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5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重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与荧光逆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食源性GⅠ型、GⅡ型诺如病毒
1
作者 邓迎春 郭旭光 +3 位作者 牛会敏 任宝红 韩小改 郭瑞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151-157,共7页
目的建立双重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与荧光逆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 recombinase-aided amplification,RT-RAA)快速有效地检测食品中食源性GⅠ型... 目的建立双重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与荧光逆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 recombinase-aided amplification,RT-RAA)快速有效地检测食品中食源性GⅠ型和GⅡ型诺如病毒的方法。方法根据GⅠ型、GⅡ型诺如病毒基因组保守序列设计引探,经过一系列引探浓度筛选,建立了双重荧光RT-PCR和恒温荧光RT-RAA两种检测方法,分别从敏感性、特异性、稳定性、重复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将这两种方法应用于实际临床样本检测中,并与GB4789.4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诺如病毒检验》进行比对验证。结果建立的两种方法特异性良好,敏感性均可达10 copies/μL;双重荧光RT-PCR方法质粒梯度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值在0.1%~1.5%区间,恒温荧光RT-RAA方法CV值在1.0%~10.0%区间,稳定性和重复性显示双重荧光RT-PCR优于恒温荧光RT-RAA检测方法;31份诺如病毒阳性食品核酸样本均能检出,且50份食品盲样检测结果与国标一致。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双重荧光RT-PCR与恒温荧光RT-RAA快速检测食源性GⅠ型、GⅡ型诺如病毒方法,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双重荧光RT-PCR稳定性和重复性好,恒温荧光RT-RAA检测时间短,仅20 min就能完成扩增,可根据不同需求选择一种或两种作为食源性GⅠ型、GⅡ型诺如病毒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逆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恒温荧光逆转录-重组介导等温扩增 GⅠ型诺如病毒 GⅡ型诺如病毒
下载PDF
叠氮丙啶-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高通量测序技术鉴定冷链食品中多种病原菌
2
作者 柯振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85-96,共12页
目的 应用叠氮丙啶-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高通量测序技术鉴定冷链食品中多种病原菌,构建病原菌分子进化树。方法 以冷链食品中的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5种病原菌作为研究对... 目的 应用叠氮丙啶-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高通量测序技术鉴定冷链食品中多种病原菌,构建病原菌分子进化树。方法 以冷链食品中的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5种病原菌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叠氮丙啶-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作为冷链食品中病原菌检测初筛手段,应用微生物培养法以及生化鉴定仪器法进行方法比对与结果验证,运用高通量测序以及分子进化树构建作为冷链食品中所分离病原菌的种属地位确证方法。结果 叠氮丙啶-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成功扩增了冷链食品中生活状态病原菌的特征性核酸片段,排除了死亡细菌以及阴性对照菌的干扰,病原菌检出限可达到1×10^(3)CFU/mL,一次反应可检测42份试样,可以在18 h内完成检测工作。在冷链食品中病原菌抽样检测调查中,随机采集的751份冷链食品,共检出62株病原菌,病原菌总体检出率为8.3%(62/751)。通过后续的16S rRNA测序以及葡萄球菌属、弧菌属以及李斯特菌属分子进化树的构建,成功溯源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来源并完成病原菌种属定位。结论 本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检测通量高,为冷链食品及相关食品中病原菌的精确检测与溯源分析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氮丙啶-实时荧光聚合链式反应技术 高通量测序 分子进化树 冷链食品 病原菌
下载PDF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歇马杏”李矮缩病毒 被引量:1
3
作者 侯义龙 于亚军 +2 位作者 张立娟 赵洋 于大永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26-627,共2页
为选择不携带主要病毒的植株,利用作者已建立的PDVRT-PCR检测体系对辽宁省大连市地方特产“歇马杏”田间植株携带PDV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被检植株PDV的感染率达90%,但程度不同。
关键词 逆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PDV 检测
下载PDF
人周围血单核细胞载脂蛋白E基因表达的竞争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定量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向伟 马燕琳 +7 位作者 符生苗 赵水平 赵迪成 杨进福 陈炽 王福利 王果 聂赛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73-476,共4页
为建立人周围血单核细胞载脂蛋白E基因表达检测方法 ,研究载脂蛋白E基因与儿童健康的关系 ,我们抽取 2 6例健康儿童外周静脉血 ,分离血单核细胞 ,抽提RNA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载脂蛋白E基因表达 ,并以正常人cDNA作定量标准... 为建立人周围血单核细胞载脂蛋白E基因表达检测方法 ,研究载脂蛋白E基因与儿童健康的关系 ,我们抽取 2 6例健康儿童外周静脉血 ,分离血单核细胞 ,抽提RNA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载脂蛋白E基因表达 ,并以正常人cDNA作定量标准物 ,待测样品与定量标准物共扩增 ,计算出待测样本的个体的mRNA量。研究发现载脂蛋白E基因能在健康儿童周围血单核细胞表达 ,健康儿童载脂蛋白E基因表达量为 0 .37± 0 .15mol/molmRNA。表明采用竞争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来检测人周围血单核细胞载脂蛋白E基因表达的分析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实用、可靠 ,且能准确定量 ,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载脂蛋白E基因表达的定量分析 逆转录聚合反应 竞争性 周围血单核细胞 儿童
下载PDF
竞争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哮喘患者诱导痰白细胞介素-10基因表达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何梦璋 梁剑辉 徐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建立竞争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定量方法,监测哮喘患者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的表达水平,探讨IL-10在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用酶切法构建IL-10内标分子,用已知量的该内标分子,通过竞争性RT-PCR对哮喘组... 目的:建立竞争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定量方法,监测哮喘患者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的表达水平,探讨IL-10在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用酶切法构建IL-10内标分子,用已知量的该内标分子,通过竞争性RT-PCR对哮喘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的诱导痰和外周血IL-10 mRNA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哮喘发作期患者的诱导痰和外周血绝大多数未检测到IL-10 mRNA,部分缓解期患者有少量IL-10 mRNA表达。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和诱导痰均有IL-10 mRNA表达。结论: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过程与IL-10基因表达有关,且存在IL-10转录水平的合成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性逆转录-聚合反应 白细胞介素-10 支气管哮喘
下载PDF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歇马杏”主要病毒 被引量:2
6
作者 侯义龙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5年第6期42-43,共2页
目的:调查“歇马杏”携带主要病毒的情况。方法:利用作者已建立的ACLSV、PNRSV和PDV RT-PCR检测体系对辽宁省大连市地方特产“歇马杏”田间植株携带三种病毒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被检植株ACLSV、PNRSV和PDV的单独感染率分别为83.33%... 目的:调查“歇马杏”携带主要病毒的情况。方法:利用作者已建立的ACLSV、PNRSV和PDV RT-PCR检测体系对辽宁省大连市地方特产“歇马杏”田间植株携带三种病毒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被检植株ACLSV、PNRSV和PDV的单独感染率分别为83.33%、83.33%和90%,复合感染率达到76.67%,但带毒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苹果绿叶斑病毒 李属坏死环斑病毒 李矮缩病毒 检测
下载PDF
基于扩增阻滞突变系统-聚合酶链式反应法的A1/A2牛奶鉴别试剂盒的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娟 于文杰 +1 位作者 王楠 陈爱亮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33-140,共8页
目的基于扩增阻滞突变系统-聚合酶链式反应(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RMS-PCR)技术,开发A1A2牛奶鉴别试剂盒,并对市场上A2牛奶产品进行检测应用,实现对A2牛奶的鉴别检测。方法本研究先利用... 目的基于扩增阻滞突变系统-聚合酶链式反应(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RMS-PCR)技术,开发A1A2牛奶鉴别试剂盒,并对市场上A2牛奶产品进行检测应用,实现对A2牛奶的鉴别检测。方法本研究先利用D-loop基因片段设计了牛内参基因引物探针组(标记FAM荧光)。随后,在β-酪蛋白基因突变位点分别设计了A1基因引物探针组和A2基因引物探针组(均标记VIC荧光)。基于ARMS-PCR技术构建了双通道ARMS-PCR反应体系与程序,进而成功开发了A1A2牛奶实时荧光ARMS-PCR试剂盒。为进一步验证试剂盒性能,将其应用于市场上A2牛奶的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DNA测序法结果对比。结果本试剂盒特异性强,检测DNA灵敏度为0.1 ng/L;10份市售实际样品的应用检测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结论本试剂盒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准度度高,适用于A2牛奶的真实性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牛奶 Β-酪蛋白 扩增阻滞突变系统聚合链式反应反应技术 鉴别 试剂盒
下载PDF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果树RNA病毒 被引量:29
8
作者 侯义龙 张开春 +3 位作者 胡文玉 吴禄平 林珂 尹淑萍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1-73,共3页
为调查主要果树携带苹果褪绿叶斑病毒 (ACLSV)、苹果茎沟病毒 (ASGV)、苹果茎痘病毒 (ASPV)和李属坏死环斑病毒 (PNRSV)的情况 ,以指示植物为试材 ,优化了四种病毒的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检测体系。使用该优化体系检测了苹... 为调查主要果树携带苹果褪绿叶斑病毒 (ACLSV)、苹果茎沟病毒 (ASGV)、苹果茎痘病毒 (ASPV)和李属坏死环斑病毒 (PNRSV)的情况 ,以指示植物为试材 ,优化了四种病毒的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检测体系。使用该优化体系检测了苹果树、樱桃树、桃树中携带上述四种病毒的情况。结果 :建立了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成本低的RT—PCR检测体系 ;同时又证明主要果树被这几种病毒单独感染和复合感染的程度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优化 果树病毒 检测 RNA病毒
下载PDF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5种养殖石斑鱼的神经坏死病毒 被引量:32
9
作者 陈信忠 苏亚玲 +3 位作者 龚艳清 黄丽莎 俞秀霞 苏永全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2-207,共6页
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necrosisvirus)是导致多种海水鱼类神经性病害的致病原。发病及死亡的石斑鱼除了表现神经异常症状外,无明显的临床病症,体表及内脏组织也未发现明显病变及寄生虫感染。2003年4~8月,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 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necrosisvirus)是导致多种海水鱼类神经性病害的致病原。发病及死亡的石斑鱼除了表现神经异常症状外,无明显的临床病症,体表及内脏组织也未发现明显病变及寄生虫感染。2003年4~8月,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福建南部人工养殖的5种石斑鱼即紫石斑鱼(Epinepheluslanceolatus)、马拉巴石斑鱼(E.malabaricus)、青石斑鱼(E.awoara)、赤点石斑鱼(E.akaara)和云纹石斑鱼(E.moara)中检出5个神经坏死病毒分离株。检测了76份石斑鱼样品,这些石斑鱼NNV病毒的平均感染率约为90%。对这些病毒的RT-PCR产物421bp核酸进行了测序和序列分析,其相同的序列超过99%。将这些序列与GenBank的石斑鱼(Epinephelusspp.)神经坏死病毒相关基因序列作比较,同源性在97%以上。对神经坏死病毒在石斑鱼体内的分布也进行了分析,在脑和眼组织的检出率最高,部分病鱼的肝、脾和肾组织也能检出病毒。结合流行病学特征,可确认神经坏死病毒为该传染病的主要致病原。RT-PCR方法是检测NNV等病原的一种理想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 神经坏死病毒 逆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下载PDF
荧光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大鼠死后肾mRNA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方成 蔡成忠 +3 位作者 王树法 刘良 任亮 朱少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28-1630,共3页
目的探讨荧光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fluorescencesemi-quantitativereversetranscrip-tase-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技术检测大鼠死后不同时间肾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mRNA含量变化对死亡时间(postmorteminterval,P... 目的探讨荧光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fluorescencesemi-quantitativereversetranscrip-tase-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技术检测大鼠死后不同时间肾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mRNA含量变化对死亡时间(postmorteminterval,PMI)推断的应用价值。方法28只大鼠断颈处死后置于20℃温控系统内,利用荧光标记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大鼠肾GAPDHmRNA在死后48h内相对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死后即刻至40h内大鼠肾均可检测出GAPDHmRNA,且其扩增产物呈规律性下降。结论荧光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大鼠死后肾GAPDHmRNA含量变化对PMI推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时间(PMI) 荧光半定量技术 逆转录-聚合链式反应(RT-PCR) 3-磷酸甘油醛脱氢(GAPDH)
下载PDF
介绍一种改良的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庆宏 刘明 +2 位作者 栾树清 易诚予 彭燕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5年第11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逆转录聚合反应 改良技术
下载PDF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罗氏沼虾诺达病毒 被引量:7
12
作者 曾地刚 雷爱莹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6年第6期735-737,共3页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5尾来自广西某罗氏沼虾养殖场典型白肉病症状罗氏沼虾肌肉中的诺达病毒,结果是阳性5尾,占100%。该检测方法耗时短,特异性、实用性强,灵敏度高。
关键词 罗氏沼虾 诺达病毒 逆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下载PDF
利用逆转录酶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外周血中的肿瘤细胞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婧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88-490,共3页
本文就RT-PCR技术检测外周血中肿瘤细胞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黑色素瘤、肝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等检测中的应用加以综述。
关键词 逆转录 聚合链式反应 检测 外周血 肿瘤细胞 RT-PCR
下载PDF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龚艳清 陈信忠 《检验检疫科学》 2004年第B12期53-56,共4页
神经坏死病毒是导致石斑鱼等多种海水鱼类暴发性传染病的致病原。根据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编码核衣壳蛋白的RNA2基因组序列设计的一对特异性引物,用来扩增其中的421bp病毒核酸片段。比较了酚-氯仿法、试剂盒法等3种RNA抽提的方法对神经... 神经坏死病毒是导致石斑鱼等多种海水鱼类暴发性传染病的致病原。根据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编码核衣壳蛋白的RNA2基因组序列设计的一对特异性引物,用来扩增其中的421bp病毒核酸片段。比较了酚-氯仿法、试剂盒法等3种RNA抽提的方法对神经坏死病毒的核酸抽提效果,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适合于RT-PCR方法。实验证明在cDNA过程中,RNA酶抑制剂并非反应所必需。对RT-PCR过程进行了条件优化,建立了一步法的RT-PCR检测方法,在网箱养殖石斑鱼以及育苗场的病鱼检测实践中获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石斑鱼 神经坏死病毒 鱼苗 RNA抑制剂 核酸 酚/氯仿法
下载PDF
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15
作者 张冲 刘祥 陈计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0-175,共6页
针对基于DNA水平的聚合酶链式反应(DNA-PCR)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时会出现假阳性结果的缺点,建立一种能够区分死、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方法。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的femA基因,自设计Taqman探针、引物,采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 针对基于DNA水平的聚合酶链式反应(DNA-PCR)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时会出现假阳性结果的缺点,建立一种能够区分死、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方法。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的femA基因,自设计Taqman探针、引物,采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以femA mRNA为检测对象,发现只有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显阳性,死亡的则呈阴性;纯培养时,重复检测变异系数为0.15,灵敏度为9×102CFU/mL,检出限可达1/3 CFU/3 mL。实验表明,该研究所建立的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法,不仅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而且能够有效地区分死、活金黄色葡萄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金黄色葡萄球菌 死活菌 普通聚合链式反应
下载PDF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原发肝癌患者外周血中肿瘤细胞
16
作者 邹英 《生物技术通讯》 CAS 1997年第Z1期138-138,共1页
大量临床资料表明,肿瘤的转移和复发是影响肿瘤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血行播散可能是原发肝癌转移和复发的主要原因,因此及时发现外周血的肿瘤细胞不仅对肿瘤的转移、复发判断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措施亦有重要意义。但... 大量临床资料表明,肿瘤的转移和复发是影响肿瘤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血行播散可能是原发肝癌转移和复发的主要原因,因此及时发现外周血的肿瘤细胞不仅对肿瘤的转移、复发判断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措施亦有重要意义。但由于肿瘤脱落至循环中的细胞数很少,现有的细胞形态学及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敏感性较低,使其在检测外周血中少数肿瘤细胞方面的应用受到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肿瘤细胞 外周血 逆转录 反应 技术检测 免疫细胞化学 聚合 血行播散 门脉癌栓
下载PDF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文君 任军 +2 位作者 陈克飞 丁能水 黄路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599-604,共6页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自诞生以来 ,已在生物学及相关学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并得以不断的深入和发展。本文就近年来研究和发展出现的一些特殊PCR技术 ,如 :逆转录PCR、反向PCR、定量PCR、锚定PCR、重组PCR、长PCR、热起动PCR、免疫PCR、复...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自诞生以来 ,已在生物学及相关学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并得以不断的深入和发展。本文就近年来研究和发展出现的一些特殊PCR技术 ,如 :逆转录PCR、反向PCR、定量PCR、锚定PCR、重组PCR、长PCR、热起动PCR、免疫PCR、复合PCR、差向显示PCR等作一简述 ,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 聚合链式反应技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激光技术在聚合酶链式反应微流控芯片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章春笋 邢达 李彧媛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9-265,共7页
评述了激光技术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微流控芯片领域中的应用进展,包括激光技术在PCR微流控芯片微加工、微流体物理参数测量、温度循环控制以及芯片上在线产物检测(包括荧光实时定量/终点和毛细管电泳检测)... 评述了激光技术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微流控芯片领域中的应用进展,包括激光技术在PCR微流控芯片微加工、微流体物理参数测量、温度循环控制以及芯片上在线产物检测(包括荧光实时定量/终点和毛细管电泳检测)中的应用。最后,展望了激光技术在未来基于PCR的微全分析系统(micro-total analysis system,μTAS)中的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聚合链式反应(PCR) 微流控芯片 微细加工 微流体物理参数测量与控制 评述
下载PDF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与国标方法检测致病菌的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焱鑫 芦云 +4 位作者 王新宇 岑彦 刘海涛 王芳 薛晓晶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1941-1946,共6页
目的比较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与国标方法在食品致病菌检测中的异同。方法应用RT-PCR法及国标GB 4789系列对采集的60件畜产品、禽产品、水产品和乳及乳制品中的沙门氏菌、金黄色葡... 目的比较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与国标方法在食品致病菌检测中的异同。方法应用RT-PCR法及国标GB 4789系列对采集的60件畜产品、禽产品、水产品和乳及乳制品中的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以及副溶血性弧菌同时进行检测。结果除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外,其他3种致病菌2种方法都有检出,但RT-PCR方法的阳性率均高于国标方法。对于沙门氏菌,国标方法阳性率为1.67%,RT-PCR方法阳性率3.33%;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国标方法阳性率为7.50%,RT-PCR方法阳性率为15.00%;副溶血性弧菌国标方法阳性率为8.33%,RT-PCR方法阳性率为11.67%。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RT-PCR技术的阳性检测结果多于国标GB4789系列,并且结果可完全覆盖国标GB4789。各企业实验室甚至政府主导的食品风险监测项目可根据产品特点,合理应用RT-PCR技术以减少人员工作量,方便产品放行并提高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聚合链式反应技术 国标GB 4789 致病菌 沙门氏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副溶血性弧菌
下载PDF
集在线荧光分析的连续流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快速扩增检测食源致病性轮状病毒 被引量:3
20
作者 章春笋 李彧媛 王海英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45-651,共7页
采用含RNA反转录(Reverse transcription,RT)和在线荧光分析的连续流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微流控技术检测食源致病性轮状病毒。此RT-PCR微流控装置以加热铜块组成恒温带,以聚四氟乙烯毛细管微通道为反应体... 采用含RNA反转录(Reverse transcription,RT)和在线荧光分析的连续流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微流控技术检测食源致病性轮状病毒。此RT-PCR微流控装置以加热铜块组成恒温带,以聚四氟乙烯毛细管微通道为反应体系构建而成。采用循环水冷却退火区,此装置能获得低至31℃的退火温度,而且温度控制及其稳定性良好,因而能满足不同PCR的要求。为了充分体现PCR微流控技术的优越性,在线荧光分析被用于检测PCR产物。当流速为7.5 mm/s时,轮状病毒RNA的cDNA扩增和在线荧光分析能在约12 min完成(扩增约10 min,在线分析约2 min)。在此集成化的RT-PCR微流控装置上,1 h可完成轮状病毒RNA的RT-PCR以及其扩增产物的在线荧光分析,样品检出限达到6.4×104 copies/μ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流动反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在线荧光分析 微流控技术 食源致病性轮状病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