平衡训练。对比两组训练前后简... 目的探讨想象足背屈训练结合辅助站立平衡训练对老年脑梗死偏瘫的效果。方法选择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11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想象足背屈训练结合辅助站立平衡训练。对比两组训练前后简易Fug-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Tinetti步态评估量表(TGA)评分、Berg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下肢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训练6 w后FMA评分、TGA评分、Berg评分、M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训练6 w后下肢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想象足背屈训练结合辅助站立平衡训练应用于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中可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足背屈训练 辅助站立平衡训练 脑梗死 偏瘫 运动功能 平衡能力
下载PDF
基于混合粒子群优化的仿袋鼠机器人站立平衡控制 被引量:3
9
作者 左国玉 王鑫鹏 刘旭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03-1008,共6页
为提高仿袋鼠机器人的站立平衡控制性能,基于混合粒子群算法对机器人的平衡控制进行了优化.首先,将在地面站立平衡时的仿袋鼠机器人简化成一个倒立摆模型,使用拉格朗日方法对机器人进行动力学建模.然后,基于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设计了线... 为提高仿袋鼠机器人的站立平衡控制性能,基于混合粒子群算法对机器人的平衡控制进行了优化.首先,将在地面站立平衡时的仿袋鼠机器人简化成一个倒立摆模型,使用拉格朗日方法对机器人进行动力学建模.然后,基于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设计了线性二次型控制器,并使用混合粒子群算法对线性二次型控制器的权重矩阵进行优化.最后,使用优化的线性二次型控制器对仿袋鼠机器人站立平衡控制进行了仿真实验.优化后的控制器的调节时间比优化前明显缩短,结果表明:基于混合粒子群算法优化的线性二次型(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LQR)控制器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能有效降低控制器参数的整定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袋鼠机器人 混合粒子群算法 站立平衡 拉格朗日建模
下载PDF
静动态站立平衡仪治疗脑卒中偏瘫22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中元 王雅青 +2 位作者 马启寿 李高强 梁杰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62-63,共2页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幸存者60%~70%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以偏瘫步态、平衡障碍最为多见,严重影响患者步行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不利于患者重返社会[1].平衡功能是患者重新获得步行能力的前提条件,帮助患...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幸存者60%~70%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以偏瘫步态、平衡障碍最为多见,严重影响患者步行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不利于患者重返社会[1].平衡功能是患者重新获得步行能力的前提条件,帮助患者恢复平衡功能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中至关重要.我们采用静动态平衡治疗仪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训练,以观察其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动态站立平衡 脑卒中 偏瘫 平衡功能 步行功能
下载PDF
视觉和支撑面顺应性对人体静态站立平衡控制过程中脑电-肌电相干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志朋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32-1038,共7页
目的:观察视觉和支撑面顺应性对人体站立平衡过程中大脑β波脑电与下肢肌肉肌电相干性(cortical-muscular coherence,CMC)的影响。方法:选取15名健康成年受试者(8男、7女,年龄22.8±1.7岁)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在软硬支撑面(2水平:软... 目的:观察视觉和支撑面顺应性对人体站立平衡过程中大脑β波脑电与下肢肌肉肌电相干性(cortical-muscular coherence,CMC)的影响。方法:选取15名健康成年受试者(8男、7女,年龄22.8±1.7岁)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在软硬支撑面(2水平:软支撑面和硬支撑面)×视觉(2水平:睁眼和闭眼)×肌肉(2水平:左右胫骨前肌)共8种组合条件下,其脑电-肌电相干性的变化。实验中,每种动作组合重复做3次,每次持续30 s。结果:15人在6种组合条件下均出现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CMC,13人在其余的2种组合中出现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CMC。睁眼与闭眼状态相比,CMC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睁眼状态下,硬支撑面与软支撑面相比,CMC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其它条件下CMC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人体静态站立平衡过程中对侧感觉运动皮质区β波脑电信号与胫骨前肌肌电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干性,同时大脑感觉运动皮质区的β波CMC受视觉和支撑平面力学特点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站立平衡 β波脑电-肌电相干性 视觉 支撑面
下载PDF
站立平衡训练对偏瘫患者恢复行走能力的研究
12
作者 覃爱芳 黄玮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38-939,共2页
关键词 站立平衡 偏瘫 行走能力 护理
下载PDF
颈椎病患者站立平衡功能的观察
13
作者 蔡海鸥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1998年第1期19-22,共4页
采用日本阿尼玛重心动摇仪对73例颈椎病患者作人体平衡功能检测、六项基本检测参数中,2项以上异常58例,80%,一项异常11例,15%,4例六项检测参数基本正常,5%,重心图显示中间型2例,弥漫型1例,多中心型1例。率的差别显著性检验... 采用日本阿尼玛重心动摇仪对73例颈椎病患者作人体平衡功能检测、六项基本检测参数中,2项以上异常58例,80%,一项异常11例,15%,4例六项检测参数基本正常,5%,重心图显示中间型2例,弥漫型1例,多中心型1例。率的差别显著性检验:μ>2.58,P<0.01,有显著意义。人体平衡功能,检测指标有定量分析意义,可作为颈椎病的辅助诊断,并对疾病的进展及疗效有监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站立平衡评定 诊断
下载PDF
推手中影响人体站立平衡的若干力学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荣淦 徐步林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57-61,共5页
本课题的研究人员运用有关理论及教学训练中实践经验,结合力学影像解析资料,从稳定角和稳定力矩——翻转力矩两个方面入手对太极拳推手中影响人体站立平衡的若干力学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为教练员、运动员在训练中巧妙地运用推手技术的... 本课题的研究人员运用有关理论及教学训练中实践经验,结合力学影像解析资料,从稳定角和稳定力矩——翻转力矩两个方面入手对太极拳推手中影响人体站立平衡的若干力学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为教练员、运动员在训练中巧妙地运用推手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原理,战胜对手,提供参考资料,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手 站立平衡 力学因素
下载PDF
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双足间距离对静态站立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肖仔仙 陈谦 孟殿怀 《康复学报》 CSCD 2021年第3期241-245,251,共6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静态站立时双足间距离大小对平衡功能的影响,为平衡功能训练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共选取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分别在睁眼和闭眼2种方式下,采用Pro-Kin平衡评估训练仪评估双足并拢站立...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静态站立时双足间距离大小对平衡功能的影响,为平衡功能训练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共选取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分别在睁眼和闭眼2种方式下,采用Pro-Kin平衡评估训练仪评估双足并拢站立、双足分开(50 cm)和双足最适距离站立3种模式下的静态平衡功能,主要测量参数包括前后摆动幅度标准差、左右摆动幅度标准差、前后平均运动速度、左右平均运动速度、运动椭圆面积和运动长度。结果:①在睁眼状态下,双足分开50 cm站立时,左右摆动幅度标准差[3(1.94,5)]、前后平均运动速度[8.75(6,13.25)mm/s]、运动椭圆面积[185.5(94.75,447)mm^(2)]等参数显著小于双足并拢状态(P<0.05);在闭眼状态下,双足分开50 cm站立时,左右摆动幅度标准差[3(2,4)]、运动椭圆面积[326.5(142.25,557.25)mm^(2)]、运动长度[297(215.94,455.5)mm]等参数显著小于双足并拢状态(P<0.05)。②在睁眼状态下,双足最适距离站立时,左右摆动幅度标准差[3(2,5)]、前后平均运动速度[8.69(5,14)mm/s]、左右平均运动速度[6.32(4,10)mm/s]、运动椭圆面积[186(97,446.5)mm^(2)]、运动长度[196(143.5,306.25)mm]等参数显著小于双足并拢状态(P<0.05);在闭眼状态下,双足最适距离站立时,左右摆动幅度标准差[3(2,5)]、左右平均运动速度[7(4.44,12.25)mm/s]、运动椭圆面积[275(145.25,388.75)mm^(2)]、运动长度[287(216,478.25)mm]等参数显著小于双足并拢状态(P<0.05)。③在睁眼状态下,双足最适距离站立时,左右平均运动速度[6.32(4,10)mm/s]和运动长度[196(143.5,306.25)mm]参数显著小于双足分开50 cm站立状态(P<0.05);在闭眼状态下,双足最适距离站立时,左右平均运动速度[7(4.44,12.25)mm/s]和运动椭圆面积[275(145.25,388.75)mm^(2)]参数显著小于双足分开50 cm站立状态(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在静态站立时,双下肢之间有一定的最适距离,在这种距离下静态站立平衡功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双足间距离 支撑面 站立平衡 静态平衡
下载PDF
SET训练结合双侧下肢同步同向运动对脑卒中患者站立平衡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菊清 陈世兵 +2 位作者 黄辉 魏丽萍 李烁昌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5期105-109,共5页
目的:观察SET训练结合双侧下肢同步同向运动对脑卒中患者站立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1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传统神经发育疗法训练,试验组配合SET训练... 目的:观察SET训练结合双侧下肢同步同向运动对脑卒中患者站立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1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传统神经发育疗法训练,试验组配合SET训练结合双侧下肢同步同向运动。比较两组患者稳定指数(ST)值、平衡量表(BBS)评分以及跌倒量表(Morse)评分。结果:训练前,两组ST值、BBS评分以及Mor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试验组ST值与Morse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BB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ET训练结合双侧下肢同步同向运动是一种有效的提高脑卒中患者站立平衡能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T训练 同步同向运动 脑卒中 站立平衡
下载PDF
身痛逐瘀汤对瘀血阻络型脑卒中偏瘫患者站立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代亚锋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6年第15期1677-1679,共3页
目的观察身痛逐瘀汤对瘀血阻络型脑卒中偏瘫患者站立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身痛逐瘀汤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治疗前... 目的观察身痛逐瘀汤对瘀血阻络型脑卒中偏瘫患者站立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身痛逐瘀汤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站立平衡、步行能力及生活能力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Berg平衡评分、Holden步行功能等级及BI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身痛逐瘀汤治疗瘀血阻络型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有效改善下肢功能,促进站立平衡及步行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痛逐瘀汤 脑卒中偏瘫 瘀血阻络型 步行能力 站立平衡
下载PDF
普拉提核心肌群锻炼对脑出血偏瘫患者站立平衡与步行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闫星晨 梁春花 王海涛 《当代医学》 2019年第18期26-29,共4页
目的探究普拉提核心肌群锻炼对脑出血偏瘫患者站立平衡与步行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脑出血偏瘫患者共89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4例)和实验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方式,实验组... 目的探究普拉提核心肌群锻炼对脑出血偏瘫患者站立平衡与步行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脑出血偏瘫患者共89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4例)和实验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方式,实验组患者在实施常规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普拉提核心肌群锻炼方式辅助治疗,治疗8周后,应用共济失调量表(ICARS)、Berg平衡量表(BBS)、Barth?el指数(BI)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比,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患者患肢体质量分布及稳定性系数,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步频、步速、步幅的差异。结果对两组患者ICARS、BBS、BI量表评分对比,实验组患者的ICARS量表评分为(22.4±6.4)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7.9±5.3)分;实验组患者BBS量表评分为(43.6±4.2)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8.7±4.5)分;实验组患者的BI量表评分为(86.4±10.9)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3±4.8)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肢体质量分布及稳定性系数进行对比,实验组患者患肢体质量分布占(43.57±3.79)%,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9.04±3.46)%;实验组患者稳定性系数为(34.65±4.07)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6.63±3.04)。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步频、步速、步幅对比,实验组患者步频为(1.21±0.12)步/s,高于对照组患者的(0.97±0.19)步/s;实验组患者的步速为(0.26±0.04)m/s,高于对照组患者的(0.21±0.05)m/s;实验组患者的步幅为(0.46±0.21)m,高于对照组患者的(0.40±0.09)m,以上统计学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拉提核心肌群锻炼对脑出血偏瘫患者的站立平衡与步行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的效果,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拉提核心肌群锻炼 脑出血偏瘫 站立平衡 步行影响
下载PDF
核心肌群针刺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站立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洁 刘延萍 +2 位作者 洪营东 何婷 陈素巧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第8期112-115,共4页
目的:观察核心肌群的针刺方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站立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站立平衡障碍的痉挛型脑瘫患儿30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常规组和核心组各15例,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治疗,常规组采用常规头针+体针治疗,核心组在常规组治疗... 目的:观察核心肌群的针刺方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站立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站立平衡障碍的痉挛型脑瘫患儿30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常规组和核心组各15例,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治疗,常规组采用常规头针+体针治疗,核心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核心肌群针刺。以站立位平衡指标(躯干平均压力中心COP前后与左右方向位移标准差、COP前后及左右方向平均运动速度、重心摆动轨迹长度、重心移动椭圆面积)、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评分的D区评分为疗效观察指标。结果:①两组治疗后COP左右方向位移标准差、平均运动速度及重心摆动轨迹长度均优于治疗前(P<0.05);核心组治疗后前后方向位移标准差、平均运动速度优于治疗前(P<0.05);核心组前后方向平均运动速度的改善程度优于常规组(P<0.05)。②两组治疗后GMFM-88D区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核心组的评分增加值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常规针刺与核心肌群针刺均可部分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站立位平衡,核心肌群针刺较常规针刺疗效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肌群 针刺 痉挛型脑瘫 站立平衡
下载PDF
头穴丛刺长留针对卒中后站立平衡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孔祥璐 沈永进 《山西中医》 2019年第5期29-31,共3页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长留针治疗卒中后偏瘫患者站立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头穴丛刺长留针治疗,每日1次,每周5次,连...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长留针治疗卒中后偏瘫患者站立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头穴丛刺长留针治疗,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8周。统计分析两组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S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步行能力(Holden FAC分级),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BBS评分、SFMA评分、MBI评分及Holden FAC分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上述各指标评分及Holden FAC分级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穴丛刺长留针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改善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有利于日常生活能力及步行能力的恢复,增加患者步行安全性,从而减少跌倒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偏瘫 站立平衡功能 头穴丛刺 长留针 康复训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